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号通路探讨桂枝茯苓丸治疗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桂枝茯苓丸是治妇人癥病的中医经典名方,现代研究已经证明其具有抗纤维化、抗炎、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改善脑缺血等作用。卵巢癌(Ovarian Cancer,selleck抑制剂O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症状少不易诊断,晚期临床疗效不佳,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s网(CNKI),PubMed,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等数据库,从桂枝茯苓丸及其方中单味药主要成分入手,归纳整理了近年来桂枝茯苓丸及其方药主要成分治疗OC的相关通路,发现其主要涉及PISAHA体内3K/Akt/mTOR、JAK2/STAT3、Wnt/β-catenin、NF-κB、VEGF/VEGFR2、Notch多条信号通路。桂枝茯苓丸通过以上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抗肿瘤血管生成等功效,实现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OC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依据,更好地体现出中药复方治疗疾病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优势。

VDPAP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泼尼松+培门冬酶+长春新碱+柔红霉素(VDPAP)方案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Imidazole ketone erastin浓度L)患儿凝血功能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方法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8例ALL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泼尼松+左旋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柔红霉素(ADLP)方案化疗,观察组患儿给予VDPA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常规指标[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炎症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Mongolian folk medicine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与对照组患儿的8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PTT、PT均长于本组治疗前组,FIB、hsCRP、IL-6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Hb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儿APTT、PT均长于对照组,FIB、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末梢神经炎、过敏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6个月复发率为2.04%,低于对照组患儿的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DPAP方案与ADLP方案均可提高ALL患儿的总有效率,其中VDPAP方案可有效降低ALL患儿血清IL-6等炎症因子水平,提高血小板计数,此网站降低末梢神经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但可能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临床需重点关注。

依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自噬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目的: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起病较隐匿,临床上危害极大,治疗比较棘手,化疗是肝母细胞瘤治疗方式之一,但是目前适合儿童使用的化疗药物较少,同时晚期及转移性肝母细胞瘤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进一步寻求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治疗肝母细胞瘤;依维莫司是新一代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抑制剂,最初用于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后研究发现其还具有抗肿瘤活性作用,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多种肿瘤,依维莫司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自噬激活剂,能够激活细胞自噬,诱导细胞凋亡,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抑制方式,目前依维莫司已在体内体外实验中验证具有抑制肿瘤增殖作用,然而,它在肿瘤抑制(特别是肝母细胞瘤)中发挥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仍未确定,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肝母细胞瘤的思路。