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确认细节38例。对照组予以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保乳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肩关节活动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rbuscular mycorrhizal symbiosisP<0.05);观察组术后1 d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肩关节外旋、内旋及屈曲3-Methyladenine作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心理、生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效果更佳,能减轻手术创伤,减小对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且并发症少,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动脉蛋白组学分析
目的 应用蛋白组学研究成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寻找更多(SHR)肠系膜动脉血管重塑过程中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20周龄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和SHR各15只,各随机选取6只进行三级肠系膜动脉的形态学检测,剩余各9只进行肠系膜三级动脉的蛋白组学分析。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蛋白鉴定和定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结果 与WKY大鼠Medical hydrology相比,SHR肠系膜动脉的管壁厚度/管腔半径(0.21±0.02比0.17±0.02,t=3.286,P=Docetaxel作用0.008)及管壁面积/管腔面积(0.46±0.06比0.37±0.04,t=3.272,P=0.009)明显增高。两种成年大鼠肠系膜动脉中有277个差异表达蛋白,SHR中143个蛋白表达上调,134个蛋白表达下调。化学突触传递、肽抗原结合和质膜分别是最显著富集的基因本体(GO)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成分条目。细胞色素P450对异源物质的代谢是最显著富集的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分析中,核糖体蛋白L26(RPL26)、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醌脱氢酶1(NQO1)、钙黏蛋白2(CDH2)、谷胱甘肽S-转移酶mu4(GSTM4)、胎盘碱性磷酸酶(ALPP)、von Willebrand因子(vWF)、丝氨酸家族C成员1(SERPINC1)与其他差异表达蛋白关联度最高。结论 蛋白组学分析显示,在成年SHR肠系膜动脉血管重塑过程中,化学突触传递和细胞色素P450对异源物质的代谢等相关蛋白表达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为高血压阻力血管重塑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
肿瘤微环境双重响应性水飞蓟宾纳米胶束体外抗乳腺癌活性及转移研究
肿瘤微环境的复杂特征为肿瘤治疗带来考验的同时也为新型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合成了肿瘤微环境pH响应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响应的聚(2-乙基-2噁唑啉)-聚乳酸-二硫键聚β氨基酯[poly(GSK J4溶解度2-ethyl-2-oxazoline)-poly(lactic acid)-SS-poly(β-amino ester), PEOz-PLA-SS-PBAE]三嵌段共聚物,通过薄膜水化法负载水飞蓟宾(silybin)制备胶束,以提高水飞蓟宾抗肿瘤活性。通过芘荧光探针法测定该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selleck合成e concentration, CMC)为1.8 μg·mL~(-1)。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为155.30±1.80 nm,多分散指label-free bioassay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为0.168±0.004。HPLC测定胶束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为(5.48±0.04)%和(68.52±0.48)%。其体外释放结果表现出胶束具有pH与GSH敏感性,具有缓释效果。通过测定空白胶束的溶血率和细胞毒性试验证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载药胶束组细胞毒性实验和细胞凋亡实验表明PEOz-PLA-SS-PBAE载药胶束对MDA-MB-231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和诱导其凋亡的效果。细胞划痕实验与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PEOz-PLA-SS-PBAE载药胶束能够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转移。因此,本研究制备的PEOz-PLA-SS-PBAE载药胶束具有良好的体外抑制肿瘤生长以及抗肿瘤转移的作用,为水飞蓟宾的进一步应用铺垫了基础。
达格列净对高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KP-1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对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分泌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HBZY-1细胞,分为达格列净干预组(30 mmol/L葡萄糖+10μmol/L达格列Soil biodiversity净培养)、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培养)、渗透压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培养)、正常对照组(5selleck产品.5 mmol/L葡萄糖培养)。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KP-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p-p38 MAPCompound 3K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CTGF和FN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上清液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组MKP-1蛋白表达降低,CTGF和p-p38 MAPK蛋白表达升高,CTGF和FN mRNA表达升高,细胞上清液CTGF、FN和Ⅳ型胶原含量增加(P<0.05,P<0.01)。与高糖组比较,达格列净干预组MKP-1表达升高,CTGF、p-p38 MAPK蛋白表达降低,CTGF和FN mRNA表达降低,细胞上清液CTGF、FN和Ⅳ型胶原含量降低(P<0.05)。结论 达格列净可以有效抑制高糖培养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表达和细胞外基质蛋白分泌,可能与激活MKP-1后,增强p38 MAPK去磷酸化有关。
