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微小RNA-153(miR-153)、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MCC950使用方法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儿4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间段内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技术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浆miR-153、IDO1 mRNA表达水平;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血浆miR-153表达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阳性表达与急性白血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外周血血浆miR-153与IDO1相关性;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外周血血浆miR-15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表达水平对急pain biophysics性白血病患儿预后影响。结果白血病组患儿、健康组儿童外周血血浆miR-153 PD0325901体内实验剂量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4±0.18,1.03±0.24,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 mRNA水平分别为1.81±0.40,0.85±0.2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血浆miR-153表达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阳性表达与肺部是否有感染有关(P<0.05);外周血血浆miR-153表达水平与IDO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731,P<0.05);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血浆miR-153低表达组、miR-153高表达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阳性组、IDO1阴性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57.69%,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血浆miR-153下调、IDO1表达上调,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DO1阳性表达率升高,miR-153表达水平、IDO1阳性表达与患儿预后密切相关。
计算DWI技术诊断胰腺癌
目的:研究计算DWI(cDWI)技术所得图像质量及胰腺癌显示能力,了解cDWI技术特别是高b值cDWI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优势和不足,确定优选b值。方法: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纳入本研究。利用Body Diffusion Toolbox软件(Siemens Healthcare,Germany)及原始DWI图像(b=0、500 s/mm~2)获取cDWI图像(b=c1000、c1500、c2000 s/mm~2),评价并分析不同b值间DWI及cDWI图像质量、PDAC显示分型(Ⅰ型-PDAC相对周围胰腺高信号,且境界清楚;Ⅱ型-PDAC相对周围胰腺高信号,但与远端胰腺(尾侧)境界不清;Ⅲ型-PDAC相对周围胰腺等信号,或病灶不可见;Ⅳ型-PDAC相对周围胰腺低信号)是否存在差异,测量分析不同b值间胰腺组织、PDAC与竖脊肌信号比、PDAC与胰腺信号对比、Toxicological activityPDAC-胰腺信号差异与竖脊肌信号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cDWI图像质量随b值增高下降。c1000 s/mm~2组PDAC显示Ⅰ型病灶比例较500 s/mm~2组增加(P<0.001),Ⅱ型相应减少,c1000 sselleckchem BAY 73-4506/mm~2与c1500 s/mm~2、c2000 s/mm~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b值间PDAC近远端胰腺与竖脊肌信号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DAC与竖脊肌信号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PDAC与竖脊肌信号比和近远端胰腺与竖脊肌信号比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AC与远端胰腺信号对比随b值增高而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AC-近端胰腺信号差异与竖脊肌信号比仅c1500 s/mm~2与c2000 s/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DAC-远端胰腺信号差异与竖脊肌信号比随b值增高而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690550小鼠胰腺病变应用cDWI技术时计算b值为c1000~c1500 s/mm~2能够在维持图像质量的同时提高胰腺癌显示。
托吡酯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托吡酯片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020年9月至2021年此网站9月河北省衡水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富马酸喹硫平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托吡酯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病情严重程度、激越行为及糖脂Liraglutide代谢指标。结果 治疗6Clinical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症状、临床疗效总体评价量表、兴奋、紧张、敌意、不合作、冲动控制障碍评分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全血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托吡酯联合富马酸喹硫平可明显调节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指标水平,进而可改善患者激越行为,减轻病情严重程度,提高疗效。
基于贝叶斯累加回归树模型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性化疗效研究