本论文目标是以肝母细胞瘤细胞株(Hep G-2、Huh-6)为研究对象,观察依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自噬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建立肝母细胞瘤病人来源移植瘤(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评价依维莫司的治疗效果,为依维莫司治疗肝母细胞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实验分组:将肝母细胞瘤细胞分为对照组、低、中、高浓度依维莫司处理组;2、应用MTT比色法检测依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细胞活性的影响;3、应用Transwell检测依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4、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依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情况的影响;5、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指标(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指标(Bax、Bcl-2)、自噬指标(LC3B、ATG16L1)及蛋白EVA1A表达Botanical biorational insecticides情况;6、建立肝母细胞瘤PDX模型作为依维莫司药物评价平台,设置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顺铂组)、紫杉醇组与依维莫司治疗组,比较肝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7、统计方法:使用SPSS14.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误(X±SEM)形式。对于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使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依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1)用依维莫司处理肝母细胞瘤细胞,肝母细胞瘤细胞的细胞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依维莫司处理后肝母细胞瘤细胞的PCNA表达水平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与对照组相比,依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有抑制效应,且抑制效应随依维莫司浓度升高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依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影响(1)与对照组相比,依维莫司处理肝母细胞瘤细胞后,细胞凋亡比例随依维莫司的浓度升高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相比,依维莫司处理肝母细胞瘤细胞后,Bax/Bcl-2表达水平随依维莫司的浓度升高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依Torin 1 IC50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自噬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依维莫司处理肝母细胞瘤细胞后,自噬相关蛋白LC3B和ATG16L1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其中高浓度组对肝母细胞瘤细胞作用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依维莫司对肝母细胞瘤细胞自噬机制相关蛋白EVA1A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依维莫司处理肝母细胞瘤细胞后,EVA1A蛋白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建立肝母细胞瘤PDX模型,依维莫司治疗组与传统化疗药物顺铂和紫杉醇相比,依维莫司组所测得的肿瘤体积均值均明显低于顺铂组和紫杉醇组,治疗效果最优,且组间计量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依维莫司可抑制肝母细胞瘤Hep G-2和Huh-6细胞体外增殖与迁移的能力并促进凋亡的发生,证明依维莫司可诱导肝母细胞瘤细胞发生凋亡;(2)依维莫司可诱导肝母细胞瘤细胞自噬的发生,增加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EVA1A蛋白表达上调,推测依维莫司可通过调控EVA1A诱导肝母细胞瘤细胞发生自噬;(3)在肝母细胞瘤PDX模型上进行药效评价,发现依维莫司治疗肝母细胞瘤的效果优于传统化疗药物顺铂与紫杉醇,推测依维莫司可有望成为治疗肝母细胞瘤的潜在药物。综上,在细胞实验中发现,依维莫司可抑制肝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能力,促进自噬,诱导细胞凋亡,并在肝母细胞瘤PDX模型中验证依维莫司抑制肿瘤的效果优于传统化疗药物,可作为治Emricasan抑制剂疗肝母细胞瘤的新型药物。

基于TLR4/MyD88信号通路探究miR-326对抑郁模型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究抑郁模型脑组织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不同类型的胁迫建立大鼠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通过侧脑室注射miR-326 agomiR以上调miR-326的表达水平。蔗糖偏好测试(sucrose preference test,SPT)、旷场测试(open field test,OFT)、强迫游泳测试(forced swim test,FST)、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实验被用来检测动物的行为学及抑郁状态。通过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多巴胺(dopamine,DA)、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采取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TLR4、MyD88蛋白水平。结果 CUMS组大鼠体重、蔗糖消耗量、OFT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及张开手臂时间低于对照组,FST静止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UMS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26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CUMS+agomiR 326组大鼠海马组织中miR-326表达高于CUMS+agomiR NC组(P<0.05)。CUMS+agomiR 326组大Y-27632分子量鼠体重、蔗糖消耗量、OFT中心区域停留时间及开放臂停留时间显著高于CUMS+agomi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R NC组,FST静止时间明显低于CUMS+agomiR NC组(P<0.05)。CUMS组NE、DA和5-H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UMS+agomiR 326组NE、DA和5-HT水平显著高于Cselleck GSK J4UMS+agomiR NC组(P<0.05)。CUMS组大鼠TLR4蛋白和MyD88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UMS+agomiR 326组大鼠TLR4蛋白和MyD88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CUMS抑郁模型中,miR-326可能通过调控TLR4/MyD88信号通路参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核桃油贮藏过程中功能性成分的变化

