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苦参止痒软膏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对慢性湿疹患者瘙痒程度及免疫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究复方苦参止痒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对慢性湿疹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扬中市疾控中心皮防门诊收治的慢性湿疹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29例应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研究组29例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止痒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瘙痒程度评分、皮损面积评分、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BMS-907351核磁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0,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瘙痒程度评分、皮损面积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水平高于Ascomycetes symbiotes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止痒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Naporafenib化学结构,值得推广应用。

拟南芥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1(APX1)催化鲁米诺监测胞内持续型活性氧迸发动态的功能研究

作为植物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主要免疫反应之一,活性氧迸发(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urst,ROS burst)不仅可以直接杀死病原微生物,还可以作为信号分子诱导气孔关闭和系统获得抗性等其他免疫反应。因此,解析植物体内ROS迸发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自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已发现无毒菌株侵染植物后可诱导双相ROS的迸发:第一相ROS迸发呈现迅速而短暂的动态,第二相ROS迸发则呈现缓慢而持久的动态。近几年对于第一相ROS迸发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于持续型ROS迸发还知之甚少。本研究针对持续型ROS迸发的时空动力学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无毒菌株、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和中链脂肪酸(3-OH-C10:0)诱导双相ROS迸发。利用鲁米诺化学发光法对无毒菌株、LPS以及3-OH-C10:0诱导的ROS迸发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对比,发现三者均能诱导第二相持续型ROS的迸发,但LPS诱导产生的第二相ROS强度最大且持续时间最长。鉴于此,我们首先通过正向遗传学手段筛选了LPS处理后第二相持续型ROS迸发缺陷的突变体delt(Defective in LPS-triggered late-ROS),并对其中一个典型突变体delt4展开具体研究。2、APX1突变影响了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第二相持续型ROS迸发。通过图位克隆和Mut Map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我们鉴定到DELT4基因编码的是胞质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1(Ascorbate peroxidase 1,APX1)。同时,基于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发现,APX1不仅是LPS诱导的长期鲁米诺发光所必需的,也是3-OH-C10:0和无毒菌株触发产生的持续型鲁米诺发光所必需的。3、APX1突变导致胞内ROS积累。已知APX1是清除胞内过量ROS的主要抗氧化酶,理论上其突变会导致胞内ROS积累,但这与鲁米诺化学发光法检测所得结论相矛盾。因此,在确认APX1的功能缺失并未导致其他抗氧化酶表达上调,也并未造成叶绿体严重受损,以及并不影响呼aquatic antibiotic solution吸爆发氧化酶同源蛋白D(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 D,RBOHD)的持续型激活和积累后,我们又借助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染色法进行了进一步检测,结果发现,APX1突变显著增强了胞内ROS积累。4、APX1具有催化鲁米诺氧化发光的能力。DAB染色与鲁米诺化学发光法相悖的检测结论暗示APX1可能是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反应所需要的酶。基于体外和体内的鲁米诺-ROS化学发光反应检测,我们发现APX1除了以抗坏血酸作为经典底物行使清除胞质ROS的功能外,还具有催化鲁米诺氧化发光的能力。而模拟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版本即APX1~(W41F)也进一步增强了其对鲁米诺的催化活性。因此APX1可作为一种类似于HRP的过氧化物酶,在体内外催化鲁米诺和ROS的化学发光反应。5、持续型ROS最终在细胞质内积累。APX1可作为鲁米诺的胞内催化剂购买Liraglutide监测持续型ROS迸发动态,这暗示着持续型ROS可能Adezmapimod采购最终定位于细胞质。借助不同的荧光探针进行观察发现:无毒菌株处理植物后,ROS首先在质外体产生,而在6 h后会逐渐在胞内出现,最终在胞内积累增强。因此植物免疫反应中持续型ROS最终积累于胞内。综上所述,本研究在探索APX1在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中的新催化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持续型ROS最终在胞质内积累,这为RBOHD介导的质外体ROS信号进入胞内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动力学依据。

