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标准化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7Liraglutide使用方法月于该院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8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CCRG 81045采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1周后,两组FPG、2hPG、HbA1cannulated medical devicesc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02%(40/43),高于对照组的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化护理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IPF患者118例为IPF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3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BALF和血清中sICAM-1和MMP-2水平,分析IPF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GAP分期标准对IPF患Protein Gel Electrophoresis者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分SCH727965化学结构期,Ⅰ期38例,Ⅱ期47例,Ⅲ期33例,比较不同疾病分期患者BALF和血清中sICAM-1、MMP-2水平、胸部高分辨CT(HRCT)评分差异,分析IPF患者BALF与血清中sICAM-1和MMP-2水平与其胸部HRCT评分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IPF组BALF及血清中sICAM-1、MMP-2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年龄≥60岁、有吸烟史、BALF和血清中sICAM-1、MMP-2过度表达是IP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Ⅰ期、Ⅱ期IPF患者相比,Ⅲ期IPF患者BALF和血清中sICAM-1、MMP-2表达均升高(P<0.05); IPF患者BALF和血清中sICAM-1、MMP-2水平分别与其胸部HRCT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IPF患者BALF和血清中sICANirogacestat MWM-1、MMP-2水平均增高,且与患者肺功能有一定关联性,可作为IPF患者病情监测的评价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几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AZD9291化学结构间及疫情发生前两年该院临床分离培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该院分离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374株,占同期全院分离培养出菌株总数的6.1%(374/6 137),较2019年占比的4.6%和2018年占比的3.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来源主要分布科室为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新生儿科和呼吸内科;2020年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2018、2019年明显升高,其中耐药率最高的为环丙沙星(59.24%),与2018年的32.40%和2019年的36.48%相比较明显提高,其次为Advanced medical care亚胺培南,2020年起耐药率为54.28%,较2018、2019年升高近20%;耐药率最低的为左氧氟沙星(43.05%),较2018年的17.10%及2019年的10.38%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点击此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疫情发生前明显升高,因此疫情期间在狠抓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抗菌药物和多重耐药菌的管控工作也需要持续加强。

硝苯地平结合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究妊娠高血压In Vitro Transcription Kits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结合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妊娠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效果、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24 h尿蛋白定量,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产后出血)。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NSC 119875溶解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131.12±9.76)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82.69±7.25)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45.29±9.05)、(91.23±7.38)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红细胞压积(30Tezacaftor细胞培养.38±9.26)%、血浆粘度(2.11±0.68)mPa·s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1.15±0.41)g均低于对照组的(41.86±9.15)%、(3.68±0.79)mPa·s、(2.11±0.48)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2.63%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结合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血压控制效果良好,可使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降低,妊娠结局改善明显。

基于TCGA数据库的食管鳞癌代谢相关基因预后风险模型的建立

目的:探索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代谢相关基因,构extra-intestinal microbiome建ESCC患者的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癌的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例资料。从转录组数据中提取出代谢相关基因的数据,筛选ESC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的代谢基Alpelisib临床试验因。运用单因素COX分析、Lasso回归分析、多因素COX分析构建预后风险模型,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代谢相关基因预后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对高selleckchem VX-661低风险组进行GSEA分析。结果:肿瘤组和对照组共存在280个差异表达的代谢相关基因,其中乙醛脱氢酶1A1(ALDH1A1)、黑酸1,2-二加氧酶(HGD)以及DNA引物酶多肽1(PRIM1)与ESCC的预后相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相较于低风险组,高风险组的总体生存期降低(P<0.01)。ROC曲线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该预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741],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HR=11.66,P<0.001)。结论:基于代谢相关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可以作为ESCC患者的预后因素,为寻找新的食管癌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

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目的:构建中老年2型糖尿病(T2MDKPT-330)合并骨质疏松症(OP)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8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住院治疗的中老年T2MD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分组,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构建预测模型。统计分组情况,对中老年T2MD合并OP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中老年T2MD合并OP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100例患者中,OP组50例,非OP组50例。OP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占比均高于非OP组,男性占比、BMI均低于非OP组(P<0.05)。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肾病均为中老年T2MD合并OP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体重指数(BMI)均为中老年T2MD合并OP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原理,构建中老年T2MD合并OP风险预测模型,P=1/1+exp[-(3.986+0.041×年龄-1.639×性别+0.115×糖尿病病程-0.345×BMI+0.843×糖尿病肾病)]。绘制ROC曲线,AUC为0.798(0.713,0.884),说明模型有较高预测价值,与随机面积0.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2,P<0.05)。H-L检验χ~2=1.967,P=0.302,BMS-907351说明模型有较好的校准度。分别取预测概率0.544(Youden指数最大)和0.500两个切割点,当切割点为0.544,预测敏感度为76.00%,特异度为74.00%,正确率为75.00%,Youden指数为0.50;当预测概率切割点为0.500,模型预测敏感度为72.00%,特异度为68.00%,Handshake antibiotic stewardship准确率为70.00%,Youden指数为0.40。结论:成功构建中老年T2MD合并OP风险预测模型,经验证该模型有较好预测效能和校准度。