【目的】为核桃油贮藏和货架期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国核桃产区‘新新2号’selleck GSI-IX‘温185’‘清香’品种为研究对象,经液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压冷榨获得核桃油,分别在室温、0~-5℃、-15~-25℃条件下JNJ-42756493溶解度贮藏120 d,每15 d检测1次核桃油功能性成分亚油酸、亚麻酸、油酸、黄酮、总酚、角鲨烯、总甾醇的含量,并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确定核桃油功能性成分损失少的贮藏条件及贮藏时长。【结果】在贮藏期间,‘新新2号’‘温185’‘清香’核桃油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新新2号’核桃油的亚油酸、油酸、总甾醇含量从贮藏90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亚麻酸、总黄酮、总酚、角鲨烯含量从贮藏75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温185’核桃油的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总酚含量从贮藏75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总黄酮、角鲨烯、总甾醇含量从贮藏90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清香’核桃油的亚油酸、油酸含量从贮藏75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亚麻酸、总黄酮、总酚、角鲨烯、总甾醇含量在贮藏90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在室温贮藏条件下,3个品种核桃油功能性成分损失最多,0~-5℃、-15~-25℃贮藏条件下,3个品种核桃油功能性成分损失少,且各检测时段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新新2号’‘温185’‘清香’核桃油宜在0~-5℃条件下贮藏,有效贮藏时长为75 d,在该条件下功能性成分损失少。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对高热惊厥患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6月1日~20selleck BYL71921年8月31日收治的98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将2020年6月1日~12月31日selleck抑制剂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将2021年1月1日~8月31日入院的49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优化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优化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急诊分诊时间、转运时间及急救总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优化组患儿家Clinical microbiologist属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于急诊高热惊厥患儿中,可缩短其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及抢救效率,临床效果更加突出,家属满意度更高。

解脂耶氏酵母筛选标记的开发及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初步优化

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是一种公认安全的非常规酵母。由于具有独特的生理特征,目前已被广泛的用于细胞工厂的构建。在解脂耶氏酵母的代谢工程中,筛选标记基因是遗传转化载体所必备的基本元件,构建细胞工厂需要筛选标记来选择具有所需基因修饰的细胞。此外,对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进行精确修饰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由于解脂耶氏酵母中可用的筛选标记数量少,使得对解脂耶氏酵母的迭代遗传修饰受限于筛选标记的数量。虽然簇状有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insects infection model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由于具备准确、高效的特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物种,但是在解脂耶氏酵母中进行基因编辑时,依然存在Cas9编辑效率低、解脂耶氏酵母同源重组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对基因组的精准改造效率较低。因此开发解脂耶氏酵母的筛选标记,以及在解脂耶氏酵母中构建高效的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对实现其迭代基因编辑,构建高效的细胞工厂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通过测试不同类型的显性筛选标记以及相应的抗生素等药物的抑制浓度,确定了四种可应用于解脂耶氏酵母的筛选标记。我们首先开发了一种显性筛选标记dsdA,该基因编码D-丝氨酸脱氨酶,可赋予解脂耶氏酵母利用D-丝氨酸作为唯一氮源的能力。另外,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四个在解脂耶氏酵母中不常用的抗性筛选标记及筛选条件,包括发现bleoR(博来霉素抗性基因),kanMX(更多G418抗性基因)以及guaB(霉酚酸抗性基因)的表达,可以使酵母获得对于相应药物的抗性,但铜离子抗性基因CRF1的表达没有使酵母获得相应的抗Ipatasertib浓度性。