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3年6月医院泌尿外科发生VTE的病人97例为VTE组,以入院诊断/手术名称为配对因素,1∶2的比例配对同时间段住院未发生VTE的194例病人为非VTE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泌尿外科病人VTE个人风险因素、实验室检验指标以构建风险模型,采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Ipatasertibtic回归plant virology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中心静脉置管、D-二Telaglenastat molecular weight聚体、降钙素原是泌尿外科病人发生VTE的独立影响因素。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151,P>0.05,模型AUC值为0.918,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96,灵敏度为85.6%,特异度为84.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较好,有助于护理人员识别泌尿外科VTE高风险病人。
经颅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在特发性震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经颅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MRgFUS)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神经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行MRgFUS治疗的24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为(50.8±17.5)岁(24~78岁);病程为(22.8±13.9)年(6~50年)。术前右手震颤临床评定量表CRST[M(Q1,Q3)]评分为17.0(12.0,20.8),ET生活质量问卷(QUEST)评分为51.8(32.8,,6更多7.5)分。术前评估有效颅骨面积、颅骨密度比(SDR)以及有效阵元数量,分析其相关性。24例患者均选择丘脑腹中间核作为治疗靶点。观察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RAD001于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评估CRST评分并复查头颅MR;术后1、3个月评价QUEST评分;并计算两种评分的改善率。结果 24例患者的有效颅骨面积[(362.9±29.1)cm2]与有效阵元数量[M(Q1,Q3)为954(938,985)个]呈正相关关系(r=0.65,P=0.0006);SDR值为0.46±0.12。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消融温度为(58.2±3.2)℃。震颤症状的治疗有效比例为24/24。24例患者术后1 financing of medical infrastructured MR显示毁损灶和周围水肿带的中心点与计划靶点精准吻合,位置无偏差。其中7例患者共出现15例次轻度不良事件,除1例患者的味觉改变和口角麻木未改善,其余患者症状均在术后1个月内缓解。2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3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1 d[M(Q1,Q3)为2.3(1.0,4.0)分]、1个月[3.0(0.8,5.3)分]、3个月[3.5(1.0,5.5)]CRST评分与术前比均有统计学差异;改善率分别为(86.6±9.7)%,(83.8±14.0)%,(80.6±18.3)%。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33.0(17.0,47.0)分]、3个月[22.2(8.8,34.8)分]QUEST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改善率分别为(36.3±33.0)%、(55.3±29.5)%。24例患者术后规律随访颅脑MR,可见异常信号逐渐见效,提示水肿带渐吸收,毁损直径也逐渐缩小。结论 MRgFUS治疗ET可改善患者的震颤症状,手术相关并发症通常在术后1个月内缓解,该技术较为安全、有效。
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平滑肌瘤(UL)后腹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接受HIFU的单发UL患者,根据T2WI所示水肿累及腹壁层次及皮下硬结程度将其分为Ⅰ、Ⅱ及Ⅲ度,比较患者一般资料、UL MRI特征、HIFU相关参数及不良反应,以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腹壁水肿Ⅰ度79例(79/128,61.72%)、Ⅱ度27例(27/128vitamin biosynthesis,21.09%)、Ⅲ度22例(22/128,17.19%)。相比Ⅲ度,Ⅰ、Ⅱ度患者体质量指数(BMI)较小,Ⅰ度患者皮下脂肪层厚度及脂肪层+肌层厚度亦较小(校正P均<0.05);Ⅰ度患者中腹壁瘢痕占比低于Ⅱ度(校正P<0.05)。不同腹壁水肿程度之间HIFU前UL MRI表现及治疗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及腹壁瘢痕为区分HIFU后腹壁Ⅰ度与Ⅲ度水肿、BMI为区分Ⅱ度与Ⅲ度水肿SBE-β-CD小鼠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BMI及腹壁瘢痕是HIFU治疗UL后腹SB203580核磁壁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
间苯二酚碱性品红与细胞角蛋白7的双重染色法在肺腺癌胸膜侵犯分级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间苯二酚碱性品红弹力纤维与细胞角蛋白7(CK7)免疫组织化学的双重染色法在明确诊断肺腺癌胸膜侵犯分级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6selleck Puromycin月期间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病理科明确诊断的肺腺癌组织标本30例,分别行苏木精-伊红(PLX4032浓度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和弹力纤维双重染色,观察这三种染色方法在能否明确诊断肺腺癌胸膜侵犯分级的差别。结果 单由常规HE染色及弹力纤维染色明确诊断肺腺癌胸膜侵犯分级的均为3例,占10%,而间苯二酚碱性品红与CK7双重染色将肿瘤细胞染成棕黄色,弹力纤维染成蓝黑色,细胞核染成红色,可以将30例标本100%的明确诊断肺腺癌胸膜侵犯分级,3组染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91,P<0.001)。结论 间苯二酚碱性品红与CK7双重染色法将肿瘤细胞与脏层胸膜弹力层的关系直观清晰地显示出来,能很好地判断肿瘤细胞是否侵犯胸膜,有利于胸膜侵犯分段的评估,为肺genetic elements腺癌双重染色技术提供重要补充。
