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的错误折叠和聚集与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其主要病理特征是以蛋白质异常聚集形成的淀粉样纤维为主要成分的包涵体。近期研Tofacitinib说明书究表明疾病相关蛋白大多能够发生液液相分离,形成动态可逆的液态凝聚物(亦称无膜细胞器),并参与细胞生理过程,而突变、翻译后修饰以及微环境等因素则能促进其发生不可逆液固相变形成病理性纤维。本文以几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蛋白为例,重点介绍蛋白质病理性聚集和液液相分离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前沿进展,蛋白质相互作用、聚集和相分离微观机理的理论和计算研Biogas yield究,以及预测蛋白相分离能力的机器学习方法。这些研究对深入理解蛋白质病理性selleck化学聚集、相变和相分离的微观机制,以及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并对治疗药物的设计和开发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中药调控RhoA 信号通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selleck抑制剂一种破坏性的微血管并发症,伴有泡沫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进行性的肾功能减退。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DN,是慢性肾脏病和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目前西医治疗DN主要是降压、降糖和降脂,以及盐皮质激素受体,内皮素受体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虽然能改善临床症状,延缓DN发展,但是仍然不能有效阻断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现代细胞分子研究表明,DN的发生发展与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调控密切相关,RhoA信号通路作为细胞内的一种小GTPase信号通路,参与调节细胞骨架重构、细胞运动、细胞Blebbistatin黏附和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参与DN进展的病理过程。本文通过梳理并总结RhoA信号通路与DN发病机制的关系,以及中药活性成分和中药复方的干预作用,发现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通过调控RhoA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抗纤维化、维持内皮细胞功能和保护足细胞等多方面作用,达到延缓DNmedicolegal deaths进展的效应,望可以为中医药防治DN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后续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荟萃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雷贝拉唑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kpt-330.html、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AY-22989供应商和安全性,为其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01月23日。试验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相关要求,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数据不能合并者,进行描述性的定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篇RCT研究文献,共包含1 60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00例,对照组8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Hp相关消化性溃疡愈合率[OR=3.23,95%CI(2.30~4.52),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Hp根除率[OR=3.30,95%CI(2.43~4.49),P<0.05]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复发率[OR=0.26,95%CI(0.12~0.58),P<0.05]低于对照组;在腹痛改善[OR=3.54,95%CI(2.30~5.43),P<0.05]、腹胀改善[OR=2.64,95%CI(1.46~4.76),P<0.05]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消化系统[RR=0.93,95%CI(0.63~1.38),P=0.72]、神经系统[RR=1.81,95%CI(0.89~3.67),P=0.10]及免疫系统[RR=0.48,95%CI(0.15~1.48),P=0.20]、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IL-2[MD=2.82,95%CI(2.50~3community-pharmacy immunizations.15),P<0.05],IL-6[MD=-26.59,95%CI(-28.39~-24.79),P<0.05],CRP[MD=-26.59,95%CI(-28.39~-24.79),P<0.05]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株双歧杆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衰老作用
目的:探究4株双歧杆菌(假小链双歧杆菌BP-1、长双歧杆菌BL-3、动物双歧杆菌BA-5、婴儿双歧杆菌BI-38)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内抗衰老作用。方法:通过测定4株双歧杆菌对线虫寿命、生殖能力、活力、PEG300体形、抗逆性、体内脂褐素水平及抗氧non-invasive biomarkers化酶活力的影响,揭示4株双歧杆菌对线虫的体内抗衰老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A-5、BI-38有效地延长了线虫的寿命(P<0.05),BP-1、BL-3对线虫寿命影响不显著(PDinaciclib>0.05);同时BA-5、BI-38并不会损伤线虫的产卵量和运动能力(P>0.05),且能有效增强其吞咽能力并显著减小体形(P<0.05);BA-5、BI-38能够有效增强线虫的抗热应激和抗氧化应激能力进而延长其寿命(P<0.05)显著降低体内脂褐素积累和丙二醛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线虫体内的2种抗氧化酶(CAT、SOD)酶活力(P<0.05)。结论:婴儿双歧杆菌BI-38和动物双歧杆菌BA-5具有更强的体内抗衰老活性。
三七总皂苷调控miR-1231保护高糖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PNS)调控miR-1231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增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分为空白对照组(CON),高糖组(HG)和三七总皂苷组(PNS)。采用CCK-8法检测PNS对高糖下HMCs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miR-1231在各组的相对表达量,生物信息学分析法筛选与miR-1231相关的信号通路及其参与的生物学功能。采用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因子的分泌情况。结果 CCK-8结果表明,与高糖组相比PNS在浓度为6.25~200μg/mL状态下,对细胞过度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且50μg/mL的PNS已能够显著改善高糖诱导下HMCs的ger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异常增殖(P<0.01)。PCR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miR-1231表达显著下降;与高糖组相比,PNS干预后显著升高(P<0.01)。对miR-123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到miR-1231的靶基因有IGF1、TMED1、GSTT2等;用GeneOntology和KEGG数据库对miR-1231进行通路富集和C59说明书生物学功能分析,确定miR-1231与MAPK信号通路紧密相关,miR-1231的靶基因参与调控肾小球系膜细胞内蛋白质转运等生物功能。EABT-263 MWLISA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上清液中TNF-α、IL-6表达增多(P<0.01);与高糖组比较,PNS组上述两种炎症因子表达下降(P<0.01)。Western blot的结果表明,高糖组细胞中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NS组较高糖组相比TNF-α、IL-6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 PNS可通过上调miR-1231的表达,缓解炎症,发挥对HMCs的保护作用。
