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的硝酸盐会导致人体面临严重的健康风险。而限制天然水体中微生物脱氮效率低下的因素主要是水中总有机碳不足,因此低碳氮比水体脱氮一直以来是水处理领域的难点问题。比起好氧反硝化细菌,真菌由于其孢子可在恶劣环境下萌发、具有厚实的细胞壁能在酸性或碱性环境存活等优势,可作为低碳氮比水体微生物脱氮的新选择。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好氧反硝化细菌脱氮方面,鲜有对好氧反硝化真菌脱氮的报道。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南北方6座水源水库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南北水库真菌种群的差异性及其与水质的耦合关系。随后分离鉴定了好氧反硝化真菌,分析了好氧反硝化真菌的脱氮特性,明确了其最优脱氮条件,成功将好氧反硝化真菌应用到景观原水的脱氮实验中。最后对筛分出的两株脱氮效果不佳的好氧反硝化真菌利用共培养的方式对其进行脱氮强化,分析了其共培养方式下的脱氮特性,探讨了真菌共培养的脱氮机制,最后将其应用到水库原水的脱氮实验中。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以南北方6座水源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监测、纯培养计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南北方水库水质参数、真菌数量及真菌种群结构的地理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水库水质理化参数呈显著南北差异。北方水库平均溶解氧浓度为南方水库的1.2倍,南方水库平均总氮浓度为北方水库的2.08倍。(2)真菌数量存在南北差异。真菌数量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南方高于北方,其中南方石岩水库数量最高(4.3×10~2 CFU/L),北方金盆水库最低(1.4×10~2 CFU/L),两者相差3倍。(3)南北水库真菌群落结构呈现明显南北差异。高通量测序分析真菌种群演替结果表明,南方水库真菌丰度明显高LGK-974于北方。囊担菌属(Cystobasidium sp.)和顶孢霉属(Acremonium sp.)分别在北方水库(50.34%)和南方水库(39.18%)占据主导地位。(4)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Cryptococcus saitoi和Exophiala xenobiotica是北方水库和南方水库真菌群落内的潜在关键物种。通过关联性矩阵热图分析真菌群落与水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温和总有机碳是影响南北方真菌种群结构演替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将为水源水库中真菌种群结构的地理差异和驱动因素提供科学依据。2.从不同水源水库水样中分离出三株好氧反硝化真菌,运用ITS真菌鉴定技术鉴定出绿木霉(Trichoderma viridans)、巴西青霉(Penicillium brasiliensis)和腐皮镰刀霉(Fusarium solani),对其脱氮除碳性能、最优条件及其原水应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三株菌对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9.93%、89.20%和87.76%,对总有机碳的去除率均高于90%。(2)氮平衡分析结果表明,三株真菌可以将初始氮的53.10%、52.26%和53.77%转化为气态氮。(3)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三株真菌的最优脱氮条件为:C/N=15、转速=160 rpm、温度为30℃、碳源为醋酸钠。(4)添加可降解塑料后,三株真菌的硝酸盐去除率分别提升了1.4、1.68和1.46倍。(5)傅立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和有机元素分析仪结果表明,木霉属、青霉属和镰刀菌属可以分泌相关的水解酶来破坏可降解塑料的酯键从而作为碳源利用。(6)三株真菌对湖水的总氮去除率均大于80%且可去除水中的腐殖质等有机物。本研究结果将为好氧反硝化真菌处理低碳氮比原水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3.为了探究好氧反硝化真菌共培养的强化脱氮作用,本研究对两株硝酸盐去除率小于50%的好氧反硝化真菌黑曲霉H1(Aspergillus niger)和非洲哈茨木霉C1(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进行共培养,同时结合电子传递活性、胞内ATP及反硝化酶活性来阐述真菌共培养脱氮机制,最后将真菌共培养用于水库水体脱氮。结果表明:(1)好氧反硝化真菌共培养提升了硝酸盐的去除率(69.71%)。(2)氮平衡分析结Alisertib配制果表明:共培养菌株可以将初始氮的33%转化为气态氮。(3)单因素实验表明,好氧反硝化真菌共培养对于低C/N水体脱氮的最优条件为C/N=5,温度30℃,接种比为3:1。(4)电子传递活性、胞内ATP及反硝化酶活性结果表明,真菌共培养脱氮能显著提升电子转移、胞内ATP浓度以及亚硝酸还原酶活性。(5)真菌共培养对水库原水的总氮去除率接近70%且可去除水中富里酸等有机物。本研究结果将为好氧反硝化真菌共培养原Plasma biochemical indicators位脱氮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Author: admin
电针对慢性炎性痛小鼠炎性反应和免疫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的慢性炎性痛小鼠足掌局部炎性介质、巨噬细胞极化及脾脏中相关免疫细胞的影响,探究电针缓解慢性炎性痛小鼠疼痛及肿胀的免疫炎性调控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连续7 d左后足掌皮下注射20μL CFA溶液建立慢性炎性痛小鼠模型。造模后电针组给予双侧“足三里”电针治疗20 min(2 Hz/100 Hz,1 mA),每天1次,连续18 d。于造模前后、干预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和足掌厚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足掌组织肿瘤坏死购买INCB018424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足掌局部巨噬细胞M1型标记物iNOS、M2型标记物CD206的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F4/80~+CD11b~+巨噬细胞、Ly6G~+spine oncologyCD11b~+中性PF-6463922抑制剂粒细胞、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占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明显降低(P<0.000 1),左后足掌厚度,足掌局部IL-1β、TNF-α、NLRP3表达量,足掌局部iNOS阳性表达,脾脏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占比明显升高(P<0.000 1,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小鼠干预后机械痛阈值、热痛阈值,足掌CD206阳性表达,脾脏Treg占比显著升高(P<0.01),足掌厚度,足掌局部IL-1β、TNF-α、NLRP3蛋白表达量,足掌局部iNOS阳性表达,脾脏中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0.001,P<0.01,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调控脾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Treg占比,并促进局部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促炎因子释放,从而缓解慢性炎性痛小鼠的疼痛及肿胀。
