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为药食两用药材,乌梅肉为其项下的炮制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涩肠止泻,生津安蛔之良药。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现代法典等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乌梅肉药用沿革,考证乌梅肉古hematology oncology代功效及主治病症,汇总国家和省级标准中乌梅肉饮片收录情况。历代本草中记载乌梅肉可通过焙干、炒或微炒、炒炭、单蒸、拌酒蒸、酒或CHIR-99021临床试验醋浸后蒸等多种方法处理后制成丸、散、膏剂应用于虚劳、消渴、疟疾、痢疾、蛔虫病等疾病的治疗,9部药典及19个省市的相关炮制规范中收载了乌梅肉这一炮制品,确定将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的乌梅肉炮制方法。通过从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Liproxstatin-1体内影响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以下问题,乌梅肉古代应用方法多样但现代沿用较少;炮制工艺缺乏规范化研究;对乌梅炮制前后生熟差异引起的变化研究相对薄弱等。故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药效活性的相关性,规范炮制工艺,为乌梅分部位用药及其质量控制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KAT2A、CDK4/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2A(KAT2A)、细胞周期蛋白D1依赖激酶4/6(CDK4/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inborn error of immunity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组蛋白修饰基因定量PCR)芯片测定2组组蛋白修饰基因表达和CDK4、CDK6及CDK4/CDK6 mRNA的表达水平;对KAT2A阳性表达者给予Western blot验证;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KAT2A表达与CDK4、CDK6、CDK4/CDK6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已有芯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组KAT2A表达阳性为78.87%,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8.47%)(P <0.05);儿童急性此网站白血病组CDK4、CDK6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儿童急性白血病组CDK4/CDK6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KAT2A、CDK4和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GSK2118436作用而CDK4/CDK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KAT2A阳性表达率与CDK4、CDK6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73,r=0.559),与CDK4/CDK6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762)。结论:KAT2A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呈高表达,而CDK4/CDK6呈低表达,二者存在明显相关性,有望成为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新的靶点。
肺脾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补肺汤加减联合GP方案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肺脾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应用补肺汤加减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12例肺脾气虚证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采用G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购买Lapatinib基础上增加补肺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水平分别为(3.13±0.65)、(1.96±0.Lorlatinib52)、(14.34±1.21)g/L,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0、2.867、9.19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8.85±3.66)pg/mL、超敏C-反应蛋白为(15.52±4.83)m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8、4.583,biocontrol agent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水平(5.52±1.22)μg/L、(105.33±12.47)mg/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0、6.838,P<0.05)。结论 肺脾气虚证NSCLC患者在应用GP方案化疗的同时增加补肺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肿瘤标志物水平,效果显著。
基于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芍药甘草研究现状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可视化技术分析芍药甘草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选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检索2001年Spatholobi Caulis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含有“芍药”、“甘草”关键词的英文文献,采用CiteSpace V(6.1.R6)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分别绘制国家、文献被引共现图,以及关键词共现图、聚类图、时间线图和突现图。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1篇文献,年发文量平稳增加,中国的发文量最高(78篇)。本研究纳入的参考文selleck Fulvestrant献来源于392种期刊,其中纳入307个关键词,聚类重点为“药物间相互作用”、“白芍”等。2001—2010年,芍药甘草成分研究重点关注白芍提取物和甘草提取物,机制研究重点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2011年至今,成分研究重点关注芍药甘草汤的化selleck MC3学成分,机制研究关注肠道代谢。结论:芍药甘草的研究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中国是该研究贡献最大的国家。芍药甘草的成分鉴定、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肠道代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也可能是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黄芪多糖对热应激奶牛血清代谢的影响
旨在通过测定注射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 APS)后热应激奶牛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血清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为APS缓解奶牛热应激作用提供参考依据。选取6头健康的荷斯坦奶牛,颈部肌肉注射APS注射液(30 mL/d),连续注射4 d,停止3 d为1个周期,试验期共3个周期。试验期前后采集奶牛血清样本,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GC-MS)联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奶牛血清代谢质谱,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Belnacasan价格析(OPLS-DA)overwhelming post-splenectomy infection。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7种差异代谢物,9种内源性代谢物可作为APS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潜在标志物,其中2-酮丁酸、甘氨酸、乳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上调,3-氨基异丁酸、果糖显示下调。此外,APS通过氨基酸代谢、嘌呤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等途径影响热应激奶牛的代谢平衡。本试验结果为研究APS缓CP-456773说明书解奶牛热应激的生理机制提供参考。
