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质金属蛋白酶-14和组织蛋白酶D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proteinase,MMP)-13、MMP-14及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80例结肠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组织,对其进行染色判定,同期选择80例我院健康体检者正常黏膜标本作为对照组。观察MMP-13、MMP-14、Cathepsin D在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taurosporine半抑制浓度,两种结肠组织MMP-13、MMP-14、Cathepsin D的表达情况。结果结肠组织中MMP-13、MMP-14、Cathepsin D性别、年gut micobiome龄、肿瘤部位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淋巴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的MMP-13、MMP-14、Cathepsin D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60/80)比1.25%(1/80)、87.50%(70/80)比12.50%(10/80)、71.25%(57/80)比15.00%(12/80)(P<0.05)]。结论 MMP-13、MMP-14、Cathepsin D的阳性表达在结肠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MMP-14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分期、浸selleckchem MLN4924润转移之间密切相关,联合检测MMP-13、MMP-14、Cathepsin D的表达可能是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GINS复合物4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前五位。由于发病隐匿,70%的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时机。我国肝细胞癌发病机制多数在病毒性肝炎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病理特征是肝炎病毒引起免疫应答使得肝细胞损伤,反复的炎症存在,导致肝细胞癌变的发生。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与分子生物学息息相关,故寻找HCC治疗新靶点,是目前肝癌研究的热点。目的检测GINS复合物4(GINS complex subunit4,GINS4)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GINS4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细胞增殖抗原-67(Cell proliferation antigen-67,Ki-67)等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GINS4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降低GINS4表达量后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表型的影响,进一步探索GINS4可能影响HCC进展的机制。方法使用在线生物学信息库GEPIA、Kalpan-Meier Plotter、Ualcan数据库分析GINS4在肝细胞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实验分别检测GINS4在临床收集85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标本及其对应癌旁组织的表达量,并同时检测肝癌细胞株(PLC/PRF/5、SMMC-7721、Huh7、Hep G2、SK-HEP-1)及其正常肝脏细胞(HL-7702)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GINS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评估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根据q RT-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GINS4在肝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筛选出GINS4在肝癌细胞株表达量最高的细胞株SK-HEP-1,构建短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 RNA)进行靶向GINS4敲低,将sh RNA稳定转染至SK-HEP-1细胞中,分为对照组(NC组)及实验组(sh-GINS4-1、sh-GINS4-2、sh-GINS4-3)。q 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敲低效果,并进行敲低细胞转录组测序;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SK-HEP-1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SK-HEP-1细胞敲低后的增殖效率变化;划痕实验评估SK-HEP-1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通过细胞穿过小室的数量来检测SK-HEP-1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SK-HEP-1细胞的周期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K-HEP-1细胞的周期相关蛋白变化、EMT(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和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可能影响肝癌细胞的机制。结果GEPIA数据库下发现GINS4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如胰腺癌、肝癌、肺癌、子宫体子宫内膜癌等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且在Kalpan-Meier Plotter公共平台中发现GINS4在胰腺癌、肝细胞癌、肺癌、子宫体子宫内膜癌肿瘤组织中表达量高的较表达量低的预后差(P均<0.001)。同时在Ualcan数据库中显示GINS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表达升高(P<0.0001),且表达量越高的患者,预后越差(P<0.001)。q RT-PCR结果显示GINS4在肝细胞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P<0.0001);在肝癌细胞株(PLC/PRF/5、SMMC-7721、Huh7、Hep G2、SK-HEP-1)表达量均高于肝脏正常细胞(HL-7702)表达量(P均<0.05),以SK-HEP-1表达量最高。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GINS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的表达量;GINS4在肝癌细胞株(PLC/PRF/5、SMMC-7721、Huh7、Hep G2、SK-HEP-1)中表达水平高于肝脏正常细胞(HL-7702)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表明GINS4表达量与HCC肿瘤大小、TNM分期、脉管癌栓、分化程度、Ki-67呈正相关;且GINS4主要表达于胞核中,胞质中亦有部分表达。使用表达量最高的肝癌细胞株SK-HEP-1构建稳定低表达的细胞株,Western Blot、q RT-PCR发现敲低GINS4后,在肝癌细胞株SK-HEP-1中实验组(sh-GINS4-1、sh-GINS4-2、sh-GINS4-3)表达量较对照组(NC组)表达量低,在SK-HEP-1细胞株中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以实验组中sh-GINS4-2、sh-GINS4-3敲低效果好;降低GINS4表达后,实验组(sh-GINS4-1、sh-GINS4-2、sh-GINS4-3)细胞集落形成数目明显小于对照组(NC组)(P均<0.05)。CCK-8实验中,敲低GINS4后,实验组(sh-GINS4-1、sh-GINS4-2、sh-GINS4-3)肝癌细胞在OD450nm处的吸光度较对照组(NC组)明显减弱(P均<0.05)。selleckchem划痕实验表明低实验组(sh-GINS4-1、sh-GINS4-2、sh-GINS4-3)肝癌细胞相对迁移距离较对照组(NC组)明显减小(P<0.001、P<0.01、P<0.0001)。Transwell实验中,实验组(sh-GINS4-1、sh-GINS4-2、sh-GINS4-3)肝癌细胞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数目较对照组(NC组)明显减少(P<0.05、P<0.01、P<0.001)。在检测EMT相关蛋白实验中,实验组(sh-GINS4-2、sh-GINS4-3)中Vimentin、N-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NC)蛋白的表达水平,E-cadherin蛋白中实验组(sh-GINS4-2、sh-GINS4-3)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NC)蛋白的表达水平表达量。在流式细胞学实验中,实验组(sh-GINS4-2、sh-GINS4-3)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阻滞在G0/G1期,阻止了细胞周期G1期向S期转变;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实验组Bemcentinib临床试验(sh-GINS4-2、sh-GINS4-3)周期相关蛋白,实验组(sh-GINS4-2、sh-GINS4-3)中在敲低细胞中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2、CDK2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NC)蛋白的表达水平。将敲低组细胞进行sh RNA测序,经GO、KEGG富集分析,与GINS4表达富集度最高的是MAPK信号通路,Western Blot实验检测RAS水平表达下降,同时发现对磷酸化的RAF、MEK、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结论1.GINS4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及肝癌细胞中表达较高,且表达越高的患者预后越差。2.GINS4与HCC肿瘤大小、TNM分期、脉管癌栓、分化程度、Ki-67呈正相关。3.沉默GINS4表达后,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影响肝癌细胞的G0/G1期向S期转化。4.GIhepatorenal dysfunctionNS4可能通过Ras/Raf/MEK/Erk信号通路、EMT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发生、发展。

