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透析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非透析状态的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ND-DKD)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住院的326例ND-DK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UA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HUA组和非HUA组,根据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分为CKD 1~2期和CKD 3~5期。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ND-DKD患者发生HUA的影响因素。结果 326例ND-DKD患者的HUA发生率为50.3%,其中CKD 1~2期和CKD 3~5期ND-DKD患者的HUA发生率分别为34.0%和58.2%。HUA组血小板、谷氨酰转移Taurine采购酶(GGT)、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CysC)、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钾、血磷、QTc间期,高血压病史,贫血、CKD 3~5期、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生率高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selleck Pexidartinib义(P<0.05);HUA组糖化血红蛋白、碳酸氢根、e GFR、尿p H低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OR=1.013,95%CI:1.003~1.024)、总蛋白(OR=1.071,95%CI:1.040~1.104)、CysC(OR=2.760,95%CI:1.750~4.353)、血磷(OR=3.717,95%CI:1Image- guided biopsy.296~10.658)、高甘油三酯血症(OR=2.424,95%CI:1.440~4.081)为ND-DKD患者发生HUA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ND-DKD患者HUA的发生率随着肾功能的下降而升高,GGT、总蛋白、CysC、血磷、高甘油三酯血症是ND-DKD患者发生HUA的影响因素。加强对ND-DKD患者的饮食指导及健康宣教,低脂低磷精蛋白饮食可降低ND-DKD患者HUA的发生率,对延缓疾病进展有着积极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对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绝对值水平的影响

目的 NSC 119875探讨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淋巴细胞绝对值(Lym#)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东莞bioresponsive nanomedicine市大朗医院收治确诊的100例SLE患者病例资料(观察组),根据SLE疾病活动度(SLEDIA)评分分为活动期SLE患者50例(SLEDIA评分Empagliflozin NMR≥5分,活动组)、非活动期患者50例(SLEDIA评分≤4分,非活动组),另遵循随机抽样原则按入院先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间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Lym#水平,比较各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活动期与非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的免疫球蛋白IgA和IgG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gM和Lym#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非活动组比较,活动期SLE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A和IgG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IgM和Ly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Lym#与SLE活动性密切相关,可作为动态监测SLE的观察指标。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 探讨genetic breeding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CP)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眼外伤科收治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患者55例(55眼)作为研究对象。取其中35例(35眼)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ECPDinaciclib供应商+Ⅰ期人工晶状体悬吊术进行治疗;另20例(20眼)作为对照组,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悬吊联合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对照组患者中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悬吊联合小梁切除术10例,联合引流物植入术7例,联合睫状体分离术3例。术后1个月根据眼压降低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分析患者手术疗效、眼压、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观察组完全成功24眼,部分成功8眼,失败3眼,手术成功率为91.43%;对照组完全成功8眼,部分成功6眼,失败6眼,手术成功率为70.00%。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眼术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时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视力进步32眼(91.43%),无变化3眼(8.57%);术后观察组有26眼(74.29%)视力>0.1。观察组患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联合ECP+Ⅰ期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操作较为简单,在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性青光眼方面疗效显著,可明显PARP抑制剂改善患者眼压与视力,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安全性较高。

纳米银薇乔线在小鼠皮内连续缝合线道周围近期抗炎疗效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索纳米银薇乔线用于小鼠背部皮内连续缝合线道周围炎性细胞和炎性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近期抗炎疗效。方法 对4-0普通薇乔线采用化学涂层技术制备纳米银薇乔线。18只10~12周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剃除小鼠背部毛发,纵行切开15 mm皮肤全层切口。分别采用4-0带针普通薇乔线、抗生素薇乔线、纳米银薇乔线行皮内连续缝合。术后5 d,以纵形切口为中心,取材全层皮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比较线道周围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并计算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mediated d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了解线道周围细胞凋亡情况。Masson染色了解线道周围胶原蛋白沉积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tudent’s t检验。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普通薇乔线、抗生素薇乔线和纳米银薇乔线的中性粒细胞MOD值为0.523±0.1IACS-010759研究购买37、0.412±0.122、0.229±0.079;巨噬细胞MOD值为1.125±0.126、0.585±0.142、0.209±0.078;IL-6的MOD值为1.137±0.168、0.652±0.131、0.227±0.086;TNF-α的MOD值为1.219±0.124、0.573±0.1gibberellin biosynthesis09、0.179±0.045,纳米银薇乔线线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IL-6和TNFBMS-907351研究购买-α的表达最轻微,普通薇乔线表达最明显,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TUNEL染色显示,普通薇乔线、抗生素薇乔线和纳米银薇乔线凋亡细胞的MOD值为0.167±0.035、0.478±0.151、0.125±0.035,纳米银薇乔线线道周围凋亡细胞最少,抗生素薇乔线凋亡细胞最多,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Masson染色显示,纳米银薇乔线线道周围胶原蛋白沉积显著,抗生素薇乔线线道周围未见胶原蛋白沉积。结论 在小鼠皮内连续缝合模型上,纳米银薇乔线的近期抗炎疗效优于抗生素薇乔线和普通薇乔线,纳米银薇乔线线道周围细胞毒性弱,但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评估。

