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建立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统计的20Cell Analysis16-2020年山东省监测点医院中成药用药金额排名前10位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为例,采用卫生技术评估结合客观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经济学模型对10种中药注射剂进行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的综合评价,并进行量化赋分。结果与结论 10种中药注射剂的量化评估最终分值在26~37分之间;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治疗脑梗死和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综合得分最高,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在治疗GNE-140冠心病方面的综合得分最高。由此可知,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经济学模型的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可更加明确中成药的临床CHIR-99021作用综合价值,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为下一步医保目录、基药目录调整和集采相关药物决策提供依据。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PINK1、SEMA-3B表达及其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KazalBAY 73-4506分子式1(SPINK1)、信号素-3B(SEMA-3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试人群血清SPINK1、SEMA-3B水平差异。观察组患者肝癌切除术后随访3年,根据患者的预后状态分为预后良好组(n=78)和预后不良组(n=42)。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immediate range of motion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PINK1、SEMA-3B对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SPINK1、SEMA-3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PINK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SEMA-3B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血清SPINK1PR-171溶解度升高和SEMA-3B降低是肝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示血清SPINK1、SEMA-3B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肝癌患者不良预后的AUC分别为0.830、0.842、0.901。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PINK1水平升高、SEMA-3B水平降低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可用于临床评估肝癌患者预后。
食药同源植物多糖调控肠道稳态的研究进展
食药同源理念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现代研究发现从食药同源植物里提取的多糖成分能够影响肠道免疫和肠genetic sweep道微生态组成,从而发挥调控肠道稳态并改善机体病症的作用。随着植物多糖活性研究的深入,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理论研究利用食药NSC 127716同源植物多糖研发出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及医药产品具有广阔前景。本文基于机体中肠道免疫与肠道菌群的关系,重点分析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selleck产品可通过保护肠道黏膜、抑制肠道内炎症因子、维持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发挥修复肠道黏膜、改善肠道炎症、预防肠道肿瘤等多种作用;论述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研究现状的不足之处;展望了食药同源植物多糖在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该类多糖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LC)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中晚期HBV相关性PLC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TACE治疗)和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各46例,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2个疗程Rodent bioassays后,依据m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肝BLZ945体内实验剂量功能指标,包括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肿瘤标志物AFP;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患者CD4~+、CD8~+水平并计算出CD4~+/CD8~+比值;检测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指标,包括白细胞、血红蛋INCB28060白以及血小板水平;于治疗4周后,观察栓塞后综合征(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发生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以及AF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CD4~+、CD4~+/CD8水平均上升,CD8~+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患者CD4~+、CD4~+/CD8上升水平以及CD8~+下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WBC、Hb以及PLT数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花香莲解毒颗粒联合TACE治疗HBV相关性PLC,能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TACE术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碱性磷酸酶和淋巴细胞比值在评估BCLC分级A-B级肝癌患者TACE术后生存情况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碱性磷酸酶和淋巴细胞比值(ALR)在预测巴塞罗那(BCLC)分级A-B级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生存情况selleckchem VX-661的价selleck值。方法:以肝癌TACE术后肿瘤进展或死亡为状态变量,分别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碱性磷酸酶、淋巴细胞计数以及ALR作为检验变量,进行两者的ROC分析,根据术前ALR预测肝癌患者TACE术后肿瘤进展或死亡的最佳诊断截点将所有纳入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两组肝癌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配对分组,通过logistic回归估计倾向性评分值,检验匹配后两组临床病理指标的均衡性,匹配后标准差异绝对值均控制在0.10以内,KaplanMeier生存分析分别比较匹配后A组和B组两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匹配前后ALR对肝癌患者TACE术后PFS和OS的预测价值。结果:根据ALR最佳诊断截点将纳入所有患者分为ALR <5.4×10~(-7)(A组)和ALR≥5.4×10~(-7)(B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共57对匹配成功,匹配前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的临床指标经匹配后均达到平衡,其他无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均衡性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匹配后A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1年、2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60.5%、41.2%、33.6%vs 47.9%、20.9%、20.9%,P <0.05),A组肝癌患者TACE术后1年、2年、3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72.3%、62.4%、55.2%vs 63.5%、51.virus infection5%、31.8%,P <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匹配前后ALR均为肝癌患者TACE术后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术前ALR水平预测BCLC分级A-B级肝癌患者TACE术后远期生存情况具有较高的价值。
法舒地尔调控Klotho抑制甲状旁腺激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研究