黄芪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黄芪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兖矿新里程总医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比较两组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bone biomechanics的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Th细胞(CD4+)和Ts细胞(CD8+)及其比值(CD4+/CD8+)]、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FEV1%pred、PEF、MMEF、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selleck抑制剂差异此网站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颗粒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可有效改善其肺功能,维持免疫平衡,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安全性较高。
老年肺癌根治切除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效能评价
目的 构建老年肺癌根治切除术后谵妄(POD)风险模型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2022年3月至8月收治的618例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433)与验证集(n=185)。术后1~3 d,由具有资历的工作人员采用意识模糊评估法评估患者POD发生情况,收集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指标资料。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影响训练集患者POD发生的相关因素,并构建POD预测模型,绘制受试LY294002临床试验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利用验证集对预测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结果 618例老年肺癌患者根治术后共119例并发POD(19.26%),其中训练集88例(20.32%),验证集31例(16.76%),两组患者PO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1,P=0.303)。以训练集患者是否发生POD作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79岁(OR=2.221,95%CI 1.642~3.004)、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CI)评分≥2分(OR=1.540,95%CI 1.011~2.348)、开胸手术(ORNVP-TNKS656体内实验剂量=1.902,95%CI 1.177~3.075)及丙泊酚用量(OR=1.413,95%CI 1.133~1.764)是老年肺癌根治术患者发生POD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提示,上述结果构建的预测模型在预测验证集患者Part of medicineOD发生风险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2(95%CI 0.746~0.917),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10、0.838。结论 年龄、CCI评分、手术方式及丙泊酚用量是影响老年肺癌患者根治术后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在预测患者POD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能,但为保障结论的可靠性,还需增加研究样本进行外部验证。
补肾强督方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强督方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AS肾虚督寒证患者,予补肾强督方口服联合司库奇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16周。第4、16周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以ASAS5/6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ASAS20、ASAS40、中医证候评分、脊柱疼痛评分、患者总体评价(PGA)、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和Bath AS测量指数(BASMI)www.selleck.cn/products/empagliflozin-bi10773、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ASDAS-CRP、骶髂关节及全脊柱磁共振成像(MRI)SPARCC评分作为次要疗效指标;以血、尿、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作为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16周后,36例AS患者达到ASAS5/6、ASAS20和ASAS40和的比例分别为58.33%(21/36)、72.22%(26/36)、52.78%(19/36),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32/3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16周后BASFI、脊柱3-MA试剂疼痛评分、PGA、BASDAI、ESR、CRP及ASDAS-CRP均显著降低(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骶髂关节SPARCC评分及全脊柱SPfoot biomechancisARCC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肾强督方联合司库奇尤单抗能显著减轻AS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体征,降低患者骶髂关节、脊柱骨髓水肿,临床疗效确切。
