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舒尼替尼致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收集Y-27632抑制剂舒尼替尼致肾病综合征的个案报道,对报告涉及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22年10月30日。结果 共纳入文献15篇,涉及17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35±15.72)岁。17例患者中,肾细胞癌10例、胃肠道间质瘤7例,均为有指征用药;15例患者记载了舒尼替尼的用药剂量,且均在药品说明书推荐范围内;9例患者为联合用药;服用舒尼替尼后至发生肾病综合征时间为21 d~52个月,其中11例为≤2年。13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水肿、少尿、泡沫尿、体重增加、疲劳、劳累性呼吸困难等。8例患者在发生肾病综合征前出现了舒尼替尼诱发的其他不良反应,包括新发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恶化、手足综合征。肾活检主要表现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和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所有患者均停用STM2457或减量使用舒尼替尼,并给予糖皮质激素、降压药等对症治疗,其中16例患者症状缓解,1例患者肾功能恶化并需Religious bioethics要透析。6例患者再次使用了舒尼替尼,其中5例患者再次出现肌酐升高、大量蛋白尿等症。结论 临床在使用舒尼替尼时,应定期监测患者肾功能,如果出现肾功能恶化、蛋白尿、水肿等症,需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并尽早干预,同时警惕再次使用舒尼替尼后肾病综合征的复发。
Author: admin
岩白菜素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目的 探讨岩白菜素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的影响以及其机制是否与调控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极化相关。方法 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Panobinostat研究购买、LPS组、LPS+低剂量岩白菜素组、LPS+高剂量岩白菜素组,LPS+低剂量岩白菜素组、LPS+高剂量岩白菜素组分别加入10μmol/L、100μmol/L的岩白菜素预处理2 h后与LPS组一起加入LPS刺激诱导炎症反应模型,对照组正常培养不做任何处理。各组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M1型小胶质细胞分泌型标志物一氧化氮诱导合酶(iNOS)、M2型小胶质细胞分泌型标志物精氨酸1(Arg-1)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细胞呈梭形,胞体小,有较少的分支形成;LPS组细胞胞体变大,细胞分支增多,呈阿米巴样;LPS+低剂量岩白菜素组、LPS+高剂量岩白菜素组细胞形态均较LPS组有改善,胞体变圆Western Blotting Equipment,分支减少。细胞iNOS蛋白表达对照组、Lselleckchem NaporafenibPS+高剂量岩白菜素组、LPS+低剂量岩白菜素组>LPS组;细胞Arg-1蛋白表达LPS组>iNOS蛋白表达对照组、LPS+高剂量岩白菜素组、LPS+低剂量岩白菜素组(P均<0.05)。结论 岩白菜素可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该作用可能通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极化实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高血压临床效果
目的 研讨中西医结合AZD2281治疗方法对老年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永春县玉斗卫生院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2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缬沙坦氢氯噻嗪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观察组患者采取中proinsulin biosynthesis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中药干预。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15%,对照组有效率为88.24%,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更好,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AG-221组共9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为17.65%,观察组共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为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有利于调节患者血压水平,保证血压的稳定,降低心血管类并发症的发病概率,治疗预后效果良好。
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水平与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水平与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武威市人民医院2021年8月~2022年10月纳入的94例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疾病组),另选择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9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相关生化指标,并将疾病组患者按照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分为三组,分为正常-轻度下降组(n=29),中度下降组(n=38),重度下降组(n=27),对比三组患者的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水平和肾功能指标。