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营养护理结合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个性化营养护理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60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个性化营购买AZD1152-HQPA养护理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RSL3核磁理满意度、营养指标及焦虑、抑郁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T immunophenotype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HICH围手术期应用个性化营养护理结合聚焦解决模式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并可改善患者的身体营养状态,能有效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回肠末端溃疡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结合胶囊内镜结果分析回肠末端溃疡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114例结肠镜发现回肠末端溃疡行活检病理并胶囊内镜Bio-based chemicals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3例行小肠镜检查,结合临床数据及随访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结肠镜结合胶囊内镜结果显示:114例患者中孤立回肠末端溃疡47例、小肠多发溃疡67例,伴有糜烂炎症15例、血管畸形2例、息肉2例、淋巴管扩张23例。病理活检结果显示:黏膜急慢性炎伴局部淋巴组织增生68例,黏膜急慢性炎伴肉芽肿形成29例,黏膜急慢性炎伴隐窝脓肿形成13例,间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例,抗酸染色阳性1例,综合临床分析诊断非特性小肠溃疡67例(58.8%)、克罗恩病25例(21.2%)、溃疡性结肠炎(倒灌性小肠溃疡)13例(11.0%)、肠结核4例(3.4%)、嗜酸细胞性胃肠炎4例(3.4%)、腹型过敏性紫癜1例(0.8%)。胶囊内镜未发现回肠末端溃疡6例,漏诊率为5.3%(6/114)。91例(79.8%)在治疗后随访3~6个月,其中有持续症状的9例Erdafitinib分子式患者(9.9%)接受重复回结肠镜检查,结果显示多个回肠末端溃疡持续存在,其中2例诊断为克罗恩病,1例诊断肠为结核;46例(56.1%)症状消退患者重复回结肠镜检查,有76.1%(35/46)观察到回肠末端溃疡消失。结论 回肠末端溃疡临床症状及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胶囊内镜可为小肠疾病的诊断购买CHIR-99021、鉴别和复查等提供依据和指向。非特异性溃疡可以通过对症治疗随访,症状持续存在需要密切监视和重新评估。建议结肠镜检查应尽可能至回肠末端,发现问题行胶囊内镜初筛,必要时进一步指导小肠镜来准确定位活检。

负压吸引牙刷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负压吸引牙刷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新兴县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00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接受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接受负压吸引牙刷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每组均50例。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清洁度、口腔症状(口腔溃疡、口腔黏膜完整性、口臭、牙菌斑)、寻找更多口腔护理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实验组口腔清洁度与护Medical Help理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口腔溃疡发生率、牙菌斑发生率及口臭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而口腔黏膜完整性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口腔护理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负压吸引牙刷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口腔症状,selleck产品节省护理时间,患者对此护理方式的认可度更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背景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发生都对人群心身健康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可能使精神障碍的患病情况发生变化。然而,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尚不完善。目的 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简称北疆)≥15岁人群的常见精神障碍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并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简称南疆)相关资料进行汇总与对比,得出全疆常见精神障碍患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精神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7月,采用多阶Intein mediated purification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在北疆选取居民3 853例为研究对象。以社会人口学调查表、自评量表(12项一般用健康问卷、心境障碍问卷、90项症状清单等)及他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等)作为调查工具,以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的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为诊断标准,由两名具有≥5年工作经验的精神科医师对纳入居民进行精神障碍诊断,诊断不一致者由精神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进行二次诊断。结果 北疆地区常见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9.71%(374/3 853),年龄调整率为10.07%;全疆常见精神障碍时点患病率为9.69%(750/7 736),年龄调整率为9.90%。