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3K/AKT/GSK3β通路探讨党参多糖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党参多糖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神经功能的影响及脑保护作用,并探究可能机制。方法:取全部50只巴比赛(BALB/c)小鼠,其中40只小鼠建立Ⅰ型HSE模型,除去试验过程中死亡小鼠,剩余30只随机分为HSV-Ⅰ组、党参多糖组、联合组,每组10只;另剩10只小鼠设为健康组。建模结束次日,联合组小鼠灌胃党参多糖(100 mg/kg),腹腔注射LY29400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SBE-β-CD体外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抑制剂]30 mg/kg;党参多糖组小鼠灌胃党参多糖(100 mg/kg),腹腔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健康组、HSV-Ⅰ组小鼠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等体积DMSO。每日1次,持续7 d。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指标;检测脑、肝、肺组织病MDV3100生产商毒滴度;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HSV-Ⅰ组比较,党参多糖组血清白介素-1β(IL-1β)、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活性氧簇(ROS)、干扰素γ(IFN-γ)、钙结合蛋白(S-100B)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水平、脑组织p-AKT/AKT、p-GSK3β/GSK3β升高,脑、肝、肺组织病毒滴度均降低(P<0.05);与党参多糖组比较,联合组血清IL-1β、NO、MDA、ROS、IFN-γ、S-100B水平升高,SOD活性水平、脑组织p-AKT/AKT、p-GSK3β/Tooth biomarkerGSK3β降低,脑、肝、肺组织病毒滴度均升高(P<0.05)。结论:党参多糖可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神经组织及脑组织损伤、抑制HSV-Ⅰ病毒复制,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

人类疱疹病毒-7感染所致多脑神经炎合并脑干脑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人类疱疹病毒-7(HHV-7)所致多脑神经炎合并脑Nucleic Acid Electrophoresis Gels干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确诊的1例HHV-7感染所致多脑神经炎合并脑干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治过程,并结合文献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本例患者以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亚急性NN2211进展,逐渐出现耳鸣、听力下降、行走左侧偏斜、左侧周围性面瘫,伴低热,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脑干异常信号、双侧听神经强化,脑脊液二代测序HHV-7核酸阳性,脑脊液PCR亦检测到HHV-7核酸序列,给予LY294002核磁抗病毒、激素、免疫球蛋白治疗后好转。结论 HHV-7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可侵犯脑神经,亦会沿脑神经逆行性侵犯至颅内并发脑干炎,脑脊液二代测序或PCR检测到HHV-7核酸序列是诊断的关键,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可有效阻止病情进展,其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可临床痊愈。

