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78例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儿童JIA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78例初诊非全身型JIA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0.66︰1,MS-275小鼠少关节型JIA 10例,多关节型JIA 45例,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关节炎23例。少关节型JIA患儿多为幼儿期发病,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可无明显升高。多关节型JIA多为学龄点击此处前期和学龄期发病,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患儿多为青春前期和青春期发病,二者炎症指标均有明显升高,前者可有贫血表现。大部分患儿关节症状为关节活动障碍(59.0%),其次为HIV- infected关节肿胀(33.3%)。影像学常见表现为关节积液(71.8%)及滑膜增生(79.5%),同时,30.8%的患儿有骨质破坏。55例(70.5%)患儿初诊时即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多关节型JIA及与附着点炎症相关的JIA患儿使用生物制剂较未使用患儿的关节活动障碍好转时间明显缩短(P <0.05)。结论 不同类型JIA患儿的一般情况、关节症状及炎症指标等临床特点存在差异。应用生物制剂可缩短部分患儿关节活动障碍好转时间。

大便潜血试验联合血清CEA、 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大便潜血试验和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提高Laboratory Centrifuges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和降低结直肠癌患者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血清CEA、CA199检测,观察组患者行大便潜血试验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术后1周对患者进行检测,比较2组患者的阳性率并对2组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的复发率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灵敏度、selleck抑制剂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便潜血试验联合血清CEA、CA199检测能有效预测结直肠癌患selleckchem MK-2206者术后复发,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解毒化浊消溃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CRP、ESR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解毒化浊消溃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化浊消溃方灌肠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CRPBLZ945采购和ESR水平、治疗后1个月tumour biomarkers的Mayo内镜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ZD1839分子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治疗后两组脓血便、腹痛、腹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Mayo内镜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7.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解毒化浊消溃方灌肠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相关临床症状,降低CRP和ESR水平,且不良反应率较低。

基于白细胞介素8/黏蛋白5ac信号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气道重塑及平滑肌厚度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8(IL-8)/黏蛋白5ac(MUC5ac)信号通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气道重塑及平滑肌厚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53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健康组,剩余43只大鼠建立COPD模型,40只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联合组,每组10只。中药组大鼠给予益气活血化痰方32 g/kg灌胃,抑制剂组大鼠予腹腔注射吡咯烷二硫代甲酸铵(PDTC)100 mg/kg,联合组予益气活血化痰方灌胃后腹腔注射PDTC 100 mg/kg。此网站健康组、模型组正常饲养,不予干预。采用动物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各组大鼠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_1)],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IL-8、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IKB激酶2(IKK2)、磷酸化IKB激酶α(p-IKB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MUC5ac蛋白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结果 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联合组FVC、PEF、FEV_1水平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剂组、联合组FVC、PEF、FEV_1水平均升高(P<0.05);联合组FVC、PEF、FEV_1水平均高于中药组、抑制剂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联合组肺泡灌洗液IL-8、IL-17、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剂组、联合组肺泡灌洗液ILinfections in IBD-8、IL-17、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联合组肺泡灌洗液IL-8、IL-17、TNF-α水平均低于中药组、抑制剂组(P<0.05)。与健康组PI3K/Akt/mTOR抑制剂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联合组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剂组、联合组支气管平滑肌厚度均降低(P<0.05);联合组支气管平滑肌厚度低于中药组、抑制剂组(P<0.05)。与健康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抑制剂组、联合组肺组织IKK2、p-IKBα、NF-κB、MUC5ac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抑制剂组、联合组肺组织IKK2、p-IKBα、NF-κB、MUC5ac表达均降低(P<0.05);联合组肺组织IKK2、p-IKBα、NF-κB、MUC5ac表达均低于中药组、抑制剂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痰方通过抑制IL-8/MUC5ac通路活化,抑制炎性反应,并降低气管平滑肌厚度,抑制气道重塑,改善肺功能。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80例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www.selleck.cn/products/Staurosporine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亚叶酸钙+氟尿嘧啶进行一线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肿瘤标志物(癌抗原、多肽特异性抗原、癌胚抗原)水平及无疾病进展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57.50%、疾病控制率85.00%均高于对照组的35.00%、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20.00%、蛋白尿发生率15.00%均高于对照组的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寻找更多05)。观察组癌抗原125(36.50±10.50)KU/L、多肽特异性抗原(132.80±80.50)U/L、癌胚抗原(18.13±8.80)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55.30±11.20)KU/L、(278.30±90.60)U/Medical expenditureL、(33.90±9.50)μg/L,无疾病进展时间(10.30±1.5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6.50±1.20)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更好,可明显抑制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3.0TMRI与血清miR-34a在评估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3.0T MRI联合血清miR-34a在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间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0例研究组,所有受检者经修正的AHA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RI分级标准为准,行DCE-MRI成像及血清miR-34a检测,比较联合检测在斑块是否形成及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结果:80例患者以最严重斑块进行分析共选取80个斑块,稳定斑块23个(Ⅲ型斑块17个、Ⅶ型斑块6个),不稳定斑块57个(Ⅳ型斑块12个,Ⅴ型1Infected tooth sockets5个,Ⅵ型30个)。稳定斑块组DCE-MRI参数中K~(trans)、k_(ep)等参数均显著低于不稳定型斑块组,且血清miR-34a水平低于不Dolutegravir小鼠稳定斑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K~(trans)、kAG-221小鼠_(ep)参数与血清miR-34a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v_e、v_p与血清miR-34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PER的AUC最高[0.856(0.752-0.960)],且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3.0TMRI定量参数联合血清miR-34a检测可以提升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能。

