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茯苓多糖的效果研究

茯苓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在古代就有十药九茯苓的美誉,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的活性物质是茯苓多糖,具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肝脏、调节免疫系统等功效,然而茯苓多糖大部分是难溶于水的碱性多糖,难以发挥活性作用,为解决此问题,有研究对碱性多糖进行结构改造(引入羧甲基)获得了溶解性更好、生物活性更高的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l poria polysaccharide,CMP)。但CMP在上市前还需要通过新原料的申报,该工作具有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而本课题通过前期研究,利用酶水解碱性茯苓多糖,得到了一种水溶性茯苓多糖(Water-soluble poria polysaccharide,WSP)。基于上述背景,本课题旨在探究WSP的抗炎、皮肤损伤修复和美白效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CCK-8细胞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3、6、12、24、48、96、192和384μg/m L的WSP对RAW264.7细胞的活性均未有显著抑制作用,这说明WSP对于RAW264.7细胞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上述浓度下的WSP与0.1μg/m L的Gut microbiomeLPS共孵育对RAW264.7细胞的活性同样未有显著抑制作用,这表明上述浓度的WSP可以用于后续的细胞水平抗炎试验。WSP对Caco-2细胞的抗癌结果表明:50μg/m L的WSP处理Caco-2细胞12 h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100μg/m L的WSP处理条件下,少量Caco-2细胞开始出现死亡现象;200μg/m L的WSP处理条件下,大量Caco点击此处-2细胞出现死亡现象并且细胞轮廓消失;400μg/m L的WSP处理条件下,大量Caco-2细胞死亡并且悬浮于细胞培养基中;而空白组的Caco-2细胞正常生长,说明WSP对Caco-2细胞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2)细胞水平抗炎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LPS刺激后RAW264.7细胞中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上升(p<0.001);与经过WSP预处理的LPS组相比,6μg/m L的WSP可以显著缓解LPS引起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增加(p<0.001),且WSP浓度越高,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越显著,表明WSP的抗炎效果呈浓度依赖性。(3)动物水平抗炎试验(小鼠耳肿胀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玻尿酸组的小鼠耳肿胀抑制率为-54.84%,CMP组的小鼠耳肿胀抑制率为10.32%,WSP组的小鼠耳肿胀抑制率为22.12%。从上述结果可知,CMP组和WSP组小鼠耳肿胀度均显著降低(p<0.01),表明CMP和WSP具有抗炎效果;并且,WSP组降低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的效果显著优于CMP(p<0.01)。(4)动物水平皮肤损伤修复试验(大鼠皮肤碱烧伤试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的平均恢复时间为28 d相比,阳性药物京万红组的平均恢复时间为16 d,CMP组的平均恢复时间为19 d,WSP的平均恢复时间为18 d。上述结果说明,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京万红组、CMP组和WSP组的恢复时间均显著缩短,表明CMP和WSP均具有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作用,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5)动物水平抗炎试验(小鼠溃疡性结肠炎试验)结果表明:WSP可以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表观症状:小鼠溃疡性结肠炎后,摄入WSP和CMP,体重下降趋势得到抑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CMP组和WSP低、中、高剂量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1),在同等剂量下,CMP组和中剂量组的DAI评分没有显著差异。WSP可以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血细胞水平,摄入WSP和CMP的小鼠,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DSS组(p<0.01),CMP组和WSP低、中、高剂量组的单核细胞水平显著低于DSS组(p<0.001),CMP组和WSP中剂量组的红细胞数量和HCT水平显著高于DSS组(p<0.01),WSP低、高剂量组的红细胞数量和HCT水平显著高于DSS组(p<0.001)。WSP可以修复溃疡性结肠炎的组织损伤,与模型组比较,CMP组和WSP低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增加(p<0.05),WSP中、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1);在结肠组织病理切片的表现也与结肠长度相对应,CMP组和WSP低、中、高剂量组的结肠病理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随着WSP浓度的升高,结肠组织损伤情况会减轻。WSP可以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炎性因子水平,与模型组相比,CMP组和WSP低、中、高剂量组的血清中的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6)美白效果试验(酪氨酸酶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CMP、WSP对于酪氨酸酶均没有明显抑制效果。selleckchem Cobimetinib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WSP对RAW264.7炎性细胞、皮肤炎症、结肠炎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对于结肠癌细胞Caco-2具有杀灭作用,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了WSP对于皮肤损伤也具备促修复效果。

