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VEGF、CEA、CA125水平检测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检测在早期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68例早期肺癌患者为肺癌组,随机选取同期168例肺部良性病变为肺Postinfective hydrocephalus部良性病变组。肺癌组和肺部良性病变组均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血清VEGF、CEA、CA125水平检测,比较肺癌组和肺部良性病变组血清VEGF、CEA、CA125水平、低剂量螺旋CT扫描结果。血清VEGF、CEA、CA125及联合低剂量螺旋CT对早期肺癌诊断效能的ROC曲线特征。结果 早期肺癌患者经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共检出阳性123例。经ROC分析,低剂量螺旋CT诊断早期肺癌的AUC为0.711,敏感度为73.21%,特异度为69.05%。肺癌组的血清VEGF、CEA、CA125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P<0.05);ROC分析可见,血清VEGF诊断早期肺癌的AUC为0.66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8.80%、75.00%;血清CEA诊断早期肺癌的AUC为0.65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9.40%、75.60%;血清CA125诊断早期肺癌的AUC为0.73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3.70%、76.selleck产品79%。以血清VEGF、CEA、CA125的截断值为临床值,采用并联的方式进行联合检测Trichostatin A配制,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诊断早期肺癌的AUC为0.82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07%、73.21%。结论 低剂量螺旋CT联合血清VEGF、CEA、CA125水平检测早期肺癌的敏感度较高,对诊断早期肺癌有良好应用价值。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结合宏基因组学在探究环境污染物微生物转化/降解过程中的应用进展

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stable isotope probinPF-07321332作用g, SIP)结合宏基因组学在环境污染物微生物转化/降解研究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趋势.该组合技术不依赖纯培养方法,能够从复杂自然环境中鉴定出具有特定代谢功能的微生物类群,揭示污染物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在研究污染物的原位微生物转化/降解过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综述了该组合技术在探究不同环境介质中烃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有机农药、重金属和新型污染物微生物转empiric antibiotic treatment化/降解过程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功能微生物的识别和FUT-175污染物微生物转化/降解机制的解析等.最后,基于该组合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展望,提出未来该组合技术与多种原位表征技术的联用将为微生物驱动污染物的转化/降解机制研究提供更准确全面的信息.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 分析不用同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综合护理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 mg/次,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服用瑞舒伐他汀20 mg/次,采用综合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炎症因子水平及同型半胱氯酸(Hcy)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Hepatocyte histomorphology(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和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糖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Methyladenine半抑制浓度;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VX-661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高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联合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明显减轻炎症水平,改善血脂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选穴规律

目的:基Systemic infection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Pidnarulex试剂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选穴和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及Web of Science从建库起至2021年10月收录的针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处方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及IBM SPSS Statisselleck RSL3tics 25.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98篇文献,纳入98个针灸处方,涉及穴位57个,使用总频次共计862次;应用频率最高的腧穴分别是中脘、天枢与足三里;腧穴归经以足阳明胃经、任脉及足太阴脾经最为常见;特定穴以募穴、五输穴和交会穴使用频率最高;分布部位以胸腹部多见;关联规则显示最常用的腧穴组合为“中脘-足三里-天枢”;系统聚类分析共得到3个有效聚类组合。结论:针灸治疗代谢综合征的选穴注重远近配穴、合募配穴,具有理论研究意义。

糖尿病对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行直接经legal and forensic medicine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糖代谢正常组和糖尿病组)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住院、首次诊断为STEMI并接受直接PCI治疗的151例患者,分别于3个不同时间点采集空腹静脉血(包括入院即刻、48 h、第5天),测定血清IL-6、TNF-α水平,并连续测定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按照口服糖耐量试验进行Liproxstatin-1溶解度分组,包括血糖调节正常组(37例)、血糖调节异常组(37例)、新诊断糖尿病组(35例)和既往糖尿病组(42例)。同时对照组纳入40例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包括糖代谢正常患者20例和糖尿病患者20例,均测定血清IL-6、TNF-α水平。采用线性回归分析IL-6、TNF-α与心肌酶和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 行直接PCI的151例STEMI患者中,114例(75.5%)合并糖代谢异常。STEMI患者48 h及第5天的IL-6水平较入院即刻相比较有上升趋势;48 h的TNF-α水平较入院即刻有显著上升(69.9 ng/ml比53.3 ng/ml,P=0.000);第5天的TNF-α水平与入院即刻相比亦有显著上升(63.2 ng/ml比53.3 ng/ml,P=0.005)。不论是否合并糖尿病,STEMI患者入院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57.6 ng/ml比42.7 ng/ml,P=0.001;糖代谢正常组:56.8 ng/ml比33.6 ng/ml,P=0.002)。STEMI患者入院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57.2 ng/ml比36.6 ng/ml,P=0.01;糖代谢正常组:49.1 ng/ml比24.5 ng/ml,P=0.001)。STEMI患者中,与糖代谢正常组相比,合并糖尿病组48PF-02341066体外 h、第5天两个不同时间点的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PCI术后48 h时血清IL-6、TNF-α水平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的峰值均无显著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水平更高,持续时间长。