膝内侧室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60岁上下比较

[目的]比较60岁上下患者接受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后临床效果的差异,并深入讨论Oxford UXanthan biopolymerKA的理想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2例因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初次接受UKA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患者手术时年龄分为两组:<60岁组和www.selleck.cn/products/liraglutide≥60岁组,每组56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P>0.05)。所有患者随访(69.2±5.3)个月,两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点击此处显著减少(P<0.05),而HSS评分、KSS临床和功能评分及膝伸屈ROM显著增加(P<0.05)。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膝关节VAS评分、HSS评分、KSS功能评分及膝伸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0岁组患者KSS临床评分显著优于≥60岁组(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FTA角、mLDFA角、mMPTA角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至少5年的随访中,<60岁组患者接受Oxford UKA后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与≥60岁组患者的功能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在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11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抽签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和术后10 d, 2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术后14 d, 2组的膝关节外旋度、内旋度和屈曲度,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表评分均优于术前和术后7 d(P均<0.05);术后7 d, 2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术前(P均<0.05)Pathologic staging;观察组在术后7 d和14 d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如膝关节僵硬等)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程序化疼痛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缓解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围手SBE-β-CD术期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膝此网站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目的 针对目前已发表的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 SImmunogold labelingR)进行再评价,并进行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评估,并对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者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CNKI、VIP、WanfangData,搜集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1月4日。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及提取资料,并交叉核GW4869验。基于PRISMA报告清单、AMSTAR-2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并对结局指标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系统评价,共包含11类结局指标。PRISMA评分为13.5~24.5分,14篇(66.7%)报告相对完整,6篇(28.5%)报告存在一定的缺陷,1篇(4.8%)报告严重缺陷。AMSTAR-2评价结果提示完整报告率大于70.0%的条目有10个,低于50.0%的条目有6个,完整报告占总条目的37.5%,未报告占总条目的25.0%,整体质量偏低。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镜下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灌肠治疗可直达UC患者的病变部位,症状的改善、肠黏膜恢复的速度及程度均好于对照组;在复发率方面,中药灌肠治疗后的UC患者其数量和复发后病情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安全性方面,中药灌肠后UCNSC 127716核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多为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但鉴于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及方法学质量偏低,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行美沙拉嗪+肠道益生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行美沙拉嗪+肠道益生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随机选择龙岩市第一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UC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单药干预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联用益生菌组在单药干预组基础上增加肠道益生菌。比较两组黏液脓血便、腹痛、大便性状、腹泻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结果 联用益生菌组黏液脓血便(4.01±0selleckchem MRTX1133.24)dJQ1、腹痛(3.05±1.51)d、大便性状(6.45±1.25)d、腹泻(3.21±1.21)d消失时间短于单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10.758、7.129、5.571、3.742,P<0.05)。治疗后,联用益生菌组CRP(4.11±0.45)mg/L、PCT(1.01±0.11)μg/L水平低于单药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95、35.216,P<0.05)。联用益生菌组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单药干预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沙拉嗪联合肠道益生菌对于UC的治疗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的消失且可改善机体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