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刚果(金)任务区维和医疗分队接诊的发热患者的病因分布与临床特征,为后续维和医疗分队对发热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刚果(金)南部战区维和医疗分队以发热为主诉就诊的73例各国维和人员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病因分布、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 73例患者中门诊59例,住院14例;就诊人群数量排名前2位者分别为巴Medium Frequency基斯坦维和部队[20.55%(15/73)]、中国维和部队[13.70%(10/73)]。全年各月份均有发热患者就诊,就诊高峰集中于2、7、12月份。73例患者除发热症状外,其他临床表现主要为头痛[38.36%(28/73)]和咳嗽[28.77%(21/73)]。发热患者平均体温(37.91±0.75)℃,且以感染性疾病为主[94.52%(69/73)],病因分布以上呼吸道感染[37例(50.68%)]、疟疾[15例(20.55%)]为主。上呼吸道感染、疟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偏病毒或寄生虫感染的发热性疾病患者白细VX-661浓度胞及分类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急性咽炎、扁桃PD0325901价格体炎、脓毒血症、肛周脓肿等偏细菌性感染的发热性疾病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结论 任务区发热患者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疟疾为主,且发病时间多为季节交替和人员轮换之际。临床表现主要以头痛、咳嗽为主。在发热患者临床救治工作展开前应做好健康宣教、防护消杀工作。而在针对以发热为主诉的就诊患者时可根据伴随症状及辅助检查进行经验性临床诊疗,同时,需在后续疾病诊断、药物准备、物资贮备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前部署。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目前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异常的动脉血管炎性疾病,常引起心血管疾病。AS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因素,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人们发现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s,USPs)在AS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各种通路和机制影响AS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就USPs在AS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防治AS提供一个新的依据。此网站体的泛素化来影响糖脂代谢。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利用USP4调节AS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3.1.4 USP14与AS USP14是一种DUB,USP14蛋白的总长度为494个氨基酸,分为2个结构域:泛素样结构域(ubiquitin-likeproteins,UBL)和催化结构域(catalyst structure,CAT)[54]。它是蛋白酶体结合的3种DUB之一,可以通过泛素与蛋白质动态相互作用。它们通过调节体内蛋白质的功能、代谢和降解,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细胞分化、转录、DNA修复、免疫和炎症等一系列生命活动[55]。Liu等[56]证明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是USP14的真实底物,是参与肝脏脂肪生成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的关键酶。在C57BL/6小鼠模型中,USP14的过表达促进肝脏甘油三酯的积累,使用药物抑制USP14可改善肥胖小鼠的肝成骨症、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这些结果表明USP14通过稳定FASN在肝脂肪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成为脂肪肝和相关代谢紊乱的治疗靶点。泡沫细胞的形成在A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57]。Zhang等[58]发现抑制USP14可显著夏天转运蛋白CD36介导的脂质摄取,减少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抑制AS的发生。此外,USP14可以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影响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NF-κB信号通路被USP14激活后,上调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表达,进而干扰炎症反应的发生,促进脂质沉积[59-60]。然而,有报道称USP14在内皮细胞中过表达会抑制oxRP56976供应商-LDL刺激的NF-κB活化及后续的黏附分子表达[61]。这一机制可…
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的单中心临床观察
目的 对30例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30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和治疗情况的差异,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的30例获得性TTP患者中“五联征”16例(53.3%),“三联征”27例(90.0%),行血浆置换25例(83.3%),死亡15例(50.0%)。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伴有严重神经精神症状、昏迷的比例更高,尿素氮水平更高(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伴严重神经系统症状、伴昏迷、血浆置换次数<4次、血浆置换前未输注血小板和未早期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与TTP患者较高的死亡率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置换次数<4次、血浆置换前未输CNS infection注血小板是影响获得性TTP患者死亡率确认细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期应用利妥昔单抗与血浆置换、Cell Cycle抑制剂足疗程数血浆置换治疗以及血浆置换前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改善TTP患者预后;在及时行血浆置换的情况下,置换前输注血小板可能提高生存率。
VKT多肽介导的固定化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生物液体燃料,对于酶法生产生物柴油,迫切需要找到廉价和高效的固定化脂肪酶。本研究利用固体结合肽(SBPs)VKT,将其与疏棉状嗜热丝孢菌脂肪酶(Thermomyces lanuginosus lipase,Torin 1化学结构TLL)融合构建融合脂肪酶,并将其固定化在硅基材料上,获得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催化剂。在所测试的硅基材料(ZSM-5、Na-Y、SAR-100、MCM-41和SiO_(2)微粉)中,固定在ZSM-5沸石上的TLL-VKT(TLL-VKT@ZSM-5)表现出最佳的固定化效率和最大负载,且具有优异的pH值、温度、储存和洗脱稳定性。以TLL-Rat hepatocarcinogenVKT@ZSM-5为生物催化剂GDC-0973浓度,对麻疯树籽油进行转酯化反应,48 h生物柴油得率即达到93.9%。此外,TLL-VKT@ZSM-5还表现出较高的重复使用性能,在7次重复使用后,生物柴油得率依然保持71.9%。本研究的酶固定化方法具有简单高效、稳定性高和重复使用性能高等优点。本研究显示VKT肽在酶蛋白固定化的应用方面具有较好前景。