胰腺癌患者气滞证临床特征及其量化诊断研究

中医学认为胰腺癌的主因是外感湿热,情志不畅等导致的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肝气郁滞,湿郁困脾,郁久化热,日久蕴毒;体内气机郁滞,则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湿热内蕴,瘀毒互结,致使腹中形成结块。在胰腺癌证候分布的统计中,气滞证较为多见,作为胰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病机之一,本课题重在研究胰腺癌患者气滞证的分布特征,尝试初步建立胰腺癌气滞证的量化分级诊断标准,以期为胰腺癌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目的和意义:分析胰腺癌气滞证临床特征;初步建立胰腺癌气滞证的量化分级诊断标准。方法:1总结归纳权威书籍、期刊文献资料中关于气滞证的症状体征,结合胰腺癌临床表现及导师临床经验中胰腺癌辨证分型诊断症状,最终形成胰腺癌气滞证诊断候选条目池,并据此制定病例报告表。2收集250例临床诊断为胰腺癌患者的病例信息,填写病例报告表。从中随机抽取50例定义为甲组,用于前瞻性检验,余下200例定义为乙组,用于量化诊断标准计算及分析气滞证分布特征。依据中医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将200例胰腺癌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为气滞证组与非气滞证组。3使用Excel软件录入信息、利用spss25.0软件、Excel软件完成统计分析。分析胰腺癌气滞证组与非气滞证组在性别、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期、远处转移部位、不同治疗方式、癌性疼痛、肿瘤标志物CA19-9、CA72-4、CEA方面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并分析气滞证脏腑病位与上述临床特征的关系,分析胰腺癌气滞证临床分布情况。4首先建立胰腺癌气滞证诊断条目池。计算气滞证组、非气滞证组候选诊断条目频率,剔除低频症状,运用χ2检验、OR值确定最终的诊断条目;基于归一化互信息对条目进行赋分,使用ROC曲线确定量化诊断阈值,百分位数法确定分级诊断标准,初步制定胰腺癌气滞证量化分级诊断标准。5对建立的胰腺癌气滞证量化诊断标准进行前瞻性检验,计算该标准的敏感度(真阳性率)、特异度(真阴性率)、准确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1本研究乙组(计算组)200例胰腺癌患者中有气滞证者156例,占比为78.0%;非气滞证者44例,占比为22%。气滞证组与非气滞证组在性别、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史、肿瘤原发部位、病理学分化程度、肝转移、腹膜转移、肺转移、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CA1 9-9、CA72-4、CEA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气滞证在无饮酒史患者占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胰腺癌Ⅳ期患者气滞证比ⅠAPrimary B cell immunodeficiency、ⅡA、Ⅲ期患者均更多见,胰腺癌行姑息性手术患者气滞证较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更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有癌性疼痛患者气滞证明显较无癌性疼痛患者更多见(P<0.0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癌性疼痛为胰腺癌气滞证的独立影响因素。2根据诊断标准,156例气滞证组患者脏腑病位辨证结果显示:肝气滞证117例,占比为75.0%;胃气滞证104例,占比为66.7%;大肠气滞证136例,占比为87.2%。肝气滞证患者、胃气滞证患者、大肠气滞证selleck NMR患者在性别、年龄、恶性肿瘤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原发部位、肿瘤分期、病理学分化程度、不同转移部位、不同治疗情况、癌性疼痛、CA19-9、CA72-4、CEA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3本研究通过汇总整理各版教材、标准、参考书及文献资料,结合胰腺癌临床表现及导师临床经验中胰腺癌辨证分型诊断症状建立胰腺癌气滞证诊断条目池,对诊断条目池进行筛选后,应用χ2检验、OR值确定最终的诊断条目,基于归一化互信息使此网站诊断条目赋分,使用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百分位数法进行轻、中、重度分级诊断,最终得出胰腺癌气滞证量化分级诊断条目为:胃胀(18分)、腹胀(14分)、腹胀痛或窜痛(13分)、腰背胀痛或窜痛(12分)、胁胀(8分)、少腹胀痛或窜痛(7分)、胸闷(7分)、肌肉胀痛或窜痛(5分)、胃胀痛或窜痛(5分)、少腹胀满(4分)、胁胀痛或窜痛(3分)、胸胀痛或窜痛(3分)、嗳气(2分)、善太息(1分)、矢气(2分)、肠鸣(2分);诊断阈值为6分,6≤症状积分<37为轻度气滞,37≤症状积分<57为中度气滞证,57≤症状积分为重度气滞证。4通过前瞻性检验,计算出该研究中的量化诊断标准敏感度为92.5%,特异度为90.0%,准确度为92.0%,阳性似然比为9.25,阴性似然比为0.09。结论:1胰腺癌Ⅳ期患者气滞证比ⅠA、ⅡA、Ⅲ期患者均更多见;气滞证在无饮酒史患者占比更高;胰腺癌行姑息性手术气滞证较行根治性手术患者更多见;胰腺癌有癌性疼痛患者气滞证明显较无癌性疼痛患者更多见,且癌性疼痛为胰腺癌气滞证的独立影响因素。2本研究初步建立胰腺癌气滞证分级量化诊断标准,经前瞻性检验,具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可在辨证及疗效评价中推广使用。