对94例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随访2年,其中18例患者进展为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组),76例病情缓Cognitive remediation解/无进展(非肾功能衰竭组)。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Ficolin-3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评估Ficolin-3水平与Y-27632肾功能指标对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衰竭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疾病组血尿酸(UA)、血Z-VAD-FMK尿素氮(BUN)、血肌酐(SCr)、Ficolin-3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TC)、白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Ficolin-3水平和肾功能指标水平在正常-轻度下降组、中度下降组、重度下降组呈上升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疾病组患者的血清Ficolin-3水平与肾功能指标SCr(r=0.430,P <0.05)、BUN(r=0.387,P <0.05)、UA(r=0.560,P <0.05)均呈正相关关系;分析显示,四者联合的AUC为0.942,明显高于UA(Z=2.520,P=0.010)、BUN(Z=2.079,P=0.040)、SCr(Z=1.969,P=0.045)、Ficolin-3(Z=2.119,P=0.028)的单独检测;UA、BUN、SCr、Ficolin-3的水平以截断值为界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Ficolin-3≥45.03 mg/L、SCr≥88.59μmol/L、BUN≥9.10 mmol/L为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老年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Ficolin-3水平会升高,而高水平的Ficolin-3与患者的肾功能损伤程度和预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NLRP3炎症小体在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及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MRTX1133浓度jury,TBI)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疾病中较常见的疾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特点,给个体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AD、VD、TBI虽具体发病机制不同,但其发病均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息息相关。NLRP3炎症小体通过参与神经炎症反应、介导小胶质细胞极化、调控减少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形成、调控细胞自噬、维持大脑内稳态、维持突触稳态等方式,参与AD、VD、TBI发生发展。同时既往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干预NLRP3炎症小体发挥减轻神经炎症、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极化、减少Aβ沉积和NFTs形成、调控细胞自噬chronic-infection interaction、维持大脑内稳态的作用,起到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同时减轻患者心理及经济压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故该文拟通过阐述NLRP3炎症小体在阿尔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创伤性脑损伤疾病中的作用、详细总结中药干预NLRP3炎症小体防治阿尔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及创伤性脑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传承中医药精华,为中医药临床防治认知功能AMG510生产商障碍相关疾病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为后续中医药防治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细胞m6A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癌中m6A水平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胃癌细胞株MGC-803分别与幽门螺杆菌标准菌株NCTC 11637、NCGefitinib-based PROTAC 3作用TC 26695、PM SS1在MOI=100的条件下共培养8 h,用dot-blot和ELISA方法检测细胞总体m6A水平。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ETTL3和METTL14的表达。下载GEO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分析m6A甲基化转移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运用GEPIA分析TCGA和GTEx数据库中m6A甲基化转移酶METTL14在胃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HER2 immunohistochemistry癌细胞m6A水平上调;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了胃癌细胞中METTL14表达;METTL14表达与胃癌组织LAUREN分型相关,且在肠型胃癌组织中表达更高;胃癌组织中METTL14的表达高于Bemcentinib核磁癌旁正常组织。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诱导胃癌细胞总体m6A水平上调,其机制与m6A甲基化转移酶METTL14表达上调有关。
姜黄素通过Nrf2/HO-1/GPX4途径抑制铁死亡改善糖尿病性心肌病小鼠的研究