目的 应用贝叶斯累加回归树(BART)模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仅手术与手术+化疗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进行个性化评价,并识别高受益患者亚组。方法 提取美国SEER数据库中2012—2013年间所有NSCLC患者资料,以总生存时间不小于5年作为结局,按照治疗方案分类进行比较。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使比较组间协变量均衡,应用BZ-IETD-FMK体内实验剂量ART模型计算个体处理效应(ITE),运用决策树模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本研究BART所对应的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大于0.8,结果可信度较高,99.5%患者采用手术+化疗方案获得不同程度更优疗效,得到AJCC分期、原发灶位置、转移程度等临床实践中重要的亚组分类特征,并得出疗效最优的亚组。所得亚组中,相较于仅手术的治疗方案,远处转移、原发灶位于肺中叶的女性患者更能于手术+化疗方案中受益。结论 构建的BART模型可以较好地systems genetics评价NSCLC患者两种治疗方案的个性化疗效,为selleckchem R428今后同类疾病的个性化医疗实践提供依据。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cfDNA浓度与化疗有效性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血familial genetic screening浆游离DNA(cfDNA)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NSC125066半抑制浓度CLC)患者化疗有效性及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148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根据临床化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40例)和无效组(108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构成及其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血浆cfDNA水平;分析化疗前血浆cfDNA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浆cfDNA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NN2211体外结果 无吸烟史晚期NSCLC患者化疗效果高于有吸烟史晚期NSCLC患者(P<0.05)。化疗后,148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为27.03%(40/148)。化疗后,有效组患者血浆cfDNA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及无效组患者(P<0.05);化疗前血浆cfDNA水平与晚期NSCLC患者吸烟史、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血浆cfDNA水平<0.23 ng·μL~(-1)组患者化疗后24个月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血浆cfDNA水平≥0.23 ng·μL~(-1)组(P<0.05);血浆cfDNA水平是晚期NSCLC化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浆cfDNA有望成为评估晚期NSCLC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与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CE-SWI)与肺癌PF-02341066体内脑转移瘤检出的相关性。方法:病例组选取肺癌脑转移瘤病例50例,对照组选取高血压病例50例,分析SWI与CE-SWI检出微出血的病例数、病灶个数、最大直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检出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E-SWI与肺癌脑转移瘤、高血压微出血的相关性。结果:CE-SWI在病例组检genetic evolution出患者45例,病灶数127个,最大直径5.428(3.663, 11.405)mm;在对照组检出患者28例,病灶数121个,最大直径3.259(2.206, 4selleck NMR.325)mm,χ~2检验得出两组病例检出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检验中,病例组发生微出血的优势比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SWI对于微出血和脑转移瘤的检出敏感,肺癌脑转移、高血压都是微出血的危险因素,但肺癌脑转移瘤引起的微出血发生率显著增加。
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儿童社区门诊疾病谱及其对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启示的研究
背景我国目前存在儿crRNA biogenesis科“看病难”困境,儿科诊疗下沉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大势所趋,目前鲜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疗疾病谱的相关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社康中心)儿科门诊疾病谱,了解社康中心儿科诊疗现状;www.selleck.cn/products/Puromycin-2HCl并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全科培训细则中儿科轮转掌握疾病谱(儿科培训细则)为依据,探讨培训内容和实际诊疗之间的差距。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1年9月深圳市家庭医生签约儿童在10个区社康中心有收费的门诊诊疗记录,按年龄段分为婴儿(<1岁)、幼儿(1~3岁)、学龄前儿童(4~6岁)、小学儿童(7~12岁)、初高中儿童(13~18岁),分析实际诊疗疾病谱和诊疗行为;同时与儿科培训细则匹配,分析儿科培训细则中要求掌握内容在实际诊疗中的情况。结果 共入选961 605人次就诊患儿,学龄前儿童较多,占比为38.22%;小学儿童占比27.57%、幼儿占比21.90%、初高中儿童占比8.49%,婴儿占比3.82%。前五位疾病谱和诊疗行为依次为:呼吸道疾病、补钙和维生素、儿童体检和保健、外伤和术后换药、皮肤病,累计占总诊疗量的67.92%。年龄越小,诊疗行为越集中,婴儿以儿童体检和保健(27.60%,10 142/36 753)、补钙和维生素(25.48%,9 364/36 753)为主;婴儿累计≥80%诊疗量的疾病谱和诊疗行为为5种,初高中儿童累计≥80%诊疗量的疾病谱和诊疗行为为10种;除婴儿外,其他年龄段患儿以呼吸道疾病为就诊首位,不同年龄段外伤和术后换药诊疗量构成比以初高中患儿为较高。除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脊髓灰质炎、婴儿手足搐搦症、病毒性心肌炎外,社康中心儿科诊疗涵盖儿科培训细则要求掌握的疾病谱,其中呼吸道疾病333 172MLN8237人次(34.65%);儿童体检和保健70703人次(7.35%);急性传染病20 893人次(2.17%);小儿腹泻13 622人次(1.42%);小儿腹痛12 526人次(1.30%),而小儿贫血、小儿白血病、佝偻病、小儿糖尿病、营养不良、新生儿黄疸、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小儿癫痫、单纯性肥胖症、小儿惊厥诊疗量占比均<1%,且小儿贫血、小儿白血病、新生儿黄疸、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小儿癫痫、单纯性肥胖症诊疗行为多以转诊和开具化验单为主。结论 即使深圳市社康中心提供大量儿科诊疗服务,仍对年龄偏小患儿诊疗量不足;儿科培训细则集中在内科疾病,培训内容与实际诊疗存在差距;儿科细则中一些疾病谱专科化过强,在实际诊疗中数量明显不足,且诊疗行为多以转诊和开具化验单为主,因此,全科规培中儿科培训不仅仅涉及内科疾病而是应该做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规划,拓展培训内容,加大门诊带教,加强小龄患儿诊疗能力培养。
