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DJ-1、sMIC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DJ-1蛋白(DJ-1)、可溶性MHC-I类链相关蛋白A(sMIC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7例NSCLC患者为NSCLC组,同期选取该院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DJ-1、sMpeanut oral immunotherapyICA水平,分析血清DJ-1、sMICA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血清DJ-1、sMICA水平与NSCLC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以随访期间肿瘤复更多发、转移、死亡为预后不良,分析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DJ-1、sMIC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低中度分化、淋巴转移、远处转移患者血清DJ-1水平高于高度分化、无淋巴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P<0.05)。TNM分期Ⅲ和Ⅳ期、低中度分化、淋巴转移患者血清sMICA水平高于TNM分期Ⅰ和Ⅱ期、高度分Fer-1分子式化、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高DJ-1水平或高sMICA水平的NSCLC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率和整体生存率低于低DJ-1水平或低sMICA水平的NSCLC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1.697(95%CI:1.421,1.953)]、分化程度[■=1.344(95%CI:1.194,1.648)]、DJ-1水平[■=1.831(95%CI:1.652,2.354)]及sMICA水平[■=2.164(95%CI:2.012,3.956)]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DJ-1、sMICA水平均升高,高水平DJ-1、sMICA与NSCLC患者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有关。DJ-1、sMICA可以作为辅助评估NSCLC患者预后的血清生物学指标。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分子生物学功能及其抗体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CD223)是一类免疫抑制性受体,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细胞表面。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等免疫检查点分子类似,LAG-3分Barasertib生产商子在活化的T细胞中表达上调,抑制T细胞过度活化以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Suppressed immune defence。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抗PF-6463922细胞培养原的持续刺激使T细胞过度表达LAG-3等抑制性分子,造成局部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LAG-3 发挥抑制作用的下游信号通路及其与其他抑制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初步临床数据证实,抗LAG-3和抗PD-1抗体具有协同治疗肿瘤的效果。然而,值得一提的是,LAG-3具有与其他任何免疫负性调控分子完全不同的胞内结构域,表明LAG-3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机制。目前,至少有7种靶向LAG-3的抗体药物和1种LAG-3-Fc融合蛋白进入临床研究。可以预见,针对LAG-3分子的靶向药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综合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控制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肺癌lower-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4月—2020年12月于陆军第79集团军医院行化疗的86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实施综合护理。统计并比较2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干预前和出院时消极情绪[患者www.selleck.cn/products/AZD2281(Olaparib)健康问卷(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PHQ-9、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SF-36中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的住院环境、健康指导、服务态度、操作技能www.selleck.cn/products/ag-221-enasideni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能够减少肺癌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

单孔加一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单孔加一腹腔镜技术在根治性远端胃癌手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行单孔加一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singleincisionplusoneportlaparoscopicdistalgastrectomy,SILDG+1)的4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BMS-907351配制(SILDG+1组);收集同期由同一手术团队行传统五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multi-portlaparoscopydistalgastrectomy,MLDG)的48例病人作为对照(MLDG组),比较两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机体应激及炎性反应状态、美学效果。结果 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显示:SILDG+1组与MLDG组相比较,手术时间长[(2selleck产品19.09±15.12)min比(196.31±23.04)min,P<0.001],出血量少[(96.70±14.82)mL比(105.31±18.11)mL,P=0.015],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31.14±5.84)h比(39.21±5.26)Autoimmune encephalitish,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短[(1.98±0.88)d比(2.44±0.99)d,P=0.021],术后住院时间短[(9.05±1.33)d比(10.08±1.88)d,P=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在术后第1、2、3天视觉疼痛评分(3.16±0.75比3.69±0.72、2.27±0.92比2.94±0.76、1.36±0.81比1.92±0.96),术后美学评分(8.09±1.12比6.02±1.19),术后第1、3、5天C-反应蛋白水平[(37.27±14.19)mg/L比(45.72±19.14)mg/L、(71.42±26.04)mg/L比(87.51±40.21)mg/L、(30.93±19.67)mg/L比(40.81±22.35)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ILDG+1组优于MLDG组。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并发症[3例(6.6%)比5例(10.4%),P=0.8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3、5天总蛋白水平[(55.87±5.51)g/L比(54.50±5.39)g/L、(59.87±5.32)g/L比(58.36±5.25)g/L、(63.07±5.31)g/L比(61.72±4.66)g/L]及术后第1、3、5天白蛋白水平[(33.78±3.56)g/L比(33.41±3.71)g/L、(35.01±3.58)g/L比(34.43±3.14)g/L、(36.47±3.41)g/L比(35.83±2.80)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MLDG相比,SILDG+1美容效果明显,病人满意度高,且具有出血更少,腹壁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炎症反应及疼痛程度更轻等优势。

XR-MSF-Unet:新冠肺炎肺部CT图像自动分割模型

新冠肺炎给人类带来极大威胁,自动精确分割新冠肺炎CT图像感染区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治疗,但新冠肺炎的弥漫性感染、感染区域形状多变、与其他肺部组织极易混淆等给CT图像分割带来挑战。为此,提出新冠肺炎肺部CT图像分割新模型XR-MSF-Unet,采用XR (Xselleck化学 ResNet)卷积模块代替U-Net的两层卷积,XR各分支的不同卷积核,使模型能够提取更多有用特征;提出即插即用的融合多尺度特征的注意力模块MSF (multi-scale features M-medical servicefusion module),融合不同感受野、全局、局部和空间特征,强化网络的细节分割效果。在COVID-19 CT公开数据集的实验表明:提出的XR模块能够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提出的MSF模块结合XR模块,能够有效提高模型对新冠肺炎感染区域的分割效果;提出的XR-MSF-Unet模型取得了很好的分割效果,其Dice、IOU、F1-ScoTelaglenastat分子量re和Sensitivity指标分别比基模型U-Net的相应指标高出3.21,5.96,1.22和4.83百分点,且优于同类模型的分割效果,实现了新冠肺炎肺部CT图像的自动有效分割。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呼吸系统疾病”征稿启示