雪衣藻Chlamydomonas nivalis适应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生理响应和分子机制

【目的】雪衣藻(Chlamydomonas niINCB018424供应商valis)分布于高山积雪和两极地区,可耐受低温胁迫和温度骤变,其适应温度变化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方法】本研PF-6463922试剂究基于温度周期性变化下雪衣藻生理指标的响应规律,选择10个取样点进行转录组测序。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划分得到17个共表达模块,从中找到5个与样品处理显著关联的模块,并对温度骤变的时间点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最后对筛选得到的基因集进行功能注释分析。heme d1 biosynthesis【结果】转录组学分析显示,C. nivalis在温度周期变化下基因表达量发生了全局变化,其中果糖和甘露糖代谢通路、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以及抗坏血酸和醛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编码基因在低温下上调表达。研究还发现在温度周期变化下,C. nivalis中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光合作用系统、DNA修复系统相关基因响应温度变化。【结论】本研究为揭示雪衣藻适应温度胁迫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丰富了生物抗逆基因资源库。

铁死亡调控机制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铁死亡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与凋亡和坏Biomass-based flocculant死及自噬不同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主要发生机制是在二价铁或脂氧合酶的作用下Entinostat抑制剂,催化细胞中高表达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铁死亡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如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再灌注和心脏相关疾病等。肺癌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在不断更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铁死亡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些在NSCLC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分子(如KRAS、TP53、EGFR等),同样在铁死亡的发生中也发挥作用。此外selleck合成,在NSCLC中,铁死亡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及免疫治疗也有着密切联系,一些临床前研究证实铁死亡可作为一种“催化剂”,与上述治疗方式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治疗效果,为NSCL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52例

目的观察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PCI-32765供应商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JQ1 IC50,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盐酸多奈哌齐,qd,每次5 mg,共观察48周。治疗前后进行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价,监测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MMSE、ADL和CDatypical infection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DL评分和CDR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8%,对照组为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和1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可显著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护理行为感知模式在妊娠合并高血压剖宫产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妊娠伴高血压剖宫产产妇中护理行为感知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妊娠伴高血压剖宫产合计78例产妇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依据常规流程开展护理)和观察组(予以护理行为感知模式),分别包含39例,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1d出血量、术后1d血红蛋白水平及新生儿体质量;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CHIR-99021HAMD)得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及术后1d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HNucleic Acid DetectionAMA得分及Nirmatrelvir分子式HAMD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妊娠伴高血压剖宫产中应用护理行为感知模式效果确切,能降低产妇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控制其血压水平,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采用。

