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20IACS-010759年3月手术治疗乳腺癌8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NLR、LMR水平。分析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根据患者随访预后结果分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乳腺癌患者手术后NLR明显低于手术前,LMR明显高于手术前(P<0.01)。根据手术前NLR和LMR的最佳临界值分为高NLR组(≥2.38)31例和低NLR组(<2.38)57例,高LMR组(≥5.46)33例和低LMR组(<5.46)55例。高NLABT-263R组与低NLR组、高LMR组与低LMR组的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Ki-67表达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Ki-67Hepatic differentiation高表达、高NLR、低LMR、术后未放疗或化疗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NLR、LM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预后关系密切,NLR、LMR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Author: admin
2016—2020年中国长寿之乡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率趋势研究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及人均寿命的提升,提高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是各界关注的问题。恶性肿瘤是影响健康和增加医疗负担的主要因素,MCC950作用因此,分析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统计2016—2020年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分析当地恶Hereditary PAH性肿瘤流行趋势。方法 2016—2020年岑溪市恶性肿瘤发病资料来源于岑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肿瘤登记数据。依据《中国肿瘤登记指导手册》和《国际疾病分类肿瘤学专辑》(ICD-O)第3版对恶性肿瘤进行编码分类。统计性别和年龄别粗发病率、标准化发病率、累积发病率(0~74岁)、截缩发病率(35~64岁)。人口标准化率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构成(中国标准化发病率以下简称中标率)和Segi’s世界人口结构计算(世界标准化发病率以下简称世标率)。结果 2016—2020年岑溪市共新发恶性肿瘤4 205例,总人群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98.77/10万,中标率为85.48/10万,世标率为82.54/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9.08%、35~64岁截缩发病率为165.08/10万。2016—2020年岑溪市男性合计粗发病率高于女性合计粗发病率(χ~2=161.703,P<0.001)。0~34岁居民,总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均未超过34.00/10万;35~39岁,总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分别为64.02/10万、83.94/10万、43.75/10万;75~79岁,总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分别为437.83/10万、597.17/10万、292.76/10万,达到峰值。2016—2020年,岑溪市总人群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前三位依次为肝癌(23.47%)、肺癌(17.53%)、鼻咽癌(10.70%);男性恶性肿瘤发病前三位为肝癌(30.94%)、肺癌(20.84%)、鼻咽癌(12.51%);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10位为乳腺癌(16.44%)、肺癌(12.12%)、肝癌(11.31%)。结论 2016—2020年岑溪MK-1775细胞培养市恶性肿瘤总体标准化发病率(中标率:85.48/10万,世标率:82.54/10万)均明显低于全国(中标率:190.64/10万,世标率:204.8/10万)和世界(世标率:201.0/10万)水平;男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高于女性;在75~79岁年龄段,总人群、男性、女性恶性肿瘤粗发病率达峰值;总人群恶性肿瘤粗发病率前三位依次为肝癌、肺癌、鼻咽癌。
心理护理在住院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在住院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Medical tourism单号尾数的奇偶数MG132配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两个组别,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心绞痛次数、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并且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从性。正态计量资料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x~2 检验。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心绞痛次数、SAQ评分、睡眠质量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心绞痛次数更少,SAQ评分以及睡眠质量都要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Berzosertib者的不良事件率要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比参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应用到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较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绞痛发生情况,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基于变异PEDV的S-N融合双基因蛋白IgA-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引发猪群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建立IgA-ELISA抗体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变异PEDV真核表达的S-N融合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系列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PEDV的IgA-ELISA抗体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最selleck PLX4032佳反应条件为包被抗原质量浓度2 mg/L,用5%BSA于37℃封闭2 h;将待检血清1∶50稀释于37℃作用1 h,加1∶20 000稀释酶标二抗于37℃作用30 min, TMB显色10 min;以D_(450 nm )≥0.326判定为阳性,当D_(450 nm )≤0.277判定为阴性,介于两者判定为可疑。检测猪瘟病毒(CSFV)、伪狂犬病病毒(PRVChild immunisation)、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轮状病毒(PoRV)标准阳性血清抗体均为阴性,且重复性变异系数均低于10%。通过对我国福建地区304份样品(血清179份和乳汁125份)进行检测,并与商品试剂盒进行参照对比,总符合率达到93.2DS-3201生产商%以上,表明该试剂盒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用于对PEDV的IgA抗体检测。
