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核承气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组织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究桃核承气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96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COS组,二甲双胍组,桃核承气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GSK1120212鼠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构建PCOS模型。造模成功后二甲双胍组大鼠给予0.1 g/kg二甲双胍灌胃,桃核承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89、3.78、7.56 g/kg桃核承气汤灌胃,对照组和PCOS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CP-690550 IC50,1次/d,共28 d。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FPG)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睾酮(T)、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卵巢组织病理学情况;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分别检测大鼠卵巢组织PI3K/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大鼠卵泡体积增大,含卵泡液,且细胞间隙增大、黄体减少、泡膜细胞层增生,血清FSH、E_2,卵巢组织中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LH、T、FPG、FINS及HOMA-IR水平升高(P<0.05);与PCOS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及桃核承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卵泡体积减小、黄体数目增加、泡膜细胞层增生现象减轻,血清FSH、E_2,卵巢组织中PI3K/AKT/mTOR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LH、T、FPG、FINS及HOMA-IR水平降低(P<0.05);桃核承气汤低、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变化呈剂量依赖性,低、中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Biochemical alteration组与二甲双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桃核承气汤可促进PCOS模型大鼠性激素恢复正常水平,抑制胰岛素抵抗,这可能与其促进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放射治疗在胆道肿瘤中的作用