因此我们成功获得了四种显性筛选标记。其次,我们对CRISPR/Cas9系统的各个元件进行了优化,以实现在解脂耶氏酵母中高效的基因编辑。首先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介导的基因敲除来测试Cas9的切割效率。研究发现利用启动子SCR1p-tRNA表达sgRNA,Cas9的基因敲除效率比利用TEFin启动子高37.5%,另外,Cas9整合到基因组YAL11_E15321g位置时,比游离质粒表达Cas9的敲除效率高22.5%。通过Cas9的基因组整合和sgRNA的启动子优化,显著提高了 Cas9的编辑效率,达到92.5%。除此之外,我们利用内源的tRNAGly加工机制,通过串联tRNAGly-sgRNA的方式,构建了双重靶向的基因编辑系统,实现同时敲除TRP1、URA3的效率达到57.5%。在优化切割效率的基础上,为了在解脂耶氏酵母中利用CRISPR实现高效的定点整合,我们对解脂耶氏酵母的DNA内源修复机制进行改造来增强同源重组能力。但是过表达同源重组相关基因RAD52、SAE2并未提高整合效率,通过敲除非同源末端连接关键基因KU70提高了定点整合效率,达到92.5%。然而研究发现,在KU70缺失的基础上,将野生型Cas9利用游离质粒表达其定点整合的效率比整合在基因组上低45%。为进一步提高利用游离质粒表达Cas9时的定点整合效率,我们在Cas9中引入D147Y和P411T双点突变,使定点整合效率在不敲除KU70的菌株中提高至75%,比野生型Cas9提高了 32.5%,而KU70的敲除并未进一步提高整合效率。本文开发的筛选标记将有助于扩充解脂耶氏酵母的遗传工具库,有利于对解脂耶氏酵母的遗传操作。另外,本研究在解脂耶氏酵母中,通过基因编辑元件及酵母重组系统的改造,构建CRISPR基因编辑系统,实现了高效的基因敲除和定点整合。研究结果对于促进解脂耶氏酵母菌株的工程改造,构建高效的细胞工厂,生产各种各样的化学品具有较好的促进意义。

XELOX化疗联合肠益方治疗对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血浆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2、胞裂蛋白9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化疗联合肠益方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血浆硫酸类肝素蛋白多糖2(SDC2)、胞裂蛋白9(SEPT9)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在XELOX化疗基础上结合肠益方治疗,对照组仅予以XELOX化疗治疗,均3周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比较两LY294002小鼠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免疫功能及SDC2、SEPT9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78.57%,明显高于对照组(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4~+、CD4~+/CD8~+水平分别为(40.58±2.51)%、1.68±0.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22±2.39)%、1.25±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organismal biology5);两组患者治疗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为73.81%,明显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Y2835219抑制剂的SDC2阳性率、SEPT9阳性率分别为9.52%、1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0.95%、38.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化疗联合肠益方治疗老年晚期结直肠癌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并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有助于下调SDC2、SEPT9阳性表达。

亚硒酸钠诱导人源三阴性乳腺癌细胞铁死亡的机制研究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CL13900小鼠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典型的乳腺癌亚型,无法从传统的靶向治疗中获得临床益处。硒(Selenium,Se)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也是一种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潜力的微量元素。硒可以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坏死、自噬等,大量临床前证据表明硒对乳腺癌有抑制作用。铁死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坏死、自噬等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也是近年来重要的研究热点。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铁死亡现象已有一些相关研究,但硒是否可以诱导三阴性乳腺癌发生铁死亡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人源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人源非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CF-7为对照,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Na_2SeO_3)进行处理,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免疫荧光、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脂质过氧化水平、Fe~(2+)水平、还原性GSH含量、GPx酶活力、铁死亡相关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等指标,揭示Na_2SeO_3对铁死亡的影响;同时,借助铁死亡抑制剂DFO和Fer-1进一步验证Na_2SeO_3对铁死亡的影响。已有研究报道,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mutated,ATM)在一些癌细胞的铁死亡过程中发挥潜在调控作用。