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12月长沙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基础组、分析组,各60例。2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基础组患者接受盐酸胺碘酮片,分析组患者在基础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2组均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及QT间期离散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分析组总有CCRG 81045试剂效率为96.67%,高于基础组的78.33%(χ~2=9.220,P=0.002)。治疗30 d后,2组LVEDD、LVESD小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且分析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基础组(P<0.01)。治PEG300采购疗30 d后,2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及QT间期离散度低于治疗前,且分析组低于基础组(P<0.01)。分析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7%,低于基础组的13.33%(χ~2=4.324,P=0.038)。结论 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予以参松养心胶囊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较佳,Other Automated Systems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黄连活性成分药根碱干预T790M突变EGFR-TKIs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黄连活性成分药根碱(Jatrorrhizine)干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耐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效果及作用机制,运用体外细胞学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PharmMapper数据库、TCMSP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获得黄连活性成分药根碱的潜在靶标,使用Adavosertib研究购买OMIM、Gene Cards及DisGeNET数据库收集非小细胞肺癌相关基因,经人工检查剔除假阳性基因后通过Venn工具获取药根碱和非小细胞肺癌的交集基因,通过PubMed数据库进一步验证靶标后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PF-03084014小鼠通路分析,通过KEGG PATHWAY数据库比对药根碱靶标与EGFR-TKIs耐药通路之间的关系,预测药根碱干预EGFR-TKIs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直接作用靶标及靶通路。借助Auto 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PyMol软件进行可视化。采用EGFR-TKIs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模型H1975细胞系(即T790M突变EGFR-TKIs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进行细胞学实验,通过CCK-8初步考察药根碱对H197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验证药根碱对H1975细胞中部分关键靶蛋白的调控作用。结果 共获得药根碱靶标328个,非小细胞肺癌疾病基virus infection因3965个,药根碱与疾病交集基因69个,有7个核心靶基因为EGFR-TKIs耐药通路相关基因,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为重要靶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药根碱与PI3K及mTOR之间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药根碱可下调靶蛋白PI3K和mTOR的磷酸化,促进H1975细胞凋亡(P<0.01)。结论 黄连活性成分药根碱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抗T790M突变EGFR-TKIs耐药非小细胞肺癌的效用。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研究

背景急性白血病(AL)是一种恶性克隆性肿瘤,具有发病率较高,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等特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AL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目前临床治疗AL的方式以化疗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但疗效有限且极易复发,部分患者发展为难治性AML,为提高难治性AML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病情复发,积极寻求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十分重要。沙利度胺(TLD)可抑制血管的增生,提高调节免疫作用,临床试验中也取得较好疗效,本次就沙利度胺与化疗联合治疗难治性AML进行研究观察,以期为难治性AML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本研究选用TLD联合化疗为治疗方案,观察该方案对难治性AML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同时探究TLD联合化疗对难治性AML细胞及Hmedical isotope productionL-60/VCR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表达P-糖蛋白(P-g P)的影响。方法1.选取2021年09月~2022年09月期间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难治性AML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化疗组及联合组,每组各20例,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化疗组采用As_2O_3进行化疗,取10ml0.1%As_2O_3注射液,注入500ml5%葡萄糖溶液,持续滴注4~6h,1次/d,联合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口服沙利度胺,100mg/d,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治疗效果并计算治疗有效率,观察难治性AML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评估其的安全性,同时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检测患者血浆VEGF浓度。2.培养HL-60/VCR细胞,并设置A、B、C、D、E、F、G、H组,A组不加入任何药物,B、C、D组加入不同剂量TLD(75ug/ml、150ug/ml、300ug/ml),E、F、G组加入不同剂量的As_2O_3(1umol/l、5umol/l、25umol/l),H组同时加入300ug/ml的TLD及25umol/l的As_2O_3。采集患者骨髓液,从中分离BMMNC细胞,于体外进行培养,设置a、d、f、h组,a组不加入任何药物;d组加TLD 300ug/ml,f组加入As_2O_35umol/l,h组同时加入300ug/ml的TLD及25umol/l的As_2O_3。3.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按照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不同时间、不同药物浓度的TLD及As_2O_3对HL-60/VCR细胞及BMMNC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的影响。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TLD及As_2O_3对HL-60/VCR细胞及BMMNC细胞表面P-g P表达率的影响。5.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1.5软件,多个样本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实验数据用均数士标准差或百分比表示,两两分别行t检验及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化疗组,CR2例,PR4例,NR14例,联合组CR 8例,PR 6例,NR 6例,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70%,高于对照组的30%(P<0.05);2.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脱发、肝肾功能损伤等,联合组增加TLD后,出现嗜睡、腹胀等不良反应。两组难治性AML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3.难治性AML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浆VEGF浓度分别为:(339.71±24.46)ng/L,(122.70±15.30)ng/L,两组血浆VEGF浓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33.638,P<0.01);4.与培养48h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比较,C、D、E、F、G、H组培养72h 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均降低(P<0.01)。未加药组、单药组、联合用药组与比较:培养48h后,与A组比较,B、C、D、E、F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降低(P<0.05);H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降低(P<Alpelisib浓度0.01)。培养72h后,与A组比较,B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C、D、E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降低(P<0.05),F、G、H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及高剂量单药组比较:培养48h后,与H组比较,D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升高(P<0.01),G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72h后,与H组比较,D、G组HL-60/VCR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升高(P<0.05);5.各组48h的HL-60/VCR细胞膜表面P-g P表达率与72h大VP-g P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48h、72h后,未加药组、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HL-60/VCR细胞膜表面P-g P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6.与培养48h的BMMNC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比较,d、f、h组培养72h的BMMNC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均降低(P<0.01)。未加药组、与单药组及联合用药组比较:培养48h、72h后,与a组比较,d、f、h组BMMNC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比较:培养48h、72h后,与h组比较,d、f组BMMNC细胞上清液VEGF浓度升高(P<0.01);7.各组培养48h、72h BMMNC细胞膜表面P-g P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养48h、72h后,与a组比较,d、f、h组BMMNC细胞膜表面P-g P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1.TLD联合化疗能够提高难治性AML患者治疗有效率,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率,安全有效;2.难治性AML患者血浆VEGF浓度高于健康者,提示白血病细胞可以大量分泌VEGF;3.TLD和As_2O_3均能抑制HL-60/VCR及BMMNC细胞VEGF分泌的能PLX5622化学结构力,联合使用,抑制效果更明显;TLD和AS2O3未影响HL-60/VCR和BMMNC细胞膜上P-g P的表达能力;4.难治性AML患者分离出的BMMNC细胞中,血清VEGF的含量与细胞膜表面P-g P表达率能够作为监测难治性AML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对比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

