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比较远端胃癌根治术Billroth-Ⅰ式(B-Ⅰ)与Billroth-Ⅱ式(B-Ⅱ)消化道重建患者术后的中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胃癌外科病例登记数据库中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 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859例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纳入标准:(1)术前经胃镜和活检明确胃癌诊断;(2)按照日本胃癌selleck PD-0332991学会胃癌治疗指南择期实施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3)术后病理分期为Ⅰ~Ⅲ期的患者, TNM分期参照美国癌症联合会第8版标准;(4)术中联合脏器切除术只涉及胆囊或阑尾;(5)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Ⅰ或B-Ⅱ;(6)临床病理资料完整;(7)截止随访区间2021年12月15日至2022年1月15日内存活。排除标准:(1)随访依从性不佳;(2)问卷评价信息不全;(3)带瘤存活者;(4)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5)合并精神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影响问卷调查客观性或患者认知受干扰的情况。由固定的研究者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开展电话随访, 以欧洲肿瘤治疗与研究组织研发的标准化问卷(EORTC)QLQ-C30评分(症状领域、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和EORTC QLQ-STO22评分(包括吞咽困难、疼痛、反流、进食受限、焦虑5个症状;口干、味觉、躯体形象、脱发4个单项项目)进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全组859例患者, 女性271例, 男性588例;中位年龄57.0(49.5, 66.0)岁。按术后随访年限, 将纳入病例分为术后随访1年组(202例)、术后随访2年组(236例)、术后随访3年组(GNE-140148例)、术后随访4年组(129例)和术后随访5年组(144例);每组再根据患者消化道重建方式为B-Ⅰ重建组和B-Ⅱ重建组, 除术后随访4年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的肿瘤T分期、术后随访5年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的患者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TNM分期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 其余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的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在人口学、体质指数(BMI)、肿瘤TNM分期和肿瘤病理分级以及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提示术后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包括EORTC QLQ-C30和EORTC QLQ- STO22量表)及与营养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甘油三酯)。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型变量, 采用M(Q1, Q3)表述, 使用Wilcoxon铁和检验(paired=False)比较, 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EORTC QLQ-C30量表显示, 术后Median sternotomy随访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各项评分比较, 除术后随访3年组的角色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748.0, P0.001)外, 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ORTC STO22量表显示, 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在术后随访2年组中的疼痛和进食评分以及在术后随访3年组中的进食、躯体和脱发症状评分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 其余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的B-Ⅰ重建组与B-Ⅱ重建组其他各项症状领域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年组中B-Ⅱ重建组的甘油三酯水平较B-Ⅰ重建组更高(W=2 060.5, P=0.038);且B-Ⅱ重建组高脂血症(高甘油三脂1.85 mmol/L)患者占比(19/168, 11.3%)高于B-Ⅰ重建组(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7, P=0.030)。术后随访5年组中的B-Ⅱ重建组白蛋白水平较B-Ⅰ重建组更低(W=482.5, P=0.036);且B-Ⅱ重建组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40 g/L)患者占比(19/125, 15.2%)高于B-Ⅰ重建组(0),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1, P=0.164)。其他与营养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术后随访各年份组中B-Ⅰ重建与B-Ⅱ重建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Ⅰ式和B-Ⅱ式两种消化道重建方法对患者术后中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相当。远端胃癌根治术在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时可根据个体情况、术者操作习惯和便捷性综合决定。
Author: admin
应对方式在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
目的分析应对方式在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的中介作用,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Ocular biomarkers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西部战区总医院211例老年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应对方式在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老年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94.65±16Panobinostat.51)分,生活质量与心理痛苦、屈服呈负相关(P<0.05),与面对、回避呈正相关(P<0.05);心理痛苦与面对、回避呈负相关(P<0.0RepSox抑制剂5),与屈服呈正相关(P<0.05)。面对和屈服在心理痛苦和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为-0.031,-0.122,分别占总效应的6.9%,23.9%。结论老年肺癌化疗患者心理痛苦和应对方式均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面对和屈服在心理痛苦与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将心理痛苦和应对方式进行综合干预将有助于改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基于CiteSpace对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目的:分析2011年—2020年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以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核心集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V.5.8.R1软件对近10年BCell culture mediaCRL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相关研究的作者、国家/机构SB431542体内实验剂量分布状况及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获得2011年—2020年发表的英文BCRL研究文章2 038篇。最多产的国家、机构和作者分别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Jame M Armer。“手臂淋巴水肿”“继发性淋巴水肿”“放射”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是主要关键词。BCRL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是BCRL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其防治方法。结论:BCRL的预防和新的治疗方法仍然是BCRL领域的主要热点,相关研究质量有很大的提SAG MW升空间,要加强国家、机构以及作者之间的合作,从而提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电针“足三里”等穴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自噬蛋白表达与凋亡,探讨电针改善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大鼠胃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Modern biotechnology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及高脂高糖饲料不规则喂养制备DGP大鼠模型,8周后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胃复安组,另设对照组,每组10只。电针组选取“梁门”(ST21)、“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穴行电针治疗,并selleck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1 mL/100 g);胃复安组用1.7%胃复安药液灌胃(1 mL/100 g);模型组和对照组均用0.9%氯化钠溶液灌胃(1 mL/100 g);治疗前后测量大鼠血糖值,酚红灌胃法计算胃排空率,提取胃窦ICC原代细胞,采用WesteGSK126生产商rn Blot法检测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家蚕隔离体蛋白1(sequestosome-1,p62)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ICC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糖值、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Ⅱ/Ⅰ)比值、P62相对表达量、ICC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胃排空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血糖值下降(P<0.05),LC3-Ⅱ/Ⅰ比值、P62相对表达量、ICC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下降(P<0.01),胃排空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能提高DGP大鼠胃动力,改善大鼠血糖值,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窦ICC细胞自噬并降低其凋亡率,调节自噬与凋亡的平衡有关。