艾司氯胺酮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幼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肝脏缺血-再灌注(I-R)模型幼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18只C57幼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只。C组为假手术组;I-R组和S组采用肝脏缺血6 h建立肝脏I-R模型。I-R组为模型对照组;S组建模前经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I-R组和S组于肝脏I-R 6 h后,C组于关腹6 h后取血清、支气CP-690550小鼠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及BALF中TNF-α、IL-1β水平,硫代巴比妥酸Medicopsis romeroi法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浓度,羟胺法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HMGB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I-R组幼鼠在I-R 6 h后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肺组织细胞质中HMGB1表达增多,血清HMGB1及BALF中IL-1β、TNF-α水平升高,肺AM-2282 IC50组织MDA浓度升高,SOD活性降低,肺组织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R组相比,S组上述各指标均改善(P<0.05)。结论 造模前经尾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可明显降低肝脏I-R模型幼鼠血清和肺组织中HMGB1水平,下调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抑制IL-1β和TNF-α的释放,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肺保护作用。
SGLT2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肾脏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SGLT2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动物饲养中心提供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各10只。卡格列净药物干预组、糖尿病肾病组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卡格列净药物干预组给予卡格列净灌selleckchem GDC-0973胃,糖尿病肾病组和对照组予蒸馏水灌胃,持续灌胃37 d后处死大鼠,比较3组大鼠血糖、肾脏系数、尿蛋白变化情况,血清中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肌酐Weed biocontrol(Cr)、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卡格列净药物干预组及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卡格列净药物干预组在给药第18天后血糖水平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5GSK1349572研究购买)。卡格列净药物干预组及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肾脏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卡格列净药物干预组经卡格列净药物干预后肾脏系数水平较糖尿病肾病组有所下降。卡格列净药物干预组及糖尿病肾病组尿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卡格列净药物干预组大鼠处死前尿蛋白含量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5)。糖尿病肾病组GLU、BUN、Cr、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卡格列净药物干预组GLU、BUN、Cr、TC、TG水平均低于糖尿病肾病组(P<0.05)。结论 SGLT2抑制剂可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减轻肾脏系数,降低尿蛋白含量,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血脂及肾功能水平,发挥糖尿病肾病保护作用。
板蓝根多糖通过TLR4-NF-κB通路影响PRRSV感染后细胞因子的分泌
为探究板蓝根多糖(Radix isatidis polysaccharidTelaglenastat配制e, IRPS)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感染后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本试验用永生化的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CD163)作为靶细胞,分别采取ELISA和Western blot等试验方法对其炎性细胞因子以及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TLR4和NF-κB等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通过TAK-242(TLR4特异性抑制剂)对TLR4通路进行抑制/封闭,ELISA检测TLR4-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后的IRPS对PRRSV感染3D4/21/CD163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IRPS能够降低PRRSV感染3D4/21/CD163细胞后IL-1β、IL-6、IL-8和TNAirborne microbiomeF-α等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并且能够降低PRRSV感染3D4/21/CD163细胞后TLR4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当TLR4-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时,炎性细胞寻找更多因子的表达相对于单独的IRPS组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IRPS能够通过TLR4-NF-κB信号通路影响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对细胞的损伤。
气体递质:古老气体在植物响应温度胁迫中的新角色
9种气体分子硫化氢(hydrogMedical Abortionen sulfide)、一氧化氮(nitric oxide)、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乙烯(ethylene)、氢气(hydrogen gas)、氨(MLN8237分子式ammonia)、甲烷(methane)、氰化氢(hydrogen cyanide)和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是40亿年前地球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如今,这些气体被认为是有机体内的气体递质(gasotransmitter),即内源气体分子。气体递质不仅参与动物呼吸、血压、学习、记忆、炎症反应等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的调控,而且在气孔运动、种子的萌发、植物生长发育及响应逆境胁迫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这9种气体递质在植物中的Ferrostatin-1代谢及响应温度胁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它们的一般特性、合成和分解代谢及其相互联系。讨论了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离子平衡系统、水平衡系统、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和生物膜的修复与重建,在缓解温度胁迫引发的氧化胁迫、渗透胁迫、离子胁迫、水分胁迫、蛋白质变性和生物膜损伤中的关键作用。这些伤害的缓解,能提高植物对高温和低温胁迫的抵抗能力。此外,本文也总结了气体递质间通过启动化学反应、竞争靶分子、调节彼此代谢酶、引发新信号等交互作用,调控植物温度胁迫耐性,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进一步推动气体递质在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的迅速发展。
羟考酮在老年女性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羟考酮在老年女性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的效果及selleck PS-341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择期行OPCABG的老年女性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2例。两组术后采用不同的PCIA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拔管时(T1),拔管后6 h(T2)、12 h(T3)、24 h(T4)和48 h(T5)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拔管后48 h内的PCIA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药使用率和镇痛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64例患者平均年龄(68.0±3.5)岁,两组各时点的VAS、Ramsay镇静评分、自控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后皮肤瘙痒及眩晕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O组相比,S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4.4%比12.5%)及排气时间[(32.3±9.2) h比(25.5±6.1) h]均较高,差异有统Empagliflozin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舒芬太尼相比,羟考酮用于老年女性OPCABG术后PCIA效果良好,且胃肠道不良反应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