高效递送CRISPR-Cas9 RNP工程化细胞外囊泡的设计及抗HSV-1研究

研究背景:单纯疱疹病毒(HSV)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主要分为两个亚型:1型(HSV-1)和2型(HSV-2)。HSV-1主要在三叉神经节中建立潜伏期,可长期潜伏于机体内引起潜伏感染,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复发。目前的抗病毒疗法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治疗药物可有效限制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以缓解临床症状,但并不能治愈感染,对消除神经元中潜伏的病毒库无效,甚至已出现HSV已对所有可用的抗病毒药物耐药。同时,由于HSV在体液和细胞介导的免疫个体中复发,因此预防性疫苗的接种可能难以发展。基于以上问题selleck AG-221以及耐药病毒株的出现,开发一种治疗HSV的新策略是十分必要的。基因组工程HSV代表了一Complete pathologic response种有前途的抗病毒疗法,能够直接编辑或破坏病毒的遗传物质。CRISPR(成簇的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本是存在于细菌中的一种免疫保护系统,随后被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CRISPR-associatedprotein 9)。相较ZFN系统和TALEN系统,CRISPR/Cas9的可用范围更广,基因编辑效率更高,脱靶效应更低,且其构建简单,成本低廉,更适合作为我们抗HSV-1治疗的工具。但由于Cas9蛋白本身是一个极大的分子(~160 kDa),难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因此,我们需要利用一种有效的递送工具使得Cas9在体内发挥作用。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是细胞释放到细胞内外的膜性小囊泡,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调节一系列生物过程。EVs广泛存在于细胞培养上清以及各种体液中,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诊断工具,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递送工具。EVs可以装载治疗药物,RNAs,蛋白质等运送到靶细胞。同时EVs还具有穿越生物屏障,生物相容性好,可进行基因工程改造等优点。因此我们希望将CRISPR-Cas9和EVs相结合进行抗HSV-1的研究。研究方法:1.通过构建Cre/LoxP重购买Bafilomycin A1组酶系统验证EVs的活性和递送效率。2.研究Fc/Spa和PTGFRN修饰下对EVs的富集作用。3.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电镜(TEM),纳米颗粒追踪(NTA)表征 EVs。4.激光共聚焦(Confocal)检测EVs在细胞溶酶体的逃逸现象。5.通过蛋白定量和RT-qPCR分别验证SpCas9和sgRNA在EVs的包装效率。6.Western blotting,RT-qPCR,空斑法和T7EI酶验证工程化EVs在体外抗HSV-1的效果。7.RVG靶向肽在EVs中修饰及其效果验证。8.工程化EVs的体内外毒性评价。9.构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模型,探讨工程化EVs的体内活性及抗病毒效果。研究结果:1.PTGFRN-Fc 能够将 Cre-Spa 富集到 EVs 中。2.Fc/Spa系统能促进Cas9/sgRNA RNP在EVs中的包装。3.EVPTGFRN-Fc/SpCas9-Spa/sgUL29 能有效递送 Cas9/sgRNA RNP 以抗 HSV-1 感染。4.RVG修饰下的EVs具有神经靶向的作用。5.工程化EVs不会在体内和体外产生毒性效应。6.EVRVG-PDGFRN-Fc/SpCas9-Spa/sgUL29 能在体内发挥抗 HSV-1的效果。研究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人Fc结构域与PTGFRN的细胞内结构域融合并锚定在EVs膜上,而Spa蛋白的B结构域与SpCas9融合,形成Fc/Spa系统,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将Cas9-RNPs富集到EVs中。同时,我们将靶向HSV-1基因组的sgRNA和Cas9结合后包装EVs中来抗HSV-1的感染。结果发现,工程化EVs能够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并且能够降低小鼠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另外在RVG修饰后EVs能够靶向三叉神经,使得Cas9/sgRNA RNPs在其中发挥显著的抗病毒疗效。本研究为基于工程化EVs的SpCas9有效递送提供了平台,为HSV感染和其他神经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价值。

脑靶向寡核苷酸药物策略用于衰老相关脑部疾病治疗

寡核苷酸购买MK-4827药物近10年发展迅速,已有多款应用于临床治疗。因其设计便捷、序列灵活、特异性高,有望解决许多靶点难成药的困境,并且其临床转化周期和成speech pathology本较低,目前已成为新兴生物技术药物研发的前沿领域。脑部疾病包括多种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胶质瘤、运动神经元疾病等,其中很多与年龄相关,被认为是衰老相关脑部疾病。因其病因复杂,许多靶点难成以药,同时由于脑部特殊屏障系统“血脑屏障”的存在,导致大部分药物无法实现脑部病灶的有效积累,众多小分子药物遭遇临床转化失败。寡核苷酸类药物的特寻找更多异性和序列灵活性提供了新的成药可能性,但同样面临脑部递送的挑战。尽管目前已有多款寡核苷酸类药物应用于医疗市场,但脑靶向寡核苷酸药物仍然极为罕见,随着纳米递送和脑靶向基团研究的逐渐成熟,未来5~10年寡核苷酸药物用于脑部疾病治疗将成为可能。本文针对本领域重点话题如寡核苷酸药物临床批准的应用案例、脑靶向寡核苷酸药物的递送瓶颈和当前策略,以及衰老相关脑部疾病的寡核苷酸药物潜在靶点进行了梳理,同时对临床转化中的难点和面临的挑战展开了综述和讨论。