背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导致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研究表明大量的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生成以及脂类的异常累积在DCM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脂质过氧化和炎症反应贯穿疾病全程,脂质过氧化及炎症反应可诱发细胞发生一种新型的非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Ferroptosis)。铁死亡如不能及时得到抑制,最终引起更显著的氧化应激和铁过载,从而加重DCM。因此,靶向抑制铁死亡可能是改善DCM的重要手段之一。既往研究表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能通过参与调节抗氧化基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表达,从而抑制铁死亡。姜黄素(curcumin)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通过Nrf2/HO-1通路起到抗炎、抗氧化作用,对于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此medicinal resource研究旨在:以DCM小鼠为动物模型,探讨姜黄素抑制铁死亡过程改善DCM的作用机制,为DCM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把24只小鼠共分为4组,每组6只小鼠,分别为空白组(A组)、DCM组(B组)、DCM小鼠低剂量姜黄素干预组(C组)及DCM小鼠高剂量姜黄素干预组(D组)。姜黄素干预结束后,采集小鼠静脉血检测血清中TG、LDL-C、LDH、CK-MB、c TnⅠ、MDA、Fe2+、SOD、GSH-Px水平;并通过心脏超GSKJ4声观察小鼠心脏结构功能。随后剥离小鼠心脏组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细胞中LDH、MDA、SOD、Fe~(2+)及ROS含量;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PX4、Nrf2及HO-1蛋白表达水平。将心肌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使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观察心室肌细胞凋亡状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微结构线粒体形态学变化。结果:和空白组相比,各实验组心肌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心脏结构发生改变,心室泵血功能下降,伴随着CK-MB、c TNT、LDH、MDA、ROS及Fe~(2+)含量的升高,SOD、GSH-Px降低;同时,实验组Nrf2、HO-1及GPX4蛋白表达均有所降低(P<0.05);B组与C、D组比较,后两者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且以D组为甚;在对照组中小鼠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基本正常,未见明显线粒体嵴断裂,未见线粒体内外膜消失,DCM组小鼠心肌细胞发生形态学改变,包括线粒体变小,膜密度增高,线粒体皱缩,线粒体www.selleck.cn/products/Bleomycin-sulfate嵴减少或消失,而姜黄素组则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姜黄素通过抑制心肌细胞铁死亡对DCM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改善心脏组织病理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的病理性死亡,这可能与激活Nrf2/HO-1/GPX4通路有关。
9例利妥昔单抗序贯贝利尤单抗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RTX)序贯贝利尤单抗(BLM)在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SLE)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使用RTX序贯BLM治疗6个月以上的SSLE患者9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用药第0、4、Immunocompromised condition12、24周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基础治疗情况。分析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糖皮质激素用量和血清学指标(补体C3、补体C4、血清白蛋白和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同时收Dinaciclib集患者不良反应发生www.selleck.cn/products/dorsomorphin-2hcl情况。结果 9例患者均完成超过24周的RTX序贯BLM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有肾脏损伤,其中7例(77.8%)有肾脏病理学支持,3例(33.3%)合并血液系统损伤,2例(22.2%)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期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SLEDAI评分、24 h尿蛋白定量、糖皮质激素用量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最终下降至正常指标水平(P<0.05);血清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均呈显著的升高趋势,最终升高至正常指标水平(P<0.05)。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带状疱疹,1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病毒感染,1例患者出现泌尿系统细菌感染,给予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RTX序贯BLM治疗SSLE,早期给予RTX能快速稳定病情,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特异性血清学指标逐步趋于正常;后续给予BLM可减少基础治疗药物的种类和用量;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