C型钠肽调控山羊乳头角质形成细胞抗菌肽S100A7表达的研究

乳房炎是奶山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之一,对奶山羊养殖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对于奶山羊乳房炎应当遵循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提高奶山羊乳房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是预防乳房炎的重要措施。山羊乳头皮肤及乳头管管腔上皮组织是山羊乳房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的第一道屏障。角质形成细胞是组成上皮组织最主要的细胞类型之一,可以产生多种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保护乳房免受感染,其中抗菌肽S100A7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参与机体天然免疫防御备受关注。C型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CNP)是钠肽系统的成员,主要通过与钠肽受体-B(natriuretic peptide receptor B,NPR-B)结合,参与包括炎症反应在内的多种生理活动的调节。但是山羊乳汁中抗菌肽S100A7、CNP的含量与乳房炎的关系尚未有研究报道。此外,作为山羊乳房抵抗病原微生物侵袭第一道屏障的乳头皮肤和乳头管中抗菌肽S100A7的表达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检测分析了奶山羊乳汁中抗菌肽S100A7、CNP含量与乳房炎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了CNP对山羊乳头角质形成细胞(Goat teat keratinocytes,GTKs)抗菌肽S100A7表达的影响和调控机制。为CNP作为山羊乳房分泌抗菌肽S100A7的调控因子,参与乳房天然免疫防御功能的假说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1)结合平板菌落计数、体细胞计数、临床诊断等结果将130份奶山羊乳汁样品分组,其中健康组40份,占总样本量的30.8%,隐性乳房炎组70份,占总样本量Emricasan小鼠的53.8%,临床型乳房炎组20份,占总样本量的15.4%;ELISA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组中抗菌肽S100A7和CNP的含量著高于健康组和临床型乳房炎组;各乳房炎类型乳汁中抗medical informatics菌肽S100A7和CNP的含量变化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0.7022;与检测乳汁中抗菌肽S100A7的含量和体细胞数相比,检测CNP的含量对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预测效果更好。(2)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患乳房炎的乳头组织与健康乳头组织相比,乳头皮肤和乳头管角质层较薄,表皮层细胞排列混乱,上皮组织中可见血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抗菌肽S100A7、CNP、NPR-B均主要表达定位于山羊乳头皮肤和乳头管上皮组织中,且乳房炎乳头组织中抗菌肽S100A7和NPR-B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健康乳头组织。(3)体外分离培养山羊乳头皮肤角质形成细胞(Goat teat skin keratinocytes,GTSKs)和乳头管角质形成细胞(Goat teat canal keratinocytes,GTCKs),两类细胞形态均呈典型的铺路石状,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试验发现分离得的细胞表达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角蛋白5和角蛋白14,但不表达成纤维细胞标志物波形蛋白,说明分离的细胞是GTSKs和GTCKs;RT-PCR结果表明NPR-B m RNA在两类细胞中均呈高表达。(4)ELISA检测结果表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GTSKs和GTCKs分泌抗菌肽S100A7,同时也上调了细胞中炎性因子IL-6、TNF-α和IL-1β的表达;CNP诱导GTSKs和GTCKs分泌抗菌肽S100A7;CNP显著上调山羊乳头角质形成细胞内第二信使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 GMP)的含量,添加PKG抑制剂KT5823后与单独使用CNP时相比,细胞中抗菌肽S100A7的分泌量显著降低,表明CNP通过激活NPR-B/c GMP/PKG信号通路实现对细胞分泌抗菌肽S100A7的调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单独用CNP处理后细胞GSI-IX使用方法中Erk1/2和c-Fos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但加入抑制剂后,CNP对p-Erk1/2和p-c-Fos的这种上调作用被显著抑制。以上结果表明CNP通过激活NPR-B/c GMP/PKG通路进一步活化Erk/c-Fos通路来调控山羊乳头角质形成细胞中S100A7的分泌。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隐性乳房炎乳汁中抗菌肽S100A7、CNP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组和临床型乳房炎组,CNP可以作为奶山羊隐性乳房炎的诊断标志物。并进一步证明了CNP通过激活NPR-B/c GMP/PKG信号通路并进一步活化Erk/c-Fos信号通路来调控山羊乳头角质形成细胞中抗菌肽S100A7的分泌,从而参与山羊乳房天然免疫防御功能。

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1年内频繁复发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原发性生殖器疱疹(PGH)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并分析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1年内频繁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177例PG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访1年,治疗后接受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查。根据随访期间频繁复发情况,分为频繁复发组(1年内复发≥6次)与非频繁复发组(1年内复发selleck合成<6次)。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析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PGH患者1年内频deep sternal wound infection繁复发的影响。结果 随访1年期间,177例PGH患者中,频繁复发55例,频繁复发率为31.07%。频繁复发组合并糖尿病占比高于非频繁复发组,治疗后CD3~+、CD4~+低于非频繁复发组,CD8~+高于非PLX4032半抑制浓度频繁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CD3~+、CD4~+高表达是PGH患者治疗后1年内频繁复发的保护因素(OR<1,P<0.05);CD8~+高表达是其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PGH患者治疗后1年内频繁复发可能受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

猫疱疹病毒1型的检测及一株分离毒株的致病性

旨在调查成都地区的猫疱疹病毒1型(Feline Herpesvirus-1, FHV-1)的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2020—2023年从成都地区采集178份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猫眼、鼻及口咽拭子进行FHV-1核酸检测、gE基因遗传进化分析、FHV-1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结果发现,成都地区FHV-1阳性率为11.8%(21/178);其中宠物医院FHV-1阳性率为6.3%(7CH-223191说明书/110),猫舍FHV-1阳性率为20.6%(14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selleck68),表明在猫舍中FHV-1感染率更高。FHV-1 gE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扩增出的5株gE基因和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在99.1%~100%,并发现PX-9株存在3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位点(L259Q、C294I、W295F)。通过CRFK细胞对5份阳性样本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结果PX-9毒株被成功分离鉴定。对PX-9毒株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攻毒组猫只表现出眼鼻分泌物增多,打喷嚏等临床症状,在接毒后第4天病毒拷贝数最高,为9.05×10~(7) copies·μL~(-1),同时具有较长时间的排毒期;攻毒猫只FHV-1病毒载量检测结果显示,气管及肺组织病毒拷贝数分别为1.7×10~(7)和3.5×10~(4) copies·μg~(-1),其它组织核酸阴性。综上表明,在成都地区仍然存在FHV-1流行,并且流行毒株有较强的致病性。

