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成年人归因于2型糖尿病(type 2 dLBH589采购iabetes mellitus,T2DM)的癌症疾病负担情况。[方法]利用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年的数据,采用Joinpoint模型评估分析我国部分癌症归因于T2DM的疾病负担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结果] 2019年我国居民归因于T2DM的癌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率分别为8.712/10万和187.899/10万,较1990年分别增长110.54%和87.29%;归因死亡率和DALYs率除肝癌外,胰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气管、支气管和肺癌,女性乳腺癌和膀胱癌均呈现上升趋势;性别和年龄分组结果显示,25~49岁组归因死亡率和DALYs率的AAPC呈显著上升趋势的癌种为结直肠癌(男:3.59%和3.61%;女:0.88%和0.88%)、膀胱癌(男:1.53%和1.68%)、胰腺癌(男:4.48%和4.40%;女:2.56%和2.49%)、卵巢癌(2.37%和2.33%);70+岁组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男:1.89%和1.64%;女:1.62%和1.33%)和女性乳腺癌(1.06%和1.00%)归因死亡率和DALYs率的AAPC上升较快。[结论]气管、支气管和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归因于T2DM的疾病负PF-03084014抑制剂担较重;除肝癌外,归因于T2DM的癌症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其中胰腺癌、卵巢癌、结Rational use of medicine直肠癌上升较快,且男性高于女性。要重点关注25~49岁人群结直肠癌、膀胱癌、胰腺癌、卵巢癌及70+岁组气管、支气管和肺癌与女性乳腺癌归因于T2DM的疾病负担,加强癌症风险防控。
Author: admin
冠心宁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室重构、hs-CRP、CysC以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冠心宁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心室重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 (CysC)、N端前脑钠肽(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西安医学国际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冠心宁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室重构[心率(HR)、心排血量(CO)、E峰/A峰比值(E/A)]、hs-CRP、CysC、NT-proBN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MS-275小鼠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R均降低,且观察组的HR为(72.78±4.98)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9.41±5.33)次/min,而CO、E/A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5.72Medical bioinformatics±0.48) L/min、1.selleck34±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8±0.49) L/min、0.98±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CysC、NT-proBNP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28±0.98) mg/L、(0.71±0.06) mg/L、(309.41±15.31) pg/m 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3±0.46) mg/L、(1.01±0.21) mg/L、(398.41±14.35) 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略低于对照组的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宁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促进患者的心室重构,降低hs-CRP、CysC、NT-proBNP水平,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基于Keap1/Nrf2信号通路针灸拮抗DDP肾损伤小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以顺铂(DDP)诱导肾损伤模型小鼠,通过观察针灸对肾脏组织中Kelch 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 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阐释针灸改善DDP所致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4BIBW2992组,每组10只。在干预开始前1 d,对空白组外的3组小鼠按体重腹腔注射顺铂10 mg/kg,空白组注射同等剂量的0.9% Nacl 溶液,24 h后模型即成。针刺组与艾灸组均选取“大椎”“肝俞”“肾俞”“足三里”,分别进行针刺与艾灸,1次/ d,连续5 d,其余2组陪同固定不予干预。禁食1 d后取材,运用ELISA 法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UNsandwich immunoassay)、肌酐(Sc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含量及肾脏组织中selleck NirmatrelvirKeap1和Nrf2的含量;Western Blot法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中Keap1和Nrf2蛋白表达及基因转录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模型组肾脏组织中Keap1 含量、蛋白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均增多(P<0.05),Nrf2 含量及蛋白表达减少(P<0.05),Nrf2 mRNA相对表达增多;与模型组比,针刺和艾灸组小鼠肾脏组织中Keap1 含量、蛋白表达以及mRNA相对表达均减少(P<0.05);Nrf2含量、蛋白表达以及mRNA相对表达均增多(P<0.05)。结论:针灸可以改善DDP肾损伤模型小鼠的肾功能,提升其抗氧化应激能力,从而改善DDP化疗所致的肾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Keap1/Nrf2信号通路有关。
