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87%。目前,结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对于结肠癌早期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而放化疗和靶向治疗常有较大的胃肠道副作用。同时,病人也会由于无法承受药物的毒副作用而提前停止使用药物,造成疗效不佳。因此,探索结肠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理,并筛选低毒有效的抗癌药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杠柳苷元(Periplogenin,PPG)是一种从杠柳根皮中提取并分离纯化的化合surface-mediated gene delivery物。大量研究表明,PPG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mi R-29a-3p是长度约为22 bp的非编码RNA,研究发现,mi R-29a-3p在结肠癌细胞中异常表达,且多种天然产物通过调控mi R-29a-3p发挥抗癌作用。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PPG可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并促进其凋亡,且PPG下调mi R-29a-3p表达,推测mi R-29a-3p可能参与调控PPG的抗结肠癌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揭示mi R-29a-3p在PPG抗结肠癌中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将mi R-29a-3p过表达和沉默后,通过MTT、划痕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PG对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mi R-29a-3p参与调控PPG对HCT116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促细胞凋亡作用;(2)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mi R-29a-3p的靶基因,结合文献分析,选取FOXO3a作为mi R-29a-3p靶基因,通过双荧CSF-1R抑制剂光素酶实验进一步验证其靶向性。结果表明,在HCT116细胞中,mi R-29a-3p靶向FOXO3a;(3)将mi R-29a-3p和FOXO3a过表达和沉默后检测PPG对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进一步证实了PPG通过调控mi R-29a-3p/FOXO3a发挥抗结肠癌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PPG通过调控mi R-29a-3p/FOXO3a抑制结GSK1120212体外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