基于多模态MRI评估昼夜节律颠倒人群脑白质损伤的研究
基于多模态MRI评估昼夜节律颠倒人群脑白质损伤的研究目的 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探讨昼夜节律颠倒对脑白质损伤的影响,为预防和延缓脑白质损伤提供辅助影像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共招募出租车司机100名,以6:00与18:00点左右为交接班时间,分为昼夜节律正常组(n=50)和昼夜节律颠倒组(n=50)。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生化指标和头颅磁共振图像数据,对两组受试者年龄、血压、血脂进行匹配,每组各剩34人。影像学评估:①脑白质高信号(WMH)的判定: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提取入组者MRI影像,进行Fazekas量表评估WMH程度,包括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PVH)和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的分别计分,并通过SPM12软件中的LST工具箱测出WMH的体积Modern biotechnology;②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方法(VBM)分析出昼夜节律颠倒人群与正常节律人群的白质体积的差异脑区;③进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采用DSI-Studio软件以VBM分析出的差异脑区作为兴趣区(ROI),提取各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率(MD)、轴向扩散率(AD)及径向弥散率(RD)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人群WMH等级、WMH体积及差异脑区的FA、MD、AD、RD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差异脑区白质DTI特征值与临床疾病及Fazekas的评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昼夜节律正常组和昼夜节律颠倒组之间PVH评分、DWMH评分、WMH等级、数目及体积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昼夜节律颠倒组与正常组相比,在右侧三角部额下回(X=48,Y=36,Z=10.5)、右侧梭状回(X=37.5,Y=-60,Z=-13.5)、右侧颞中回(X=48,Y=-57,Z=0)及左侧颞中回(X=-57,Y=-42,Z=-12)处白质体积减少。③左颞中回的FA值、MD值、AD值和RD值在正常组和颠倒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右梭状回及右颞中回的FA值、MD值、AD值和RD值在正常组和颠倒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左颞中回在更多昼夜节律颠倒人群中有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的FA值和RD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糖尿病组和无糖尿病组的FA、MD、AD及R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高脂血症组和无高脂血症组中FA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⑤左颞中回的FA值与PVH、DWMH评分及全脑WMH的Fazekas评级均无相关性(p>0.05)。MD值与DWMH评分与呈正相关(r=0.42,p=0.017),与PVH评分及全脑WMH的Fazekas评级均无相关性(p>0.05)。AD值与全脑WMH的Fazekas评级呈正相关(r=0.32,p=0.022),与PVH评分及DWMH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RD值与DWMH的评分呈正相关(r=0.374,p=0.035),与PVH的评分及全脑WMH的Fazekas评级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昼夜节律颠倒人群的白质损伤高于昼夜节律正常人群。②昼夜节律颠Compound C配制倒人群中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更容易导致白质损伤。③昼夜节律颠倒人群的白质损伤主要集中在左颞中回区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中心于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6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3例。所Epigenetics抑制剂有患者到院后均接受常规降糖、降压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给nanoparticle biosynthesis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糖、动脉硬化程度、生活质量。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P<0.05)。治疗后,联合组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LBH589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踝血管指数(CAVI)低于对照组,而踝肱指数(ABI)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社区高血压伴糖尿病,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轻动脉硬化程度,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测量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流速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对比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测量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流速的作用,以期为精准预测门静脉高压所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提供有效方案。