其中,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的时点患病率分别为4.83%(374/7 736)、3.63%(281/7 736)、0.63%(49/7 736)、0.23%(18/7 736)、0.36%(28/7 736)。针对北疆地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心境障碍的风险是男性的1.854倍[95%CI(1.325,2.593)],25~34、35~44岁者患心境障碍的风险分别是≥65岁者的5.210倍[95%CI(1.348,20.143)]和3.863倍[95%CI(1.030,14.485)],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患心Smoothened Agonist生产商境障碍的风险分别是文盲的0.199倍[95%CI(0.078,0.509)]和0.147倍[95%CI(0.056,0.388)];女性患焦虑障碍的风险是男性的1.627倍[95%CI(1.144,2.315)],年龄为15~24、45~54、55~64岁者患焦虑障碍的风险分别是≥65岁者的0.257倍[95%CI(0.091,0.729)]、0.243倍[95%CI(0.101,0.583selleckchem Vorinostat)]、0.210倍[95%CI(0.067,0.661)];居住在乡镇者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居住在城市者的4.762倍[95%CI(1.705,13.300)],高中/中专文化程度者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文盲的0.079倍[95%CI(0.015,0.405)]。结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类精神障碍中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较高,北疆地区女性、农村、低学历群体为患各类精神障碍的主要人群。

经会阴二维、实时三维联合超声在FPFD所致便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会阴二维、实时三维联合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所致便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信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FPFD所致便秘的9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Fselleck NMRPFD无便秘患者9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静息状态与Valsalva动作下的会阴二维、实时三维联合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最大ValsalCompound C纯度va动作下肛直角与肛提肌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组患者最大Valsalva动作Conditioned Media下肛提肌裂孔纵轴、横轴与面积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会阴二维、实时三维联合超声可以观察FPFD所致便秘患者的前、中及后盆腔影像学的改变,定量检测肛直角、肛提肌厚度以及肛提肌裂孔面积,对FPFD所致便秘的分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虎符铜砭刮痧加耳穴贴压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研究

目的:观察虎符铜砭刮痧加耳穴贴压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气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0.3 g/次,3次/d,饭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虎符铜砭刮痧加耳穴贴压治疗,(1)虎符铜砭刮痧法根据虎符铜砭八大理论刮拭足三里、三阴交,每个部位刮拭10~20次,力度根据患者自身体质及承受度调整,6 d刮痧1次,治疗第1天刮第1次,间隔6comorbid psychopathological conditions d于第8天刮第2次,共刮痧2次。(2)耳穴贴压(取穴:大肠、直肠、三焦、交感、皮质下、肝)两耳,3 d贴1次,每日、每穴位早、中、晚各按压1次,1 min/次,以产生酸麻感为度。两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共治疗2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12例,好转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5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60.00%(18/30)。两组疗selleckchem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便秘症状(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和排便困难程度)、心理状况(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生活质量均优于治疗前,治疗组除粪便性状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elleck NMR结论:虎符铜砭刮痧加耳穴贴压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气滞型功能性便秘能够改善便秘症状,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黑龙江地区腹泻牛粪便微生物组鉴定及疾病风险因素分析

黑龙江地区牛奶和牛肉总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3.58%和7.27%,是保障国家牛奶牛肉供给安全的“主力军”。黑龙江地区因地理环境和气候等疾病生态学因素导致牛腹泻病频繁高发,成为危害奶牛和肉牛健康的一种最常见疾病,严重威胁食品安全、生物安全以及人类健康,也影响乳肉供给安全。病原-宿主-环境三个疾病生态学因素及其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牛腹泻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当前,患腹泻病牛肠道病毒组和细菌组信息缺乏,导致黑龙江地区牛腹泻病频繁发生的疾病生态学本底不清、机制不明,已经成为制约黑龙江地区牛腹泻病有效防控的关键科学问题,也是世界范围内牛腹泻病综合防控的一个共性科学难题。为了揭示黑龙江地区腹泻牛肠道微生物组及其特征、挖掘牛腹泻病发生的关键疾病生态学风险因素,本研究在黑龙江地区针对58个牛场(34个奶牛场、24个肉牛MRTX849纯度场)的74 000头牛群体(奶牛68 000头、肉牛6 000头),采集了处于不同疾病生态学背景下患腹泻病牛和健康牛粪便样品1 120份(腹泻样品1 016份、健康样品104份),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对1 120份牛粪便样品的病毒组和细菌组进行了鉴定,分析鉴定的病毒组和细菌组组成与特征以及重要病原的流行情况、混合感染、协同致病、遗传演化、跨种传播等病原学特征,挖掘病毒和细菌与宿主因素(临床状态、牛类型、牛年龄)以及环境因素(养殖模式、地理位置)在牛腹泻病发生中的关联性及其协同致病潜在模式,明晰牛腹泻病疾病的关键风险因素。