术前短期血流限制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效果

目的 探究术前行短期血流限制训练对全膝关节置selleck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2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拟行TKA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4例。对照组32例,男6例,女26例;年龄42~84岁,平均(65.16±8.12)岁;术前3 d给予常规康复锻炼指导。干预组32例,男4例,女28例;年龄59~81岁,平均(64.97±5.78)岁;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血流限制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股四头肌肌力、腘绳肌肌力、首次下地时间、TKA术后屈膝90°达标时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膝关节肿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7 d,均未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肌肉损伤、瘀斑、皮下出血、暂时性麻木、心血管反应等并发症。两组术后1 d股四头肌肌力、术后1 d腘绳肌肌力、首次下地时间、TKA术后屈膝90°达标时间、术后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4 d膝关节肿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0.05)。结论 术前短期血流限制训练对TKA术后患者早期康复具有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术后早期下肢肌肉力量,加速膝关节功能康复,且不会提高并发症SAG采购发生率,但对术后膝关节肿胀干预效果不明显。

转录因子HNF1α基因c.493T>C位点突变对其蛋白质水平的影响

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1α,HNF1α)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维持胰腺β细胞功能、肝脏脂质代谢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该基因突变是导致青少年起病的成人型糖尿病(maturity 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3型的致病原因,目前已报道的该基因的突变位点众多,如P291fsinsC、P112L等常见的突变位点,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对前期工作中发现的1例携带有HNF1α基因的c.493T>C位点突变的MODY3患者,通过应用Mutation Surveyor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致病性,构建HNF1α野生型和突变型真核表达质粒,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种质粒表达的HNF1α蛋animal biodiversity白质的量和稳定性变化,结果发现Mutation Surveyor软件分析提示c.493T>C位点突变可能为致病性变异基因,Western blot显示突变型真核Trichostatin A说明书质粒表达的HNF1α蛋白质的量和稳定性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c.493T>C(p.Trp165Ar获悉更多g)变异显著影响HNF1α的表达量及稳定性,可能为其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为后续深入探究MODY3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膈肌超声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撤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定量新生儿及婴儿的膈肌运动功能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的膈肌运动的变化,评价膈肌超声对BPD机械通气撤机患儿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2022年8月~2023年8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儿童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外科监护室BPD机械Immune biomarkers通气患儿23例,再以临床撤机后患儿能否Alpelisib生产商自主呼吸分为撤机成功组(n=18)和失败组(n=5),记录患儿基本临床特征。同时选取同期本院新生儿及婴儿2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超声分别测量各组患儿双侧膈肌移动度(DM)、膈肌吸气末厚度(DTinsp)、膈肌呼气末厚度(DTexp)及膈肌增厚率(DTF)。分别比较不同组别左右侧膈肌运动差异。结果 BPD组撤机前、后DM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insp、DTexp及DT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失败组患儿DM、DTinsp及DTF均低于撤机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Tex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selleck05)。回顾性撤机前比较,BPD撤机失败组患儿DM、DTF均低于撤机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Texp、DTin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床旁超声评估BPD机械通气患儿的膈运动功能的变化规律,可对其撤机结果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异欧前胡素通过NF-κB和JAK1/STAT1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目的 探讨异欧前胡素抗炎镇痛作用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观察异欧前胡素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抗炎作用;通过脂多糖(LPS,100 ng·mL~(-1))+干扰素-γ(IFN-γ,20 ng·mL~(-1))诱导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构建Puromycin MWM1极化模型,分别采用CCK8法、Real-time PCR法、ELISA法测定异欧前胡素对RAW264.7细胞增殖、M1极化标志蛋白(CD86和iNOS)的mRNA水平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的调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JAK1/STAT1信号途径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异欧前胡素(30和60 mg·kg~(-1))能有效减少醋酸致扭体次数,抑制Aurora Kinase抑制剂小鼠耳郭肿胀。异欧前胡素(20和40μmol·L~(-1))能抵抗LPS/IFN-γ诱导的RAW264.7细胞M1极化,抑制细胞增殖,降低IL-6和TNF-α的表达,并Plant-microorganism combined remediation能有效地降低NF-κB和JAK1/STAT1信号途径相关蛋白磷酸化和转录。