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早期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保留后交叉韧带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与固定平台外侧单髁置换术(Lateral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LUKA)治疗外侧单间室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selleck化学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外侧单髁置换术,对照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美国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the WestHydration biomarkersern Onselleckchem RepSox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WOMAC)骨关节炎指数、牛津膝关节评分(Oxford Knee Score, OKS)、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VAS评分、HS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活动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侧单髁置换术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术后早期VAS评分、HSS评分、OKS评分、WOMAC评分、活动度优于全膝关节置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缓解外侧间室膝骨关节炎患者症状,矫正外翻畸形,改善膝关节功能。相比全膝关节置换术,外侧单髁置换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快速康复、本体感觉好等术后早期优势。

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用于脾肾阳虚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脾胃病科一区、二区住院治疗的64例处于缓解期的脾肾阳虚型UC患者,按照不同病区收治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应用引气SB203580作用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干预,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粪便性状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肠黏膜积分。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各项积分明显mediator complex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仅腹泻、腹痛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其余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肠镜黏膜Baron积分均较治GNE-140临床试验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肠镜黏膜Baron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穴位按摩及脐灸护理干预过程中,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依从性好。结论 引气归元穴穴位按摩联合脐灸能有效改善脾肾阳虚型缓解期UC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肠黏膜修复。

高血压和腹型肥胖与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腹型肥胖对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为糖尿病防治提供数据参Plant cell biology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参加某社区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样本选择,收集指标包括健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指标测定的结果,最终11 914名体检对象被纳入本次研究。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相乘模型和相加模型评价糖尿病患病影响的交互作用。结果:腹型肥胖75.19%,高血压47.99%,高血压肥胖共患39.42%,糖尿病16.26%。将性别、年龄作为混杂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腹型肥胖(OR=1.29,95%CI:1.14~1.46)、高血压(OR=2.93,95%CI: 2.63~3.26)与糖尿病患病正相关。糖尿病患病的交互作用分析显示,高CX-5461价格血压和腹型肥胖间不存在相乘交互效应(OR=0.98,95%CI: 0.76~1.27),存在协同相加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PERI)=0.54(95%CI:0.09~0.98)、归因比(AP)=0.14(95%CI:0.0Cell Cycle抑制剂2~0.26)、交互作用指数(SI)=1.24(95%CI:1.01~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与腹型肥胖对糖尿病患病存在协同相加作用,改善血压、控制体重可协同预防糖尿病患病。

基于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构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目的利用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构建PTC(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甲状腺乳头状癌)CLNM(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首次手术治疗的60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Global ocean microbiome,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300例,无转移组300例,通过3Dslicer软件提取筛选超声图像特征,然后采用lasso回归模型将原有特征降维,降维之后分别在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支持向量机)、RF(Random Forest,随机森林)、XGB(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极限梯度提升)、LGBM(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光梯度增压机)上将采用八折交叉验证方式选取的最好参数进行测试。分别比较二维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及常规超声模型的敏感性、特异性Bafilomycin A1研究购买、准确性、AUC(ROC曲线下面积)、F1-score。结果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所得AUC均高于二维超声影像组学及常规超声,其中SAG采购多模态超声影像组学模型 AUC(SVM:0.85,RF:0.79,XGB:0.79,LGBM:0.75)、二维超声影像组学模型 AUC(SVM:0.79,RF:0.74,XGB:0.68,LGBM:0.66)、常规超声及临床资料模型AUC为0.70。结论多模态超声联合影像组学,运用不同机器学习方式所建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其中SVM模型效果较佳。