小白菊内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小白菊内酯是属于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因其多样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小白菊内酯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小白菊内酯同样对其他类型的人类癌症具有显著的抗增殖特性,包括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肝癌、脑癌、胰腺癌、www.selleck.cn/products/Vorinostat-saha和骨癌,特别是包括白血病在内的肿瘤干细胞等的抑制最为显著。小白菊内酯的抗癌特性主要与控制多种肿瘤相关生物学过程有关,如炎症、增殖、血管生成和转移。然而,最近发现该分子产生抗肿瘤细胞的药理作用的机制包括抑制转录因子NF-κB及相关信号通路、激活p53促凋亡蛋白Bcl-2、氧化应激的诱导、表观遗传机制的改变等。为了得到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目前人们对重新构建这种天然产物支架以获得具有增强的效力和改进的药物性质的衍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本课题对小白菊内酯的C-14位进行结构修饰,经氧化、缩合、碘代等反应引入羧酸、胺基取代的基团合成16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新化合物的结构经过~1H-NMR、~(13)C-NMR、HR-ESI-MS确证。选取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细胞株对16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以阿霉素作为阳性对照药物。MTT法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对A549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均弱于阳性Biomedical engineering对照,而化合物ZA-5对A549细胞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IC_(5Puromycin0)值为1.03μM。MDA-MB-231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较弱,而化合物ZB-1的抑制活性与阳性对照相当。化合物ZA-1和ZB-1对MCF-7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ZA-1对三株肿瘤细胞的IC_(50)分别为1.29μM、8.31μM、3.56μM;化合物ZB-1对三株肿瘤细胞的IC_(50)分别为2.40μM、5.33μM、4.17μM。分析其构效关系如下,化合物对A549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小白菊内酯的C-14为引入苯并呋喃-7-羧酸、依他尼酸、瑞博西尼片段链接有助于小白菊内酯抗肿瘤活性的提高。平板克隆实验表明化合物ZA-5能显著影响A549细胞的增殖,随着浓度的增加,对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越明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ZA-5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化合物ZA-5浓度的增加,A549的凋亡率明显上升,呈现剂量依赖的凋亡现象。在2μM浓度下,ZA-5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小白菊内酯,进一步说明对小白菊内酯进行结构修饰有助于活性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对A549细胞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但该化合物对NRK-52E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后期可以与抗肿瘤合用,减少化合物用量并进一步探究化合物的药理活性,进一步阐明化合物的作用机制,有望开发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丹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TCMSP及相关文献获得丹蛭降糖胶囊组方药物的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规范靶点基因名;检索GeneCards、OMIM及TTD数据库获得DN相关靶点。利用Vselleckchemenny2.1.0构建韦恩图,获得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CytoHubba插件进行拓扑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获得丹蛭降糖胶囊活性成分26个,对应靶点267个,核心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获得853个DN相关靶点,与丹蛭降糖胶囊活性成分靶点的交集靶点109个,核心靶点包括EGFR、TP5Infection types3、IL6等。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丹蛭降糖胶囊可能通过调节糖尿病并发症中AGE-RLiraglutide作用AGE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松弛素信号通路,以及参与酶结合、细胞凋亡、增殖及调控等方面发挥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丹蛭降糖胶囊的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结构稳定,结合活性良好。其中木犀草素与EGFR结合能最低。结论 丹蛭降糖胶囊可通过多途径发挥治疗DN的作用,能够调控以TNF、STAT3、VGEFA、IL6等关键靶基因为中心的分子网络,调节AGE-RAGE、胰岛素抵抗、松弛素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肾组织纤维化。

