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金昌队列中女性人群胆结石发病率,探索绝经前后女性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胆结石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队列人群基线资料中未患胆结石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对胆结石发病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196人,随访结束时有胆结Berzosertib纯度石者195例,占比4.65%。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有代谢综合征者胆结石发病率为10.91%,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5.68%,χ~2=19.982,P<0.001)。随着异常组分个数的增加,胆结石3-MA细胞培养发病率逐渐增高(χ~2_(趋势)=30.340,P<0.001),且在有多个代谢组分异常时达到最大,为12.24%。当调整混杂因素后,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多个代谢组分异常的胆结石发病风险是各代谢组分均正常人群的6.839倍(95%CI:1.665~28.084,P=0.008)。在绝经后女性人群中,腰围、TG、HDL-C、血压和FPG异常者胆结石的发病率均高于正常者(均有P<0.05)。当调整混杂因素后,绝经后女性人群中腰围(HR=1.805,95%CI:1.204~2.704,P=0.004)和HDL-C(HR=1.451,95%CI:1.071~1.965,P=0.016)异常者胆结石的发病风险仍高于正常者。在代谢综合征有无分组、代谢综合征异常个数分组以及各组分正常或异常分组中,绝经后女性人群胆结石的发病率均高于绝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CDI)经前(均有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人群中胆结石发病与代谢综合征有关,且女性人群中胆结石发病率受绝经状态的影响。
2型糖尿病的恶性肿瘤风险:一项基于人群的前瞻性研究
背景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T2DM)患者恶性肿瘤高发,且T2DM病程和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使用可能加速恶性肿瘤的发生。目的 分析T2DM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1年10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首次治疗或确诊的T2DM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09-30。通过身份证信息与南通市肿瘤登记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联动匹配,获得患者的肿瘤发生与全死因信息。按性别分别计算T2DM患者中恶性肿瘤粗发病率(CIR)和标准化发病比(SI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T2DM病程和药物的使用对T2DM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T2DM患者12 006例,其中男6 328例(52.71%)、女5 678例(47.29%);经过56 371人年的观察(男性29 543人年,女性26 824人年),共观察到合并恶性肿瘤组601例和单纯T2DM组11 405例。T2Dselleckchem LEE011M患者恶性肿瘤CIR:男性1 093.24/10万,女性1 032.51/10万。T2DM患者并发各类癌症的前5顺位,男性依次为结直肠癌、肺癌、肝癌、胃癌、前列腺癌;女性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Bioassay-guided isolation男性T2DM患者结直肠癌(SIR=2.03)、前列腺癌(SIR=2.24)、胰腺癌(SIR=1.75)、肾癌(SIR=4.25)、甲状腺癌(SIR=3.50)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而肺癌(SIR=0.61)、食道癌(SIR=0.22)的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女性T2DM患者乳腺癌(SIR=2.59)、结直肠癌(SIR=1.57)、胰腺癌(SIR=2.10)、子宫内膜癌(SIR=2.83)、肾癌(SIR=3.67)、甲状腺癌(SIR=4.00)的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而食道癌(SIR=0.27)的发生率低于一般人群。与T2DM病程1~<3年的患者相比,男性T2DM病程<1年、5~<10年、≥10年分别增加91%[HR=1.91,95%CI(1.15,3.20)]、123%[HR=2.23,95%CI(1.37,3.64)]和71%[HR=1.71,95%CI(1.04,2.80)]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女性T2DM病程5~<10年、≥10年分别增加79%[HR=1.79,95%CI(1.10,2.92)]、99%[HR=1.99,95%CI(1.24,3.19)]的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单独使用胰岛素能分别增加男、女性72%[HR=1.72,95%CI(1.25,2.36)]和116%[HR=2.16,95%CI(1.53,3.05)]的T2DM点击此处患者恶性肿瘤发生风险(P<0.05),且男性单用胰岛素与T2DM病程存在交互作用,随着病程的逐年增加,使男性T2DM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平均减缓6%[HR=0.94,95%CI(0.90,0.98)](P交互=0.006)。结论 除食道癌和男性肺癌外,T2DM患者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肾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增加57%~325%,且与T2DM病程和使用胰岛素有关,男性T2DM病程5~<10年,女性T2DM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较大,但胰岛素的使用和T2DM病程的增加对T2DM患者并发恶性肿瘤有拮抗的交互作用。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背景与目的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IT)被推荐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而脑放疗(radiation therapy,RT)是脑转移(brain metastasis,BM)患者的主流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调查RT和IT联合使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时限截至2022年5月1日,在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Cochranc数据库中进行了文献检索。