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对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6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合并感染108例,未合并感染60例,分别作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IL-6、CRP及PCT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IL-6、CRP及PCT水平。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感染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IL-6、CRP及PC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儿血清IL-6、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Image guided biopsy.01)。随访结束,预后良好74例,预后不良34例。预后不良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血清IL-6、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PR-171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0×109/L、未及时应用抗菌药物、置入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粒细胞减少时间﹥1周、发生黏膜炎、IL-6水平异常升高、CRP水平异常升高、PCT水平异常升高均是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L-6、CRP、PCT联合检测预测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预后的AUC为0.960(95%CI:0.921~0.999),此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965、0.954,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Trichostatin A生产商 IL-6、CRP、PCT水平在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中水平较高,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患儿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改良布朗式吻合术联合毕罗Ⅱ吻合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52例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改良布朗式吻合术联合毕罗Ⅱ吻合术在腹腔镜远端胃癌切除术(LADG)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濮阳市油田总医IDN-6556院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03例LADG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病灶位置、大小及医师手术selleck Adezmapimod经验选择吻合术式,并按吻合方式的不同划分成毕罗Ⅱ组和联合组。毕罗Ⅱ组51例实施毕罗Ⅱ式吻合术,联合组52例实施毕罗Ⅱ式吻合术+改良布朗式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体质量、血红蛋白、白蛋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联合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分别为(2.3±0.6)d、(5.3±1.6)d,明显较毕罗Ⅱ组的(2.8±0.8)d、(6.5±2.1)d短(均P<0.05),手术用时、重建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离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毕罗Ⅱ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62%,明显较毕罗Ⅱ组的27.45%低(P<0.05);术后6个月两组体质量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和同组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stem cell biology0.05),但联合组术后体质量及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52.2±7.6)kg、(124.5±13.4)g/L、(34.4±2.3)g/L,明显较毕罗Ⅱ组的(49.4±6.3)kg、(113.7±12.9)g/L、(32.9±2.0)g/L高(均P<0.05);联合组术后6个月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IQLI)为(103.2±7.4)分,明显较毕罗Ⅱ组的(95.8±9.3)分高(P<0.05)。结论 在LADG中应用布朗式吻合术联合毕罗Ⅱ吻合术,可明显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显著减少对体质量、营养指标的影响,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分析香砂六君子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分子机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筛选香砂六君子汤的药物活性化合物、药物作用靶点基因及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疾病相关靶点,并对药物作用靶点和疾病相关靶点进行维恩分析;应用Cytoscape软件以及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化合物-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使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和京都Gefitinib生产商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 PyMOL等软件对关键成分和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通过吉姆萨染色法和CCK-8法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检测相关靶蛋白表达。最终筛选出香砂六君子汤方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等122种药物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STAT3、TP53、AKT1等101个潜在靶点以及Toll此网站样受体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等109条通路参与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分子对接显示药物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与靶点蛋白STAT3、TP53、AKT1有较好的亲和力。与模型组比较,用香砂六君子汤处理后,GES-1细胞的细胞核深染加深,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STAT3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研究认为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以多成分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多靶点、多途径发挥其抑菌、抗炎的作用。
PCT、IFN-γ、NT-ProBNP与D-D联合评估儿童肺炎预后的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FN-γ)、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D-二聚体(D-D)联合评估儿童肺炎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6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肺炎患儿作为肺炎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101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病情患儿、存活者与病死者入院治疗前24 h内血清PCT、IFN-γ、NT-ProBNP与D-D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各指标与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各指标预测肺炎患儿预后的寻找更多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肺炎组治疗前24 h内血清PCT、IFN-γ、NT-ProBNP、D-D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低危、中危、高危患儿血清PCT、确认细节IFN-γ、NT-ProBNP、D-D水平依次升高(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T、IFN-γ、NT-ProBNP、D-D均与PSI评分呈正相关(P<0.05);病死者血清PCT、IFN-γ、NT-ProBNP、D-D水平均高于存活者(P<0.05);血清PCT、IFN-γ、NT-ProBNP、D-D水平和肺炎患儿预后有密Bio-compatible polymer切关联(P<0.05); PCT+IFN-γ+NT-ProBNP+D-D预测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2%、100.00%。结论 PCT、IFN-γ、NT-ProBNP、D-D在肺炎患儿中高表达,并随肺炎严重程度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与PSI评分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时对肺炎患儿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可为临床决策及分层干预提供参考。
某医院ICU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暴发调查与控制
