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氧还蛋白Lmo1903介导单增李斯特菌抵抗氧化应激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以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硫氧还蛋白Lmo1903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细菌环境适应过程中的抗氧化应激生物学作用。【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Lmo1903的进化关系和关键活性位点,使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Lmo1903蛋白表达载体,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以胰岛素为底物分析其氧化IACS-010759还原酶学活性;同时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分析其在细胞内的定位;采用核苷酸定点突变技术构建CX1X2C基序中的半胱氨酸点突变蛋白,分析关键位点半胱氨酸对Lmo1903酶活的影响;采用同源重组原理构建lmo1903基因缺失株Δlmo1903和回补株CΔlmo1903,研究lmo1903在单增李斯特菌生长、运动和抗氧化应激方面发挥的功能。【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mo1903含有CX1X2C基序,与枯草芽孢杆菌(BCicindela dorsalis mediaacillussubtilis)的TrxA的亲缘关系获悉更多较近,属于硫氧还蛋白家族成员,主要定位在细菌细胞质中,具有较强的还原酶学活性,突变CX1X2C基序中的半胱氨酸残基会显著降低Lmo1903的还原酶活能力。缺失lmo1903不影响单增李斯特菌的生长能力,但显著减弱了细菌在铜离子胁迫环境中的氧化应激耐受能力,且影响鞭毛合成相关因子的转录水平和细菌的运动能力。【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单增李斯特菌硫氧还蛋白Lmo1903具有还原酶学活性,介导细菌运动和对氧化环境的适应。

简化调强放射治疗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简化调强放射治疗(sIMR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5—8月在医院放疗科行右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20例患者,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sIMRT两种放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计划肿瘤靶区(PTVtb)59.92 Gy/28 f,计划靶区(PTV)50.4 Gy/28 f,比较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主要危及器官受照剂量asymptomatic COVID-19 infection,以及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20例患者的IMRT和sIMRT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两种放射治疗计划的V_(95)(V_x为xselleck NMR%处方剂量包绕的靶区体积)、V_(100)、V_(105)、平均剂量(D_(mean))、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以及主要危及器官的各剂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MRT计划的机器跳数少于IMRT计Transferase抑制剂划,治疗时间短于IMR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IMRT技术应用于右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可达到与IMRT相同的靶区剂量分布以及危及器官保护效果,且降低了机器跳数,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误差和设备损耗。

运用二代测序技术确认PCR-SSOP法检出的HLA罕见等位基因

目的:确认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SOP)法检出的4例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和3例模棱两可结果样本的HLA真实基因型。方法:对HLA高分辨组织配型血样采用PCR-SSOP法检出的4例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和购买Entinostat3例模棱两可结果进一步采用PCR-直接测序分型(SBT)技术和二代测序(NGS)技术复检确认。结果:采用PCR-SSOP方法检出4例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的样本,加做SBT及NGS两种方法复检后结果显示,样本1的HLA-A分型结果与已知基因型不完全匹配,NGS分析显示,该等位基因与同源性最接近的等位基因A*31:01:02:01skin immunity在第2外显子154位G>A变异,导致28位编码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蛋氨酸(p.Val28Met),样本2的HLA-C结果为C*03:119, 06:02,样本3的HLA-C结果为C*03:03, 07:137,样本4的HLA-B结果为B*55:02,55:12。采用PCR-SSOP方法检出3例模棱两可结果样本,加做SBT及NGS两种方法复检后结C59供应商果显示,样本5的HLA-B结果为B*15:58, 38:02,样本6的HLA-DRB1结果为DRB1*04:05, 14:101,样本7的HLA-DQB1结果为DQB1*03:34,05:02。其中等位基因C*03:119、C*07:137和DRB1*14:101均未收录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常见及确认等位基因(CWD)表2.4版本。结论:PCR-SSOP法磁珠探针HLA基因分型结果格局异常提示可能为HLA罕见等位基因或新等位基因,需要测序验证。

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后线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后线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标准二线或三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收集治疗期间疗效及安全性数据。结果 客观缓解率为36.4%(95%CI:20.4%~54.9%),疾病控制率为81.8%(95%CI:64.5%~93.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7.6月(95%CI:3.1~12.1月)和19.6月(95%CI:15.1~24.1月)。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疲劳(66.7%)、恶心和呕吐(54.5%)、高血压(48.5%ALK抑制剂)和腹泻(39.4Panobinostat供应商%)。Cox回归分析显示:heme d1 biosynthesisECOG PS评分和FIGO分期是影响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后线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初步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互动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癌性疲乏的影响

