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考察葛根芩连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抗炎和抗氧化应激方面的活性,以及对相关通路的影响,阐明葛根芩连汤在此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蛋氨酸胆碱缺乏饲料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模型,分别设置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和不同剂量葛根芩连汤给药组,通过分析大鼠血清炎症指标、肝组织抗氧化能力指标、肝组织病理切片,并结合Western blot和RT-qPCT技术,最终阐明葛根芩连汤BAY 73-4506价格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抗炎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结果:葛根芩连汤各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模型大鼠血清中IL-6、IL-8、IL-10、IFN-α、IFN-β的含量,且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水飞蓟宾组相比均具有统计MSC necrobiology学意义;另外,葛根芩连汤各个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大鼠肝组织中ALT、AST、MDA的含量,同时显著提升其SOD、GPX、T-AOC的含量;Western blot和RT-qPCR的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可显著降低该模型肝组织中Pselleck HPLCI3K、AKT、p-FOXO1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显著提升FOXO1、SIRT1、Catalase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且在高剂量给药时与水飞蓟宾组相比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芩连汤主要通过调控PI3K/AKT/FOXO1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Author: admin
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热稳定性改造及在黑曲霉中的表达
脂肪酶(EC 3.1.1.3)能催化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或二酯。基于良好的立体选择性、有机溶剂耐受性和底物耐受性,来源于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脂肪酶B(CALB)被广泛应用于对映异构体药物拆分、功能性酯类与生物柴油合成。CALB工业化应用中(如,催化甘油和碳酸二甲酯合成碳酸甘油酯),较高的反应温度有助于传购买PF-6463922质和产物合成效率。因此,开发高热稳定性的CALB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为了提高CALB的热稳定性,本研究通过脯氨酸扫描和共识序列(consensus sequence)改造提高了C.antarctica LF058来源的CALB的热稳定性,并通过表达元件和发酵条件优化提高了其在Aspergillus niger AG11-PK中的表达水平。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脯氨酸扫描和共识序列改造提高CALB的热稳定性首先基于Rosetta Cartesian_ddg脚本对CALB进行脯氨酸扫描,选择折叠自由能降低最多的8个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和酶学性质表征,获得稳定性提升的突变体S31P和K98P。与野生型CALB相比,S31P和K98P在50℃处理5 min后的残余酶活分别提高4.4%和8.5%。将CALB与48条不同来源的脂肪酶序列进行比对获得共识序列,将显著提升CALB序列保守性的14个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测定其酶学性质。其中,获得热稳定性提升的突变GDC-0068浓度体I87V、G114A、A148G、T159A和A284N的残余酶活较野生型分别提高了10%、10.1%、2.6%、10.5%和13.4%。将上述正向突变体进行组合,获得了高稳定性突变体A284N/G114A(CALBm-E)。与野生型CALB相比,CALBm-E在50℃下的半衰期提高了74.7%,达到14.5min;但后者比酶活(16.1 U·mg~(-1))和k_(cat)/K_m(5932.3 m M·min~(-1))分别较前者下降了36.3%和23%。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增加的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可能提升了CALBm-E蛋白分子的整体刚性,是其稳定性提高的主要原因。(2)表达元件优化提高CALB在A.niger中的表达以P_(bgl)(A.niger来源的β-葡糖苷酶启动子)为启动子构建CALB基因表达框。以上述载体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包含CALB基因表达框和潮霉素抗性基因(hyg B)的基因片段P_(bgl)-calb-hyg B。将P_(bgl)-calb-hyg B转化A.niger AG11,获得基因组随机整合CALB基因的重组菌。在30℃下发酵96 h,胞外酶活为2.7 U·m L~(-1)。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A.niger表达的CALB分子量为38 k Da。为提高CALB表达水平,分别采用诱导型(P_(gla A)、P_(amy A)和P_(amm A))和组成型(P_(mbf A)、P_(pki A)和P_(gpd A))启动子替换P_(bgl)。其中,以P_(gla A)为启动子获得CALB表达量最高(3.42 U·m L~(-1)),较优化前增加22.4%。基于最佳的启动子条件下,将A.niger AG11糖化酶N端前部分(50-500)和全部氨酸序列融合至CALB的N-端。其中,融合糖化酶前500个氨基酸的CALB表达量达到11.2 U·m L~(-1),较优化前提高226.2%。基于CRISPR-Cas9系统,将优化后的CALB表达框分别定点整合至A.niger AG11-PK(非同源末端修复基因kus缺失菌株)基因组的amy A,amm A和bgl位点。其中,amy A位点获得CALB表达量达到17.7U·m L~(-1),较优化前提高了58%。