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手术治疗决策参与的现状,探索其与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决策期待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的34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44份,有效率95.6%。在治疗决策过程中患者期望和实际参与方式符合率为61.92%(Kappa=0.437,P<0.001)。患者期望参与方式为被动型145例(42.2%),而实际参与方式更倾向于主动型154例(44.8%)。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教育程度是肺癌患者实际参与手术治疗决策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实际参与手术治疗决策与领悟社会支持(r=0.159,P<0.01),及其各维度包括家庭支immediate allergy持(r=0.152,P<0.01)、朋友支持(r=0.133,P<0.05)、其他社会支持确认细节(r=0.142,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患者期待决策参与方式与实际决策参与方式一致性一般,实际决策参与方式受文化教育程度影响,且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决策的参与方式,根据不同教育程度制定决策辅助工具,并从提高社会支持角度出发,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Lorlatinib MW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护理满意度。
个案管理模式下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研究及Nomogram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目的:分析新疆伊犁州HIV感染者个案管理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学及免疫学效果,并建立Nomogram风险评估模型,预测HIV感染者/AIDS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的风险,为建立精准有效的个体化管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年1月—2022年10月在新疆伊犁州第二人民医院招募HIV确证阳性患者,建立示范化抗病毒治疗研究队列,在此基础上开展为期18个月的常规干预随访与个案管理随访,分析比较两组病毒抑制及免疫重建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毒完全抑制及病毒学失败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收集抗病毒治疗队列的基线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HIV/AIDS相关信息、临床资料等,建立Nomogram风险评估模型,预测HIV/AIDS发生免疫学失败的风险。结果:与常规干预相比,接受个案管理的患者病毒完全抑制率显著提高了8.7tethered spinal cord%(73.1%VS.81.8%),病毒学失败率显著下降了7.6%(14.6%VS.7.0%),免疫学失败率显著下降了5.5%(16.9%VS.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个案管理的患者发生病毒学及免疫学失败的风险较低,其他影响抗病毒治疗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注射吸毒、临床Ⅲ期/Ⅳ期、确证-治疗间隔时长,保护因素包括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一线ART方案以及高水平CD4。建立预测HIV/AIDS发生免疫学失败风险的Nomogram风险评估模型,确定BMI、首次随访CD4、首次随访VL为预测模型的独立因子。Nomogram图的训练集与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703和0.732,第1年和第2年的AUC-ROC值均大于0.75,校准曲线可以观察到实际结果与预测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DCA曲线直观显示模型在各个阈值水平下均可确Emricasan细胞培养保获得最大的临床净收益。结论:个案管理作为一种以个体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方法,有助于提高HIV随访管理的服务质量,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实现病毒抑制及免疫重建,有效降低病毒学及免疫学失败的风险。对于HIV/AIDS,需进一步加大免费HIV检测力度,在基线CD4水平较高时尽早开展ART,同时,针对男性、注射吸毒、临床晚期的患者应加强HIV随访管理。Nomogram风险评估模型可快速、准确地预测每一位患者的预后,有利于个案管理师制定精准化、PCI-32765分子式个体化的治疗管理计划。
俯卧位不同摆放方式对胸腰椎手术患者体位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俯卧位不同摆放方式对胸腰椎手术患者术中血液循环的影响及预防压力性损伤(PI)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87例行胸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器植入植骨融合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DVT)、PI情况。分别记录摆俯卧位前平卧时(T0)、摆放俯卧位稳定后即刻(T1)、手术0.5 h(T2)、手术1 h(T3)、手术1.5 h(T4)、手术2 h(T5)、手术结束缝皮时(T6)、手术结束恢复仰卧位稳定后即刻(T7)时点下肢静脉压(LEVP)、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 与T0时点比较,观察组患者T1~T6时点的LEVP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对照组患者T点击此处1~T7时点的LEVP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1、T7时点LEVP与T0时点LEVP的差值(ΔLEV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例数1例,未发生者41例;对照组下肢DVT发生例数7例,未发生者38例。2组患者术后3 d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侧和右侧髂部PI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Vaginal dysbiosis05), 2组PI严重程度均为Ⅰ期。2组头面部、前胸部、膝部的P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胸腰椎手术患者俯卧位不同时点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俯卧位胸腰椎手术LBH589抑制剂患者下肢低角度摆放较传统角度能有效减小手术对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影响,有利于DVT的预防。分散俯卧位支撑点面积能够减轻髂部压力,显著降低PI的发生率。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观察预见性护理模式在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免疫检查点(PD-1/PD-L1)抑制剂所发生的免疫不良反应中的应用。Genetic studies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驱动Barasertib体内实验剂量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免疫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其中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2例,未出现肝脏及肺部毒性;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其中皮疹4例,胃肠道反应4例,肝脏毒性1例,肺部毒性1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点击此处5)。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免疫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下肢静脉超声在肢体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超声在肢体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本院接诊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共计70例)和体检结果正常的体检者(共计70例)临床资料,将其分别列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安排两组研究对象开展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对其检查后的下肢静脉血管内径检测结果差异进行比较,对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肢体静脉血栓的Micro biological survey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Nirmatrelvir分子式双侧股总静脉血管内径检测结果明显较参照组大(P<0.05),胫周围静脉近端血管内径检测结果明显较参照组大(P<0.05),股浅静脉血管内径检测结果明显较参照组大(P<0.05),内侧腓肠静脉血管内径检测结果明显较参照组大(P<0.05)。实验组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的灵敏度96.00%(48/50),特异度80.00%(16/20),阳性预测值92.31%(48BAY 73-4506配制/52),阴性预测值88.89%(16/18),准确性91.43%(64/70)。结论:对于肢体静脉血栓患者,其下肢静脉血管内径相较于身体健康者会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其开展下肢静脉超声检查能够帮助临床尽早发现肢体静脉血栓,诊断效能高,可以方便临床尽早制定治疗方案。
基于麻雀搜索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预测研究