新型溴化阻燃剂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的甲状腺毒性及机制

目的探讨新型溴化阻燃剂1,2-双(2,4,6-三溴苯氧基)乙烷[2-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e,BTBPE]甲状腺毒性作用,以及BTBPE引起甲状腺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后分别给予5%羧甲基纤维素、2.5,25和250 mg/kg b.w. BTBPE、10 mg/kg b.w.丙基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阳性对照),1次/天,持续30天。处死大鼠后检测血生化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观察甲状腺HE病理切片。选择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系Nthy-ori 3-1,分别用1‰DMSO、0.25和2.5mg/L BTBPE处理24小时,观察细存活率。采用免疫印迹和RT-qPCR法检测大鼠甲状腺和Nthy-ori 3-1细胞中甲状腺激素合成和调节蛋白的蛋白和基因水平及其转录因子表达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s T进行各组间均数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TU组大鼠体重降低,而250 mg/kg b.w. BTBPE组体重升高;25 mg/kg b.w. BTBPE组大鼠脾脏湿重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BTBPE和PTU处理后大鼠血清游离四碘甲Z-IETD-FMK小鼠状腺原氨酸(FT4)和总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降低(P<0.05);除PTU组大鼠甲状腺滤泡细胞肥大,滤泡明显变窄,胶质减少,滤泡上皮折叠,呈现乳头状增生外,250 mg/kg BTBPE组大Enzyme Inhibitors鼠甲状腺滤泡上皮也呈现乳头状增生。此外,250 mg/kg b.w. BTBPE和PEntinostat小鼠TU可导致大鼠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关键蛋白TG和NIS蛋白表达及Tg和Tpo的基因水平降低(P<0.05)。250 mg/kg b.w. BTBPE和PTU均可导致大鼠甲状腺Pax8、Ttf1和Ttf2基因表达降低,同时PAX8和TTF2蛋白水平下降(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0.025、0.25、2.5、25和250 mg/L BTBPE不会明显抑制Nthy-ori 3-1细胞的增殖活性。但2.5 mg/L BTBPE可导致Nthy-ori 3-1细胞TG和NIS蛋白表达降低,PAX8、TTF1和TTF2蛋白水平下降(P<0.05)。结论 BTBPE可导致大鼠甲状腺激素FT4和TT4水平降低和甲状腺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显示出其甲状腺毒性。BTBPE导致的大鼠甲状腺毒性可能与转录因子PAX8、TTF1和TTF2低表达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蛋白TG、NIS和TPO表达降低有关。

柴胡芍药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观察柴胡芍药汤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98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柴胡芍药汤治疗。2组均治疗30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ET)、D-乳酸]及临床症状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46/5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36/4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6、IL-17、TNF-α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IACS-010759体内(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extragenital infection+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PLX4032分子量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AO、ET、D-乳酸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胡芍药汤、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使用,可降低UC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SFTPB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SFTPB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04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手术,取术中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样本,经免疫组化SP法评价样本中目的蛋白表达量。比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SFTPB的表达差异,并分析SFTPB表达量以及相关临床病理参数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SFTPB在PTC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在合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组(P<0.001)。Loselleck产品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NA biosensor,性别、年龄及SFTPB表达量是预测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PR-171织中SFTPB表达量升高,且表达量越高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大。

基于NOXs-ROS-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加减地榆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NOXs-ROS-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加减地榆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加减地榆Biosynthetic bacterial 6-phytase汤低剂量组、加减地榆汤中剂量组、加减地榆汤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另选10只健康大鼠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况;计算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olonmucosa damage index, CMDI);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AZD9291研究购买NOXs、ROS、P38MAPK及IL-1β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P38MAPK mRNA及IL-1β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加减地榆LBH589生产商汤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一般情况缓解,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一般情况最接近正常组。加减地榆汤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的DAI、CM-DI评分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均显著差异于模型组。加减地榆汤高剂量组NOXs、ROS、P38MAPK、IL-1β的表达水平及P38MAPK mRNA、IL-1β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除正常组外其他组。结论 加减地榆汤可能通过调节NOXs-ROS-P38MAPK信号通路来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从而对溃疡性结肠炎产生治疗作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土茯苓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土茯苓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的方法加以验证。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Diagnóstico microbiológicoTCMSP)检索并筛选出土茯苓的有效活性成分和对应作用靶点,运用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疾病靶点。利用SRTING数据库构建成分-疾病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3.7.2软件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分析,经CytoHubbaselleck STM2457插件得到关键基因;利用DAVID6.8对EGFR抑制剂PPI网络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绘制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采用AutoDock1.5.6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 共获取土茯苓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靶点117个,筛选后得到核心靶点10个hub基因,主要包括蛋白激酶1(AKT1)、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等。GO和KEGG富集分析分别获得513条和161条结果,主要涉及乙型肝炎、肝癌、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β-谷甾醇、柚皮素、薯蓣皂苷元、花旗松素可能是土茯苓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核心成分,其与抗HBV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能。结论 土茯苓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作用。

阿利吉仑联合塞来昔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阿利吉仑联合塞来昔布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阿利吉仑组与对照组各38Lab Equipment例。两组给予塞来昔布治疗,对照组给予氯沙坦钾,阿利吉仑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利吉仑治疗,治疗观察1个月。结果:治疗后阿利吉仑组的总有效率为97.4%,高于对照组的86.8%(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低,阿利吉仑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高于治疗前,阿利吉仑组高于对照组(P<0.SAHA研究购买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InPUN30119terleukin, IL)-1β和IL-6水平低于治疗前,阿利吉仑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利吉仑联合塞来昔布在老年膝骨性关节炎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能促进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有利于降低血压,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