本实验通过免疫荧光检测Na_2SeO_3对ATM蛋白激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敲低ATM蛋白或KU55933处理抑制ATM激酶活性后,检测铁死亡相关指标,阐明ATM蛋白在Na_2SeO_3诱导铁死亡中的调控作用,为硒对铁死亡的影响提供新的研究资料。本论文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Na_2SeO_3诱导人源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发生铁死亡。(1)用不同浓度Na_2SeO_3(0、5、6、7、8、9、10μM)处理MDA-MB-231细胞24h后检测细胞活力,所有处理组细胞活力均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选择使细胞活力下降至70%、50%、30%左右时的Na_2SeO_3浓度(7、8、9μM)作为后续实验处理浓度。(2)Na_2SeO_3可引起L-ROS阳性细胞比例、MDA含量和Fe~(2+)含量显著升高(P<0.01)。(3)Na_2SeO_3可引起还原性GSH含量和GPx酶活力显著降低c-Met抑制剂(P<0.01)。(4)Na_2SeO_3可导致GPx4和FTH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5)Na_2SeO_3处理可导致线粒体的嵴退化甚至消失,线粒体膜密度增大,部分外膜破裂等。以上实验结果初步表明Na_2SeO_3处理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了铁死亡。而用7、8、9μM的Na_2SeO_3处理MCF-7细胞,铁死亡相关指标无显著变化,表明此浓度的Na_2SeO_3不会诱导MCF-7发生铁死亡。同时,本研究用铁死亡抑制剂DFO和Fer-1与Na_2SeO_3共同处理MDA-MB-231细胞(24 h)。实验结果显示,与Na_2SeO_3单独处理组相比,抑制剂联合处理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Fe~(2+)含量显著降低、铁死亡相关蛋白GPx4和FTH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进一步表明Na_2SeO_3处理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了铁死亡。2.Na_2SeO_3诱导人源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ATM蛋白激活。免疫荧光实验显示,Na_2SeO_3处理组中胞质区出现p-ATM S1981荧光焦点,荧光强度显著增强(P<0.01),表明Na_2SeO_3激活了ATM蛋白;ATM蛋白激酶抑制剂KU55933(10μM)预处理72 h或si ATM瞬时转染96 h后进行Na_2SeO_3处理(24 h),与Na_2SeO_3单独处理组相比细胞内p-ATM S1981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表明KU55933预处理72 h和si ATM瞬时转染96 h均能显著抑制Na_2SeO_3诱导的ATM蛋白激活,可用于后续实验研究。3.Na_2SeO_3通过诱导ATM蛋白激活进而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铁死亡。(1)与Na_2SeO_3处理组相比,KU55933预处理或si ATM瞬时转染后与Na_2SeO_3共同处理使得GPx4和FTH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2)KU55933预处理组中死细胞减少、MDA和Fe~(2+)含量显著降低、还原性GSH含量和GPx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同样,si ATM瞬时转染组中Fe~(2+)含量显著降低、还原性GSH含量和GPx酶活力显著升高(P<0.05)。以上结果表明抑制ATM蛋白活性减弱了Na_2SeO_3诱导的铁死亡的发生,ATM蛋白在Na_2SeO_3诱导MDA-MB-231细胞铁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综上所述,Na_2SeO_3诱导了人源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铁死亡的发生和ATM蛋白的激活。使用ATM抑制剂或Membrane-aerated biofilter脂质体瞬时转染抑制ATM蛋白的激活后抑制了Na_2SeO_3诱导的铁死亡,说明Na_2SeO_3通过诱导ATM蛋白的激活引起MDA-MB-231细胞铁死亡。本论文从铁死亡的角度探讨Na_2SeO_3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抑癌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炮制对黄精蛋白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研究炮制前后对食药物质黄精中总蛋白、蛋白氨基酸组成和营养价值的影响,阐明其发挥食用营养价值和食疗功效作用的营养物质基础。以黄精生品和炮制品为研究对象进行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T-test检验对样品中氨基酸组成进行差异分析;以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的氨基酸参考模式等为评价标准对黄精生TGF-beta/Smad抑制剂品及炮制品进行蛋白质营养评价。结果表明,炮制前后黄精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以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含量最高,并含丰富的药效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支链氨基酸等,是黄精提升菜品鲜美味觉和改善身体机能的重要营养物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能将样品分为炮制品和非炮制品两类,表明炮制对黄精的蛋白氨基酸组成有着较大影响;与非炮制品相比,炮制品中丝氨酸、胱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显著降低,而蛋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显著升高;功能性氨基酸则没有显著性变化,但必需氨基multi-biosignal measurement system酸等均呈现显著地升高,提示炮制后不仅能维持黄精的药效作用,还有助于其营养价值的提升。蛋白质营养评价结果显示生Imidazole ketone erastin说明书品和炮制品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分别为异亮氨酸和赖氨酸,且蛋白质营养价值大小比较为炮制品>生品,表明炮制加工有助于提升黄精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