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30例由肝硬化导致的门静immune organ脉高压患者。对所有受试者均开展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检测,分析代偿期购买Regorafenib以及失代偿期患者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检测所获得的门静脉主干与分支内径、血流速度差异。此外,将所有患者按照是否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14例)以及无出血组(16例)。对比两组门静脉主干与分支内径及血流速度差异。结果:内镜超声检查Wnt-C59作用代偿期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分别为(14.32±3.23)mm、(13.42±3.69)mm,大于体表超声检查的(12.44±3.01)mm、(10.04±2.72)mm,以及门静脉血流速度(23.21±3.08)cm/s、脾静脉血流速度(21.57±4.18)cm/s快于体表超声检查的(20.29±3.12)cm/s、(18.67±3.62)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内镜超声检查失代偿期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分别为(16.65±3.68)mm、(15.27±3.92)mm,大于体表超声检查的(14.79±3.46)mm、(12.64±2.51)mm,以及门静脉血流速度(26.41±4.33)cm/s、脾静脉血流速度(26.46±5.12)cm/s快于体表超声检查的(23.25±4.29) cm/s、(22.17±4.72)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组内镜超声检测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均大于无出血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无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组体表超声检测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均大于无出血组,门静脉血流速度快于无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体表超声与内镜超声测量门静脉主干流速均有一定的预测门静脉高压患者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且内镜超声预测效能更佳。
多穗金粟兰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本文研究了多穗金粟兰(Chloranthus multistachys Pei)的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采用正相硅胶、反相、Sephadex LH-20凝胶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结合参考文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从多穗金粟兰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2R)-labda-8 (17),13E-dien-12,15,19-triol(1)、oplodiol(2)、长尾粗叶木内酯A(3)、ent-8(9)-pimarene-20-hydroxy-16-nor-15-oic acidmixed infection(4)、3α,15β-dihydroxy-ent-kaur-16-ene(5)、inflexarabdonin J(6)、秦皮定(7)、6-羟基-7,8-二甲氧基香豆素(8)、N(N′-benzoyl-S~*-phenylalaninyl)-S~*-phenylalaninol benzoate(9)、N-benzoyl-L-phenylalaninol(10)、(R)-N-(1′-methoxycarbonyl-2′-phenylethyl)-4-hydroxybenzamide(11)、(E)-3-(benzo[d][1,3]dioxol-5CH-223191体外-yl)-N-phenethylacrylamide(12)、flavokawain A(13)、stigmast-4-ene-3β,6β-diol(14)、β-谷甾醇(15)、cycloart-23-ene-3β,25diol(16)、水合蒎醇(17)、香草酸(18)、肉桂酸(19),除化合物3、12~1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多穗金购买INCB28060粟兰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1~19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和人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3、16和17对A549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irc_0008717通过调控miR-217/FBXO17轴促进肾细胞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及目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的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40万人患有肾癌,其中17.5万人死于这种疾病。肾癌约占所有癌症的2%~3%,是泌尿系统肿瘤中致死率最高的类型。肾透明细胞癌(cc RCC)是RCC的主要亚型,是最Uighur Medicine常见的肾细胞癌,也是RCC死亡病例中的主要类型。由于其转移率高、诊断不易,使得预后不良的成为肾细胞癌的典型特征。RCC的发病机制复杂,大约三分之一的RCC患者在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肿瘤的表现期间才被诊断出来,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总体生存率。因此,深入了解肾细胞癌的发生和转移机制,有助于为肾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环状RNA(circ RNA)作为非编码RNA,在人类癌症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irc RNAs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可能作为癌症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发挥作用。RCC中普遍存在异常的circ RNA,发挥致癌或抑制作用,调节细胞功能。特别是,失调的circ RNA与R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和生存相关,表明这些稳定的circ RNA可以成为癌症诊断和预后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更重要的是,circ RNA在与RCC癌变和进展相关的各种信号通路的上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这使其成为RCC的有吸引力的治疗靶点。