桑叶多酚、多糖及其复配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降糖降脂和促益生菌增殖活性研究
目的 考察桑叶多酚(mulberry leaf polyphenol, MLPP)、桑叶多糖(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 MLPS)相互作用对其体外消化特性、降糖降脂和促益生菌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MLPP、MLPS和桑叶多酚多糖复配物(mulberry leaf polyphenol-polysaccharide complex,PPPS)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MLPP、MLPS和PPPS在模拟消化口腔、胃和肠阶段的变化,采用微孔法分析三者的糖消化酶和脂肪消化酶Crizotinib化学结构抑制活性,采用稀释平板法考察三者促益生菌增殖作用。结果 MLPP在口腔、胃、肠阶段的消化率分别为5.26%、20.91%、59.49%; PPPS在口腔、胃、肠阶段的消化率增长至20.75%、39.01selleckchem Liproxstatin-1%、79.95%,表明桑叶多酚多糖复配后可提高多酚的消化率。MLPS、PPPS在口腔、胃、肠阶段消Veterinary medical diagnostics化中均未检出游离单糖,表明多酚的加入对多糖的消化无影响。PPPS对淀粉的消化和α-淀粉酶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效果显著优于MLPP、MLPS (P<0.05); MLPP、PPPS对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MLPS(P<0.05),但MLPP、PPPS对麦芽糖酶、蔗糖酶和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无显著差异。MLPP、MLPS、PPPS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均对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有促增殖作用,PPPS对肠膜明串珠菌(GIM1.774)的增殖率显著高于鼠李糖乳杆菌(ATCC53103)、植物乳杆菌(GIM1.191)、干酪乳杆菌(GIM1.411)、嗜酸乳杆菌(GIM1.321)。结论 MLPP和多糖复配后可提高多酚的消化率,也表现出优于单一组分的降糖降脂活性和促益生菌增殖作用。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代谢谱在不同年龄段具有与心脏代谢风险相关的独特变化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产生以细胞核成分为靶点的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和多脏器受损为特征。尽管目前其治疗方法有所改进,但SLE患者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与健康人群比较,SLE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显著升高,而CVD是导致SLE患者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juvenile-onset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SLE)患者的相对死亡风险加剧[1-3]。核磁共Aurora Kinase抑制剂振(NMR)代谢组学结果显示,JSLE患者在年轻时就出现了脂质谱的改变,主要表现为与健康个体相比高密度脂蛋白(HDL)的降低,以及在疾病发作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加[4]。在成年SLE患者中,中等密度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降低,以及小密度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获悉更多白(VLDL)和中密度脂蛋白(IDL)颗粒的增加,可以预测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Medicaid reimbursement[5]。基于年龄对健康和疾病新陈代谢的影响,科学家开发了基于社区的“Metabo Age”预测心脏代谢健康[6]。然而,SLE患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代谢特征对心脏代谢健康的影响尚待探索。
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rt-PA溶栓治疗后脑水肿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时间窗内阿替普酶(rt-PA)溶栓治疗后脑水肿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4年6月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溶栓后3 d复查颅脑CT或MRI,依据脑水肿发生情况分为脑水肿组与非脑水肿组。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面积、溶栓前白细胞计数等多方面临床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8例ACI患者中,发生脑水肿21例,脑水肿发生率为21.43%(21/98)。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溶栓前NIHSS评biostable polyurethane分、脑梗死面积、溶栓前白细胞计数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5.013,95%CI=1.663~15.117)、溶栓前NIHSS评分≥15分(OR=6.65LBH589体内8,95%CI=2.043~-21.703)、脑梗死面积≥12.5 cm2(OR=5.297,95%CI=1.754~15.990)、溶栓前白细胞计数≥10×10~9/L (OR=5.200,95%CI=1.801~15.011)为影响ACI患者rt-PA溶栓治疗后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年龄≥65岁、溶栓前NI购买PexidartinibHSS评分≥15分、脑梗死面积≥12.5 cm2、溶栓前白细胞计数≥10×10~9/L是ACI患者时间窗内rt-PA溶栓治疗后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还需于早期识别高风险群体,做好针对性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