CXCL2-CXCR2轴在血管内皮细胞趋化循环纤维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人CXC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2,CXCL2]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C-X-C) receptor 2,CXCR2],即CXCL2-CXCR2轴,在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VECs)趋化循环纤维细胞(circulating fibrocytes, CFs)中的作用。方法:将人CFs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在Transwell小室内共培养;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共培养后上调的趋化因子,并筛选出CXCL2、CC趋化因子配体23[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3,CCL23]、CXC趋化因子配体16[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16,CXCL16] 3种趋化因子;然后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selleck RP56976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进一步筛选共培养后上调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最后采用趋化因子及趋化因子受体阻断实验明确在VECs趋化循环纤维细胞过程中起作用的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结果:HUVECs与CFlatent infections共培养后,CCL23的m RNA表达水平上调;CXCL2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发生了显著上调。同时,CXCR2selleck激酶抑制剂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也发生了显著上调。趋化因子阻断实验表明,在2种细胞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内分别添加CXCL2及CXCR2的多克隆抗体后,发生迁移的人CFs数量明显减少。结论:CXCL2-CXCR2轴可能在VECs趋化CFs的过程中起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
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对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对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长期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b-839.html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在超声造影辅助下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完全消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以及影响预后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消融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MRI统计学意义(x~2=4.501,P<0.05)。两组术后均无血气胸、脏器损伤、腹腔出血等并发症,术后肝功能均为轻度损害。两组术后1个月血清AFP水平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1个月血清AF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9,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6~37个月,平均(15.97±4.25)个月,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7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9个月;对照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0selleck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2个月。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x~2=4.012,x~2=4.231;P<0.05)。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和复发为影响预后危险因素(HR=1.182,HR=1.453;P<0.05)。结论:超声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单发肝细胞癌并发肝纤维化患者长期预后良好,而病灶大小和复发为影响预后危险因素。
Hippo信号通路核心蛋白YAP在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Hippo信号通路的核心蛋白YAP对小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收集5周龄雌性小鼠的生发泡(GV)期卵母细胞并随机分为3组进行相应处理,分别为对照组(仅使用M2培养液培养)、抑制剂组(使用含有1μmol/L Verteporfin的M2培养液培养)和激动剂组(使用含有6μmol/L XMU-MP-1的M2培养液培养),20枚/组。于体外培养4 h和12 h后在体视镜下观察统计各组生发泡破裂(GVBD)率和第一极体排出率,并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卵母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主要成分Yap1、Lats1和Tead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各组卵母细胞内YAP蛋白的分布情况和对纺锤体、微丝帽等结构的影响。结果 Yap1 mRNA在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都有表达并且表达水平逐渐上升,Lats1 mRNA在GV、GVBD、MⅠ期表达量偏低,到了MⅡ期表达量显著增高(P<0.05),而Tead1 mRNA在GV期和GVBD期没有表达,到MⅠ、MⅡ期才逐渐开始表达。YAP蛋白在GV期定位于细胞质内,细胞核中没有YAP蛋白的分布。在随后的GVBD、MⅠ和Mselleck激酶抑制剂Ⅱ期中,YAP蛋白均匀地分布在卵母细胞胞质中;体外培养12 h后,抑制剂组与对照组相比第一极体排出率相近,而激动剂组与对照组相比第一极体排immune escape出率显著下降(P<0.05);并且随着XMU-MP-1浓度的增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逐渐下降。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激动剂组卵母细胞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排列异常,纺锤体缩短变形,同时卵母细胞膜上未能形成正常的微丝帽结构。结论 YAP蛋白的活性增强会破坏小鼠卵母细胞的纺锤体结构Trichostatin A和阻碍微丝帽的形成,进而导致其阻滞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
基于超声和临床特征决策树模型预测乳腺癌分子亚型