此外,miRNA的分子靶向治疗有望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方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由circ RNA的海绵效应引起的miRNA失调可能对癌症的进展非常重Compound 3生产商要。在以往的文献资料及研究中,我们发现circ_0008717在RCC细胞系中表达水平上调,但是尚未有研究对其下游通路做进一步验证。在本研究之初,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库circinteractome和Starbase预测circ_0008717海绵作用的miR-217,并证实其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在公共数据库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中我们发现FBXO17在RCC肿瘤组织中高度表达,且相关RNA水平上,hsa_miR-217和has_FBXO17 3’非翻译区(3’UTR)之间存在一个特殊的结合位点。作为F-box蛋白中最大的亚家族,FBXO有37个成员,许多研究证实其中许多成员与肿瘤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F-box蛋白17(FBXO17)是F-box蛋白家族的成员,已被证明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受到异常调节,之前的研究表明FBXO17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促进胶质瘤和肺的发展腺癌。然而,FBXO17和相关机制在RCC中的潜在作用仍未完全了解。因此,我们推测是否存在circ_0008717/miR-217/FBXO17信号通路影响RCC的进展,并设计以下研究,在体内和体外水平探究miR-217与circ_0008717或FBXO17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肾癌生物学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验证circ_0008717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首先收集临床组织以观察circ_0008717的表达。之后,使用RNase R和放线菌素D鉴定circ_0008717的循环性和稳定性。接下来,将sh-circ_0008717转染到769P和A498细胞中,以及采用CCK-8测定和Ed U检测、Transwell迁移和侵袭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sh-circ_0008717的769P和A498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转移以及凋亡率的影响。2、探索circ_0008717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miR-217是circ_0008717的假定靶点的结论;接着,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生物素下拉分析以及RIP分析探究miR-217是否是circ_0008717的靶标。随后,在769P和A498细胞生物学行为中进一步确定circ_0008717和miR-217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CCK-8分析、Ed U分析、流式细胞术分析以及Transwell分析探究被circ_0008717基因敲低阻断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以及转染sh-circ_0008717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3、验证circ_0008717、FBXO17和miR-217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公共数据库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探究FBXO17在RCC肿瘤组织中与正常组织相比表达的变化。对临床组织样本进行了以下分析:IHC染色分析和q RT-PCR分析检测临床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较FBXO17的丰度和在m RNA水平上的表达量变化。接着,通过对生物信息学网站star Base的分析,发现了在hsa_miR-217和has_FBXO17 3’非翻译区(3’UTR)之间存在一个特殊的结合位点,然后产生了FBXO17 3’UTR的突变序列片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接着上述实验结果,探索了FBXO17过度表达对circ_0008717以及miR-217的影响。随后,进行CCK-8和Ed U检测以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迁移能力,检测转染sh-circ_0008717或miR-217的细胞中葡萄糖摄取和乳酸产生水平变化。接着,用oe-circ_0008717或oe-circ_0008717+miR-217、oe-NC或oe-circ_0008717+miR-NC作为相应的对照转染。接下来,尝试建立异种移植模型来探索circ_0008717在体内的作用,以及我们试图了解在circ_0008717过表达的肿瘤组织中HK2和GLUT1的表达是否有变化。研究结果:1、Circ_0008717可以促进R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在RCC的发展中起着致癌作用临床组织分析数据显示,与周围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中circ_0008717的表达显著增加。与HK-2、DI-HEK293和HKb20细胞相比,circ_0008717在RCC细胞系中的表达显著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irc_0008717在RCC中异常上调。通过RNase R和放线菌素D检测,结果显示circ_0008717比其线性对应物更稳定。将sh-circ_0008717转染到769P和A498细胞中。结果显示,细胞中circ_0008717的表达明显降低。CCK-8测定显示,用sh-circ_0008717转染的769P和A498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受阻。Ed U检测显示circ_0008717敲低减少了Ed U阳性细胞的数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sh-circ_0008717的769P和A498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分析表明,沉默circ_0008717也显著削弱了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此外,我们发现沉默circ_0008717显著降低了葡萄糖摄取和乳酸产生的水平。