野鸢尾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野鸢尾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MCF7细胞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低、高剂量组分别加入40μmol/L和80μmol/L野鸢尾黄素,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用Tran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β-catenin蛋白及p-GSK-3β-ser9的表达水平。结果 干预48 h后,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组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0±4.00)%、epigenetic therapy(62.9±2.60)%、(32.2±6.25)%,迁移的距离分别为(392±7.32)μm、(272±17.45)μm和(92±5.36)μm,侵袭细胞数量分别为(130±3.33)个、(96±3.33)个和(66±2.66)个,β-catenin相对GAPDH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7±0.06、0.312±0.06和0.243±0.05,p-GSK-3β-ser9相对GAPDH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0MDV3100半抑制浓度1±0.06、0.236±0.04和0.166±0.Liproxstatin-1化学结构03。低、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以及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野鸢尾黄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胺碘酮+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其心率分析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对心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12月西安灞桥纺织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heterologous immunity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selleck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试验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7.5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SD、LVEED、HFUT-175抑制剂R、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均较治疗前降低,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组间比较试验组LVESD、LVEED、HR、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期前收缩次数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缓解心律失常问题,疗效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荐。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selleck Puromycin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结节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结节患者100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为乳腺癌患者,对照组为乳腺增生结节患者,均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两组钙化灶分布情况、血流信号、病灶形态特征结果及乳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灶形态不规则率、回声不均匀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灶边界光滑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I型钙化灶占比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III型钙化灶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流信号中3级占比高于对照组(PBiomedical Research <0.05);观察组BI-RADS分级中4级占比最高42.00%,对照组BIRADS分级中3级占比最高34.00%,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 高频彩AZD1152-HQPA价格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弹性成像,在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结节疾病的钙化灶分型、乳腺癌疾病BI-RADS系统分级的诊断,同时对血流信号分级进行分析。
观察情志护理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情志护理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康复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住院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情志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Dibutyryl-cAMP生产商评量表(SAS)比较2组患者抑郁、焦虑的改善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评估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2组患者康复效果,同时比较2组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brain histopathology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饮食、用药和生活方式上的依从性评MRTX1133体内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住院冠心病患者行情志护理的价值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睡眠质量与血脂水平,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遵医行为和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丹参酮ⅡA减轻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系PMC-5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nⅡA)是否可以减轻高糖(HG)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方法 CCK-8法筛选合适的TanⅡA干预浓度。MPC-5细胞依次psychiatry (drugs and medicines)分为:NC组(5.5 mmol/L D-葡萄糖)、MA组(5.5 mmol/L D-葡萄糖和22.5 mmol/L甘露醇)、HG组(25 mmol/L D-葡萄糖)、HG+TanⅡA组(25 mmol/L D-葡萄糖和10μmol/L TanⅡA)和HG+TanⅡA+SIRT1抑制剂(Sirtinol)组(25 mmol/L D-葡萄糖、10μmol/L TanⅡA和20μmol/L Sirtinol)。微板法、WST-1法和可见光法测定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D-Lin-MC3-DMA纯度rn blot评估凋亡相关蛋白和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TanⅡA提高了HG诱导的MPC-5细胞活力(P<0.05)。与MA组相比,HG组细胞凋亡水平升高,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磷酸化SIRT1(p-SIRT1)和磷酸化eNOS(p-eNOS)表达以及SOD和CAT活性降低,Bcl-2相关X蛋白(Bax)和裂解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细胞中MDA含量增高(P<0.05)。与HGVX-765组相比,TanⅡA组细胞凋亡水平降低,细胞中Bcl-2、p-SIRT1和p-eNOS表达以及SOD和CAT活性升高,Bax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及MDA含量降低(P<0.05)。SIRT1抑制剂Sirtinol可减轻TanⅡA对HG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TanⅡA可能通过激活SIRT1/eNOS通路减轻HG诱导的足细胞系PMC-5凋亡和氧化应激反应。
强力霉素降解菌在蛋鸡粪堆肥中的应用及其抗性风险研究
为研究强力霉素降解菌假丝酵母和苍白杆菌在蛋鸡粪堆肥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潜在抗生素抗性传播风险,试验以蛋鸡粪为原料、锯末为调理剂,采用动态箱式堆肥装置进行堆肥试验,试验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堆肥中不添加强力霉素和强力霉素降解菌,强力霉素组、假丝SCH727965浓度酵母组和苍白杆菌组堆肥中分别添加85 mg/kg强力霉素、85 mg/kg强力霉素+0.5%假丝酵母和AMG510研究购买85 mg/kg强力霉素+0.5%苍白杆菌。试验期25 d。定期检测堆体中强力霉素和6-差向强力霉素浓度及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A、tetM、tetW和tetX的绝对丰度。结果显示:强力霉素降解菌的加入未显著影响堆体温度和pH;强力霉素降解菌使堆肥高温期强力霉素的降解率显著提升5.67%~10%(P<0.05),7 d时强力霉素组、假丝酵母组、苍白杆菌组强力霉素的降解率分别为24.00%、32.33%和31.00%;假丝酵母和苍白杆菌的加入使堆肥结束时6-差向强力霉素的浓度比强力霉素组分别显著降低13.17%和6.74%(P<0.05);堆肥结束时空白对epigenetic drug target照组、强力霉素组、假丝酵母组和苍白杆菌组tetA的去除率分别为14.34%、15.03%、12.82%和15.01%(P<0.01);tetM的去除率均为100%;tetW的去除率分别为45.62%、47.91%、50.76%和56.51%(P<0.01);tetX的去除率分别为12.17%、7.12%、4.08%和16.90%(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添加外源性强力霉素降解菌能显著提高堆肥高温期强力霉素的降解率,显著增强堆肥过程中6-差向强力霉素的降解,且未增加tetA、tetM、tetW和tetX抗性基因的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