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不同中医证型与术前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尝试寻找中医证型所对应的营养指标,为中医辨证提供现代医学检验结果的参考,指导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证型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提供丰富的研究支持。方法:本课题采集CRC的患者155例,取得知情同意后,采集一般资料(年龄、肿瘤发病部位、肿瘤TNM分期),术前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体质指数(BMI)、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以及中医四诊资料,并进行中医证型判定。最后录入EXCEL表格中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55例CRC患者中,平均年龄65.57±11.29岁,其中老年人占比例最大56.13%;肿瘤发病部位以直肠最为多见;肿瘤TNM分期以Ⅲ期最多。2.155例CRC患者术前营养指标分布上,(1)从Hb分布来看:术前出现贫血的共有58例,其中轻度33例(21.29%)、中度21例(13.54%)、重度4例(2.58%);(2)从ALB分布来看:术前发生低蛋白血症的有60例(38.71%);(3)从BMI分布情况来看:体重正常66例(42.58%)、超重53例(34.19%)、过轻24例(15.48%此网站)、肥胖12例(7.74%);(4)NRS-2002评分分布来看: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的有59例(38.06%)。3.155例CRC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湿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瘀毒内阻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气滞证、肝肾阴虚证。4.中医证型与年龄段、肿瘤发病部位具有相关性(P<0screening biomarkers.05),与TNM分期无相关性(P>0.05)。5.中医证型与HNN2211临床试验b、ALB、BMI、NRS-2002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0.05)。6.各中医证型与术前营养指标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1)湿热蕴结证与贫血组呈负相关性(P<0.05,OR=0.231),与存在营养风险组呈负相关性(P<0.05,OR=0.248),与BMI有正相关性(P<0.05,OR=1.173);表明贫血组或者存在营养风险组的患者,辨证为湿热蕴结证的概率低;而随着BMI水平升高,辨证为湿热蕴结证的概率越大。(2)脾虚气滞证与存在营养风险组呈负相关(P<0.05,OR=0.059);表明存在营养风险组的患者,辨证为脾虚气滞证的概率低。(3)气血两虚证与贫血组呈正相关(P<0.0...
集束化护理降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化学治疗(化疗)期间肺部感染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试验研究设计,以2019年8月—2021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A病区为对照组,B病区为干预组,干预组与对照组依据白血病类型及年龄(±5岁)进行配对。干预组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护士主导的系统性健康教育、减少暴露、强化口腔护理和呼吸训练器驱动的肺功能锻炼;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连续观察2个化疗疗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肺部感染类型和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值]的差异。结果 第1个化疗周期两组实际匹配47对患者;第2个化疗周期最终完成34对患者的匹配。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分别为35.80%、43.21%,差异genetic disoders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为3.70%,对照组为12.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干预组患者肺功能FEV1%值优于对照组(PAlpelisib小鼠<0.05);干预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发病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2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率和改善患者肺功能,同时预防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但降低其它Compound 3类型肺部感染发病率的效果需进一步探讨。
基于Wnt信号通路研究黄芩汤干预炎症微环境下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与细胞周期进程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黄芩汤对炎症微环境下结肠癌HT-2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与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方法 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淋巴瘤THP-1细胞,取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将条件培养基加入HT-29细胞培养体系中构建炎症微环境下结肠癌细胞模型,给予黄芩汤(500、250、125μg/mL)干预后,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无翅基因3a(recombinant wingless 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 3a,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E-cadherin、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c kinase-3β,GSK-3β)、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yclin dependent kinase 4,CDK4)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蛋白表达;qRT-PCR检测Wnt3a、β-catenin、E-cadherin、GSK-3β、CDK4和cyclin D1的m 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黄芩汤组迁移与侵袭的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P<0.01),细胞中Ecadherin、GSK-3β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NBVbe medium高(P<0.01MK-2206研究购买),CDK4、cyclin D1、Wnt3a、β-catenin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呈剂量相关性。结论 黄芩汤能够MCC950化学结构有效抑制炎症微环境下结肠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异常,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经典Wnt通路中Wnt3a、β-catenin表达,同时促进E-cadherin、GSK-3β表达有关。黄芩汤还可通过有效抑制CDK4、cyclin D1的表达来修复周期检查点,从而调节炎症微环境下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紊乱。