应用Auto Strain定量技术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心功能
目的 应用自动应变(AutoNVP-TNKS656 Strain)定量技术评价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左心功能变化,并探讨影响CTEPH患者生存的左心应变参数。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CTEPH患者30例,全因死亡为复合终点,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获取所有受试者的左心常规参数和左右心应变参数。CTEPH组进行右心导管插入术(RHC),以肺动脉平均压(mPAP)45 mmHg为界将CTEPH组分为中度、重度PH组,比较各组间参数差异,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应用回归分析确定影响CTEPH患者生存的应变参数。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CTEPH组的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与室间隔、侧壁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之比的平均值(E/e′)增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减小(P<0.05),右心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FWLS)、左心房储存期峰值应变(LASr)、管道期峰值应变(LAScd)、收缩期峰值应变(LASct)、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的绝对值均减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中度、重度PH组的LAVI、E/e′均增大,LVEDV和RVFWLS的绝对值均减小(P<0.05),重度PH组LASr、LAScd、LASct、LVGLS的绝对值均减低(P<0.05)。与中度BAY 73-4506核磁PH组相比,重度PH组mPAP、肺血管阻力(PVR)增大,LAVI、E/e′增大,LVEDV减小(P<0.05),RVFWLS、LASr、LAScd、LASct、LVGLS的绝对值均减低(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Sct、LVGLS是CTEPH患者生存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 Auto Strain能够较早识别CTEPH患者左心功能减低,LASct、LVGLS是影响CTEPH患者生存的功能指标。
卵巢癌中基因损伤和PD-L1表达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 本研究拟证明卵巢癌细胞基因修复功能损伤的程度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之间的关系,为PD-L1治疗卵巢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卵巢癌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 TMA)样本,非小细胞肺癌TMA为对照。采用辅助损伤修复检测(repair assisted damage detection, RADD)法和改良的RADD法检测DNA损伤及修复功能缺陷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卵巢肿瘤细胞中DNA损伤和PD-L1蛋白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TMAs内的每个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组织核芯进行成像并行图像采集。记录每个核芯的荧光强度,绘制图像并计算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RADD法和改良RADD法都能有效的检测出肿瘤组织中的DNA损伤水平,其中改良的RADD(mRADD)法检出水平更高。卵巢肿瘤中DNA氧化损伤的发生率很高。随着DNA氧化损伤水平增加,PD-L1在肿瘤中的表达也随之增加。与正常组织相比,高级别浆液性腺癌和获悉更多子宫内膜样腺癌的DNA损KD025体外伤水平差异最明显。而且PD-L1表达和DNA损伤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发现,采用改良RADD法检测高级别浆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DNA损伤水平与PD-L1之间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卵巢粘液性腺癌中的DNA损伤水平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最高。结论 卵巢癌DNA氧化损伤或其与PD-L1协同表达关系可能是改善PD-L1阻断治疗有效性分类筛选中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
西安地区在职体检人群久坐少动行为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西安地区在职体检人群久坐少动行为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GSK2118436体内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在西安地区体检的520名在职员工,根据职业性静坐+生活性静坐是否超过6 h/d分为高久坐少动行为(high sedentary behavior, HSB)组和低久坐少动行为(low sedentary behavior, LSB)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国际体力活动量表(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selleckchem IACS-10759 Questionnaire, IPAQ)分组及生化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久坐少动行为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有效调查问卷获取率为98.46%(512/520),512例受试者中344例(67.19%)为HSB,168例(32.81%)为LSB;HSB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水平均高于LS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力活动强度均低于LSB组(P<0.05);久坐少动行为与BMI、WC、SBgenetic privacyP、DBP、TG、FPG呈正相关,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P<0.05);HSB人群发生高BMI、高血压、高WC、高血糖、高TG、低HDL-C的风险高于LSB人群(P<0.05)。