目的:建立不同亚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决策树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42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其中管腔A(Luminal A,INCB018424LA)型患者137例、管腔B(Luminal B,LB)型患者157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over-expression,HER2+)型患者61例和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型患者65例。使用方差分析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统计分析患者的超声特征和临床特征,Translational Research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纳入决策树模型以预测乳腺癌分子亚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对于4种乳腺癌分子亚型,找到selleck抑制剂7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和超声特征: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内部回声变化、肿瘤后方回声变化、钙化形态、钙化部位、有无转移性淋巴结。LA、LB、HER2+和TNBC型决策树模型的训练集AUC分别为0.731、0.708、0.722和0.877。此外,与高年资超声科医师相比,决策树模型鉴别TNBC型的灵敏度(81.0%)较高。结论:基于超声和临床特征构建的决策树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乳腺癌分子亚型。
迷迭香酸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究迷迭香酸(R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脊髓损伤组、迷迭香酸低、中、高剂量组(RA-L、RA-M、RA-H组),除Sham组外均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Sham组和急性脊髓损伤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而RA-L组、RA-M组、RA-H组灌胃5,20,40 mg/kg剂量迷迭香酸。在给药后第3,7,14,28天进行BBB评分;ELISA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SOD、GSH-PX、MDA、TNF-α、IL-1β、IL-10、NO;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3-Methyladenine损伤组织iNOS、BDNF、p-NF-κB、p-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急性脊髓损伤组造模后第3,7,14,28天后BBB评分降低;与急性脊髓损伤组比较,给药第3,7,14,28天后,RA-L组、RA-M组、RA-H组BBB评分升高。与Sham组比较,急性脊髓损伤组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TNF-α、IL-1β、IL-10、NO含量增加,iNOS、BDNF、p-NF-κB、 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急性脊髓损伤组比较,RA-L组、armed conflictRA-M组、RA-H组SOD、GSH-PX活性升高,MDA含量、TNF-α、IL-1β、IL-10、NO含量降低,iNOS、BDNF、p-NF-κB、p-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结论:迷迭香酸可能通过抑制NF-κB、p38 MAPK信号通路减轻大Dibutyryl-cAMP体内鼠急性脊髓损伤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神经有保护作用。
NLR对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确认细节)对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104例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ROC曲线,确定NLR的最佳截断值2.57,将NLR<2.57的患者归为低NLR组(n=52),NLR≥2.57的患者归为高NLR组(n=52)。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差异Ponto-medullary junction infraction,总体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情况。采用Cox回归模MRTX1133型分析中晚期肝癌OS和PFS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NLR组的中位OS(19个月vs 12个月,P=0.013)与中位PFS(9个月vs 3个月,P=0.002)均优于高NLR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2.57是影响患者OS及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晚期肝癌患者在接受TACE联合仑伐替尼及免疫治疗前的NLR对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治疗前NLR<2.57患者较NLR≥2.57患者预后好。
奥拉帕利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奥拉帕利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安全性确认细节。方法 收集2020年1Panobinostat体外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奥拉帕利单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用药期间的相关不良事件资料,其中乳腺癌患者5例,卵巢癌患者7例。通过主动随访、病例查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收集奥拉帕利相关不良事件,分析奥拉帕利的临床使用安全性。结果 纳入研究的12例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1.17±8.55)岁。用药期间83.3%(10/12)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均在奥拉帕利给药2周至3个月后发生,其中胃肠道反应大多在给药2周后发生,血液学不良事件如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和贫血等在给药4~6周后发生。其中microRNA biogenesis80.0%(8/10)的不良事件为1~2级,20.0%(2/10)的不良事件为3~4级,3~4级不良事件主要为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全力乏力,未出现5级不良事件。因难以耐受相关不良事件而中断或停止该药物治疗的患者有4例(33.3%),其中2例患者消化道反应缓解后接受了奥拉帕利减量治疗,后续可耐受,1例年龄较大患者因再次出现4级血液学不良事件而终止奥拉帕利治疗。导致奥拉帕利中断治疗的不良事件主要为腹胀、胃部灼烧、腹泻、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减少。通过药物减量或停药,并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全部好转,无后遗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奥拉帕利在晚期乳腺癌、卵巢癌患者中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在该药物治疗期间仍需加强监测相关不良事件,尤其是血液学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