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肝细胞癌潜在预后生物标记物HTRA3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HTRA3(high temperature requirement A3,HTRA3)表达与肝selleck产品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R语言和Ualcan在线数据库等分析HTRA3在泛癌及在HCC中的表达,通过Cox回归分析影响HCC患者预后的因素,K-M分析HCC患者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不同时间HTRA3表达与HCC预后之间的关系,TIMER工具分析HCC患者中免疫细胞浸润并构建免疫细胞与HCC患者预后多因素Cox模型。结果:HTRA3在不同癌症组织中表达高低不同,HCC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HIV infectionP<0.05);HTRA3表达与HCC患者TNM分期和病理分期相关(P<0.05);K-M生存曲线提示HTRA3表达与HCC患者生存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HTRA3的表达在预测1年、3年和5年预后指标中有一定的价值(Roxadustat核磁曲线下面积>0.5);B细胞、CD8+T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浸润与HTRA3表达呈正相关(P<0.05);B细胞、CD8+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浸润与HCC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HCC可能通过上调HTRA3基因表达来增加B细胞、CD8+T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在肝癌肿瘤微环境中的浸润进而影响HCC患者预后。

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水平与疼痛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癌等离子电切术(TURBT)后氧化应激水平与疼痛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预接受TURBT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Heart-specific molecular biomarkers表评分(VAS),测定比较术前和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_2(PGE_2)、P物质(SP)]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分析氧化应激指标与疼痛程度和疼痛介质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24 h的VAS评分、血清PGE_2、SP、MDA、ROS水平显著高于术前,术后72 h显著低于术后24 h,但高于术前(均P<0.01);术后24 h的SOD水平显著低于术前,术后7Compound 3说明书2 h高于术后24 h,但低于术前(均P<0.01)。术后不同疼痛程度患者血清PGE_2、SP、MDA、ROS和SOD水平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24 h和72 h中重度疼痛者血清PGE_2、SP、MDA、ROS水平>轻度疼痛者>舒适者,中重度疼痛者血清SOD<轻度疼痛者<舒适者(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患者血清MDA和ROS表达水平此网站与PGE_2、SP水平呈正相关,血清SOD与之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TURBT会刺激浅表性膀胱癌体内疼痛介质表达,引发术后早期不同程度痛感,且患者术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与疼痛评分和疼痛介质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癌组织DBC1与SIRT1蛋白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乳癌缺失因子1(DBC1)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分析二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6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4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标本以及40例同时期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子宫内膜标本,正常子宫内膜标本40例设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种类型组织DBC1及SIRT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子宫内膜癌中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DB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70.0%)、不典型增生组织(65.0%)及对照组子宫内膜(37.5%)组织中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60,P<0.05)。DBC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肌层浸润深度(χ~2=8.733,P<0.05)、临床分期(χ~2=5.833,P<0.05)、病理分级(χ~2=9.878,P<0.05)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945,P<0.05),与病人年龄无关(χ~2=1.873,P>0.05)。SIRT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65.0%)、不典型增生组织(62.5%)及对照组子宫内膜(30.0%)组织中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medical demography学意义(χ~2=13.3703-Methyladenine采购,P<0.05)。SIRT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χ~2=5.910,P<0.05)、病理分级(χ~2=8.308,P<0.05)BI 10773、肌层浸润深度(χ~2=10.972,P<0.05)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918,P<0.05),而与病人年龄无关(χ~2=0.188,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子宫内膜癌中DBC1蛋白和SIR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 DBC1和SIRT1的表达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的进一步恶化,二者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新的治疗靶点。

滋阴补肾中药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炎性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滋阴补肾中药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炎性细胞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9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94例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滋阴补肾中药治疗。观察两组此网站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后,对比两组血糖及胰岛功能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maternally-acquired immunity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INS2 h);对比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Canagliflozin纯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血糖指标、胰岛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7、7.112、1.387、2.728、2.937、2.855、8.163、7.542,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36,P<0.05)。结论 滋阴补肾中药联合二甲双胍对治疗糖尿病肾阴虚证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及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性细胞,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黛力新治疗青年高血压伴随症状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并分析黛力新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随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西医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1级或2级的患者80例,入选患者符合正在规律服用西药降血压,但Mirdametinib浓度患者的血压得不到良好控制,同时患者均伴有躯体症状。将患者依据抽签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钙通道阻滞剂(CCB)降压,Medical adhesive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情绪稳定剂(黛力新)。观察30 d后两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1周、2周、1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躯体化自评量表的评分变化,根据量表评分分析伴随症状缓解情况,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比对照组血压达标且平稳;对照组1周后各量表评分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PF-07321332体内实验剂量>0.05),实验组各量表评分1周后显著改变,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及1个月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改变,同时实验组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药降血压疗效虽然已经非常明确,但血压容易波动,伴随症状控制不理想,而情绪稳定剂(黛力新)能使患者的血压在达标的基础上更加平稳,同时在改善患者伴随症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双参芎连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腹主动脉斑块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双参芎连颗粒对Colforsin体内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腹主动脉斑块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腹主动脉拉伤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蒌片组、舒降之组和双参芎连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26只,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HE染色测定腹主动脉斑块面积和管腔狭窄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免疫组化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Weepigenetic mechanism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NF)-κB p65和p-NF-κB p65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腹主动脉组织校正斑块面积和管腔狭窄率显著增加(P<0.01),血浆Hcy含量显著增加(P<0.05,P<0.01),腹主动脉组织MMP-2表达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第6、8周腹主动脉组织校正斑块面积减少、管腔狭窄率降低(P<0.05,P<0.01),血浆Hcy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腹主动脉组织MMP-2表达和p-NF-κB p65/NF-κB p65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 双参芎连颗粒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面积和管腔狭窄率,减少斑块形成,提此网站高易损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血浆Hcy含量、降低MMP-2表达和NF-κB p65磷酸化有关。