而circ_0008717过表达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导致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糖酵解的促进,细胞凋亡的减少。这些发现表明,circ_0008717在RCC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了致癌作用。2、circ_0008717基因敲低通过富集miR-217抑制RCC细胞的恶性行为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后,我们推测miR-217是circ_0008717的潜在靶点;接着,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显示,在转染了WT-circ_0008717但未转染MUT-circ_0008717的769P和A498细胞中,重新引入miR-217显著降低了荧光素酶活性;然后,生物素下拉分析表明,相对于Bio NC,Bio miR-217可以捕获大量circ_0008717;RIP分析表明,相对于抗Ig G组,抗Ago2 RIP组中circ_0008717和miR-217均显著表达RIP组;以及miR-21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以上所有证据都表明miR-217是circ_0008717的靶标。来自CCK-8分析和Ed U分析的数据表明,细胞增殖被circ_0008717基因敲低阻断,但被miR-217抑制部分恢复;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circ_0008717敲低诱导的细胞凋亡被miR-217缺陷部分减弱;Transwell分析表明,转染sh-circ_0008717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但转染sh_circ_0008717+抗miR-217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恢复;此外,受circ_0008717基因敲低抑制的葡萄糖摄取和乳酸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被miR-217下调增强。3、Circ_0008717通过靶向miR-217/FBXO17轴促进体内肿瘤发生和肿瘤生长,促进RCC的进展GEPIA发现FBXO17在RCC肿瘤组织中与正常组织相比高度表达。我们对临床组织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临床肿瘤组织中FBXO17的丰度高于正常组织,且在m RNA水平上的表达也升高。我们发现了在hsa_miR-217和has_FBXO17 3’非翻译区(3’UTR)之间存在一个特殊的结合位点,然后荧光素酶活性的结果显示,与miR-NC相比,转染miR-217的769P和A498细胞中FBXO17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上述数据表明miR-217与FBXO17结合并抑制FBXO17表达。我们发现在转染sh-circ_0008717或miR-217后769P和A498细胞中FBXO17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CCK-8和Ed U检测的数据表明,细胞增殖能力在转染sh-circ_0008717或miR-217的769P和A498细胞中显著抑制,以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circ_0008717敲低或miR-217富集会加速细胞凋亡,但会因FBXO17过表达而缓解。我们还发现,转染sh-circ_0008717或miR-217的细胞中葡萄糖摄取和乳酸产生水平显著受损,且抑制HK2和GLUT1蛋白的表达。这些结果都表明FBXO17重新引入改善了由circ_0008717敲低或miR-217富集引起的影响。circ_0008717敲低显著限制了肿瘤体积和肿瘤重量,此外,我们还发现circ_0008717在circ_0008717组小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载体组,与sh-NC组相比,sh-circ_0008717组的circ_0008717表达显著降低。对比之后得出,miR-217在circ_0008717组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降低,而在sh-circ_0008717组的肿瘤组织中其表达升高。毫无疑问,FBXO17表达在circ_0008717组的肿瘤组织中也有所增强,但在sh-circ_0008717组的肿瘤组织中表达减弱。此外,IHC检测的数据显示,在circ_0008717缺失的肿瘤组织中,MMP9的丰度大大降低,提示circ_0008717通过靶向miR-217/FBXO17轴促进体内肿瘤发生和肿瘤生长。研究结论:(1)Circ_0008717在肾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异常上调,表达水平与肾细胞癌的进展正相关。(2)基于体外细胞学实验和异种移植模型实验的结果:circ_0008717促进肾癌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抑制肾癌细胞的凋亡,增强其葡萄糖摄取能力和乳酸Y-27632小鼠产生水平,以及糖酵解能力。(3)Circ_0008717作为ce RNA,可海绵作用于miR-217,减少其对FBXO17表达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肾细胞癌的进展。
山柰酚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山柰酚对三阴性Crizotinib体外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用不同浓度的山柰酚处理细胞MLN4924抑制剂,CCK-8法检测山柰酚对MDA-MB-231和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活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变化,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JC-aquatic antibiotic solution1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 C)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以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的活性。结果显示,山柰酚体外可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对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活力无影响,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上调Bax、Cyt C的表达,下降Bcl-2和Cyclin D1的表达,增强Caspase-3、Caspase-9活性。结果表明,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是山柰酚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