目的 研究法舒地尔在调控Klotho抑制甲状旁腺激素(PTH)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第3代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5组,经不同浓度法舒地尔进行处理,用倒置Chinese steamed bread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定细胞中Klotho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法(RT-PCR)测定Klotho mRNA、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SMA mRNA和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 mRNA表达情况,并观察量效关系。结果 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经PTH刺激后呈不同程度的拉长,变为长梭形或不规则形,胞间连接变松散,Klotho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少,E-cadherin mRNA表达减少,α-SMA mRNA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志着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而在法舒地尔的干预下,上皮细胞发生EMT的数量减少,E-cadherin mRNA表达增多,α-SMA mRNA表达减少,Klotho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ww.selleck.cn/products/pexidartinib-plx3397),其中法舒地尔在20μmol/L时抑制selleckchem ABT-263作用最显著。结论 法舒地尔可以通过上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lotho表达,减轻PTH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为法舒地尔在临床预防和治疗肾脏纤维化中的应用提供实验数据。
纳米碳联合~(99m)Tc-硫胶体SPECT/CT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识别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纳米碳联合~(99m)Tc-硫胶体SPECT/CT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识别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诊断为早期乳腺癌患者94例。根据示踪方法随机分为纳米碳联合~(99m)Tc-硫胶体SPECT/CT显像双示踪组(44例)和纳米碳单示踪组(50例),比较2组患者SLN检出量、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及假阴性的差异率。结果 双示更多踪组SLN平均检出数为(3.4±1.33)枚,SLN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分别为90.9%、55.0%、85.7%、7.1%、2.8%;单示踪组SLN平均检出数为(3.08±1.3)枚,SLN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假阴性率分别为88%、65.9%、64.3%、8.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CX-5461小鼠.05)。对2组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年龄、肿瘤位置、分期、分子分型、月经情况及BMI分层比较,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对肿瘤直径进行分层,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双示踪组SLN检出率显著高于单示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genetic distinctiveness.05)。结论 两种示踪法在乳腺癌SLN识别定位效果相似,但对于肿瘤直径>2 cm的患者,双示踪法能提高SLN检出率,降低漏诊,减少手术操作时间。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探讨针刺抗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转化Puromycin化学结构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Smad家族成员3(Smad3)信号通路观察针刺“肺俞”“定喘”和“孔最”“鱼际”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探讨两组腧穴配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0只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30只;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肺俞”“定喘”(AAF)组、针刺“孔最”“鱼际”(AAK)组,每组10只。实验第15天起,AAF组、AAK组每天于造模后5 min分别针刺“肺俞”“定喘”及“孔最”“鱼际”,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3周。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大鼠气道阻力(RL)和肺顺应性(Cdyn),HE染色及Masson染色法检测肺组织形态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L升高、Cdyn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AAF组和AAK组RL降低、Cdyn升高(P<0.01,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出现支气管管腔狭窄、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平滑肌增厚;与模型组比较,AAF组和AAK组支气管管腔狭窄、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生及平滑肌增厚减轻;与AAK组比较,AAF组以上肺组织形态改变均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AAF组和AAK组肺组织TGF-β1、SAlpelisib分子量mad3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与AAK组比较,AAF组大鼠TGF-β1、Smad3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针刺“肺俞”“定喘”及“孔最”“鱼际”均可减轻medium replacement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可能与下调TGF-β1、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针刺“肺俞”“定喘”疗效更优。
江苏省启东市乙肝疫苗干预队列研究:40年随访结果及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显著LY294002细胞培养增加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发病风险。婴幼儿及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HBV母婴传播、HBeAg-negative chronic infection降低HBV流行率、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措施。乙肝疫苗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可及性存在一定差异,同时近几十年来的生活环境因素发生了显著改变,有必要确认新生儿期乙肝疫苗接种预防肝癌的效果。全文回AZD9291 NMR顾了于1983年起始的在江苏省启东市现场开展的一项乙肝疫苗免疫干预的随机临床对照的队列研究,包括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队列的建立、维护与发展全过程,并对该人群队列5年、10年期及成年期随访工作方法以及安全性和HBsAg、抗HBs阳性情况进行了总结。队列研究结果证明,在新生儿期按“0-1-6”程序接种3剂5μg低剂量乙肝疫苗及对HBV高危儿童加强免疫,可预防慢性HBV感染和降低肝癌发病和终末期肝病死亡风险,不仅对儿童慢性HBV感染起到早期保护作用,且对易感人群加强免疫后可降低HBV感染风险。然而,母亲HBV感染的婴儿出现慢性HBV感染风险依然存在,为进一步降低HBsAg阳性率,需加强HBV易感人群的免疫防护。
河南省人源产ESBLs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的分子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河南省腹泻病例粪便标本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耐药情况,并研究其分子学特征。方法 对河南省腹泻粪便中分离的124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通过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筛选产ESBLs菌株;PCR方法检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质粒selleckchem IACS-010759接合试验分析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情况,应用脉冲场凝Canagliflozin胶电泳(PFGE)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124株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耐药严重,其中有16株为产ESBLs菌株。16株产ESBLs菌株均携带CTX-M型耐药基因,并检测出OXA型和TEM型耐药基因;其中9株菌可将CTX-M基因通过质粒转移到大肠埃希菌J53,药敏分析发现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可以发生共转移。16株产ESBLs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Liver hepatectomy异株沙门菌经XbaⅠ酶切后共分为14种带型,无明显的优势带型。结论 检出产ESBLs的鼠伤寒沙门菌单相变异株沙门菌基因型具有多样性,耐药基因可通过接合性质粒在不同菌属间播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