1973—2019年广西肝癌死亡率时空趋势研究

[目的]探讨1973—2019年广西各县区肝癌死亡率的时空变化趋势。[方法]收集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调查中的广西各县区肝癌死亡资料及2018—2019年广西各县区居民的肝癌死因监测资料。通过空间自相关和扫描统计量对肝癌死亡率进行时空趋势分析。[结果]与1973—1975年相比,2018—2019年广西肝癌死亡率上升了68.61%。近50年来,稳定的高死亡率县区在桂西南地区,稳定的低死亡率县区在桂北、桂东和桂南沿海地区,死亡率降低的县区在桂西北地区,死亡率升高的县区在桂西南和桂东南地区。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肝癌死亡率存在空Panobinostat使用方法间正相关关系,呈聚集性分布(Moran’s I> 0,P<0.01),“高-高”聚集区在桂西南地区,但高死亡聚集区的空间范围随时间推移呈缩小趋势。Telemedicine education空间扫描统计量发现,肝癌高死亡率主要聚集在桂西南地Berzosertib分子式区,但近年来桂东南地区新现散在的小范围高死亡聚集区。[结论]近50年来,广西肝癌死亡率有所上升,且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既有稳定的高死亡率县区和稳定的低死亡率县区,也有死亡率升高的县区和死亡率降低的县区。建议因地制宜,加强广西肝癌的区域性综合防治。

抗阻运动联合渐进放松训练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

目的 探讨抗阻运动联合渐进放松训练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前瞻选取56例老年EH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抗阻运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渐进放松训练,均干预12 w。分别于干预前、干预6 w和12 w时,检测并对比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检测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2 w时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检测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12 w时舒张MC3生产商早期峰值血dryness and biodiversity流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Roxadustat化学结构。结果 干预前,两组24 h SBP、24 h 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 w、12 w两组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12 w,两组TC、TG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 w时,两组E水平较干预前升高,A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E水平高于对照组,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阻运动联合渐进放松训练更利于促进老年EH患者血压水平恢复,患者血脂水平、左心室舒张功能均得到改善,更利于预后。

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定位、生物学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研究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已成为全球新发病例最多的癌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型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病例数的20%,是一种复发转移率高的分子分型。因此,探索HER2阳性型乳腺癌相关生物标志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探讨circ-0003910在HER2阳性型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和定位,阐明circ-0003910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探索高表达circ-0003910对乳腺癌细胞蛋白质组学的影响。方法:通过高通量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芯片筛选在HER2阳性www.selleck.cn/products/s-gsk1349572乳腺癌细胞中差异表达的circR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NA,选择显著高表达的circRNA作为研究目标;RN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实验检测circ-0003910的亚细胞定位;采用BaseScope实验分析circ-0003910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临床诊断意义;通过体外转染克隆质粒和siRNA构建过表达和敲低circ-0003910的乳腺癌细胞;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circ-0003910对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TMT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初步探索circ-0003910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结果:CircRNA芯片分析显示,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和正常乳腺细胞中共筛选出1 843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fold change≥2,P<0.05),其中上调的circRNA有845个,下调有998个。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相比,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倍数为24.39此网站。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实验结果显示,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BaseScope实验结果表明,circ-0003910分布于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但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过表达circ-0003910促进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敲低circ-0003910抑制SK-BR-3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蛋白质组学鉴定结果显示,过表达circ-0003910后,共有197个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其中104个蛋白质上调,93个蛋白质下调。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差异表达蛋白质参与细胞黏附分子合成和癌症中转录失调等重要生物学进程。结论:Circ-0003910在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中表达上调,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可能是HER2阳性乳腺癌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抗肿瘤转移治疗靶点。

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蛋白质降解规律的研究

为明确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selleck HPLC规律,该文以猪后腿肉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原料肉、腌制中期、腌制末期、晾晒中期和成品5个加工阶段进行取样,测定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氮、非蛋白氮、蛋白质降解指数、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 TCA)-可溶性肽、多肽和游离氨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氮含量先稍降低后显著增加,非蛋白氮含量和蛋白质降解指数显著增加(P<0.05),在成品腊肉中达到最大值,且成品腊肉比原料肉分别高76.8%和74.24%;TCA-可溶性肽含量从原料肉中的5.79 μmol Tyr/g增加到成品腊肉的19.11 μmol Tyr/g。根据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发现,总肽段数的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腊肉降解产生的多肽主要来源于肌球蛋白、伴肌动蛋白、肌钙蛋白和肌动蛋白。另外,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陇西腊肉加工过程中非蛋白氮、蛋白质降解指数、TCA-可溶性肽和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总肽段数先上升后下降,多肽主要来源于肌球蛋白、伴肌动蛋白、肌AG-221小鼠动蛋白和肌钙蛋白inflamed tumor,蛋白质的降解可为风味物质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