(3)A284N/G114A在A.niger中的表达及酶学性质分析基于CRISPR-Cteaching of forensic medicineas9系统,将融合最佳表达元件的A284N/G114A基因整合至AG11-PK中的amy A位点;得到的重组A.niger发酵96 h,CALBm-A活力为18.7 U·m L~(-1)。为提高CALBm-A的表达水平,优化了重组A.niger发酵条件。在最佳条件下(接种量10%,发酵温度32℃,p H 5.5时),CALBm-A酶活达到22.4 U·m L~(-1),较优化前提高19.8%。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淀粉20 g·L~(-1),麦芽提取物30 g·L~(-1),玉米浆:牛肉膏=1:2(总添加量为30 g·L~(-1)),吐温80 0.15%。在此培养基条件下,CALBm-A酶活达到34.8 U·m L~(-1),较优化前提高了55.4%。进一步分析了A.niger表达的野生型CALB和A284N/G114A(CALBm-A)酶学性质差异。结果显示,CALBm-A在50℃下的半衰期(t_(1/2))和熔解温度(T_m)分别达到54.7 min和59.6℃,分别较野生型CALB提高91.9%和1.8℃;然而,CALBm-A的K_m值(15.3m M)增加了28.8%,k_(cat)/K_m(7810 m M·min~(-1))降低了21.4%。
铁线莲花色相关次生代谢产物的测定及药理分析
ABT-263核磁为探明铁线莲花色相关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及其药理,本研究应用Folin-酚比色法、香草BSIs (bloodstream infections)醛-盐酸法、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分别测定了7种铁线莲品种萼瓣中的总酚、单宁、原花青素、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且逐一对其药理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测定结果表明,7种铁线莲品种萼瓣中均积累了丰富的酚类物质和类黄酮物质,分别介于6.51~8.50 mg/g之间和1.15~3.04 mg/g之间,也均积累了一定量的单宁、原花青素和花色苷成分。药理分析表明,铁线莲花色相关次生代谢产物(总酚,单宁,原花青素,类黄酮和花色苷)均具有很好EPZ-6438 IC50的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以有效抗氧化、抗衰老、去除体内自由基、保护心脑血管、缓解炎症、抑制癌症等。本研究的实施为探明铁线莲花色相关次生代谢产物的药用价值奠定了基础,亦为未来的药用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结合影像组学构建临床模型鉴别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良恶性的研究
目的:结合从腹部增强CT胰腺病灶提取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IPMN良恶性的模型,结合临床部分定性定量特征,探究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IPMN病理分型诊断的准确性,以便对患者选择胰腺手术治疗还是观察进行有效地管理。方法:对从2013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术前行腹部增强CT检查,并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于我院病理科明确诊断为IPMN的121患者的部分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患者61例,恶性患者60例。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成了交叉验证和独立测试的两个不同实验集,使用影像组学人工智能平台(Radiomics Intelligent 获悉更多Analysis Software,RIAS),绘制三维容积感兴趣的区域,并从中提取出了影像组学的特征,通过最小收缩与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的算法进行降维筛选,获得构建模型的特征参数,并建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影像组学模型,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变。此外,我们还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进一步评估各组学模型的诊断效果。选择效能最优的影像组学模型后联合筛选出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再次建模,评估该模型的诊断效能是否得到提升。结果:胰腺病变的囊实性、病理类型、病变大小、CA199、CA125、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糖尿病是患者IPMN良恶性预测的9个独立预测因素(p<0.05)。在测试集中,静脉期模型SVM的测试集AUC为0.801,动脉期模型SVM的测试集AUC为0.553,静脉期影像组学特征结合9个独立预测因素后,新的拟合模型AUC为0.904,极大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能。结论:IPMN的静脉期影像Emricasan组学相较动脉期预测效能更好,结合临床的定性定量特征后可Biological pacemaker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诊断效能。
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在骨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骨骼作为一个独特的器官,不断地进行骨重塑,维持骨骼的生理稳态,为身体提供支持。在各种急慢性骨损伤中,初期往往伴随着炎症的出现。炎症是组织对有害刺激的保护性反应,炎症的产生inhaled nanomedicines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可以将免疫细胞招募到组织损伤或感染的部位,引导有害刺激的移除和愈合过程的启动。如果炎症不能及时消退,则会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炎症慢性化SB431542分子量,破坏骨稳态,从而引起和加重骨骼疾病。已有研究将全身性、慢性、低水平炎症作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和牙周炎发病机制的一部分。特异性促炎症消退介质(specialized pro-resolving mediators, SPMs)是一类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的代谢产物,研究发现SPMs在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再生方面疗效显著。在此基础上也有研究证实SPMs对骨细胞有更多直接作用,能抑制骨破坏,促进骨形成。本文就SPMs对骨病的治疗作用,从促进炎症消退、防止骨破坏和促进骨形成的不同途径作一综述,以期为探讨利用SPMs治疗骨病的研究提供思路。