目的 对胆道肿瘤放射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为放疗技术临床应用提供实践参考。方法 以“胆道肿瘤、胆管癌、放射治疗”为中文关键词,以“biliary tract cancer, cholangiocarcinoma, radiotherapy”为英文关键词检索PubMed以及CNKI等期刊全文数据库2006-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有放射治疗参与的临床研究;(2)包括肝内胆管癌、肝外部胆管癌、胆囊癌辅助放疗、新辅助放疗、姑息放疗、胆道肿瘤放疗时机和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数据陈旧和存在争议的研究。最终纳入文献76篇。结果 放射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胆道肿瘤的各个治疗阶段。放射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式不仅可以改善术后患者预后,降低局部复发,作为新辅助治疗方式还能降低患者分期,增加R0切除的手术Stand biomass model机会。对于不可切除Laduviglusib的胆道肿瘤患者,放射治理也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在不同原发部位肿瘤中,放射治疗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患者预后。放射治疗PLX5622分子式应用广阔,但仍面临高级别证据匮乏,既往回顾性研究结论相互矛盾等问题。结论 辅助放疗、新辅助放疗和姑息放疗等多种放疗方式及治疗模式有助于促进胆道肿瘤患者的局部控制和生存,应该根据原发部位不同,将放射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有效结合,开展个体化治疗模式。研究新的高级别证据有助于深化放射治疗的理解和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探讨中药调控铁死亡干预肝硬化的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药调控铁死亡干预Community paramedicine肝硬化的用药规律,为肝硬化铁死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eneCards、GeneCLiP3和FerrDb数据库获取铁死亡的强相IACS-10759供应商关靶点,通过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肝硬化疾病靶点,两者映射得到肝硬化铁死亡的相关靶点;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选取Degree值≥2倍中位数的靶点(潜在靶点)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相关化合物和中药,利用R语言对潜在靶点进行相关机制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潜在靶点PPI网络图、靶点-化合物网络图、靶点-化合物-中药网络图;利用分子对接验证靶点与化合物以及中药核心成分的结合活性;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候选中药的性味归经及功效。结果:共得Colforsin体内到肝硬化铁死亡相关靶点225个,Degree值≥36的肝硬化铁死亡的潜在靶点有47个,筛选得到146个化合物和284味中药,靶点与化合物及中药的核心成分结合较稳定,候选中药以寒性、苦味、入肝经、清热类、补虚类及活血化瘀类为主。结论:本研究从肝硬化和铁死亡的靶点出发,挖掘调控铁死亡干预肝硬化的中药及用药规律,也探讨了肝硬化铁死亡的相关作用机制,可为肝硬化铁死亡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藏药宽筋藤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快速辨识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藏药宽筋藤Tinospora sinensis藤茎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采用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C_(18)色谱柱(100 mm×2.1 CP-690550供应商mm,1.7μm),以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selleck抑制剂通过测定宽筋藤生物碱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抑制能力,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出73个生物碱,包括12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23个四氢原小檗碱型生物碱、20个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9个阿朴啡类生物碱、9个其他类生物碱。抗炎活性检测表明,宽筋藤生物碱对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Clinical biomarker论对藏药宽筋藤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较为全面系统地解析,为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不同量表在筛查重症肌无力患者睡眠呼吸障碍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本文旨在对比不同量表在筛查临床稳定期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SDB)的效能,以期找出最优的筛查方案。方法 本研究共顺序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唐都医www.selleck.cn/products/forskolin院神经内科的30例临床稳定期MG患者。使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嗜睡程度,Stop-Bang量表、柏林量表(Berlin questionnaire,BQ)、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neuromuscular disease questionnaire-5(SiNQ-5)、NoSAS量表评估睡眠呼吸障碍患病风险。采用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方式,分析5种量表筛查MG患者SDB的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 OC)分析不同量表预测MG患者SDB的区分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各量表筛查结果间的相关性。以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REI≥10时,调整NoSAS量表(NoSAS-revised)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 the curve,AUC)最大,Stop-Bang量表和NoSAS量表AUC略低,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oSAS-revised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Stop-Bang量表和NoSAS量表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BQ和Si NQ-5的灵敏度最低,Si NQ-5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低。REI≥5时,BQ诊断价值最优,Si NQ-5最差。REI≥10时,NoSAS诊断价值最优,ESS最差。REI≥15及更高界值时,Stop-Bang量表诊断价值最优,ESS最差。Stop-Bang+NoSAS的Se最高(平行试验71.0%,系列试验21.3%),Sp最高(平行试验88.6%,系列试验99.7%)。Si NQ-5与其他量表联合诊断的诊断价值均较低。结Translational biomarker论 NoSAS+Si NQ-5的联合诊断策略,既可以筛查患者是否存在Fer-1纯度膈肌无力或OSA,又兼顾了联合灵敏度与联合特异度,是较为可行的联合诊断策略。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近十年住院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危险因素,为降低感染率、有效预防和治疗儿童Hp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完善进行Hp相关检测的528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以明确是否为Hp感染,根据Hp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胃镜下表现等进行组间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分层赋值,noninvasive programmed stimulation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感染组患儿均行Hp根除治疗,根据停药1月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不同治疗方BLZ945试剂法根除率,为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Hp感染患儿预防及治疗对策提供依据。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感染组患儿占比41.9%(221/528)。13-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占比44.9%,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1,P=0.222)。男性患儿(χ~2=6.622,P=0.010)、来源地为农村(χ~2=4.856,P=0.028)、存在胃病家族史(χ~2=5.919,P=0.015)、家庭常居人数>3人(χ~2=5.6PF-02341066浓度99,P=0.017)、饭前不洗手(χ~2=11.537,P=0.001)的儿童Hp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胃病家族史(OR=4.961,95%CI:1.037-23.729,P=0.045)是儿童Hp感染的危险因素,饭前洗手(OR=0.128,95%CI:0.028-0.589,P=0.008)是儿童Hp感染的保护因素。3.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Hp感染率为59.0%,恶心和(或)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儿Hp感染率为30.5%。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Hp感染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186,P=0.063),其他不同症状之间Hp感染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实验室检查:Hp感染患儿共221例。胃镜下表现为消化性溃疡其Hp检出率最高(72.5%),明显高于胃镜下非消化性溃疡其他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5,P=0.041)。5.治疗与转归:本研究中Hp有效根除率占比79.4%,其中三联疗法根除率为78.0%,四联疗法根除率为85.0%。结论1.近年来儿童Hp感染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农村地区发病率高于城镇地区。2.儿童Hp感染症状以腹痛为主,Hp感染与腹痛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3.饭前洗手是儿童Hp感染的保护因素,有胃病家族史是儿童Hp感染的危险因素。4.在根除Hp感染治疗中,四联疗法根除率高,与此同时向家属进行科学宣教,督促患儿按期规律服药,提高服药依从性对于根除Hp也尤为重要。