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合并精神行为障碍患者的效果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合并精神行为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痴呆合并精神行为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奥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奈哌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此网站5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Gefitinib.html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目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prognosis biomarker应发生率为20.00%,与对照组的2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合并精神行为障碍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认知功能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奥氮平治疗效果。
铁死亡机制研究的文献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
背景:铁死亡是新发现的一种调控性细胞死亡方式,主要特点是铁依赖确认细节的、多不饱和脂质过氧化导致的细胞膜结构损伤,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目的: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铁死亡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可视化LXH254半抑制浓度分析,总结铁死亡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方法:检索2012-2021年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铁死亡研究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分析纳入文献的发文量、国家、机构、作者、期刊、共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的信息并生成知识图谱。结果与结论:(1)文献发文量结果显示,铁死亡发文量几年来迅猛增加,中国铁死亡发文量居世界前列;(2)文献内容和关键词分析结果显示,铁死亡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密切相关;铁代谢、脂质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是铁死亡的基础代谢,GPX4和ACSL4分别是铁死亡最受关注的抗氧化酶和酯Medial plating化酶,NRF2、p53、核转录因子κB是最受关注的铁死亡调控因子;索拉菲尼可促肿瘤细胞铁死亡,爱拉斯汀(Erastin)和维生素E可保护神经元细胞免受铁死亡,它们是铁死亡领域最受关注的药物;(3)未来研究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索铁死亡的机制,为其临床转化应用提供更多支持,其中纳米材料联合靶向铁死亡的药物或物理方式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治疗策略。
分析康复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康复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Adezmapimod分子式患者的基础上加用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前,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16.51±3.11)分,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16.12±3.82)分;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为(53.76±4.51)分,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为(54.17±3.84)分;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0、0.44, P=0.62、0.66>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25.81±1.19)分,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为(18.23±4.32)分;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为(68.34±3.16)分,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为(55.48±4.27)分;实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0、15.31, P=0.0familial genetic screening0、0.00<0.0www.selleck.cn/products/jnj-42756493-erdafitinib5)。结论康复干预方式是一种对老年痴呆患者极有裨益的护理方法 ,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的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能够明显的得到提升,也能因此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基于比色法原理的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小分子抑制剂高通量筛选模型的优化与应用
本研究优化并建立了新冠病毒主蛋白酶(main protease, M~(pro))小分子抑制剂比色法高通量筛选模型,以期快速筛选天然产物来源的新型苗头化合物。基www.selleck.cn/products/ly2157299于比色法原理,以TSAVLQ-psynbiotic supplementNA (para-nitroanilide)作为M~(pro)水解底物,通过优化pNA底物浓度、M~(pro)工作浓度、最佳反应时间、二甲基亚砜耐受浓度等影响因素,建立M~(pro)小分子抑制剂比色法高通量筛选模型并用于天然产物化合物库的快速筛选。通过一系列反应条件优化,选择0.4μmol·~(-1)M~(pro)和100μmol·L~(-1)pNA底物,成功地建立了Z’因子值为0.9的比色法高通量筛选模型。通过对天然产物化合物库进行高通量筛选,证实了白果新酸(ginkgolic acid C13:0)在体外对M~(pro)酶活性具有良好的竞争性抑制作GSKJ4半抑制浓度用。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新冠病毒M~(pro)小分子抑制剂比色法高通量筛选模型,为抗新冠病毒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与发现奠定了实验基础。
硼铝互作对栝楼根系生理代谢的调控效应
铝是酸性土壤中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的关键因素.为探究硼铝互作对栝楼根系生理调控效应,以耐铝性差异较大的安国栝楼和浦江栝楼为材料,探究了不同浓度梯度铝(0、300、800μmol·L寻找更多~(-1))和硼(0、25、50、100μmol·L~(-1))共处理对栝楼各时期(10、20、30 d)根系生理代谢及遗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栝楼根系生理受铝胁迫严重,各指标随铝浓度增加程度不断加深,且相较于浦江栝楼,安国栝楼对抗铝能bacterial and virus infections力更强,生理响应更为稳定.浓度为25、50μmol·L~(-1)的硼与铝互作能缓解铝胁迫对栝楼根系造成的抑制效果,其中,细胞壁各多糖组分含量增加,果胶甲酯化程度(Degree of Methylation,DM)提升;有机酸的代谢中,柠檬酸合酶(Citrate selleck HPLCSynthetase,CS)活性增加,顺乌头酸酶(Aconitase,ACO)活性降低,促进了柠檬酸(Citric Acid,CA)的积累以抵抗外界铝胁迫;根系DNA损伤得到一定修复,进而导致根长、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提高,铝转运能力下降,最终降低植株地上地下部分铝含量.可见硼铝互作利于栝楼抵抗铝毒,且在25~50μmol·L~(-1)时效果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