三七皂甙R1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七皂甙R1(NotoginsenosideR1,NGR1)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pneumoniae,Kp)感染的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A549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C组)、感染组(Infect组)、感染+低NGR1组(Infect+L-NGR1组)、感染+高NGR1组(Infect+H-NGR1组)、感染+高NGR1+JAK2/STAT3通路抑制剂组(Iplant innate immunitynfect+H-NGR1+SD-1029组)。采用CCK8测定细胞增殖;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JAK2、STAT3表达;westernblot检测JAK2/STAT3通路、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selleck激酶抑制剂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1lightchain3,LC3)、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gene5,Atg5)、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Autophagy-relatedgene (Atg)6,Beclin1)、凋亡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elllymphoma2,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protein, 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inase,Caspases3)蛋白表达。结果 与C组相比,Infect组72h细胞活力、Bcl-2、LC3-Ⅱ/Ⅰ、Atg5、Beclin-1蛋白水平、JAK2、STAT3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β、TNF-α、IFN-γ含量、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Infect组相比,Infect+L-NGR1组、Infect+H-NGR1组72h细胞活力、Bcl-2、LC3-Ⅱ/Ⅰ、Atg5、Beclin-1蛋白水平、JAK2、STAT3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P<0.05),IL-1β、TNF-α、IFN-γ含量、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NN2211小鼠0.05)。与Infect+H-NGR1组相比,Infect+H-NGR1+SD-1029组72h细胞活力、Bcl-2、LC3-Ⅱ/Ⅰ、Atg5、Beclin-1蛋白水平、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β、TNF-α、IFN-γ含量、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NGR1可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促进肺泡上皮细胞自噬,抑制Kp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炎症损伤和凋亡。
基于铁死亡途径探讨龟鹿二仙胶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内外实验研究,探讨铁死亡在龟鹿二仙胶治疗少弱精子症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HERB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和Swiss数据库获取龟鹿二仙胶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Genecard数据库和FerrDb数据库检索铁死亡基因,GEO数据库获取少弱精子症差异基因,三者取交集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进行基因本体(genBIBW2992分子量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H2O2刺激小鼠睾丸支持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并用龟鹿二仙胶含药血清干预损伤模型细胞,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VX-661配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总铁和亚铁离子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nthetase long 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的m RNA和蛋白表达。使用环磷酰胺hepatitis A vaccine构建小鼠少弱精子症模型,ELISA检测小鼠性激素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小鼠睾丸组织GPX4和ACSL4蛋白表达。结果 共获取龟鹿二仙胶81个活性成分和190个作用靶点,686个铁死亡基因和4777个少弱精子症差异基因,龟鹿二仙胶干预少弱精子症铁死亡靶点共11个,GO富集分析共检测到869个条目,KEGG共有35条。体外实验显示,龟鹿二仙胶含药血清能显著降低细胞内ROS、LDH、总铁和亚铁离子含量(P<0.05、0.01),修复损伤线粒体,显著降低ACSL4的m RNA和蛋白表达(P<0.01),显著促进GPX4的m RNA和蛋白表达(P<0.01)。体内实验发现,龟鹿二仙胶能改善少弱精子症小鼠血清中性激素水平和睾丸组织病理损伤,显著降低小鼠睾丸组织中ACSL4蛋白表达(P<0.01),显著促进睾丸组织中GPX4蛋白表达(P<0.01)。结论 龟鹿二仙胶能有效治疗少弱精子症,拮抗铁死亡的发生可能是龟鹿二仙胶治疗少弱精子症潜在的作用机制。
