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掌握河南省外来妇女的人群特征,了解该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为艾滋病(AIDS)防治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8年以来由外省或外国迁入河南省并与当地居民结婚或同居的18岁及以上外来妇女进行调查,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样本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共排查出外来妇女55 551人,其中外省妇女50 997人,主要来源于贵州和云南,外籍妇女4 398人,主要来源于缅甸和越南。外来妇女HIV感染率为0.38%(84/21 964),Liraglutide供应商其中,外省妇女HIV感染率为0.18%(36/19 552),阳性者primary human hepatocyte籍贯主要为云南(占52.78%);外籍妇女HIV感染率为2.02%(48/2 371),阳性者主要来源于缅甸(占79.17%),外籍妇女与外省妇女HI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2.226,P<0.01)。结论 河南省外籍妇女HIV感染率较高,存在造成艾滋病二代传播的风险。河南应加强外来妇女的监测和对阳性外selleck HPLC来妇女的随访管理,控制HIV的传播。
综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中异常甲基化修饰的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 探讨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ZD1839浓度C)发生发展相关的异常甲基化修饰的差异表达基因及分子机制,以期望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方法 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表达谱芯片GSEsystemic biodistribution121248、GSE107170和DNA甲基化芯片GSE136319,采用R语言筛选HBV相关HCC中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并绘制可视化火山图。对甲基化差异表达基因(M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使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分子复合物检测(MCODE)分析和利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关键基因。通过癌Microbiology抑制剂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评估关键基因在HCC中甲基化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使用HPA数据库、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Kaplan Meier-plotter数据库和ROC分析对关键基因进行蛋白表达、生存分析验证以及预测准确率效能;并分析关键基因的表达与临床指标(肿瘤大小、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从GSE121248和GSE107170数据集中分别筛选出921个和1 172个DEGs,其中下调表达基因分别为570个和714个,上调表达基因分别为351个和458个;DNA甲基化芯片GSE136319数据进行差异分析后,有7 952个高甲基化基因,2 630个低甲基化基因。综合分析DEGs和DMGs,共得到33个低甲基化修饰下表达上调的基因,和158个高甲基化修饰下表达下调的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异常甲基化修饰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羧酸分解代谢、有机酸分解代谢和血红素结合等过程;KEGG通路主要为化学致癌DNA加合物、补体和凝血系统和PPAR信号通路等。STRING和Cytoscape软件筛选出12个与甲基化表达相关的关键基因,包括FTCD、HRG、C8A、FOXM1、FGA、KLKB1、MBL2、FETUB、TTK、AURKA、PRC1和MAD2L1;经临床样本数据验证,FTCD、HRG、C8A、FOXM1、AURKA、PRC1、TTK和MAD2L1这8个基因在HBV相关HCC患者中差异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FTCD、HRG、FOXM1、TTK、AURKA、PRC1和MAD2L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和病理分期相关。结论…
舒适及行为认知护理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及行为认知护理对行人工肝治疗患者负性情绪、舒适度、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76例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各38例。综合护理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及行为认知护理,常规护理组在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负性情绪、舒适度、睡眠质量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HAMD、HAMA及SR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综合护理组Hselleck合成AMD、HAMA及SR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并低于同期常规护理组(P<0.05);常规护理组HAMD、HAMA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SRSS评分与干预前对比无明显变化(P>0.05)。干预前2组患者心理、环境及生理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2组患者心理、环境及生理舒适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综合护理组评分改善均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期Plant biomass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舒适及行为认知护理可纠正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Empagliflozin纯度者舒适度及睡眠质量。
睡眠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睡眠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胃癌患者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Alpelisib试剂年9月至2022年10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胃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睡眠干预和心理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命质量量表(QLQ-C30)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otein Analysis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SAS和SEmpagliflozin小鼠DS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QLQ-C30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患者联合运用睡眠干预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早期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早期与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方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88Infected fluid collections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早期组和择期组各44例。早期组在发病72 h内行LC治疗,择期组在发病72~96 h行L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水平、中转开腹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术前和术后2 d血清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择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中转开腹率为2.27%(1/44),低于择期组的20.45%(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aduviglusib研究购买5);早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经口进食时间均短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血清IL-6、CR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早期组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3/44),低于择期组的25.00%(1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LC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效果优于择期LC治疗。