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6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IACS-010759供应商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健脾平肝降压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Drinking water microbiomeSBP)水平、舒张压(DBP)水平、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BP、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平肝降压汤联合西药可有效增强血压控制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减少西药所致的不良反应,疗效显著,对控制高获悉更多血压患者病情进展具有积极意义。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小球微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研究及护理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小球微血栓(GMT)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提出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8例LN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期间是否形成GMT,将研究对象划分为GMT组(n=42)和非GMT组(n=36)Captisol说明书,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N患者GMT形成的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并发感染、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情绪状况以及糖皮质激素情况是LN患者GMT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5.409)、合并高血压(OR=6.26selleck产品1)、并发感染(OR=3.245)、血红蛋白水平<70 g/L(OR=7.290)是导致LN患者形成GM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合并高血压、并发感染、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LN患者形成GMT的独立相关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针对上述因素应予以对应的健康教育、心理干Medicine quality预、感染及高血压护理策略,以降低风险、改善预后。

基于炮制与配伍探究四逆散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代谢成分的差异

目的研究炮制与配伍对四逆散中主要有效成分在抑郁模型大鼠血浆、胆汁、尿液及粪便中代谢成分的差异。方法建立慢性不可预期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checkpoint blockade immunotherapyUMS)抑郁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分别ig柴胡、白芍、柴胡-白芍药对、四逆散及含醋炙柴胡和醋炙白芍的四逆散提取物,并在连续ig 7 d后收集24 h尿液及粪便,再次ig收集血浆及胆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血浆、胆汁、尿液及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并结合PeakViewTM和MetabolitePilotTM软件进行鉴定分析。结果依据代谢途径和离子碎片信息,推测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b2、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Nirmatrelvir溶解度药苷、氧化芍药苷、橙皮苷、橙皮素、柚皮苷、甘草苷、甘草酸以及甘草素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主要以原型、脱糖、脱氧、去甲基化、氧化、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ICI 46474核磁、硫酸化等形式存在。最终在柴胡组中鉴定了27种代谢产物,在白芍组中鉴定了30种代谢产物,在柴胡-白芍药对组中鉴定了52种代谢产物,在四逆散组中鉴定了118种代谢产物,在含醋炙柴胡和醋炙白芍的四逆散组中鉴定了168个代谢产物。结论在抑郁模型大鼠体内,配伍前后的”单味药-药对-复方”和炮制前后的”生品-醋炙品”的代谢产物存在较大差异。即经醋炙及配伍后,14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原型及其代谢产物的分布更为广泛,且醋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某些成分参与肝肠循环,进一步为四逆散抗抑郁作用的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阐明炮制与配伍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独化疗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100例,单独化疗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联合用药组加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Taurine小鼠显高于单独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CD3~+、CD4~+、CD4~+/CD8~+及生命质量测定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单独化疗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购买STM24579-9水平均明显低于单独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单独化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e system义(P﹤0.0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