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异丙酚(PPF)对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肺部浸润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在体实验选取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Model)组和异丙酚治疗(PPF)组,每组6只。构建脂多糖(LPS)诱导的ALI小鼠模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估肺组织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2型巨噬细胞极化感应器(lncRNA-MM2P)的表达情况。(2)体S63845小鼠外实验取鼠巨噬Torin 1分子式细胞系ANA-1细胞,分为Control组、LPS组、PPF组、PPF+lncRNA-MM2P siRNA组和PPF+siRNA NT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巨噬细胞极化情况,采用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促炎因子水平。结果:(1)在体实验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小鼠肺间质增厚、水肿;BALF中促炎因子显著上调,抗炎因子显著下调;肺组织中有大量巨噬细胞浸润,lncRNA-MM2P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Model组相比,PPF组小鼠上述情况显著逆转。(2)体外实验结果显示Eastern Mediterranean,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巨噬细胞M1/M2比率显著升高,大量分泌促炎因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LPS组相比,PPF组巨噬细胞M1/M2比率显著降低,促炎因子分泌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PF组相比,PPF+lncRNA-MM2P siRNA组的M1/M2比率明显升高,促炎因子分泌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PF通过上调lncRNA-MM2P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减轻脂多糖诱导的ALI。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参数变化与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患者足底压力参数变化与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NCV)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2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为DPN将患者分为DPN组(60例)和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Non-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non-DPN)组(66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足底压力参数、神经传导速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 与non-DPN组比较,DPN组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病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显著高于non-DPN组(t=2.195、3.508、10.973、6.879、3.193、9.874,P<0.05),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NCV)、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ompoGNE-140体内实验剂量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及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sNCV)、感觉神经波幅(Sensory nerve amplitude potential, SNAP)显著低于non-DPN组(t=7.819、8.132、9.569、7.092,P<0.01);2组患者压力峰值除中足(Midfoot, M)区域外,其余区域峰值压力均高于200 kPa; 2组中部前掌(Inner forefoot, IF)区域压力峰值明显高于内侧前掌(Medial forefoot, MF)、外侧前掌(Lateral forefoot, LF)(P<0.05);DPN组LF,IF、内侧前掌(Medial forefoot, MF)、M、外侧足跟(Lateral hee, LH)、内侧足跟(Medial heel, MH)峰值压力显著高于non-DPN组,其LF,IF及MF区域的峰值压力/体重值、LF,IF及Total的高压区比例(Proportion of high pressure area, HP)%、压力中心(Centre of pressure, COP)的前/后位置显著增高,M区域Substructure living biological cell接触面积显著减小(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TNF-α,IL-6,Hcy表达水平分别与胫神经mNCV及CMAP、腓浅神经sNCV及SNAP呈负相关(r<0,P<0.05),而病程分别与它们呈正相关(r>0,P<0.05);足底压力参数峰值压力、峰值压力/体重、HP%、COP分别与胫神经mNCV及CMAP、腓浅神经sNCV及SNAP呈负相关(r<0,P<0.05),而接触面积分别与它们呈正相关(r>0,P<0.05);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程、足底压力、神经传导速度、TNF-α,IL-6,Hcy水平是影响患者DP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回归方程为Logit(P)=-2.541+0.367*X1+1.751*X2+0.935*X3+1.300*X4+0.935*X5+1.333*X6+1.539*X7;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论 ABT-263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足底压力关系密切,检测其足底压力参数变化能够指导患者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预后。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目的 探讨单孔与三孔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Elexacaftor价格oracoscopic surgery,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同一术者连续开展的VATS肺段切除术2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5例、女140例,平均年INCB018424核磁龄(57.3±11.6)岁。依据术式不同分为单孔VATS组(128例)与三孔VATS组(97例)。单孔VATS组应用单向式理念进行肺段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枚数、并发症、胸腔引流管引流时间、引流总量与术后住院时间。Evolution of viral infections结果 全组患者无中转开胸、增加手术切口或死亡病例,气管切缘均阴性。术后病理发现2例(0.9%)pN1,4例(1.8%)肺腺癌有微乳头型成分。与三孔VATS组比较,单孔VATS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短[(115.6±54.7)min vs.(141.5±62.8)min,P=0.001],胸腔引流总量较少[(525.3±458.0)mL vs.(708.9±636.7)mL,P=0.013],术后住院时间较短[(7.7±3.7)d vs.(8.7±3.5)d,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站数及枚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 d及第2 d引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11(1~26)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单向式单孔VATS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安全可行,其近期疗效优于三孔VATS组,手术时间短、胸腔引流量少。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精准适应证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基于蛋白组学分析旋毛虫原肌球蛋白过表达对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