结论 异欧前胡素可通过调节NF-κB和JAK1/STAT1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基于Nrf2/HO-1/GPX4通路探讨大戟脂总三萜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旨在探讨大戟脂总三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FCA)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将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7.5 mg·kg~(-1))组,大戟脂总三萜低、中、高剂量组(32、64、128 mg·kg~(-1));除对照组大鼠外,在大鼠右后足趾注射0.2 mL FCA。给药组灌胃给予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每日1次,期间测量大鼠后足肿胀度并进行关节炎评分至第30天。给药结束后,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关节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生化比色法检测关节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因子和Fe~(2+)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采用RT-PCR法检测关节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selleck抑制剂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mRNA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关节组织中Nrf2、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 1,Keap1)、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醌氧化还原酶1[NAD(P)H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GPX4、ACSL4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经雷公藤多苷(7.5 mg·kg~(-1))和大戟脂总三萜(32、64、128 mg·kg~(-1))治疗后,大鼠双侧后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关节炎评分Empagliflozin显著下降,关节组织病变程度减轻;关节组织中MDA和Fe~(2+)含量降低,GSH含量和SOD活性增加;氧化因子Nrf2、GPX4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显著增加,ACSL4的蛋白表达和mRNA相对含量显著降低;Nrf2/HO-1/GPX4通路的Keap1、NQO1、HO-1、SOD2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综上所述,大戟脂总三萜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细胞异常铁microbiome establishment死亡发挥抗RA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Nrf2/HO-1/GPX4信号通路的调控相关。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及免疫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BODE指数及免疫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诊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112例,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四联活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BODE指数、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最大肺活量(FVC)]、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96.43%,较对照组82.14%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BODE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试验组FEV1、PEF、FVC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Bioprinting technique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CRP、IL-6、sVCAM-1水平较对照组LEE011显著降低(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辅助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效果好,可以很好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和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安全性高。

ECHDC2对肝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作用研究

目的 分析烯酰辅酶A水合酶含结构域蛋白2 (ECHDC2)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在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生物信息学JNJ-42756493分析ECHDC2在正常肝组织与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实验,检测30对肝癌与癌周正常肝组织中ECHDC2表达,以验证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过表达ECHDC2后分别用MTS细胞增殖与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ECHDC2在肝癌细胞增殖与克隆形成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过表达ECHDC2后,用基于流式的细胞凋亡实验分析ECHDC2在肝癌细胞凋亡中发挥的调控作用。结果 基于肝癌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肝癌中ECHDC2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且ECHDC2低表达肝癌患者预后更差,差BMS-354825价格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定量PCR实验同样证实,肝癌组织中ECHDC2表达明显低于癌周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CHDC2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均明显降低,而干涉ECHDC2后,肝癌细胞的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ECHDC2后肝癌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而干涉ECHDC2后肝癌细胞的凋亡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hered spinal cord结论 肝癌中ECHDC2的表达明显降低;ECHDC2发挥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与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非洲猪瘟病毒复制必需蛋白pE165R和pEP152R结构与功能研究