目的 对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和控制进行调查分析,为提升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对某医院ICU中检出CRKP的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ICU病房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 8例患者中6例检出的CRKP对抗生素耐药性一致,所有病例住院时间和床位均存在重叠与相邻,6例患者的保洁人员均为同一人负责。在保洁员手、呼吸机表面、监护仪表面与窗栏检出的CRKP与6例患者检出的CRKP药敏结果一致。通过采取提高病房环境清洁消毒频率、加强手卫生执行力度以及加强科室人员管控与医Bafilomycin A1院感染防控培训等措施后,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保洁人员对手卫生执行不规范以及病房环境清洁消毒不到位是导致此次ICU疑似CRKP院内感染暴寻找更多发的主Bio-organic fertilizer要原因。为及时研判疫情性质,开展暴发原因调查,并采取相应防控策略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重症肺炎患儿多重耐药菌检出现状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多重medical model耐药菌检出现状,并分析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12月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收治的142例重症肺炎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多重耐药组),记录其多重耐药菌检出现状,并分析其耐药性。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未发生多重耐药的75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非多重耐药组。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分析重症肺炎多重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 142例患儿均检测出至少感染一种病原菌,共分离出16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1株,占比60.12%,主要致病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均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具有较高耐药率,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敏感;革Smoothened Agonist分子量兰氏阳性菌60株,占比35.71%,主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7株,占比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败血症(OR=4.011,P=0.015)、有创机械通气(OR=4.354,P=0.034)、抗菌药物联用≥3种(OR=4.894,P=0.012)、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OR=3.995,P=0.01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6)及深静脉置管(OR=0.276,P=0.018)是影响重症肺炎患儿发生多重耐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革兰氏阴性菌为引起重症肺炎患儿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呈多重耐药,提示临床需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及耐药试验进行针对性治疗,另外还需加强对败血症、有创机械通气、联用抗菌药物、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使用、深静脉置管的干预,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
精细化护理在白血病化疗后预防肛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在白血病化疗后实施精细化护理对患者肛周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治疗顺序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化疗后针对肛周感染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化疗后的肛周感染率、生存质量、焦虑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肛周感染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干预后,观察组简明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Galunisertib研究购买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Cleaning symbios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肛周感染率,改善生selleckchem RSL3活质量,并减轻焦虑情绪和提升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ALBI和PALBI分级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白蛋白-胆红素(ALBI)和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分级在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HCC)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行根治性手术的Child-Pugh A级乙肝相关性HCC病人134例,根据术前血清学检查结果计算ALBI和PALAM-2282分子式BI分级,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评估病人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经随访,病死37例,复发35例。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ALBI、Infected woundsPALBI分级与OS和RFS均具有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LBI和PALBI分级均为病人独立的预后模型。不同评分系统间,PLABI+肿瘤直径、ALBI+肿瘤直径、ALBI+意大利肝癌小组评分(CLIP)较单独的CLIP、PLABI、ALBI、终末期肝癌模型评分、巴塞罗那分期在预后预测能力方面更具有意义。结论:ALBI和PALBI分级是评估Child-Pugh A级HCC病人预后有价LXH254研究购买值的模型,如结合肿瘤直径,PALBI较ALBI分级有更好的预后价值。
NLR与CAR在大肠癌围术期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检测价值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在大肠癌围术期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02例大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另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CAR和NLR水平;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3-Methyladenine分子式感染将观察组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CAR和NLR水平;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感染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ROC曲线分析CAR、NLR及两者联合检测对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感染和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的CAR、NIACS-10759使用方法L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以及CAR、NLR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白蛋白(Al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的CAR和NLR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imary biological aerosol particlesCAR和NLR联合诊断大肠癌患者围术期感染的AUC为0.915(95%CI:0.843~0.961),且联合诊断的AUC高于单一诊断(P<0.05);CAR和NLR联合评估大肠癌围术期感染患者预后的AUC为0.900(95%CI:0.766~0.971),且联合评估的AUC高于单一评估(P<0.05)。结论 NLR和CAR可有效诊断大肠癌围术期感染,并预测感染患者预后。
营养风险筛查评分简表2002在肺结核住院患者中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作用及其在后续护理的指导意义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住院期间普遍存在营养风险加重趋势,有一文献报告,肺结核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5%—86.1%,有一研究表明,结核病与营养之间存在双向的关系,营养风险未及时纠正,易出现营养相关性疾病,Infectivity in incubation period如营养不良、药物性损伤、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等从而增加抗结核失败的风险。医务人员对肺结核患者实施营养风险筛查是营养管理的重要步骤之一。NRS2002的应用,此表适用于成人住院患者,患者入院就48小时内,医护人员即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达到快速全面发现营养风险的目的,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科学依据,NRS2002评分由疾病评分;营养状况及年龄评分3个部分构成,总分≥3分提示患者存在营养风险,NRSselleck抑制剂2002适用于成MS-275试剂人肺结核住院患者(4b.A级推荐,证据来源于2017年发表的1篇中等质量的诊断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