桔梗药性功用的历史沿革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医常用的一味止咳平喘的良药PF-03084014供应商。桔梗的药性功用历史悠久,有“诸药舟楫”之称,既能载诸药上行,又能引苦泄峻下,又因其可药食两用而被广泛使用。经查找发现古代对于桔梗在药性功用方面存在不同。故笔者通过查阅Fe biofortification历代本草书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桔梗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进行全面本草考证,理出桔获悉更多梗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发展脉络,为桔梗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本草学依据。经考证,桔梗的药性从东汉时期开始至今,由单药味“辛”转向复合药味“苦、辛”及归经从“手太阴”“手少阴”“足阳明胃”到“入肺,兼入心、胃”再到“入肺经”的不同看法;桔梗的功能主治古今取舍不同,历代本草归纳总结出来桔梗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潜在功用。现代研究表明桔梗在镇咳祛痰、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肥胖、保肝、免疫调节等方面有显著药理活性。该文可为桔梗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本草学依据及文献支撑。

人工智能对肺结节定性诊断的效能及危险因素的分析

目的 评价人工智能(AI)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结节TGF-beta/Smad抑制剂定性诊断的效能及恶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且病理结果明确的肺结节112例,借助推想科技AI辅助诊断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临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床资料、肺结节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诊断等资料,应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AI对肺结节定性诊断的效能。单因素Logistic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恶性肺结节AI相关变量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selleck NMR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Kappa一致性检验(K=0.809,P<0.001)结果提示AI对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良好。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体积、平均直径、恶性征象、恶性概率5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P=0.004,P<0.001,P=0.02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恶性概率(P<0.001)为影响恶性结节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基于AI恶性概率对恶性结节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准确性(AUC=0.874)。结论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对肺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良好,且恶性概率为影响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临床医生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辅助诊断工具。

基于Auto-Planning技术的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评估

目的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lx5622.html:比较基于Auto-Planning技术的自动肺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计划与物理师手动设计的常规VMA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研究Auto-Planning技术在肺癌VMAT计划中的优化性能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5例已完成全程放疗的肺癌病例,应用Pinnacle3V9.10计划系统分别进行基于Auto-Planning的自动计划(AP-VMAT)和常规手动计划(M-VMAselleck抑制剂T)设计,分析比较两组不同计划的肿瘤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剂量学参数。结果:两组计划的靶区覆盖度和危及器官限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AP-VMAT计划靶区最大剂量略高于M-VMAT,但剂量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M-VMAT。与M-VMAT计划相比,AP-VMAT有效降低了脊髓受到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双肺的V30、平均剂量以及心脏的V40、V30、平均剂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肺癌VMAT放疗计划,AP-VMAT能够满足临床要求,且比M-VMAT具有更优的靶区适形度,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脊髓、肺、心脏等危Lab Equipment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基于铁死亡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生物标志物可准确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

目的:肾癌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织亚型。关于铁死亡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生物标志物预测ccRCC患者生存的系统研究国内尚未开展,故有必要探索相应的铁死亡相关的lncRNA生物学标志物。方法:从美国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中获得了539份ccRCC样本中lncRNA的表达谱。利用lncRNA与铁死亡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选择铁死亡相关的lncRNA,使用单因素Cox回归进一步筛选预后相关的lncRNA,此外,使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Cox回归来构建铁死亡相关的lncRNA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评分,根据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识别ccRCC患者死亡风险。利用基因本体论(Pidnarulex核磁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对铁死亡相关的lncRNA的功能富集进行了可视化。结果:22个与铁死亡相关预后的lncRNA(HOXB-AS4、AC002070.1、TNFRSF10A-AS1、AL162231.2、CD27-AS1、LINC00944、LINC01126、AC084876.1、LINC01615、AL596442.2、AC064807.1、AL445472.1、HOXA-AS2、AC026401.3、LINC02027、AC147651.1、JPX、Z95115.1、AC092894.1、LINC00460、AC018695.6、AL445524.1)存在Erastin分子式显著差异,构成了铁死亡相关的lncRNA生物标志物。该标志物将ccRCC患者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铁死亡相关lncRNA生物标xenobiotic resistance志物风险评分是ccRCC患者的一个显著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此外,GO/KEGG富集分析提示22个lncRNA在铁死亡过程、代谢和肿瘤经典通路中均有显著富集。结论:综上所述,这22个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可能是ccRCC患者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