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2018年8月传入中国以来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疫苗或药物用于ASFV的临床防治。先前的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是ASFV的主要入侵和复制场所,其基因组中有两个开放阅读框编码E165R和EP152R,是保证ASFV在猪巨噬细胞正常复制的必需基因,可作为重要的抗病毒靶点。本研究聚焦于pE165R和pEP152R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阐明了ASFV pE165R识别底物的结构基础和催化机制,通过与宿主同源蛋白的比较,指导并开发了针对ASFV dUTPase的特异性抑制剂。E165R编码脱氧尿苷焦磷酸酶dUTPase,保证了ASFV在猪巨噬细胞等静止细胞中正常复制。因此,ASFV dUTPase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药物设计靶标。本文解析了ASFV dUTPase野生型结构及与产物或底物的复合物结构。通过分析蛋白与底物的互作模式,详细揭示了ASFV dUTPase非经典的双亚基活性中心组装方式和催化机制,并通过生化实验确定了催化中心的关键氨基酸,这为抑制剂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同OXPHOS抑制剂时为了防止抑制剂对宿主猪可能的细胞毒性,我们还解析了猪脱氧尿苷焦磷酸酶swine dUTPase结构,通过两种dUTPases之间的结构比较,发现:(i)二者组装活性中心的方式差异明显;(ii)参与底物Prosthetic knee infection催化的关键氨基酸存在差异;(iii)利用相似的?发夹结构来识别和固定底物;(iv)ASFV dUTPase活性中心的体积更大;(v)二者活性中心的疏水性分布相同;(vi)活性中心的静电分布有明显差异。这些异同为特异性抑制剂提供了理论指导。最后,我们设计了特异性抑制剂并测试其对swine dUTPase和ASFV dUTPase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抑制剂1可以选择性抑制ASFV dUTPase的活性。总之,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结构信息指导ASFV dUTPase特异性抑制剂开发。2.揭示了ASFV pEP152R对宿主细胞翻译、周期、免疫和内质网应激等内环境的调控作用,为理解pEP152R如何促进ASFV复制提供了思路。共聚焦实验结果证明pEP152R是一种定位于内质网的膜蛋白。pEP152R可诱导内质网肿胀,破坏内质网稳态,触发内质网应激和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过激活PERK/e IF2α通路广泛抑制宿主蛋白的合成。除了对细胞翻译的影响,pEP152R还可以抑制先天免疫因子的表达BAY 73-4506,如ISG15,ISG54,ISG56和IFN-β。此外,pEP152R能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0/G1期,这将减少细胞增殖对细胞内能量的消耗。病毒水平实验表明,干扰EP152R的表达显著影响了ASFV的复制。同时,PERK是一个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GSK2656157具有成为抗ASFV药物的潜力。总之,我们揭示了ASFV pEP152R的新功能,为理解pEP152R如何促进ASFV复制提供了思路。综上,本研究以ASFV两种影响病毒复制的关键蛋白pE165R和pEP152R为研究对象,首先解析了pE165R三维结构,阐明了新颖的双亚基活性中心组装方式和催化机制,并基于病毒与宿主dUTPases差异设计了特异性抑制剂。其次,我们发现了pEP152R对内质网稳态的影响,揭示了激活内质网应激抑制宿主翻译的分子机制。同时明确了pEP152R在感染过程中对宿主先天免疫、细胞周期的调控作用,提高了对ASFV致病机制的理解。总体而言,本课题从影响ASFV复制的必需蛋白入手,利用结构生物学和病毒学等手段深入阐明了pE165R和pEP152R对宿主内环境的调节作用,为基于抗病毒靶点开发药物提供策略。

扶正祛瘀解毒方联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对老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影响

目的 探讨扶正祛瘀解毒方联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对老年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海南省中医院的老年NMIBC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扶正祛瘀解毒方,连续服用12 w。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角蛋白(CK)-19、细胞gut-originated microbiota角蛋白片段19Dibutyryl-cAMP抗原(CYFRA)21-1]、T淋巴细胞亚群和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差异,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和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CK-19、CYFRA21-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IL-6、NSC 127716 MW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2个月,中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观察期内尿频/尿急、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NMIBC术后患者,扶正祛瘀解毒方联合表柔比星灌注化疗可降低肿瘤活力,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