枸杞多糖调节Nrf2/HO-1/GPX4铁死亡途径对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枸杞multi-biosignal measurement system多糖调节Nrf2/HO-1/GPX4铁死亡途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SD成年大鼠雌雄合笼得到孕鼠,建立GD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枸杞多糖低、中、高剂量组,ferrostatin-1组,每组8只,另设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缓冲液。末次给药24 h后,检测大鼠FBG、FINS、IRI水平。再次复制GDM模型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枸杞多糖组、ML385组、枸杞多糖+ML385组,另设对照组。药物分组干预后,检测大鼠FBG、FINSCompound 3、IRI、TG、TC水平,妊娠第19天检测母体及胎鼠体质量以及血清IL-18、IL-6、SOD、MDA水平,子宫内膜组织ACSL4、PTGS2、Nrf2/HO-1/GPX4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FINS、IRI,母体及胎鼠体质量,血清TG、TC、IL-18、IL-6、MDA水平,子宫内膜组织ACSL4、PTGS2蛋白表达升高(P<0.05),血清SOD水平、子宫内膜组织Nrf2、HABT-263价格O-1、GPX4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枸杞多糖+ML385组比较,枸杞多糖组大鼠FBG、FINS、IRI,母体及胎鼠体质量,血清TG、TC、IL-18、IL-6、MDA水平,子宫内膜组织ACSL4、PTGS2蛋白表达降低(P<0.05),血清SOD、子宫内膜组织Nrf2、HO-1、GPX4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枸杞多糖可通过促进Nrf2/HO-1/GPX4信号传导,抑制铁死亡途径,降低GDM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减弱其胰岛素抵抗。
39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的CT、MRI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肾上腺皮质腺癌(adrenocortical carcCanagliflozininoma, ACC)的CT、MRI表现特点,并探讨二者诊断ACC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39例ACC患者的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对ACC有较大诊断价值的影像学征象,比较2种成像技术在AC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4例患者同时完成了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2例患者仅接受了CT平扫加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CP-690550.html增强检查,3例患者仅接受了MRI检查。39例ACC患者中,38例肿瘤为单侧发病(左侧19例、右侧19例),1例为双侧发病;23例肿瘤呈分叶状,1Medicago truncatula6例呈类圆形;肿瘤直径为4.0~17.3 cm。CT、MRI检查中,分别有47.2%、82.4%的病例病灶内存在出血灶;91.7%、50%的病例发现肿瘤内增粗、迂曲的肿瘤血管影;77.8%、82.4%的病例提示包膜不光整。所有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实性成分多呈中度增强;少量病例可见钙化、周围脏器血管受累、腹膜后淋巴结及远处肿瘤转移。14例同时完成CT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的病例中,2种成像技术分别发现肿瘤灶内出血6例、12例,肿瘤内增生血管12例、6例,包膜不光整9例、12例。结论:AC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表现为体积较大(直径多大于4 cm),病灶呈分叶状,内多见肿瘤血管、出血坏死,肿瘤累及包膜;增强后多呈中度不均匀强化。CT在检出肿瘤血管影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MRI在显示肿瘤内出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
研究背景与目的: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恶性程度最高的妇科肿瘤,较其它妇科肿瘤有更高的死亡率及复发率,因此在完成既定化疗周期数后需要进一步行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延缓复发,延长复发间隔时间,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PARP(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可以抑制DNA单链损伤和双链断裂的修复,通过合成致死效应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它的出现革新了卵巢癌的治疗模式,使得维持治疗的概念得到进一步普及与推广。既往多项大型临床试验已证明了 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但在真实世界中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治疗后的研究数据还较少,本研究旨在评估在单一临床中心的真实世界中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用药后的安全性问题,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从而为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方案选择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研究方法:纳入了自2020年6月-2022年10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应用奥拉帕利及尼拉帕利进行维持治疗的初治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收集患者用药前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既往化疗方案、对最后一次含铂化疗的反应、HRD以及BRCA状态等。回顾性随访并记录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研究终点指标为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来计算;Log-rank检验与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来确定影响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因素,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t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5.0版来评估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后的安全性问题。