胃溃疡小鼠背根节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及穴位敏化状态的机制研究
目的:从离子通道动力学角度探molecular and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讨胃溃疡小鼠体表穴位敏化与背根节(DRG)中、小型神经元电生理活动的关系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2只、模型组34只(死亡2只)。模型组于胃小弯近幽门处注射冰乙酸到胃壁肌层近黏膜下层复制胃溃疡模型,造模后6 d小鼠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EB)染色液,观察体表渗出点数量、部位及分布规律;HE染色观察小鼠胃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离体电生理结合生物素ABC法观察脊髓胸(T)9-T11节段DRG中、小INCB018424 IC50型神经元全细胞膜电流和内在兴奋性水平。结果:对照组EB渗出点不明显,模型组体表EB渗出点密集分布于脊髓T9-T11节段支配区域及胃脘部、“中脘”“滑肉门”附近皮肤。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组织黏膜下层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胃小凹结构被破坏,胃底腺扩张。脊髓T9-T11节段内的DRG中型神经元Ⅰ型放电增加、Ⅱ型放电减少,跨膜电流密度升高(P<0.01),基强度降低(P<0.05),放电频率及放电数目增加(P<0.01,P<0.000 1);DRG小型神经元Ⅰ、Ⅲ型放电减少,Ⅱ型放电增加,全细胞膜电流密度降低(P<0.01),放E-616452分子式电频率及放电数目减少(P<0.01,P<0.000 1)。结论:脊髓T9-T11节段内的DRG中、小型神经元通过不同的放电活动参与小鼠胃溃疡介导的穴位敏化过程。DRG神经元的内在兴奋性水平不仅能够动态编码穴位的敏化状态,而且可为内脏损伤导致穴位敏化的神经机制提供实验证据。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分为联合化疗组,将仅接受化疗而未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分为单纯化疗组。根据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进行多学科讨论(MDT)评估转化手术的可行性。根据常见不良事件评价标准(CTCAE)5.0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从而评价其安全性。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差别,评价其DNA/RNA Synthesis抑制剂长期生存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探索联合化疗组的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95例,其中联合化疗组51例,单纯化疗组44例。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病理相关资料(年龄、性别、EOCG评分、Lauren’s分型、BMI、肿瘤位置、是否腹膜转移、是否有腹水、是否为印戒细胞癌、远处转移器官数、化疗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经过至少4周期的治疗后,联合化疗组中疾病进展(PD)少于单纯化疗组(13.7%vs.2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化疗组中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间客观缓解率(ORR)具有统计学差异(52.9%vs.31.8%,P=0.selleck抑制剂038),联合化疗组表现出了较好的近期疗效。联合化疗组转化手术率高于单纯化疗组(17.6%vs.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以血液、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未出现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联合化疗组各类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普遍高于单纯化疗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联合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8.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genetic counselingOS)14.0个月,单纯化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9.2个月,较单纯化疗组相比,联合化疗组获得了更长的PFS和OS。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发现腹水和器官转移数是影响联合化疗组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器官转移数是影响联合化疗组患者OS的…
不同缝合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患者的产后出血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缝合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剖宫产患者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的GDM患者90例,按照所采用的缝合方式分为两组,各45例。将采用常规连BIBW2992分子量续缝合术的设为selleck对照组,将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术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不同阶段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产妇产后并发症发dilation pathologic生率及产妇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连续缝合术的基础上加用子宫下段连续折叠缝合术可有效预防GDM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量及出血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产妇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血清lncRNA GAS5水平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生长停滞特异性转录本5(GAS5)水平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症MPP(SMPP)患Adavosertib体内实验剂量儿42例(SMPP组)和MPP患儿68例(MPP组)。选择同期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70名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lncRNA GAS5表达。Pearson法分析lncRNA GAS5表达水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CPIS评分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lncRNA GAS5对SMPP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P组、SMPP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IgG、IgA、IgM水平较高,血清lncRNA GAS5相对表达水平、淋巴细胞绝对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PP组相比,SMPP组CPI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IgG、IgA、IgM水平较高,血清lncRNA GAS5相对表达水平、淋巴细胞绝对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法分析显示,lncRNA GAS5与CPI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负相关(r=-0.441、-0.462、-0.507,P<0.05),淋巴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r=0.487,P<0.05)。ROC曲线显示,lncRNA GAS5诊断SMPP的AUC为0.867,其敏感度、特selleck HPLC异度分别为82.40%、73.80%。结论 MPP患儿血清中lncRNA GAS5表达下调,lncRNA GAS5对MPP患儿严重程度具有预Placental histopathological lesions测价值。