异质性采用I~2检验和P值进行判断。发表偏倚采用漏斗图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 Ottawa Scale,NOS)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17篇文献共涉及2,636例患者。在RT+IT组和RT组的比较中,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HR=0.85,95%CI:0.52-1.38,I~2=73.9%,P_(异质性)=0.001)和颅内远距离控制(distant brain control,DCB-839研究购买BC)(HR=1.04,95%CI:0.55-1.05,I~2=80.5%,P_(异质性)<0.001)未发现明显差异,但RT+IT组颅内控制(local control,LC)优于RT组(HR=0.46,95%CI:0.22-0.94,I~2=22.2%,P_(点击此处异质bio-based polymer性)=0.276),发生放射性坏死/治疗相关影像学改变(radionecrosis/treatment related imaging changes,RN/TRIC)风险高于RT组(HR=1.72,95%CI:1.12-2.65,I~2=40.2%,P_(异质性)=0.153)。在RT+IT同步治疗组和序贯组的比较中,未发现OS (HR=0.62,95%CI:0.27-1.43,I~2=74.7%,P_(异质性)=0.003)和RN/TRIC (HR=1.72,95%CI:0.85-3.47,I~2=0%,P_(异质性)=0.388)在两组中存在差异。但同步治疗组DBC优于序贯治疗组(HR=0.77,95%CI:0.62-0.96,I~2=80.5%,P_(异质性)<0.001)。RT联合IT并未改善NSCLC BM患者的OS,而且还会增加RN/TRIC的风险。此外,相对于RT与IT序贯治疗,RT与IT同步治疗可改善DBC的疗效。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临床观察
目MRTX849生产商的:探究蒙Enteral immunonutrition台梭利教育法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院内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法,研究组采取蒙台梭利护理法,对比两组MMES评分、ADL评分、生活质量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MMES与ADL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MMES、ADL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身Crizotinib体健康、精力状态、情绪状态、人际关系、自我感受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中应用蒙台梭利教育法,可通过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等方式,使患者病情得以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与认知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卒中所致老年痴呆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卒中所致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脑卒中所致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FUT-175 IC50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3%(34/41),高于对照组的60.98%(25/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低于对照组的34.15%(1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7.51±5.45)分,对照组为(26.52±4.8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F-07321332配制(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23±Mindfulness-oriented meditation2.15)分,对照组为(13.52±3.15)分,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脑卒中所致老年痴呆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对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2809名体检人群中高血压与Hp感染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中高血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联性,为高血压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6月进行体检的人员2 809例,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血压及空腹血液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体检人员分为高血压组(n=485例)和非高血压组(n=2 324例)。比较两组Hp感染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p感染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的关联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组Hp感Z-IETD-FMK化学结构染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与舒张压(β=0.862,95%CI:0.019~1.70Alisertib生产商6,P=0.045)、平均动脉压(β=0.975,95%CI:0.074~1.876,P=0.034)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OR=1CNS nanomedicine.667,95%CI:1.324~2.099,P<0.001)。结论 Hp感染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水平密切相关,可明显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提示积极控制Hp感染有利于预防或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1例肺部同一病灶内结核与肺癌共存