基于Nrf2抗氧化通路研究大承气汤促进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促进脑出血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对Nrf2(NF-E2-related factor 2)抗氧化通路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2021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6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或者鼻饲大承气汤治疗,以4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2疗程后评估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脑出血CT病情、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神经功能指标水平、Nrf2抗氧化通路分子表达水平及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DNA Damage/DNA Repair抑制剂率的差异。结果:术后8周,观察组患者该时间点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 H Strokselleck合成e Scale ,NIHSS )评分值低于对照组患者,简式Fugl-Meyer运动量表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FMA)评分值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art and medicine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 ,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Nrf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TNF-α、Arg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承气汤术后辅助治疗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可能与该药调节Nrf2抗氧化通路活性的机制相关。
回授式健康指导对肺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回授式健康指导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5月于江西省肿瘤医院行化疗的肺癌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NSC125066浓度组基础上给予回授式健康指导,对比2组疾病认知、心理状态、自我效能与癌因性疲乏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认知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PLX5622核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决策、自我减压、正性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认知、情感及行为疲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授式健康指导能够提升肺癌化疗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改善其心理状态与自我效能,oncology pharmacist减轻癌因性疲乏。
乳腺癌发生腋窝外三角组织转移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外三角组织转移的相关因素,筛选外三角组织转移率低的人群,探讨外三角组织保留的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腋窝BLZ945配制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的患者15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患者以行或未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为标准分组,其中未接受NAC患者95例,接受Living biological cellsNAC患者55例。分析临床资料和外三角组织转移的相关性,筛选外三角组织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联合诊断预测外三角组织转移的效果。结果 总样本中,22例患者有外三角组织转移。在未行NAC的9寻找更多5例患者中,外三角淋巴结中位数为3.0枚,外三角组织转移19例(20%),彩超腋窝淋巴结尺寸与外三角组织转移相关(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淋巴结较大、PR阳性是外三角组织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20,特异性为77.8%,敏感性为78.7%。在55例行NAC患者中,外三角组织转移3例(5.5%)。结论 淋巴结尺寸和pN分期是外三角组织转移的影响因素,接受NAC的乳腺癌患者可豁免外三角组织清扫。
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舌鳞状细胞癌预后预测价值的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对舌鳞状细胞癌(T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Fer-1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郑E7080 IC50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TSCC行根治性切除Noninvasive biomarker术的21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应用临床诊断性能曲线确定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最佳截断值。生存单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基于Cox回归模型筛选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PLR、NLR、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为影响TSCC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N分期和TNM分期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Nomogram模型的C指数为0.701 (95%CI:0.651~0.752),校准曲线表明Nomogram模型预测无进展生存率与实际无进展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对TSCC术后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术前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口服营养补充(ONS)对营养风险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炎症反应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科的100例营养风险胃癌患者,随机分YEP yeast extract-peptone medium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指导的基础上给予3~7 d术前ONS,对照组采取术前常规饮食Cobimetinib作用指导。记录患者营养相关指标、炎症反应指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术后第1天手握力、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1、7天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术前O寻找更多NS可以改善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浅析黏膜下注射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目的评估黏膜下注射Dermato oncology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T)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7例NMIBT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三组:其中行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23例),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TUERBT)患者设为观察A组(21例), 行黏膜下注射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患者设为观察B组(23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三组患者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刺激征等手术并发BI 10773症情况及术后二次活检阳性率和预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B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刺激征及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的购买Regorafenib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A组(均P0.05)。观察B组和A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活检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黏膜下注射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NMIBT相比TURBT和TUERBT更加安全有效, 且并发症较少, 复发率低, 设备门槛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