基于JNK/p38 MAPK信号通路探究龙盘止咳方对甲型流感病毒肺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龙盘止咳方对甲型流感病毒(IV)肺炎大鼠肺组织损伤的影响及其对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120只SPF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空白模型组、龙盘止咳方低剂量组(简称低剂量组)、龙盘止咳方中剂量组(简称中剂量组)、龙盘止咳方高剂量组(简称高剂量组)和奥司他韦阳性对照组(简称阳性对照组),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建立甲型IV感染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均每日1次,共5 d。在6组中分别随机选取大鼠10只,每天观察大鼠的体质selleck化学量、生存状态、临床症状和疾病体征,并评价其生存情况,包括存活率和存活时间,自给药前1天开始观察,连续观察15 d。每组剩余的10只大鼠给药5 d后处死并采集样本,测量体质量和肺湿重,并计算肺指数,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病毒载量、炎症细胞因子、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E2(PGE2)、JNK、p38 MAPK mRNA水平及p-JNK/JNK、p-p38 MAPK/p38 MAPK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在研究期间无临床症状或死亡,体质量逐日增加。空白模concomitant pathology型组大鼠第3天开始体质量明显下降,平均存活时间最短,且均在15 d内死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平均存活时间和存活率均高于空白模型组(P<0.05),其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最高(P<0.05)。感染后第6天,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见组织学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空白模型组组织病理评分、肺指数和肺内IV的相对定量,肺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TXA2、PGE2、JNK、p38 MAPK mRNA水平及p-JNK/JNK、p-p38 MAPK/p38 VE-822细胞培养MAPK值均显著增高(P<0.05);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高剂量组降低最显著(P<0.05)。结论 龙盘止咳方能明显减轻甲型IV感染大鼠的临床症状,增加体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显著缓解肺部病变,提高存活率。龙盘止咳方可能通过抑制JNK/p38 MAPK信号通路阻断甲型IV感染大鼠体内细胞因子的产生并抑制病毒性肺炎的进展。
膈下逐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肝病
目的 观察膈下逐瘀汤MS-275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肝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肝功能指标变化,ELISA检测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肝纤维化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结束后,观LXH254体内察组临床有效率(92.0%,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39/50),2组血清中ALT、AST、TBIL、PA肝功能指标,Ⅳ-C、HA、LN肝纤维化指标及TNF-α、IL-6、IL-8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中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PA水平显著提升(P <0.05),同时显著下调了Ⅳ-C、HA、LN和TNF-α、IL-6、IL-8水平的升高(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膈下逐瘀汤联合熊去氧胆酸能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对慢性肝炎具有较Bioresearch Monitoring Program (BIMO)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纤维化,且不良反应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相关。
自拟益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高危疾病,该疾病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免疫、胆汁反流、遗传、放射等因素有关~([1]),一般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胃脘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是其常见临床表现~([2])。CAG的诊断常辅助胃镜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病理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变薄、黏膜基层增厚,胃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腺或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populational genetics([3])。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症www.selleck.cn/products/lgk-974状不典型,往往不被患者所重视,随着病情的发展,胃黏膜和腺体进一步萎缩可发生癌变,癌变率高达10%~([4]),故该疾病的早期治疗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关注。西医治疗主要以去除病因为主,常用药物为抑酸、胃黏膜保护剂、胃动力促进剂、抗Hp治疗等,效果不够理Baf-A1体内实验剂量想~([5])。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以改善临床观症状,而且能够阻断、逆转肠上皮化生和胃黏膜萎缩~([6]),目前常与西药联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笔者自拟中药益胃方联合西药治疗CAG患者44例,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