目的 研究旋毛虫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 Tm)过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 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通过串联质谱标记(Tandem mass tags, TMT)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旋毛虫Tm过表达对NCI-selleck产品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影响。比较旋毛虫Tm(Tm-pcDNA3.1)过表达和转染空载体(pcDNA3.1)48 h后NCI-H446细胞的蛋白组分,利用Uniprot数据库检索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DEPs)并对所得DEP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从STRING数据库获得DEPs相互作用数据,利用Cytoscape 3.9.0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中心节点蛋白。通过WeMK-1775小鼠stern blot对随机选取autoimmune gastritis的中心节点蛋白NDRG1进行验证。结果 旋毛虫Tm转染NCI-H446细胞48 h后,筛选出DEPs 70个,其中34个上调,36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Ps主要涉及转录后的调控、免疫应答的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分析蛋白互作网络获得5个下调的中心节点蛋白:细胞周期蛋白G相关激酶(GAK)、组蛋白H3-7(H3-7)、辛普勒金Symplekin(SYMPK)、N-myc下游调节因子1(NDRG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N2(PKN2);Westrne blot结果显示旋毛虫Tm降低NCI-H446细胞中NDRG1的表达。结论 旋毛虫TM能引起NCI-H446细胞蛋白组分的显著变化;旋毛虫Tm可能通过下调NCI-H446细胞中GAK、H3-7、SYMPK、NDRG1、PKN2的表达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分泌性中耳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分泌性中耳炎复发危险因素,进而为Nirogacestat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进行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239例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后1年的随访,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及治愈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病情及治疗情况,并对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中,共有78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2.64%。且以患者在治疗后1年内复发为因变量,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小,通气管保留时间短,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乳突气化不良、慢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性鼻-鼻窦炎selleck激酶抑制剂及变应性鼻炎等症状均为分泌性中耳炎复发的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复发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小,通气管保留时间短,伴有反复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乳突气化不良、慢性鼻-鼻窦炎及变应性鼻炎,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及干预措施,消除或弱化危险因素,以降低患者复发几率。
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PTX3;LXA4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和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80例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已确诊收治的AR患者为AR组,其中轻度AR 27例、中度AR 23例和重度AR 30例。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PTX3和LXA4水平;用Pearson法分析AR患者血清PTX3与LXA4表达相关性,以及PTX3,LXA4与过敏性鼻炎评分量表(score for allergic rhinitis,SFAR)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PTX3,LXA4对AR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中重度AR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AR组血清PTX3(22.62±2.57ng/ml)和LXA4(60.81±6.33nmol/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81±2.56ng/ml,54.83±6.24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205,6.195,均P<0.001)。中度、重度AR组血清PTX3(21.13±1.78,26.42±3.57ng/ml)和LXA4水平(59.87±6.34,66.54±7.13nmol/L)明显高于轻度AR组(19.69±2.14ng/ml,55.23±5.42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6.181,22.762,均P<0.001)。PTX3和LXA4高表达组病情程度为中、重度,SFAR评分≥7分,IgE阳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病情程度为轻度、SFAR评分<7分,IgE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5,4.059,5.485,3-Methyladenine供应商10.908,8.038,11.077,均P<0.05);PBiophilia hypothesis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R患者血清PTX3与LXA4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2,P<0.001),PTX3,LXA4与SFA寻找更多R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7,0.843,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TX3诊断AR发生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16(95%CI=0.863~...