益气活血方与运动康复训练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益气活血方与运动康复训练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CH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www.selleck.cn/products/imidazole-ketone-erastin予运动康复训练联合益气活血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0 d。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Pathologic response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1,TIMP-1);测量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56/6LY294002小鼠0)、对照组为73.3%(44/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40,P=0.003)。治疗后,治疗组SBP[(125.17±13.51)mmHg比(140.82±14.63)mmHg,t=6.087]、DBP[(74.36±10.31)mmHg比(86.29±11.17)mmHg,t=6.079]、LVESD[(41.11±3.23)mm比(49.69±4.99)mm,t=11.181]、LVEDD[(57.36±3.28)mm比(64.16±4.05)mm,t=10.107]低于对照组(P<0.01),LVEF[(69.82±5.05)%比(51.40±4.11)%,t=21.913]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MP-1水平[(141.52±15.22)μg/L比(164.10±16.18)μg/L,t=7.874]低于对照组(P<0.01),TIMP-1水平[(3.98±0.22)μg/L比(3.51±0.16)μg/L,t=13.383]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与运动康复训练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基于IGF-1 Rβ/PI3K/Akt信号通路逍遥散正丁醇部位的抗抑郁作用

目的:观察逍遥散正丁醇部位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MS)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及其作用发挥与调控类胰岛素生长因子受体β(IGF-1 Rβ)/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关系。方法:首先基于小鼠行为绝望模型初步获得逍遥散正丁醇部位发挥抗抑郁作用的有效剂量。再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逍遥散组、逍遥散正丁醇部位20、40 g·kg~(-1)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法建立抑郁症模型小鼠观察其抗抑郁作用及机制,以糖水偏好试验检测造模效果。模型成功后,各给药组连续灌胃小鼠5周,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溶媒。第5周末,开展小鼠糖水luciferase immunoprecipitation systems偏好试验、悬尾试验及新奇环境抑制进食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海马区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含量,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海马CA3区神经元尼氏小体平均光密度,免疫荧光法标记海selleckchem RSL3马齿状回(DG)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和双皮质素(DCX)阳性表达神经元,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IGF-1 Rβ、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 3)、剪切后的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 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小鼠强迫游泳和悬尾试验结果表明,逍遥散正丁醇部位生药量9.1、40 g·kg~(-1)均能显著缩短小鼠不动时间(P<0.05,P<0.01),表明其在9.1 g·kg~(-1)至40 g·kg~(-1)剂量之间具有有效性。CUMS模型中,与模型组比较,逍遥散正丁醇部位(生药量20,40 g·kg~(-1))能明显提高小鼠糖水偏好率(Pselleck NMR<0.05,P<0.01),缩短悬尾不动时间(P<0.01,P<0.001)及新奇环境摄食潜伏期(P<0.01);并逆转模型小鼠血清、海马区下调的IGF-1含量(P<0.01,P<0.001),增加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尼氏小体数目(P<0.01),促进海马DG区Brdu和DCX表达(P<0.05或P<0.01),下调模型小鼠海马IGF-1 Rβ(P<0.05,P<0.01),p-PI3K/PI3K(P<0.05,P<0.01),p-Akt/Akt(P<0.05)、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逍遥散正丁醇部位具有与逍遥散全方相当的抗抑郁作用,可改善CUSM模型小鼠的抑郁样行为,诱导模型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合成尼氏小体,增加DG区神经元增殖、分化,促进神经发生;其作用发挥可能与抑制过度激活的IGF-1 Rβ/PI3K/Akt通路、减少神经元凋亡有关。

尿毒清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尿毒清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1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尿毒清颗粒(无糖型),每日6∶00、12∶00、18∶00时各服1袋,22∶00时服2袋,温开水冲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PD-0332991小鼠肾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Komeda diabetes-prone (KDP) rat流速度(V_(max))、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_(min))、阻力指数(RI)]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BUN水平及24 h UP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均以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EQ-5D指数、EQ-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均以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肾叶间动脉V_(max)、V_(min)均显著增高,肾叶间动脉RI则均显著降低(P<0.05);且均以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水均显著升高,血清MDA、TGF-β1和VEGF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MDA、TGF-β1和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EG300价格结论 尿毒清颗粒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整体疗效满意,是改善患者肾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安全有效途径,并能进一步升高血中MMP-9水平及下调血中MDA、TGF-β1、VEGF的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间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与中心性肥胖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交互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间质金属蛋白酶-9(MMP- 9)-1562C/T(rs3918242)以及MMP- 2-1306C/T(rs24386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Vacuum-assisted biopsyFLD)遗传易感性以及与中心性肥胖交互作用。方法对545例NAFLD患者和636例正常对照,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rs24386以及rs3918242基因型、非条件logistic分析各基因型与脂肪肝发病易感性关系, 利用非条件logistic分析和广义多因子降维(GMDR)法分析rs3918242、rs243865与中心性肥胖的交互作用。结果 MMP-9 rs3918242位点T基因携带者(TT/CT)与非T基因携带者(CC)的NAFLD罹患风险明显增加(OR=1.67, 95%CI:1.32~2.12, P=0.001;调整OR =1.65, 95%CI:1.31~2.01, P=0.008);而MMP-2 rs243865位点T基因携带者(TT/CT)与非TTelaglenastat基因携带者(CC)的NAFLD罹患风险明显降低(OR=0.68, 95%CI:0.53~0.86, P=0.MK-1775抑制剂001;调整OR =0.66, 95%CI:0.49~0.90, P=0.007)。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结果显示, rs3918242与中心性肥胖在NAFLD发病中存在交互作用(P=0.001)。利用非条件logistic校正年龄、性别、腰围、BMI、LDL-C、HDL-C、FPG、胰岛素抵抗指数后, 分析显示, 携带rs3918242 TT/CT基因型中心性肥胖个体罹患NAFLD的风险高于携带CC基因非吸烟个体(OR=4.50, 95%CI:2.78 ~7.17, P=0.007)。结论 MMP-9基因的rs3918242以及MMP-2基因的rs243865与NAFLD患病罹患风险紧密相关, rs3918242与中心性肥胖在NAFLD发病中具有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