进一步,通过对牛腹泻相关病毒的分离鉴定、致病性试验以及感染细胞转录组差异基因分析,揭示牛腹泻相关病毒的遗传演化和致病性以及不同基因型牛轮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天然免疫调控相关基因共性表达谱特征。1.牛粪便样品病毒组和细菌组鉴定及其疾病风险因素关联性分析: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技术对在黑龙江地区58个牛场(34个奶牛场、24个肉牛场)、74 000头牛群体(奶牛68 000头、肉牛6 000头)中随机采集的处于不同疾病生态学背景下牛粪便样品1 120份(腹泻样品1 016份、健康样品104份)进行了病毒组和细菌组鉴定,累计鉴定了39个病毒科(110种病毒)、Infectious model39个细菌门(1 011个细菌属)、322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腹泻牛样品病毒种类和细菌属数量分别为1~23个(6.97个/样品)和120~438个(197.46个/样品),健康牛样品病毒种类和细菌属数量分别为6~21个(10.50个/样品)和107~268个(190.30个/样品)。腹泻牛粪便病毒组和细菌组的组成、多样性以及病毒和细菌的丰度及其在不同的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程度变化。在腹泻牛中,16种病毒和17种细菌的丰度与宿主因素(临床状态、牛类型、牛年龄)或环境因素(养殖模式、地理位置)呈现显著的关联性(P<0.05);12对病毒与病毒之间、96对细菌与细菌之间、22对细菌与病毒之间存在着显著相互协同作用(P<0.05)。SMB53、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费克蓝姆菌属(Facklamia)Docetaxel化学结构、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和束毛球菌属(Trichococcus)丰度与牛的健康状态呈现显著的相关性(P<0.05)。该结果揭示,黑龙江地区腹泻牛粪便病毒组和细菌组呈现多样性,与腹泻牛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呈现显著的相关性。2.宏基因组鉴定的10种常见牛肠道病毒确证及其疾病风险因素关联性分析:为进一步确证宏基因组学的信息及关联因素,对10种常见的牛肠道病毒进行了回溯性检测,并进行了感染相关性分析。利用RT-PCR对黑龙江地区1 120份牛粪便样品中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牛肠道病毒、牛嵴病毒、牛星状病毒、牛环曲病毒、牛诺如病毒、牛纽布病毒、牛小核糖核酸病毒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等10种常见牛肠道病毒进行了回溯性检测,结果显示,10种肠道病毒阳性率为1.61%~12.05%,其中,腹泻样品中阳性率为1.77%~12.30%,健康样品中阳性率为0.00%~9.62%。在1 016份腹泻粪便样本中,16.54%(168/1 016)的样本具有至少两种病毒。牛轮状病毒和牛冠状病毒感染与腹泻显著相关(P<0.05);牛环曲病毒、牛小核糖核酸病毒、牛冠状病毒和牛肠道病毒感染与牛类型显著相关(P<0.05),牛星状病毒、牛冠状病毒和牛轮状病毒感染与牛年龄显著相关(P<0.05);牛环曲病毒、牛嵴病毒、牛纽布病毒、牛小核糖核酸病毒、牛星状病毒、牛冠状病毒和牛肠道病毒感染与养殖模式显著相关(P<0.05);牛星状病毒、牛冠状病毒、牛嵴病毒和牛纽布病毒感染与经度显著相关(P<0.05);牛纽布病毒和牛诺如病毒感染与纬度显著相关(P<0.05)。基于全基因组进化分析揭示,10种肠道病毒均具有遗传多样性,发现牛嵴病毒一个新基因型BKV5/2021/CHN株,牛嵴病毒、牛星状病毒、牛肠道病毒和Rep蛋白编码的单链环状DNA病毒存在跨物种共进化,并首次在中国的奶牛和肉牛中发现牛匈牙利病毒。该结果揭示了腹泻牛10种肠道病毒感染情况,并进行了关联性分析,腹泻病生态学风险因素的统计分析显示了与病毒组学鉴定结果的一致性。3.牛腹泻相关病毒分离鉴定:为确定本研究鉴定病毒的致病性,本研究对鉴定的牛腹泻相关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通过对病毒易感细胞接种,未成功分离得到牛冠状病毒,但成功分离获得了6株牛轮状病毒,分别命名为BRV J16、BRV B15、BRV C4、BRV J7、BRV J13和BRV HH5。分离毒株均能引起显著的致细胞病变效应,电镜观察显示6株牛轮状病毒感染的M A-104细胞上清液中均存在车轮状病毒样颗粒,其直径约为80 nm。利用针对牛轮状病毒VP6基因的RT-PCR扩增获得预期大小DNA片段。基于抗牛轮状病毒VP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均显示阳性荧光信号。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6株牛轮状病毒基因型分别为G10-P[11]-I2-R2-C2-M2-A3-N2-T6-E2-H3(BRV J16),G10-P[11]-I2-R2-C2-M2-A11-N2-T6-E2-H3(BRV C4),G6-P[1]-I2-R2-C2-M2-A11-N2-T6-E2-H3(BRV B15),G6-P[5]-I2-R2-C2-M2-A11-N2-T6-E2-H3(BRV J7),G6-P[5]-I2-R2-C2-M2-A3-N2-T6-E2-H3(BRV J13),G6-P[5]-I2-R2-C2-M2-A3-N2-T6-E2-H3(BRV HH5),11个基因片段组成均为牛轮状病毒、人轮状病毒和羊轮状病毒的重配毒株。选择BRV J16、BRV B15和BRV J7株进行乳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牛轮状病毒感染48 h后乳鼠均表现出轻微的腹泻症状,组织病理学分析表明,牛轮状病毒感染乳鼠的小肠绒毛脱落,荧光定量检测分析显示,感染乳鼠小肠中能够检测到牛轮状病毒基因。该结果揭示了牛轮状病毒在黑龙江地区的遗传演化,发现黑龙江地区3种主要流行基因型G10-P[11]、G6-P[1]和G6-P[5]牛轮状病毒毒株对乳鼠均具有致病性。4.不同基因型牛轮状病毒感染MA-104细胞转录组学测定:为进一步揭示不同基因型牛轮状病毒感染MA-104细胞基因表达谱特征,利用BRV J16(G10-P[11]),BRV B15(G6-P[1]),BRV J7(G6-P[5])3个基因型牛轮状病毒感染MA-104细胞,并在感染后2 h、8 h和24 h进行转录组学变化差异分析。结果显示,3种基因型牛轮状病毒感染MA-104细胞2 h、8 h和24 h后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7个、239个和9个,不同基因型牛轮状病毒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均一致表现为基因显著上调或下调。