目的 分析互动式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癌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巴medical mycology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互动式护理。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癌性疲乏评分及满意度情况。结果护CL 318952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癌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癌性疲乏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互动式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癌性疲乏评分,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将这一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其更具针对性EPZ-6438试剂、有效性和安全性,整体效果更为明显。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DNAH1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利用肿瘤综合数据库分析DNAH14基因对子宫内膜癌发展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全面检索UALCAN、GEPIA、Kaplan-Meier plotter、TIMER、Mu Target、DAVID、STRING等数据库,分析其表达、突变状态、频率、生存曲线、功能富集情况、基因相关性及信号通路,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DNAH14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Liproxstatin-1使用方法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年龄、更年期状态以及组织学类型中的分布存在Laduviglusib供应商显著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存在DNAH14基因突变,提示良好预后。相关性分析显示,DNAH14基因突变可能通过癌症中的蛋白多糖及Wnt、T细胞受体、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另外,DNAH14突变与免疫浸润水平相关;蛋白互作分析显示,DCTN3、HAOncologic careP1、ACTR1、DNAH12、ACTR1B等蛋白与DNAH14具有相互作用。结论:DNAH14在子宫内膜癌中呈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DNAH14基因突变,可能通过癌症中的蛋白多糖及Wnt、T细胞受体、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影响免疫浸润水平并改善预后,DNAH14可能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基于多模态DCE-MRI特征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究多模态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CE-MRI)在预测乳腺癌病人腋窝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病人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入组病人均在术前进行多模态DCE-MRI扫描。根据病人有寻找更多无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ALNM)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ALNM阳性组)19例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ALNM阴性组)35例,重点分析2组临床一般资料及DCE-MRI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间的相关性。结果:54例乳腺癌病人的临床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绝经史、生育史、肿块质地、肿块活动性)与ALNM无关(P>0.05);在多模态DCE-MRI特征方面,ALNM阳性组肿块边缘模糊者比例明显高于ALNM阴性组(P<0.01);ALNM阳性组病人的肿块ADC明显低于ALNM阴性组(P<0.01);ALNM阳性组中ALN≥0.5 cm比例明显高于ALNM阴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ADC值和肿块边缘方面是乳腺癌A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此外,肿块ADC值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和cut-off值分别为0.743、78.9%、71.4%和0.912×10~(-3)mm~2/s;肿块边缘的AUC、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50、84.2%和65.6%。结论:多模态DCE-MRI中的边缘特征及ADC值与乳腺癌Emphysematous hepatitis腋窝淋巴结LEE011体内实验剂量转移的风险因素有助于乳腺癌病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目的 探讨圣愈汤联合埃索美拉唑钠治疗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合并急性BLZ945供应商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2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圣愈汤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系统化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大便潜血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及不良反应发生情Roxadustat molecular weight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6.1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大便潜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graft infectio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圣愈汤联合埃索美拉唑钠治疗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同主食构成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与小麦膳食纤维的主食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参与本研究,按2∶1比例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使用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和小麦膳食纤维的馒头替换寻找更多主食,持续13周。比较不同饮食干预前后人体测量、生化检查、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等指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舒张压(-0.05 mm Hg比0 mm Hg,P=0.021)、甘油三酯(-0.10 mmol/L比0.virus-induced immunity27 mmol/L,P=0.040)、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水平(-1.30 m U/L比0.62 LY2157299m U/L,P=0.001;-14.82 m U/L比-3.93 m U/L,P=0.020)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而对照组患者较研究组腰围降低幅度更大(-5.00 cm比-4.00 cm,P=0.001),两组间体重、臀围、收缩压、糖耐量干预前后变化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添加药食同源谷物粉主食与小麦膳食纤维主食相比,可更显著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及胰岛素水平,添加小麦膳食纤维主食在降低腰围方面效果更明显。

1445例儿童家长抗生素知信行状况调查

目的 探讨1 445例儿童家长对儿童抗生素使用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现状,为Raf抑制剂进一步改善儿童抗生素使用情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吉林省8个地级市、1个地级州的1 455例儿童家长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家长对抗生素使用的认知情况为总体的知晓率为58.99%,每个问题回答正确的概率在34.7%~74.5%;态度情况为,服用抗生素来预防感冒的家长占比已下降至27.0%;行为情况存在诸多不科学的情况,如72.3%的家长在孩点击此处子患病症状和上次症状相似时,选择直接应用上次剩下的药等。结论 儿童家长对儿童抗生素使用的认知Personal medical resources、态度及行为情况普遍较低,仍存在宣教渠道受限、管理机制不完善及知信行协调统一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拓宽媒体宣传渠道,确保知识真实有效、加强国家管理及提高“知信行”统一性等方面进行着重探索,为改善儿童抗生素使用情况提供证据和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