乌梅肉的药用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乌梅为药食两用药材,乌梅肉为其项下的炮制品,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涩肠止泻,生津安蛔之良药。笔者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现代法典等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乌梅肉药用沿革,考证乌梅肉古hematology oncology代功效及主治病症,汇总国家和省级标准中乌梅肉饮片收录情况。历代本草中记载乌梅肉可通过焙干、炒或微炒、炒炭、单蒸、拌酒蒸、酒或CHIR-99021临床试验醋浸后蒸等多种方法处理后制成丸、散、膏剂应用于虚劳、消渴、疟疾、痢疾、蛔虫病等疾病的治疗,9部药典及19个省市的相关炮制规范中收载了乌梅肉这一炮制品,确定将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的乌梅肉炮制方法。通过从炮制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Liproxstatin-1体内影响及其现代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综述,发现以下问题,乌梅肉古代应用方法多样但现代沿用较少;炮制工艺缺乏规范化研究;对乌梅炮制前后生熟差异引起的变化研究相对薄弱等。故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其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药效活性的相关性,规范炮制工艺,为乌梅分部位用药及其质量控制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KAT2A、CDK4/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转移酶2A(KAT2A)、细胞周期蛋白D1依赖激酶4/6(CDK4/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inborn error of immunity1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组蛋白修饰基因定量PCR)芯片测定2组组蛋白修饰基因表达和CDK4、CDK6及CDK4/CDK6 mRNA的表达水平;对KAT2A阳性表达者给予Western blot验证;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KAT2A表达与CDK4、CDK6、CDK4/CDK6表达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已有芯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组KAT2A表达阳性为78.87%,明显高于对照组阳性率(8.47%)(P <0.05);儿童急性此网站白血病组CDK4、CDK6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儿童急性白血病组CDK4/CDK6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KAT2A、CDK4和CDK6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GSK2118436作用而CDK4/CDK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KAT2A阳性表达率与CDK4、CDK6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73,r=0.559),与CDK4/CDK6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r=-0.762)。结论:KAT2A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呈高表达,而CDK4/CDK6呈低表达,二者存在明显相关性,有望成为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新的靶点。
肺脾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补肺汤加减联合GP方案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肺脾气虚证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应用补肺汤加减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于福建省南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112例肺脾气虚证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对照组采用GP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购买Lapatinib基础上增加补肺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水平分别为(3.13±0.65)、(1.96±0.Lorlatinib52)、(14.34±1.21)g/L,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0、2.867、9.198,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为(8.85±3.66)pg/mL、超敏C-反应蛋白为(15.52±4.83)mg/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8、4.583,biocontrol agent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水平(5.52±1.22)μg/L、(105.33±12.47)mg/L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0、6.838,P<0.05)。结论 肺脾气虚证NSCLC患者在应用GP方案化疗的同时增加补肺汤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炎症反应、肿瘤标志物水平,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