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GO富集分析和KEGG pathway富集分析结果表明,3种基因型牛轮状病毒感染细胞2 h、8 h和24 h后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与核(nucleus)和膜的组成部分(integral component of membrane)等有关的细胞成分,锌离子结合(zinc ion binding)和蛋白质结合(protein binding)等有关的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在参与病毒性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viral)和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等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表明,共同差异表达基因中引起宿主天然免疫的基因TLR5、MAPK13、DDX3X、FBXO11等表达上调,而一些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和促进病毒入侵的基因RNF38、Abl2、NLRC3、AGO2、EGFR和ENPP1等也显著变化。RT-q PCR验证共同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趋势同转录组测序所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结果一致。该结果揭示了3种主要流行基因型G10-P[11]、G6-P[1]和G6-P[5]基因型牛轮状病毒感染细胞后,均能介导天然免疫调控基因TLR5、MAPK13和RNF38显著上调。本研究揭示了病原、宿主和环境三者在牛腹泻病发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明确了牛腹泻病的发生与病毒和细菌组成以及宿主因素和环境因素具有显著相关性,揭示了不同基因型牛轮状病毒介导细胞天然免疫调控相关基因共性的表达谱特征,为牛腹泻病综合防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带状疱疹节段性轻瘫的电生理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节段性轻瘫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肌电图室接诊的11例带状疱疹节段性轻瘫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结果:11例患者的电生理结果均异常,神经tethered membranes传导异常率为20.9%(41/196)。运动神经异常率为26.0%(26/100),感觉神经异常率为15.6%(15/96)selleck激酶抑制剂,以受累神经波幅降低为主。与健侧对比,神经传导波幅异常率为18.4%(36/196),其中运动传导波幅异常率为23.0%(23/100),感觉传导波幅异常率为13.5%(13/96)。炎性神经MK-1775说明书病病因和治疗量表(Inflammatory Neuropathy Cause and Treatment,INCAT)评分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下降比例最大值呈正相关(P<0.05)。针极肌电图显示受累肌肉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结论:带状疱疹节段性轻瘫患者的电生理结果分为神经丛型、神经根型、单神经型,以轴索损害为主。神经传导联合针极肌电图检测对带状疱疹节段性轻瘫的早期诊断、肌肉定位、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价值。

云龙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疾病谱分析

目的 对云龙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疾病谱进行分析,为当地皮肤病、性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集2017年8月~2022年7月在云龙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就诊患者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3393例患者资料,皮肤性病门诊前10种疾病种类依次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脂腺及汗腺皮肤病、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感染性皮肤病、球菌感染性皮肤病、物理sternal wound infection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色素性皮肤病、寄生虫昆虫及其他动物所致皮肤E7080体外病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5年内占比最多前3种疾病顺位未发生变化,性病就诊患者占比上升明显,其余疾病种类顺位大致相同。就Lorlatinib体内实验剂量诊患者以未成年人和青年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特点有所不同。结论 加强皮肤病、性病防治的健康宣教,根据不同人群疾病发病特点采取针对性宣教,提高患者防治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及性传播疾病的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肝细胞癌发生及全因死亡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对肝细胞癌(HCC)发生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1年12月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Cochrane、Embase英文数据库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参考文献的方法进行文献补充。采用RevMan5.3和Stata16.0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的各项研究进行统计分析,若异质性显著,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若异质性不显著Dorsomorphin试剂,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用于评估NAFLD与CHB患者发生HCC及全因死亡的关系,并进行发表偏倚检测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LIHC 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入9篇文献,其中NAFLD对CHB患者HCC发生风PLX4032半抑制浓度险影响的相关文献8篇,NAFLD对CHB患者全因死亡影响的相关文献3篇。结果显示,与CHB组相比,CHB合并NAFLD组患者HCC发生风险增加(RR=1.93, 95%CI:1.05-3.55,P=0.04),但两组全因死亡风险(RR=1.38, 95%CI:0.34-5.69,P=0.65)无显著差异。结论 在CHB患者中,NAFLD会增加HCC发生风险,而对全因死亡风险无明显影响,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高质量、多中心的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