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巴韦林组与人干扰素α2b组,各34例。利巴韦林组采用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人干扰素α2b组采用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RNA epigenetics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治疗前及治疗7 d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结果 人干扰素α2b组总有效率高于利巴韦林组(94.12%vs. 76.47%,χ~2=4.221,P=0.040)BMS-354825核磁。人干扰素α2b组退热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咽部疱疹消失时间、进食恢复时间短于利巴韦林组(P<0.05或P<0.01)。治疗7 d后,利巴韦林组血清IL-10、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人干扰素α2b组血清IL-10、TNF-α、CR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人干扰素α2b组低于利巴韦林组(P<0.01);2组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人干扰素α2b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利巴韦林组(P<0.01)。人干扰素α2b组与利巴韦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Telaglenastat体内vs. 8.82%,P=1.000)。结论 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可快速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并改善免疫功能,增强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血清胱抑素C和尿NA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genetic connectivity。方法 选择2023年1—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47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ALB)/肌酐(Cr)比值(UACR)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无蛋白尿组(UACR<30 mg/g Cr;3JNJ-4275649329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 mg/g Cr≤UACR<300 mg/g Cr;107例)和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 mg/g Cr;40例)。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清CysC,2-氯-4硝基苯-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底物法检测尿NAG,免疫比浊法检测ALB,酶法检测Cr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考察血清CysC和尿NAG单独与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无3-MA MW蛋白尿组的CysC、尿NA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量蛋白尿组的CysC和尿NAG水平均明显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无蛋白尿组和对照组[CysC(mg/L):1.79±0.76比1.21±0.78、0.83±0.23、0.79±0.13,尿NAG(U/L):21.34±15.75比15.61±13.01、11.80±8.78、10.26±5.43,均P<0.05];且微量白蛋白尿组的CysC和尿NAG水平均明显高于无蛋白尿组和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ysC和尿NAG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AUC为0.998,95%可信区间(95%CI)为0.996~1.000,明显高于血清CysC和尿NAG单独检测(AUC分别为0.676、0.608,95%CI分别为0.614~0.737、0.547~0.670)。结论 各组受检者血清CysC、尿NAG水平有明显差异,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血清CysC可作为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志物,但不具备早期诊断效能;尿NAG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效能。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苈强心胶囊治疗,两组均连续用药7 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7 d后心肌酶[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排血指数(CI)]、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丝氨酸蛋白酶(Corin)、心钠素的水平,统计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3 d后的CK、LDH、CK-MB、LVEF、SV、CO、CI分别为(150.33±32.13) U/L、(182.02±36.74) U/L、(14.60±2.26) U/L、(41.58±4.56)%、(54.36±6.01) mL、(4.05±0.38) L/min、(2.63±0.34) L/(min·mForensic Toxicology~2),治疗7 d后,分别为(133.56±28.78) U/L、(140.52±31.02) U/L、(13.11±2.05) U/L、(45.21±4.74)%、(59.86±6.32) mL、(4.69±0.51) L/min、(2.97±0.41) L/(min·m~2)。治疗3、7 d后,两组心肌酶指标较治疗前下降,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CK、LDH、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SV、CO、CI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E7080采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 d后的NT-proBNP、Corin、心钠素分别为(2 315.26±674.18) pg/mL、(461.86±90.42) ng/L、(61.23±6.03) pg/mL,治疗7 d后,selleck HPLC分别为(1 285.45±589.64) pg/mL,(502.25±104.96) ng/L、(48.78±5.95) pg/mL。治疗3、7 d后,两组Corin较治疗前升高,NT-proBNP、心钠素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Corin高于对照组,NT-proBNP、心钠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可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肌酶的表达,改善心功能,调节Corin、心钠素水平,提高疗效。

猴痘病毒相关蛋白A42R的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对接分析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及分子对LY2157299分子式接分析以了解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 MPXV)相关蛋白A42R的结构特征、抗原表位以及小分子抑制物。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MPXV A42R蛋白的Epimedium koreanum开放阅读框、蛋白同源性、理化性质、翻译后修饰位点、二级/三级结构、B/T细胞抗原表位、配体结合位点以及小分子化合物等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A42R蛋白由13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质量为15.003 42 ku,理论等电点9.36。该蛋白与天花病毒、骆驼痘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而且与天花病毒有最近的共同祖先。A42R蛋白以不规则卷曲为主要结构,属于亲水性蛋白;含有2个O-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和14个磷酸化位点;含有5个B细胞抗原表位,23个CLT细胞抗原表位,16个Th细胞抗原表位,6个抗原决定簇;含有8个可能的配体结合区,10个潜在的分子化合物。结论 A42R为亲水性蛋白,含有丰富的B、T细胞抗原表位和配体结合区,可点击此处为抗猴痘病毒药物和疫苗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