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分为联合化疗组,将仅接受化疗而未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多学科讨论(MDT)评估转化手术的可行性。根据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从而评价其安全性。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别,评价其DNA/RNA Synthesis抑制剂长期生存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探索联合化疗组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95例,其中联合化疗组51例,单纯化疗组4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病理相关资料(年龄、性别、EOCG评分、Lauren’s分型、BMI、肿瘤位置、是否腹膜转移、是否有腹水、是否为印戒细胞癌、远处转移器官数、化疗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过至少4周期的治疗后,联合化疗组中疾病进展(PD)少于单纯化疗组(13.7%vs.2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化疗组中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间客观缓解率(ORR)具有统计学差异(52.9%vs.31.8%,P=0.selleck抑制剂038),联合化疗组表现出了较好的近期疗效。联合化疗组转化手术率高于单纯化疗组(17.6%vs.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以血液、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未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联合化疗组各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普遍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联合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genetic counselingOS)14.0个月,单纯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9.2个月,较单纯化疗组相比,联合化疗组获得了更长的PFS和O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发现腹水和器官转移数是影响联合化疗组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器官转移数是影响联合化疗组患者OS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