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预测dMMR/MSI胃癌的初步研究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MSCT)增强检查对术前DNA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dMMR/MSI)胃癌的影像特征进行分析,寻找诊断dMMR/MSI胃癌的独立预测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dMMR/MSI胃癌(44例)及错配修复(完整型)/微卫星稳定(pMMhisto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R/MSS)胃癌(7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SCT增强检查。收集记录每位患者肿瘤影像学信息(包括肿瘤位置、最大厚度、最大径线、平扫及各增强时相CT平均值、有无溃疡和坏死、有无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4个CT特征是dMMR/MSI胃癌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瘤灶低动脉期增强斜率(OR:0.010;95%CI:0.002~0.066;P<0.001)、小瘤灶最大厚度(OR:0.111;95%CI:0.021~0.584;P=0.009)NSC 125973浓度、无浆膜侵犯(OR:0.080;95%CI:0.015~0.431;P=0.003)、无瘤灶溃疡(OR:0.098;95%CI:0.016~0.597;P=0.012)。结论:MSCT增强检查可预测dMMR/MSI胃癌,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CP-456773试剂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CEA联合CA242检测对胃癌患者预后判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EA联合CA242检测对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分为恶性组,取同期良性胃肿瘤患者60例为良性组,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士60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CEA与CA242水平;同时对60例胃癌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为non-viral infections生存组(n=36)和死亡组(n=24),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与CEA、CA242及联合诊断对胃癌的预后判断。结果 通过各组治疗前后CEA与CA242水平对比发现,无论是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CEA与CA242水平指标出现明显差异(P<0.05);通过存活组与死亡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发现,CEA与CA242指标出现明显差异(P<0.05);CEA与CA242两组指标灵敏度与diABZI STING agonist生产商特异度比较,CEA和CA242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由于CEA与CA242单项检测(P<0.05),CEA、CA242与两组联合指标的特异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EA联合CA242检测可以提升对胃癌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率,从而为患者治疗后selleck HPLC疾病恢复情况提供参考,预后判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对二线治疗失败后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细胞及预后影响
目的:分析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对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细胞作用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3201医院收治的经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流式方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不同免疫细胞亚群情况。收集治疗后1年内无进展生存期(PFS),并分析不同免疫细胞与PFS关系。利用Cox回归分析不同免疫细胞对治疗后1年PFS的影响。结果: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组治疗1个月后,患者的CD4~+CD25~+T细胞和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1年时,PFS共9例,患者中位PFS为4.5个月。治疗后CD4~+CD25~+T确认细节细胞上升组患者的中位PFS显著优于下降组患者(P<0.05)。其他免疫细胞变化与患者PFS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www.selleck.cn/products/empagliflozin-bi107730.05)。治疗1个月后CD4~+CD25~+T细胞减少是PFS缩短的影响因素(RR=1.316,95%CI为1.057~1.639,P=0.015)。患者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反应32例(69.57%)、腹泻11例(23.91%)等为主,药物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阿帕替尼可调节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的免疫细胞亚群,治疗1个月后患者CD4~+CD25~+T上升明显。CD4~+CD25~+T上升的患者PFS更优。
Circ_0032821/miR-936/CEP55调控轴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胃癌相关circRNA的内Talazoparib作用源竞争性RNA(ceRNA)调控网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挖掘基因表达图谱(GEO)数据库中差异表达的环状RNA(circRNA)、微小RNA(miRNA)、信使RNA(mRNA),Cytoscpe软件构建circRNA、miRNA、mRNA之间的ceRNA调控网络,并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与基因Tamoxifen组百科全书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343个胃癌组织标本和30个正常组织标本的临床资料对ceRNA网络中的mRNA进行生存分析和表达验证,筛选其中重要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在胃癌组织中对ceRNA的表达进行初步验证,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构建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中包含6个circRNA、4个miRNA和21个mRNA。根据TCGA数据库中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表达验证,ceRNA网络中CEP55和CCDC80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CEP55在胃癌肿瘤标本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筛选出circ_00328Infection diagnosis21-miR936-CEP55是胃癌的关键调控网络。经临床验证发现circ_0032821、miR-936及CEP55均在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且circ_0032821的表达量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结论 circ_0032821-miR-936-CEP55调控轴在胃癌组织中差异表达,且circ_0032821表达与胃癌的进展相关。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联合TAP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联合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2年8月新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8例。两组均于全麻前阻滞双侧TAP,阻滞完成后A组、B组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1.0μg/(kg·h)15 min后再进行全麻。比较两组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拔管5 min时心率、血压变化,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术后即刻(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疼痛程度、镇静效果及术前、术后48 h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Infection diagnosis皮质醇(Cor)]变化,并比较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手术结束时、拔管即刻及拔管5 min时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相当(P>0.05);两组T1~T5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Ramsay镇静评分比较相当(P>0.05);两组术后48 h时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比较相当(P>0.05);A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3%)低于B组(10.53%)(P>0.05)。结论:采用0.5μg/(Adavosertib半抑制浓度kg·h)右美托咪定点击此处超前镇痛联合TAP阻滞,可在确保良好术后镇痛、镇静、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及维持心率、血压稳定的基础上,有效缩短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麻醉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