<正>本刊接收指南、共识、述评、专家建议/视点、争鸣文章、专题研究系列、原创研究文章、综述文章、系统综述/Meta分析等多种形式的投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何一个或多个主题:征稿方向: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阻塞digital pathology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癌、肺动脉高压等)及高危人群的风险筛查、评估、干预、管理等;2.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报告;3.COVID-19的治疗,包括特Panobinostat异性药物、疫苗接种、支持治疗和血浆治疗;4.呼吸支持新技术在重症医学中的探索;5.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以获得更精确的治疗;6.应用人工智能(AI)管理肺部疾病的相关研究。撰写要求:(1)指南/共识/专家建议:由学会/协会等学术机构组织、领域内权威的Cobimetinib体内知名专家组织撰写;(2)专家述评:

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口腔鳞癌术中癌残留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近红外荧光(NIF)成像技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术中实时监测切缘癌残留的可行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Medical sciences行手术治疗的35例OSCC患者, 术前(12±1) h经肘静脉静脉注VX-661抑制剂射ICG(0.75 mg/kg), 术中对术野和手术切除标本切缘进行NIF成像, 并对OSCC组织和口腔正常黏膜进行荧光强度测定, 对异常荧光信号处取材并进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NIF成像肿瘤边界分级与病理肿瘤边界分级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35例患者的肿瘤病灶均获得清晰的ICG NIF成像, 阳性率为100%。OSCC组织的荧光强度为(412.73±146.56)au, 高于口腔正常黏膜组织[(279.38±82.56)au, P0.01]。4例患者术野瘤床和手术切除标本对应的切缘处检测到异常荧光信号, 其中2例经病理证实为癌细胞残留, 另2例为炎性细胞浸润。OSCC术中应用ICG NIF成像技术的切缘阳性检出率为5.7%(selleck合成2/35)。35例OSCC患者中, 手术切除标本NIF成像显示的肿瘤边界1级20例, 2级11例, 3级4例, 与病理肿瘤边界呈正相关(r=0.809, P0.001)。结论 ICG NIF成像技术可有效检测切缘是否存在癌细胞残留, 对降低因术中癌残留导致的OSCC术后局部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基于乳腺磁共振背景实质强化程度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及临床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Ipatasertibesonance imaging,DCE-MRI)扫描背景实质强化(background Enasidenib分子量parenchymal enhancement,BPE)程度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0年在我院行乳腺磁共振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选择DCE-MRI注射对比剂后第一期图像评价BPE。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比较BPE程度与临床各因素间的相关性;采用χ2检验比较BPE程度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间、绝经与否的差异。结果 入组病例199例,包括Luminal A型32例,Luminal B型118例(其中HER-2阳性48例,HER-2阴性70例),HER-2过表达型24例,基底样型25例。BPE程度与患者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层呈负相关(P<0.05);BPE程度与患者身高无显著相关性;BPE程度与患者绝经与否呈正相关(P<0.01),绝经患者BPE以极少或轻度强化为主,未绝经患者BPE以轻、中度强化为主,部分为重度强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PE程度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存在相关性(P<0.05),oncologic medical care但组间分析结果显示BPE程度在各分子亚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将BPE程度合并后分为极少强化+轻度、中度+重度两组并观察组间差异,结果显示BPE程度在各分子亚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结论 乳腺磁共振BPE程度与患者年龄、体质量、BMI、绝经与否具有相关性,BPE总体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存在相关性,但分组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长链非编码RNA LUCAT1在恶性肿瘤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body scan meditation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且不具备蛋白质编码功能的RNA分子,目前认为lLY2157299研究购买ncRNA可以从多个维度对DNA、RNA和蛋白质的功能进行调控。肺癌相关转录物1(LUCAT1)是最早在selleck抑制剂吸烟的肺癌患者组织中发现的一种lncRNA,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LUCAT1在多种类型肿瘤中表达异常,可通过DNA甲基化、竞争性结合靶基因mRNA和蛋白质等多种形式参与分子调控,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等过程,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临床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的潜在靶点。此外,LUCAT1在胃癌、肝细胞癌、肾癌、卵巢癌及乳腺癌等多种类型肿瘤细胞中表达上调,并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OS等临床特征显著相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UCAT1在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达和功能,以及在预后评估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AR在E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E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ER分成阳性组与阴性组。分析两组AR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多种蛋白标志物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对AR在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270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AR阳性率为78.5%。AR与ER、PR、HER-2、CK5/6、组织学分级、Ki-67增殖指数、神经侵犯及脉管侵犯有关(P <0.05)。ER阳性组中AR阳性率(88.1%)高于ER阴性组(60.2%)。进一步分析发现biogenic amineER阳性组中AR与组织学分级及CK5/6阳性有关(P <0.05);ER阴性组中AR与HER-2、CK5/6、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有关(P <0.05)。Kaplan-Meier Plotter预后分析发现,ER阳性组中AR高表达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低表达者,而ER阴性组中AR高表达者总生存期低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AR在ER阳性和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阳点击此处性率及临床意义不同,检测AR表达GDC-0068体外可为不同ER表达状态患者预后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