目的 对比常规放疗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毒副作用。方法 选定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住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以随机法将其分组(每组n=45),对比组给予常规放疗治疗selleck Navitoclax,观察组给予3D-CRT治疗,对比两组局部复发率、血清肿瘤标志物、毒副反应总发生率,统计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结果 观察组局部复发率(2.22%)低于对比组(22.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均低于对比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8.89%)低于对比组(28.8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侧肺V20、患侧肺V30、患侧肺V40、患侧肺V50、左侧心脏V30、左侧心脏V40、左侧心脏V50、分别是(15.28±2.62)cm~3、(10.15±3.96)cm~3、(1.85±0.62)cm~3、(0.54±0.26)cm~3、(2.52±1.25)cm~3、(2.24±0.9Pexidartinib使用方法9)cm~3、(0.45±0.13)cm~3。结论 3D-CRT可有效抑制乳腺Female dromedary癌患者肿瘤病灶生长,降低局部复发率、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同时可减少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减轻毒副反应。

山西省农村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山Anterior mediastinal lesion西省农村居确认细节民高血压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居民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阳曲县、大宁县和永和县农村居民7 403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情况,高血压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资料,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等;采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高血压防治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发放问卷7 403份,回收有效问卷7 031份,问卷有效率为94.98%。男性3 035人,占43.17%;女性3 996人,占56.83%;年龄为(58.45±13.75)岁。高血压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M (Q_R)分别为5 (4)分、16 (5)分和14 (7)分,得分率分别为48.40%、80.55%和54.41%。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学历、家庭人均年收入≥4 000元、有高血压家族史、家人/朋友患高血压、超重/肥胖和有抑郁情绪的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得分较高;家庭人均年收入≥10 000元、有高血压家族史、家人/朋友患高血压、轻度/重度失眠和有抑郁情绪的居民高血压防治态度得分较高,≥65岁、血压≥140/≥90 mmHg的居民高血压防治态度得分较低;女性、≥45岁、初中及以上学历、血压≥140/≥90 mmHg、有高血压家族史、家人/朋友患高血压和超重/肥胖的居民高血压防治行为得分较高,低体重的居民高血压防治行为得分较低(均P<0.05)。结论 山西省农村居民高血压防治态度较好Telaglenastat分子量,但知识和行为水平较差,需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并针对文化程度低、收入低等重点人群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血小板/淋巴细胞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关系及其预测价值