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目的 建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前瞻性选择ACI患者699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队列(489例)与验证队列(21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LASSO回归筛选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Cmultiscale models for biological tissuesI患者LDVT的危险因素,分别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训练及验证队列中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判断列线图的临床效能。结果 年龄≥7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肌力≤2级、D-二聚体>0.5 mg/L、合并心房颤动、肺部感染、未使用抗凝药物是ACI患者LDVT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95、0.87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阈值概率区间分别为3%~90%和12%~97%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 本研究建GDC-0973核磁立的预测MK-4827分子式ACI患者LDVT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蜂毒肽在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肺癌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究蜂毒肽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1,TGF-β1)诱导的肺癌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EM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GF-β1处理肺癌细胞A549,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通过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EMT标志蛋白表达情况,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检测EMT标志蛋白mRNA表达,观察TGF-β1对肺癌细胞A549发生EMT的影响。成功建模后,将A549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TGF-β1组(2μg/LTGF-β1)、蜂毒肽组(2.5 mg/L MEL)、TGF-β1+蜂毒肽组(2μg/L TGF-β1+2.5mg/L MEL),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组别细胞形态;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实验观察EMT标志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分析蜂毒肽对TGF-β1诱导的肺癌上皮细胞EMT的影响。结果:(1)TGF-β1刺激48 h后,A549细胞呈梭形改变,其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细胞中EMT相关标志蛋白E-cadherin的蛋白含量与mRNA含量均明显降低,N-cadherin、Vimentin蛋白含量与m RNA含量则明显升高;(2)加入蜂毒肽处理后,受TGF-β1刺激的A549细胞由长梭形向多边形改变,蜂毒肽+TGF-β1组细Etoposide供应商胞迁移能力较TGF-β1组细胞明显减弱,TGF-βmarine microbiology1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蜂毒肽+TGF-β1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小于TGF-β1组细胞(P<点击此处0.05),其细胞中E-cadherin的蛋白及m RNA含量均明显优于TGF-β1组细胞,N-cadherin、Vimentin蛋白及mRNA含量则明显低于TGF-β1组细胞水平。结论:TGF-β1可诱导肺癌EMT,蜂毒肽可通过影响EMT相关标志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逆转TGF-β1诱导的A549细胞的EMT。
艾灸不同腧穴对KOA大鼠不同组织TNF-α、MMP-1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艾灸不同腧穴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大鼠血清及关节软骨与滑膜TNF-α、MMP-13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不同腧穴对KOA大鼠的特异性调节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模型组(KOA)、模型+足三里艾灸组(ST36)、模型+阳陵泉艾灸组(GB34)、模型+犊鼻艾灸组(ST35),每组8只。选择关节腔注射MIA溶液的方法制备KOA模型。ST36GSK-3抑制剂、GB34、ST35组每日艾灸30 min,7天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析各组大鼠的机械刺激痛阈值(MWT),番红固绿染色及OARSI评分,血清、关节软骨与滑膜的TNF-α、MMP-1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on组比,KOA组足底机械痛阈值下降,OARSI评分、血清与关节软骨和滑膜TNF-α以及血清、关节滑膜MMP-13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01,P<0.05)。与KOA组比,3个治疗组足底机械痛阈值上升,OARSI评分、血清TNF-α和MMP-13、软骨TNF-α均降低(P<0.001,P<0.05),软骨MMP-chemical disinfection13无明显变化(P>0.05);ST36组滑膜TNF-α和MMP-13低表达(P<0.05);ST35组滑膜MMP-13表达降低(P<0.05);GB34组滑膜TNF-α降低(P<0.01)。与GB34组比,ST36组OARSI评分更低(P<0.05),ST35组血清MMP-13下降显著(P<0.01)。与ST36组比,SLY2835219T35组的血清TNF-α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 艾灸不同腧穴治疗KOA表现出腧穴的特异性功效。足三里的作用范围最大,可以从整体和局部都发挥抗炎以及缓解关节损伤的作用;犊鼻侧重从整体抗炎;阳陵泉侧重从局部滑膜抗炎。
四维度自我效能驱动护理模式在肺癌晚期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四维度自我效能驱动护理模式在肺癌晚期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8月30日本院收治的120例肺癌晚期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干预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采用四维度自我效能驱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评分、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自我效能评估量表中日常情绪、新行为学习能力、面对困难的态度及面对选择的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1.98±3.2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elleckchem MC3为(32.36±4.14)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症状量表、功能量表及其他单项目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照组(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总分为(86.77±5.24)分AY-22989使用方法,显著高于对照组(65.33±4.25)分(P<0.05)。结论 采用四维度自我效能驱动护理模式对肺癌晚期化疗患者进行干预,可明显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