背景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早期发现DN对预防相关疾病非常重要。目前大多研究基于传统的统计预测方法,数据需满足其所要求的前提假设条件。近年来已无法很好满足其在DN预测领域的需求,有必要尝试开展机器学习等新方法在DN预测领域的应用。目的 利用LASSO回归和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的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构建DN预测模型。方法 本研究时间为2023年4—8月,数据来源于公开的伊朗133名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health resort medical rehabilitation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以是否患DN为因变量,分别用8∶2和7∶3的比例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SSA-BP神经网络进行建模与分析,并与经典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比预测性能以分析较优的DN模型。基于准确率、精确率、灵敏度、特异度、F1-score和AUC指标进行模型评价。结果 剔除9例1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纳入的有效样本量为12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73例(58.9%)被诊断为DN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T2DM患者DN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测试集=8∶2时,训练集(n=100)中有59例DN患者,测试集(n=24)含有14例DN患者。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糖尿病持续时间、HbA1c、LDL和SBP共5个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LR)、K近邻(KNN)、支持向量机(SVM)、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83.33%、79.17%、79.17%、87.50%、95.83%。F1-scVX-765 IC50ore分别为0.846 2、0.800 0、0.800 0、0.888 9、0.960 0。训练集∶测试集=7∶3时,训练集(n=88)中有52例DN患者,测试集(n=36)含有21例DN患者。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BMI、糖尿病持续时间、LDL、HDLBerzosertib分子式、SBP和DBP这7个影响因素。LR、KNN、SVM、BP神经网络、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测试集的准确率分别为86.11%、86.11%、86.11%、72.22%、91.67%。F1-score分别为0.871 8、0.871 8、0.864 9、0.705 9、0.909 1。结论 LR、KNN和SVM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7∶3时性能较好,BP神经网络和SSA-BP神经网络模型在训练集∶测试集=8∶2时性能较好。相较于BP神经网络模型和传统机器学习模型,SSA-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性能更佳,可及时准确识别T2DM DN患者,实现DN的早发现和早治疗,从而预防并减缓对其身体带来的危害。
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火针治疗肝郁化火证神经性皮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火Panobinostat molecular weight针治疗肝郁化火证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予丹栀逍遥散加减内服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联合地奈德软膏外用。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后,通过患者的客观症状(皮损面确认细节积、皮损颜色、苔藓样变程度、皮损形态、肥厚程度)、主观症状(瘙痒)以及负性情绪(焦虑、抑郁)等各项指标评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而对照组仅为36.67%(P﹤0.05)。两组患者的皮损积分在治疗第skimmed milk powder2、4周时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客观及主观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焦虑自评量(SAS)、抑郁自评量(S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确切,其不仅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皮损状态及瘙痒程度,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Peri-prosthetic infection狭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费用、3-MA体外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Bemcentinib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BI评分,缩短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治疗费用,效果优于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2010—2021年贵州省少数民族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人口学和行为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全民健康保障疾控信息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10—2021年报告的现住址为贵州省、病例超过1 000例的少数民族HIV/AIDS病例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21年贵medial axis transformation (MAT)州省报告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土家族和彝族HIV/AIDS病例共19 311例;其中2010—2019年报告数逐年增长,2020年有所下降,2021年再次上升。各市州不同少数民族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的男女比例为2.0∶1;年龄以20~49岁为主,占54.购买Emricasan2%;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0.8%;婚姻状态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42.4%;教育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分别LY294002小鼠占39.5%和30.0%;不同民族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态和教育程度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传播途径中异性传播占90.6%,其中经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占45.7%;不同少数民族传播途径分布和异性传播方式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样本来源以医疗机构为主,占68.3%。结论 贵州省少数民族艾滋病报告病例逐年上升,病例分布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布一致,各民族间病例特点各不相同,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部分少数民族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防治工作面临挑战,亟须出台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神经纤维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炎症分级及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PGPselleck HPLC9.5阳性神经纤维及神经生长因子在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膀胱组织中二者异常分布的意义;探究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炎症分级与PGP9.5阳性神经纤维、神经tumor biology生长因子表达情况及临床症状的关系,明确“炎症-神经”机制在腺性膀胱炎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3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完成尿频评分、尿急评分、VAS疼痛评分,9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膀胱活检标本切片后行HE染色进行炎症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GP9.5阳性神经纤维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GP9.5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生长因子在高危组及低危组的膀胱组织表达与对照组的膀胱组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K抑制剂);神经生长因子在高危组膀胱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PGP9.5阳性神经纤维高危组膀胱组织与低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腺性膀胱炎患者轻度炎症组、中度炎症组、重度炎症组的PGP9.5阳性神经纤维及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分级越高,PGP9.5阳性神经纤维、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越高;3.腺性膀胱炎患者轻度炎症组、中度炎症组、重度炎症组的尿频评分、尿急评分、VAS疼痛评分,三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炎症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03、0.745、0.691,P<0.05)。结论:PGP9.5阳性神经纤维及神经生长因子在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膀胱组织增高;腺性膀胱炎患者膀胱组织中炎症分级越高,PGP9.5阳性神经纤维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越高,且腺性膀胱炎患者的尿频评分、尿急评分、疼痛VAS评分分与膀胱组织的炎症分级成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提示“炎症-神经”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性膀胱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