目的 本次研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为依据,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间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emoglobin glycation index,HGI)、血小板/淋巴细胞水平(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差异,探究 HGI、PLR 与 DKD 之间的发生、发展关系,并分析HGI、PLR对DKD的预测价值,以期为DK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版)》的规定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组(A组)与单纯糖尿病组(B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C组)。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酸(UA)、白细胞(WBC)、血肌酐(Scr)、淋巴细胞计数(LC)、中性粒细胞计数(NC)及血小板计数(PLT)、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计算出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随后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对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处理,计算出DM患者发生DKD的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HGI、PLR与DKD的相关性,最后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GI、PLR水平对DKD的预测价值。结果(1)本研究按纳入、排除、终止、剔除标准,共计收集有效DM患者18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组85例,糖尿病组99例,正常人群95例。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吸烟、FPG、TC、TG、LDL-C、UA、WBC、eGFR、HGI、PLR、NLR、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肾脏疾病组吸烟、FPG、TC、TG、LDL-C、WBC、eGFR、HGI、PLR、NLR与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Hepatitis E意义(P<0.05);糖尿病肾脏疾病组 FPG、LDL-C、HDL-C、UA、WBC、eGFR、HGI、PLR、NLR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FPG、TC、WBC、eGFR、PLR、NL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患者是否发生DKD为依据将患者分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组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吸烟、FPG、LDL-C、UA、WBC、eGFR、HGI、PLR、NLR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BMI、TC更多、TG、HD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WBC、HGI、PLR、NLR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FPG、HGI、PLR、NLRKD025供应商与DKD呈正相关,WBC与DKD呈负相关(P<0.05)。(5)HGI 预测 DKD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760(95%Cl:0.689-0.832),预测 DKD的最佳界截断值为0.510,敏感度为67.10%,特异度为85.10%。PLR预测DK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95%Cl:0.645~0.775),预测DKD的最佳截断值为0.331,敏感度为65.90%,特异度为67.00%。联合预测预测DK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l:0.785~0.893),预测DKD的最佳截断值为0.554,敏感度为77.60%,特异度为89.20%。结论 HGI、PLR与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作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预测因子,且FPG、WBC、HGI、PLR、NLR是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构建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良分娩结局影响因素及判别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构建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不良分娩结局影响因素,并进行判别模型建立,旨在改善母婴结局。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8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分娩结局,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良分娩结局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似然比χ~2、Waldχ~2、拟合优度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及其预测价值。结果 (1)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中,产妇不良结局26.00%(26/100),新生儿不良结局35.00%(35/100),产妇、新生儿同时出现不良结局22.00%(22/100);(2)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病情程度、阴道分娩、蛋白尿程度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病情程度、分娩孕selleckchem周及蛋白尿程度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3)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价值:当Log(P)>3.19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良分娩结局中产妇不良结局预测灵敏度为84.62%,特异度为71.62%;当Log(P)>3.Lipid biomarkers42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良分娩结局中新GW4869试剂生儿不良结局预测灵敏度为80.77%,特异度为79.73%。结论 病情程度、阴道分娩、蛋白尿程度及分娩孕周是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不良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且logistic回归模型对此类人群的分娩结局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用药规律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归纳近5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筛选CNKI数据库中符合要求的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寻找更多临床试验类文献,建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方剂318首,涉及中药260味;发现最为常见的五个证型分别是肝阳上亢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biliary biomarkers,归经以肝、脾、肾为多;使Dinaciclib浓度用频次最高的中药依次为天麻、茯苓、钩藤、牛膝、丹参,最常见的药对依次为钩藤-天麻、茯苓-天麻、白术-茯苓;并演化出核心药物组合25个,新方8首。结论 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以平肝潜阳为主,以益气活血、清热利湿、健脾消食、行气宽中为辅,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理论依据。

不同年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临床诊断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临床诊断结果差异。方法 100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年龄分为A组(60~69岁, 33例)、B组(70~79岁, 34例)、C组(≥80岁,33例)。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比较三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左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心脏相关合并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室壁破裂、心源性休克)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LVEFselleckchem NVP-TNKS656<50%、E/A<1、左心房内径≥39 mm、右心室内径≥39 mm占比分别为30.30%、18.18%、45.45%、45.45%, B组患者分别为55.88%、41.18%、76.47%、79.41%, C组患者分别为63.64%、48.4PF-02341066分子量8%、78.79%、81.82%。随着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增长, LVEF<50%、E/A<1、左心房内径≥39 mm、右心室内径≥39 mm患者占比升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ablation biophysics义(P<0.05);A组LVEF<50%、E/A<1、左心房内径≥39 mm、右心室内径≥39 mm占比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占比分别为30.30%、55.88%、63.64%,随着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增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占比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室壁破裂、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分别为9.09%、3.03%、0、0, B组患者分别为32.35%、20.59%、11.76%、11.76%, C组患者分别为42.42%、27.27%、15.15%、15.15%。随着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增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室壁破裂、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升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室壁破裂、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增长,病情加重,心脏解剖结构改变明显、心功能下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增加、心脏相关合并症发生率升高。

CDFI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的价值。方法:以60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均接受CDFI检查。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Regorafenib溶解度的颈动脉内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最大剪切率(SR)水平低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高血压分级患者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PSV、RI、SR比较差异显著(P<0.05);Ⅰ级组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RI低于Ⅱ级组、Ⅲ级组(P<0.05),PSV、SR高于Ⅱ级组、Ⅲ级组(P<0购买Empagliflozin.05);Ⅱ级组RI低于Ⅲ级组,SR高于Ⅲ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颈动脉内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RI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P<0.05);PSV、RI与高血压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利用CDFI检查高血High-risk medications压患者颈动脉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有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