结论 西安地区在职体检人群久坐少动行为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减少久坐少动行为可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苍耳温胆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苍耳温胆汤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和苍耳温胆汤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采用含有卵蛋白(OVA)及氢氧化铝[Al(OH)3]的致敏液致敏,建立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各组予相应药物干预7 d。观察记录大鼠鼻炎症状测定评分;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鼻黏膜组织学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R428分子量测鼻黏膜TLR4、MyD88、NF-κB蛋白表达;采AG-221临床试验用逆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鼻黏膜TLR4 mRNA、MyD88 mRNA、NF-κB mRNA表达。结果:给药后,模型组大鼠鼻炎症状测定评分高于空白组(P<0.05);苍耳温胆汤组、西替利嗪组大鼠鼻炎症状测定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苍耳温胆汤组大鼠鼻炎症状测定评分与西替利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形态结构完整,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鼻黏膜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且细胞排列紊乱;苍耳温胆汤组、西替利嗪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细胞排列紊乱程度均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血清IgE、IL-6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IL-10水平低于空白组(P<0.05);苍耳温胆汤组、西替利嗪组大鼠血清IgE、IL-6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IL-10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苍耳温胆汤组大鼠血清IgE、IL-6水平低于西替利嗪组(P<0.05),IL-10水平高于西替利嗪组(P<0.05)。模型组大鼠鼻黏膜TLR4、My D8natural medicine8、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TLR4 mRNA、MyD88 mRNA、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苍耳温胆汤组、西替利嗪组大鼠鼻黏膜TLR4、MyD88、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TLR4 mRNA、MyD88mRNA、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苍耳温胆汤组大鼠鼻黏膜TLR4、MyD88、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及TLR4...
诺欣妥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的影响
目的 探讨诺欣妥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中的SBE-β-CD半抑制浓度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4月康美医院收治的84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加用诺欣妥治疗,持续治疗6个月。对比2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及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功能、血清NT-pro BNP、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量(stroke volume,SV)高于对照组,6 min内行走最大距离(6-minInfected tooth socketsute walk distance,6MWD)长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ESD)低于对照组,NT-pro BN、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Alpelisib分子量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诺欣妥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能够增强STEMI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且不良反应少。
2-芳基-4-氨基喹唑啉类第四代EGFR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活性评价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亚型,其进展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密切相关。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但其在C797S突变背景下产生耐药问题迅速失效。现有第四代EGFR-TKIs因抑制活性不足(ISCH727965浓度C50>500 n M)或体内药效欠佳(肿瘤抑制率<50%)未能进入临床,亟需开发四代抑制剂以克服耐药性并改善预后。本研究基于2-芳基-4-氨基喹唑啉骨架优化设计,以克服EGFR C7Cardiac biomarkers97S突变耐药性并保持对野生型EGFR的选择性。优化策略包括保留ATP口袋结合核心(4-氨基喹唑啉),在4位引入哌嗪或吗啉以改善理化性质,延长侧链增强分子柔性以适应C797S突变,并在2位芳基引入不同取代基。共合成26个衍生物,在细胞水平评价其抗肿瘤活性,以验证设计合理性。其中,化合物5g在EGFRDel19/T790M/C797S突变的NSCLC细胞中表现出优异抑制活性(IC50=0.153μM,较奥希替尼提升17倍)。同时,该化合物对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的毒性较低(IC50>20μM,选择性指数>180),优于阳性对照奥希替尼。进一步研究表明,化合物5g在Transwell实验中抑制细胞迁移能力。此外,克隆形成实验和Ed U染色结果显示,5g能有效抑制单细胞克隆增殖形成,同时Calcein-AM/PI双染证实其可诱导细胞凋亡。在PC-9耐药细胞异种移植模型中,5g展现出体内抗肿瘤活性,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47.3%和64.2%,高于奥希替尼(16.07%)。且实验期间,小鼠体重保持稳定,无死亡病例,主要器官未见明显病理损伤,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这些结果表明,5g在EGFR C79PEG300小鼠7S突变介导的奥希替尼耐药NSCLC细胞中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本研究聚焦于EGFR三突变(C797S)耐药问题,这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关键挑战,而非针对已有多种靶向药可供选择的传统激活突变(Del19、L858R、T790M)。在分子骨架选择上,不同于四代EGFR-TKIs普遍采用的嘧啶结构,本研究基于2-芳基-4-氨基喹唑啉进行优化,以提高对耐药NSCLC细胞的抑制活性,本研究的化合物设计可为克服C797S突变耐药性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