多维度护理对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及负性情绪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多维度护理对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口腔健康、负性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116例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分为2组,每组5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多维度护理方法。比较2组的临床症状、疼痛感、口腔健康状Virus de la hepatitis C况、心理状态和依从性。结果 护理2周后,2组的黏膜萎缩、红斑症状、视觉模拟PLX4032供应商评分法、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Talazoparib研究购买口腔健康评价指数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和护理1周后(P均<0.05);护理1周后,2组均优于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在护理1周和2周后的以上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的以上评分(P均<0.05)。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维度护理可改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口腔健康状况,缓解其疼痛和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MRCP实时影像融合技术在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MRCP实时影像融合技术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ongial drain, PTCD)的临床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组采用MRCP与DSA影像融合技术行PTCD治疗,对照组在常规DSA透视引导下行PTCD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目标胆管穿刺次数、手术时间、X线辐射剂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与对照组均成功实施PTCD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穿刺次数[联合组(1.6±0.5)次vWnt-C59化学结构s对照组(2.8±0.8)次];手术时间[联合组(25.3±5.4) min vs对照组(40.8±6.7) min];X线辐射剂量[联合组(325.7±54.1) mGy vs对照组(624.6±45.7)mGy,P<0.05];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胆道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手术相关死亡事件发生。Baf-A1浓度结论 MRCP与DSA实时影像融合技术引导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安全可行,可减少术中穿starch biopolymer刺次数、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药学服务模式对门诊青壮年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模式对门诊青壮年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江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门诊的100例年龄18~44岁的青壮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师简单口头发药交代的方式,观察组则通过微信工具开展更深层次的药学、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用药依从性、药品不良反应等,对比两种服务模式的降压效果应用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Fe biofortification后的降压药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降压药知识掌握度、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血压达标率、用药依从性、医疗服务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不良生活习惯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药师主导的药学服务对门诊青壮年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的影响效果明显,可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更多及自我护理能力,促进血压达标。药学服务模式可以在青壮年GSK126半抑制浓度高血压防治工作中推广应用。

CD5L、CD36水平与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CD5抗原样蛋白(CD5 antigen-like,CD5L)和分化簇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6,CD36)均参与了肾脏疾病的发生。本研究拟分析CD5L和CD36与Ig A肾病(Ig A nephropathy,Ig AN)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45例2022年07月至2022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确诊Ig AN的患者,收集患者肾组织、血清及尿液标本;选取同期20例肾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正常肾组织、2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及尿液标本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肾组织中CD5L、CD36的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及尿液中CD5L、CD36的水平。运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CD5L、CD36与Ig AN患者临床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local immunotherapyC)评估其对Ig AN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g AN患者肾组织及尿液中CD5L和CD36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CD5L和血CD36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g AN患者尿CD5L水平与患者24h尿蛋白、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Lee氏分级、T、慢性指数呈正相关(r=0.622、0.350、0.449、0.457、0.735,P<0.05),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呈负相关(r=-0.572,P<0.001)。Ig AN患者尿CD36水平与患者24h尿蛋白、Scr、Lee氏分级、T、慢性指数呈正CB-839体内实验剂量相关(r=0.590、0.410、0.394、0.508、0.780,P<0.05),与e GFR呈负相关(r=-0.55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尿CD5L和尿CD36及两者联合诊断Ig A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分0.796、0.768和0.857(P<0.05)。结论:尿CD5L和CD36水平与Ig AN患者临床及病理严重程GSK1120212度密切相关,尿CD5L和CD36水平有助于临床诊断Ig AN,且两者联合检测对Ig AN的诊断价值更大。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通关藤注射液治疗小鼠肺癌的作用机制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通关藤注射液对小鼠肺癌组织生长情况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BALB/c雄性小鼠,采用selleckchem STM2457腋下接种Lewis肺癌瘤株的方法建立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和通关藤注inborn error of immunity射液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记录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在给药第21天时处死,眼球取血,取肿瘤组织,称量体积及瘤体质量。通过检测各组小鼠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来评价肿瘤生长情况。取血清样本,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血清中蛋白表达差异的影响,并点击此处分析差异蛋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通关藤注射液高剂量和低剂量组肿瘤组织显著减小(P <0.01)。共定量得到6 272个蛋白质,给药组与模型组之间有176个差异蛋白(上调59个,下调117个),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主要为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合成、DNA模板转录等;对差异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可知,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心肌收缩、志贺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胰岛素信号通路、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cAMP信号通路、信使核糖核酸监测通路等通路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有密切关系。结论:通关藤注射液抑制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关键蛋白影响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合成、DNA模板转录等过程,与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通路密切相关。

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对心脏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评估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对围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及长期生存的影响,并比较术前血清肌酐(Scr)和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术前风险评估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 095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Scr分为Scr<133μmol/L组(980例)、Scr 133~176μmol/L组(83例)和Scr≥177μmol/L组(32例);根据术前eGFR分为eGFR≥90 m L/(min·1.73 m~2)组(436例)、eGFR 60~89 mL/(min·1.73 m~2)组(418例)和eGFR<60immune microenvironment mL/(min·1.73 m~2)组(241例)。分析不同分组受者术后肾功能的转归情况及围手术期和远期结局。评价e GFR和Scr对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损伤和远期生存的影响。结果随着术前Scr升高,受者术后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增加,术后机械循环辅助的比例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延长,院内病死率增加,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着术前eGFR的下降,受者术后使用CRRT辅助的比例增加,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比例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延长,院内病死率增加,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cr≥177μmol/L是受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风险比(HR) 3.64,95%可信区间(CI)1.89~6.99,P<0.01]。以Scr及以eGFR为指标的分组中,3组间的术后肾功能损伤累积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前Scr<13Adezmapimod临床试验3μmol/L的受者中,术后远期肾功能损伤随时间的累积发生率随术前eGFR降低而升高(P<0.01),而不同eGFR分层的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与围手术期和远期预后不良相关。心脏移植术前Scr和eGFR均是术后肾功能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cr对于术前肾功能评估的灵敏度较低,但预测围手术期死亡风险的准确性更高。eGFR是术前评估肾功能CH-223191更为敏感的指标,可以早期发现肾功能异常,早期采取有效措施从而减少对预后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