七味消肿膏治疗炎性外痔(湿热下注型)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七味消肿膏对于炎性外痔(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4例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就诊被诊断为炎性外痔(湿热下注型)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试验组以七味消肿膏外敷患处,对照组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外敷患处,均以7天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7天均进行肛门疼痛(Visual Analogue S cal e,VAS)、坠胀感、水肿、肛周潮湿瘙痒的评价,并分别对其总疗效进行评估。收集相关数据,采用SPSS25.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七味消肿膏治疗炎性外痔(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中,性别、年龄、病程方面,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各指标均衡性良好,具有可比性。2.Diasporic medical tourism两组患者在治疗4天、7天后,试验组患者肛门疼痛程度、肛门坠胀、肛门水肿以及肛周潮湿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说明在炎性外痔上,七味消肿膏的治疗Belnacasan使用方法效果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3.连续用药7天(1个疗程),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 0.6 3%,优于对照组的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七味消肿膏治疗炎性外痔的总体疗效更为明显。结论:1.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pexidartinib-plx3397.html七味消肿膏可以有效治疗炎性外痔(湿热下注型),总体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2.七味消肿膏能有效缓解炎性外痔(湿热下注型)的肛门疼痛、坠胀、水肿以及肛周瘙痒情况,效果明显,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麻防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对皮损面积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麻防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疗效及对皮损面积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iacs-010759-iacs-10759.html方法:将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2组,对照组(n=45例,维A酸乳膏),观察组(n=45例,麻防犀角地黄汤+维A酸乳膏),治疗时间为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皮损面积、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患病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损面积、中医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小于Physiology based biokinetic model对照组(P<0.05);观察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表(DLQD)评分低于对照组(P<E7080纯度0.05)。结论:麻防犀角地黄汤+维A酸乳膏用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皮损面积,减轻中医症状与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青海省和内蒙古草原蝗虫痘病毒自然资源调查

为了PLX3397生产商解我国草原蝗虫中昆虫痘病毒的自然分布情况,于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在青海省环青海湖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共采集8种优势蝗虫,通过镜检手段、巢式PCR技术以及蔗糖梯度离心法鉴定、检测并提取昆虫痘病毒,并测定其对宿主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在青海省分布的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bonemus、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和Bionanocomposite film在内蒙古自治区分布的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baGDC-0068供应商rbipes、锡林蛛蝗Aeropedellus xilinensis四种蝗虫中检测到昆虫痘病毒,自然感染率在5.19%~34.65%之间;其中在毛足棒角蝗种群中检测到的昆虫痘病毒自然感染率最高,为34.65%;其次是采集自同一地区的锡林蛛蝗,昆虫痘病毒自然感染率为20.00%;青海省分布的狭翅雏蝗和白纹雏蝗种群中昆虫痘病毒自然感染率较低。从毛足棒角蝗中分离出有较高致病性的昆虫痘病毒,饲喂该病毒处理小麦叶片后10 d毛足棒角蝗4龄若虫的存活率低于10.00%,表明该病毒具有开发为蝗虫生物防治制剂的潜力。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宁夏人群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SCL/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唇腭裂患者共计504人,同期产科的正常新生儿455名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组个体外周静脉全血5 mL。留取对照组新生儿个体脐带血5 mL。选取TERT基因1immune cytolytic activity1个tagSNP位点,利用AgriSeqTM靶向测序技术进行FUT-175供应商基因分型,对符合哈温平衡的SNPs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探讨上述位点是否与NSCLP存在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样本rs33954691、rs11获悉更多133715、rs2736115、rs4246742、rs56345976、rs33963617、rs10069690、rs4975538、rs2736100、rs2853677、rs2736109 11个SNPs位点符合率平衡。其中rs33963617SNP位点的等位基因率数和基因型频数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1.493,95%CI(1.078~2.068)。11个SNPs位点间无明显连锁关系,各单倍型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ERT基因的rs33963617 SNP位点与宁夏地区人群NSCLP有相关性。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诊断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薄selleck NMR层液基细胞学(TCT)诊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 对120例宫颈病变患者进行观察,统计并整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分别开展HPV-DNA、Tselleckchem BYL719CT检查,观察阴道镜活检、HPV-DNA、TCT及联合检查的结果,并对比单一HPV-DNA、TCT与联合检查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阴道镜活检结果中,炎性改变46例,CINⅠ33例,CINⅡ、Ⅲ29例,宫颈癌12例;而HPV-DNA检查结果中阳性86例,阴性34例;TCT检查结果中ASCUS 42例,LSIL 49例,HSIL 23例,SCC 6例;HPV-DNA、TCT联合检查结果中Insect immunity阳性102例,阴性18例。HPV-DNA+TCT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均高出单一HPV-DNA、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DNA+TCT的诊断价值更高,判断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准确性、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