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了 99例应用PAPR抑制剂维持治疗的卵巢癌患者,包括76例(76.6%)初治患者与23例(23.3%)铂敏感复发患者。总人群中,94.9%(94/99)的患者病理类型为浆液性癌,91.9%(91/99)的患者肿瘤原发部位位于卵巢。初治患者中,51例(67.1%)患者应用了奥拉帕利治疗,25例(32.9%)患者应用了尼拉帕利治疗。铂敏感复发患者中,12例(52.2%)患者应用了奥拉帕利治疗,11例(47.8%)患者应用了尼拉帕利治疗。在初治患者中,13.7%(7/51)应用奥拉帕利的患者BRCA状态未知,86.2%(44/51)的患者WPB biogenesis检测过BRCA状态,突变型所占的比例较野生型高为(35/44,79.5%vs.17.6%,9/51);84%(21/25)应用尼拉帕利治疗的患者检测过BRCA状态,野生型所占的比例较突变型更高(19/25,76%vs.8%,22/25),应用奥拉帕利及尼拉帕利治疗的初治患者,BRCA状态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1)。在铂敏感复发患者中,应用奥拉帕利治疗的患者BRCA状态多为突变型(5/12,41.7%vs.33.3%,4/12),应用尼拉帕利治疗的患者BRCA状态多为野生型(5/11,45.5%vs.0%,0/11)。2.生存结局方面,总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范围:2-39个月),初治患者的中位PFS未达到,12个月的PFS率为88.6%;铂敏感复发患者的中位PFS为13个月,12个月的PFS率为72.5%。在初治患者中,奥拉帕利治疗组患者中位PFS未达到,12个月的PFS率为97.2%;尼拉帕利治疗组患者中位PFS为16个月,12个月的PFS率为80.6%。在铂敏感复发性患者中,奥拉帕利组患者中位PFS为20个月,12个月的PFS为81.8%;尼拉帕利组的患者中位PFS为9个月,12个月的PFS率为31.2%。3.总人群中,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RCErdafitinib半抑制浓度A突变(HR=0.133,95%CI:0.043-0.410;P<0.001)、HRD 阳性(HR=0.120,95%CI:0.038-0.379;P<0.001)是使患者应用 PARP 抑制剂后PFS延长的有利因素,对末次化疗反应为部分缓解(HR=2.732,95%CI:1.156-6.458;P=0.016)以及维持治疗类型为铂敏感复发(HR=3.942,95%CI:1.725-9.063;P=0.001)是影响PFS的不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显示BRCA状态(HR=0.065,95%CI:0.007-0.596;P=0.016)以及维持治疗类型(HR=4.291,95%CI:0.838-21.967;P=0.008)是影响患者 PFS的独立因素。亚组分析时,在初治患者中,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PFS的因素为BRCA状态(P=0.002)及HRD状态(P=0.017),但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两者对PFS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1;P=0.167);在铂敏感复发患者中,COX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接受更多的化疗线数是影响患者PFS的不利因素(P=0.032)。4.63例应用奥拉帕利维持治疗的患者中,76.2%(48/63)的患者至少发生过一次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在任何级别不良事件中,常见的(>15%)血液学不良事件为贫血(24/63,38.1%)、血小板计数减少(12/63,19.0%)与白MS-275分子量细胞计数减少(11/63,17.5%),常见的(>15%)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为恶心(15/63,23.8%)及乏力(15/63,23.8%),≥3级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为39.7%(25/63)。41.3%(26/63)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过剂量减少,最常见的原因主要为呕吐(5/26,17.9%)以及贫血(5/26,17.9%)。22.2%(14/63)的患者应用奥拉帕利后出现过治疗中断,最常见的原因为血液学不良事件(64.3%,9/14)。5.36例应用尼拉帕利治疗的患者中,69.4%(25/36)的患者出现过至少一次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常见的(>15%)血液学不良事件为血小板计数减少(15/36,41.7%),其次为白细胞计数减少(13/36,36.1%)以及贫血(13/36,36.1%)以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1/36,30.6%),常见的(>15%)非血液学不良事件为乏力(11/36,30.6%)及恶心(6/36,16.7%),33.3%(12/36)的患者出现过≥3级不良反应事件。导致剂量减少及治疗中断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血液学事件(15/36,41.7%;15/36,41.7%)。研究结论:1.真实世界中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有良好的生存获益。对最后一次含铂化疗反应为完全缓解、BRCA突变型、HRD阳性、既往接受更少化疗线数以及初治的卵巢癌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后的生存结局更好。2.应用PAPR抑制剂治疗时,明确患者BRCA状态尤为重要,BRCA状态是影响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预后的独立因素。3.真实世界中患者应用PARP抑制剂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大型临床试验。4.血液学不良事件是应用PARP抑制剂后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应用奥拉帕利治疗患者应更加关注贫血事件的发生,而应用尼拉帕利治疗患者应多关注血小板计数减少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