目的观察分析肺部同一病灶结核和肿瘤共存的临床特征及诊断,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通过病原学和病理学诊断的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资料。RAD001纯度结果本例为老年男性患者,以咳嗽、咳痰、发热为主要症GNE-140核磁状;癌胚抗原6.37ng/ml,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2.70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30.71ng/ml;3次痰结核菌涂片(2+2+2+)痰结核杆菌和利福平耐药快速检测(gene-Xpert)(+),利福平不耐药;胸部增强CT示气管支气管通畅,两肺见多发沿支气管分布的结节状、条索状、斑片状高密度影,境界不清,密度不均,部分呈”树芽征”改变,增强扫描部分病灶可见轻度强化,右肺下叶见巨大厚壁空洞伴气液平,不排除肿瘤,纵隔见多发肿大的淋巴结,可见均匀强化;行CT引导下右肺穿刺活检,adjunctive medication usage病理示支气管粘膜慢性炎伴被覆盖鳞状上皮增生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轻-中度异性增生),多小灶区域见上皮样肉芽肿性炎伴多核巨细胞反应,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示:CMV(-);特殊染色示:抗酸(-),PAS(-);行气管镜检查:外基底段粘膜充血水肿,附壁见新生肉芽组织,部分阻塞管腔,病理示具有鳞状细胞癌的形态变化。结论在肺部同一病灶同时出现结核与肺癌共存的现象较为少见,容易漏诊。
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在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和血压控制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和治疗依从性在电子健康素养和血压控制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某院高血压科门诊biosphere-atmosphere interactions的254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电子健康素养量表、Bafilomycin A1体内实验剂量一般自我效能量表、高血压治疗依从性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血压测量。结果 高血压患者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7.60±6.44)分、自我效能得分为(26.49±6.35)分、治疗依从性得分(110.17±8.74)分,且相互间呈两两相关(r=0.417~0.613,均P<0.01),132例(52.0%)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达标。回归分析显示,电子健康素养(OR=1.324)、自我效能(OR=1.338)及治疗依从性(OR=1.189)越高的患者,血压控制越好。电子健康素养不但直接对血压控制产生影响,还可通过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的链式中介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比52.17%。结论 电子selleck Emricasan健康素养与血压控制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应注意评估患者的电子健康素养,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和治疗依从性,以更好控制血压。
~(18)F-FDGPET/CT显像对中晚期胰腺癌同步放化疗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对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中晚期胰腺癌患者17例予吉西他滨1.0g/m~2静脉滴注30min,每周1次,共5周,予调强放疗照射主要危及器官。治疗前和治疗后1~3个月行PET/Smoothened Agonist核磁CT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治疗前后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变化率(ΔSUVmaTorin 1化学结构x%)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分析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中晚期胰腺癌原发病灶治疗后的SUVHCV infectionmax低于治疗前(8.96±3.14vs.12.40±4.65)(P<0.05),而其治疗后代谢肿瘤体积与治疗前相仿(99.46±33.77vs.97.48±22.92)(P>0.05)。ΔSUVmax%灵敏度、特异度和阈值分别为100%、53.3%和25.4%。以ΔSUVmax%为25.4%划分为两个亚组,两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腹腔淋巴转移、治疗前后SUVmax以及ΔSUVmax%均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SUVmax指标可用于评估中晚期胰腺癌同步放化疗及预后。
神经母细胞瘤与肝母细胞瘤RECK及相关MMPs的表达及与肿瘤转移对比分析研究
目的检测RECK及相关MMPs在神经母细胞瘤及肝母细胞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RECK及相关MMPs在两种肿瘤的转移特性中的不同意义。方法收集1995年1月至2011年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的蜡块标本73例,神经母细胞瘤36例,肝母细胞瘤37例selleck产品。男43例,女30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为3.6岁。采用第二代通用型二步法监测系统(PV-600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母细胞瘤和肝母细胞瘤组织中RECK及相关MMPs的表达情况。结果 RECK在肝母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3.2%(16/37),高于神经母细胞瘤27.8%(10/36),Minsects infection modelMPs在恶性肿瘤的转移特性中有明显意义。神经母细胞瘤及肝母细胞瘤肿瘤组织中RECK和MMP-14、MT1-MMP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r=-0.418,P<0.05,r=-0.583)。结论 MMPs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高于肝母细胞瘤;RECKErdafitinib molecular weight和相关MMPs的表达随肿瘤的转移、浸润呈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