新型吲哚哌啶脲类TRPV1拮抗/FAAH抑制双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疼痛的产生涉及体内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且不同类型的疼痛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基于疼痛发生和治疗的多变性,临床上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并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疗效,并伴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目前管理疼痛最有效的药物仍就是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但是二者存在结构单一,副作用多(易成瘾、耐药性以及胃肠道反应等)的缺点,后续也未开发出新的有效的镇痛药替代。近年来,针对复杂疾病的多靶点药物多次被报道,与单靶点药物相比,它们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和/或安全性等优势,因此设计有关疼痛信号通路的双靶点药物有可能是治疗疼痛的新策略。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是初级C纤维感觉神经元表达的伤害性刺激的分子整合体,在疼痛生理和神经源性炎症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TRPV1拮抗剂通过抑制TRPV1的活性,直接阻断初级感觉神经元的兴奋,进而阻止外来刺激转化痛,并能缓解疼痛及相关的炎症。但是拮抗剂在动物模型中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短暂的体温升高或长期的伤害性热感损害,这阻碍了它的临床应用。N-花生四烯酰乙醇胺(anandamide,AEA)通过大麻素系统作用于CB1受体,来减少疼痛的伤害性神经信号和炎症来调节疼痛的神经传导。AEA又称为“内香草素”,也是TRPV1的配体,中枢TRPV1的激活依赖于AEA水平的升高,在神经病理条件下对这种Cometabolic biodegradation介质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而AEA体内主要受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tty acid amide hydrolase,FAAH)特异性降解失活,抑制FAAH的活性可显著增加AEA在体内的含量水平,从而激活CB1发挥镇痛作用。研究表明,双重阻断TRPV1和FAAH比阻断单一靶点在治疗疼痛方面更具优势,在增强效能的同时又能减弱不良反应。以获得非阿片类高效且无副作用的双靶点镇痛药为目标,本课题采用基于片段的拼合原理设计了TRPV1和FAAH双靶点的杂合分子。N-花生四烯酰-5-羟色胺(AA-5-HT)是FAAH抑制/TRPV1拮抗Ceralasertib采购双靶点镇痛分子,与AEA的结构相似(用5-羟基色胺替换AEA中乙醇胺),且AA-5-HT给药缺乏中枢拟大麻神经系统副作用以及TRPV1拮抗剂中常见的导致体温升高副作用。基于AA-5-HT和其他与TRPV1活性相关的物质如吴茱萸碱、褪黑素均含有色胺或构象限制的色胺基团,本课题选取其母核吲哚作为关键活性片段,将其与TRPV1拮抗剂和FAAH抑制剂常见的药效基团哌啶脲拼合,得到一类作用TRPV1和FAAH双靶点的杂合分子5a-5ac。为了进一步平衡TRPV1和FAAH两个靶点的效力,在先前设计的双靶点杂合分子上引入FAAH抑制剂的活性基团氨基甲酸酯,得到活性更强的FAAH抑制/TRPV1拮抗双靶点的杂合分子10a-10e。最终合成两个系列34个新化合物,并评价它们的生物活性。体外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5i、5j、5l、5m、5s、10a表现出期望的TRPV1和FAAH双靶点抑制活性。在体内动物镇痛活性实验中,化合物10a在福尔马林诱导的急性痛阶段和慢性痛阶段均表现出强效的镇痛活性。在角叉菜胶诱导的炎症性痛中也能够明显抑制炎症,并通过靶点参与性实验证实了化合物10a通过双重抑制TRPV1和FAAH发挥镇痛活性。在分子对接实验中,化合物10a通过与TRPV1(PDB ID:5IS0)和FAAH(PDB ID:3LJ6)的氨基酸残基形成多种相互作用力实现对双靶点的紧密结合,进一步证明最初的设计初衷是正确可行的。总之,本课题设计了一类作用于TStaurosporine分子式RPV1和FAAH双靶点的杂合分子,为后续开发新的非阿片类镇痛药物提供新的策略。
五味子乙素对人精子体外活力及小鼠囊胚形成率的影响
目的 探究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 Sch B)在体外对于人精子活力的改善机制及对小鼠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结局的影响。方法 (1)将40例正常精液上游处理后分为对照组,五味子乙素低、中、高剂量组,观测体外精子在0、24、48 h后的前向运动百分率,以及曲线速度(curvilinear velocity, VCL)、直线速度(straight-line velocity, VSL)、平均路径速度(average path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velocity, VAP)。(2)对另LGX818价格外10例上游精子使用H_2O_2造模,采用流式分析和qPCR仪检测对照组、模型组及模型组+Sch B组精子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荧光强度和Strt1、Nrf2、SOD2、GSH-Px的相对表达量。(3)小鼠精子在含或不含Sch B的获能液中孵育1 h后进行体外受精,观测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Ssh B低剂量和中剂量组精子活力改善(P<0.05,P<0.01);Ssh B中剂量组VCL提高(P<0.05)。(2)H_2O_2处理后精子Strt1、Nrf2、SOD2 mRNA表达降低(P<0.05),ROS荧光强度升高(P<0.01);加入Sch B后得到改善(P<0.01);(3)加入Sch B后小鼠受精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囊胚形成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可以提高人精子体外活力并改善小鼠体外受精过程中囊胚形成率,其机制NSC 119875可能与Sch B激活SIRT1/Nrf2信号通路,降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