滨蒿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活性

目的:研究滨蒿提取物(Artemisia scoparia extract)减轻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醋酸地塞米松2.5 mg/kg组和滨蒿提取物100、200、400 mg/kg组,小鼠连续给药 5 d,Dorsomorphin体内末次给药后1.5 h鼻腔滴入10 mg/kg LPS建立小鼠Rapamycin核磁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后16 h,检测小鼠肺指数,试剂盒检测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运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试验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试验,对滨蒿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和血清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肺指数和血清MPO、MDA、GSH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肺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包括肺泡壁增厚、肺泡出血、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滨蒿提取物200、400 mg/kg组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MPO和GSH含量(P<0.05);滨蒿提cutaneous autoimmunity取物400 mg/kg组显著降低小鼠肺指数和血清MDA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清SOD活力(P<0.05),同时还能够减轻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在滨蒿的体外抗氧化试验中,测得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IC_(50)分别为 24.46、17.70、347.3 μg/mL。说明滨蒿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其清除作用与滨蒿提取物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现一定的剂量关系。此外,滨蒿提取物对铁离子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结论:滨蒿提取物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对急性肺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健脾活血方联合针刺法治疗胃络瘀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指标和胃黏膜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联合针刺法方案在胃络瘀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收治CAG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健脾活血方联合针刺法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病理组织评分、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IL)-1β]、胃蛋白酶(PG)Ⅰ、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07%(34/43),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主次证积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主次证积分及总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胃黏膜萎缩、活动性、慢性炎症、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黏膜萎缩、活动性、慢性炎症、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病理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p转阴MC3化学结构率明显提高(χ2=3.957,P=0.047)。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炎症指标NLR、IL-1β水平biological targets均明显较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炎Y-27632体内症指标NLR、IL-1β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GⅠ、PGⅠ/PGⅡ水平则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GⅠ、PGⅠ/PGⅡ水平则明显较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G-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同时间点G-17水平均较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17水平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活血方联合针刺法方案用于CAG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Hp转阴率,抑制机体炎症,调节PG、G-17水平,从而控制甚至逆转胃黏膜萎缩,降低其向胃癌进展的概率。

补肾通络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疗效回顾及核心方网络药理学研究

目的:分析补肾selleck HPLC通络解毒法“核心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肾虚瘀毒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筛选“核心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探讨“核心方”治疗DKD的可能作用机制,为本方治疗DK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第一部分:于2020年01月01日至2021年12月31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和疗区运用补肾通络解毒法“核心方”治疗的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患者,严格按照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并收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和中医四诊资料;分别以治疗前、1个疗程、2个疗程、Phospholipase (e.g. 抑制剂4个疗程为观察节点(15天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指标包括ALBU、24h UTP、FBG、BUN、Scr,并运用SPSS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第二部分:从TCMSP和Herb数据库筛选出补肾通络解毒法“核心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从Gene Cards数据库收集DKD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3.7.2软件作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运用Venny2.1对“核心方”预测靶点与DKD相关靶点进行交集并绘制韦恩图;通过Cytoscape3.9.1软件制作PPI网络图和拓扑分析;通过DAVID平台进行KEGG富集分析和Go富集分析。结果:第一部分:收集DKD患者男性61例,女性39例,共100例,平均年龄为56.6岁;Ⅲ期患者DM病程主要集中在6-10年,而Ⅳ期患者以10-15年居多;合并其他疾病中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71%;实验室指标中的ALBU、24h UTP、BUN、FBG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3%;Ⅳ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5%;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在TCMSP和Herb数据库中得到补肾通络解毒法“核心方”10味中药的113个活性成分,5515个相关靶点,在Gene Cards和OMIM数据库中共得到3286个DKD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共得到449个交集靶点;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共有563个节点和3892条连线,主要成分为甘草素、泽泻醇B、谷甾醇、刺槐黄素、木犀草素等;PPI网络分析得到核心成分,主要是AKT1、GAPDH、TNF等;GO功能富集共获取1plant-food bioactive compounds751个条目,主要涉及蛋白质磷酸化、质膜、蛋白质结合等;KEGG功能富集共193个通路,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结论:补肾通络解毒法“核心方”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通过干预癌症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发挥降血糖、降低尿蛋白排泄水平的作用,延缓其向终末期肾病进展。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畲药十二时辰镇痛作用机制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畲药“十二时辰”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对十二时辰已知化学成分进行活性筛选并收集对应的相关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收集疼痛相关靶点,利用Venny网站筛选出二者的交集基因,作为十二时辰镇痛作用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利用David 6.Global ocean microbiome8数据库对十二时辰潜在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十二时辰selleckchem AZD1152-HQPA成分-靶点-信号通路网络。结果 网络分析确PF-03084014定十二时辰中11个化合物与24个靶点基因与镇痛作用有关,蛋白互作网络的核心基因是ACTB、NOS3、CASP3、PTGS2、RELA和PPARA,通过KEGG确定核心通路主要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心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等。结论 十二时辰可能通过多靶点、多信号途径的相互作用对炎症、癌症引起的疼痛及神经性疼痛起到镇痛作用。可为下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