饲粮添加不同锌源和锌水平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添加不同锌源(硫酸锌,2种蛋氨酸锌及1种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锌)和锌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和胫骨锌沉积的影响。试验选用1560只1日龄AA肉公鸡,immunosensing methods随机分为1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12个重复笼,每个重复笼10只鸡,对照组饲喂不加锌的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不同来源和水平(30、60、90 mg/kg)的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锌显著提高了肉仔鸡1~21 d平均日增重selleck合成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改善了1~21PF-6463922 d的饲料转化效率。相对于硫酸锌,饲粮添加有机锌可以提高肉仔鸡1~21 d的饲料转化效率,以胫骨锌含量为评价指标,由多元线性回归斜率计算不同锌源相对于硫酸锌(100%)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蛋氨酸锌A 149%(P=0.01),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锌137%(P=0.06),蛋氨酸锌B 114%(P=0.48)。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证RVVC患者阴道微生态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证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e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RVVC)临床治疗效果及微生态机制。本研究用固气利湿汤联合外洗方熏洗中医内外合治之法,结合西医克霉唑栓常规抗真菌治疗脾虚证RVVC,观察其中医证候、局部体征等积分变化、治疗前后阴道微生态变化、临床疗效、复发、症状改善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脾虚证R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的作用机制,分析其治疗效果,为RVVC的防治提供更加高效、规范、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克霉唑栓阴道纳药,连续使用1周为第一疗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气利湿汤口服、外洗方熏洗坐浴,连续使用1周为第一疗程。停药3天后复查白带,真菌转阴的患者继续治疗2个疗程为巩固治疗,于月经干净后开始使用,使用剂量与方法与第一疗程相同。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西医各项积分及微生态检测指标变化、症状改善时间、总有效率、复发情况等,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研究组治疗前后中医单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除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倦怠嗜睡、纳少、便溏外,各项证候积分及总积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改善带下量、色、molecular oncology质、异味及外阴瘙痒方面两组均有疗效(P<0.05);且研究组改善带下量、带下质及外阴瘙痒方面疗效更佳(P<0.05);在部分脾虚证候改善方面(神疲乏力、纳少、便溏)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局部体征比较:两组在改善阴道局部体征方面均有疗效(P<0.05),在阴道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量改善方面研究组疗效更佳(P<0.05)。3.阴道微生态比较:(1)在改善PH值、β-葡萄糖醛酸苷酶、唾液酸苷酶方面,两组疗效均不显著(P>0.05);(2)在改善清洁度、H_2O_2方面,两组均有疗效,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3)改善阴道杆菌方面,对照组治疗后阴道杆菌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阴道杆菌明显增加,疗效显著(P<0.05);(4)在改善白细胞酯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凝固酶方面,两组均疗效,且疗效相当(P>0.05)。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研究组2例患者无效(2/33,6.06%),31例患者有效(31/33,93.94%),对照组6例患者无效(6/32,18.75%),26例患者有效(26/32,81.25%),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5.对治疗有效的患者随访3月,研究组复发率3.22%(1/31)显著低于对照组26.92%(7/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研究组临床症状(外阴瘙痒疼痛、尿痛、带下量多等)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Lapatinib纯度<0.05)。7.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局部刺激感,无皮疹、头晕、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结论1.固气利湿汤联合外洗方、克霉唑栓治疗脾虚证RVV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其复发率。2.固气利湿汤联合外洗方、克霉唑栓可明显降低脾虚证RVVC患者的中医证候及阴道局部体征单项积分及总积分,改善患者症状、体征。3.固气利湿汤联合外洗方中医内外合治可改善阴道清洁度,促进H_2O_2转阴,购买AG-221增加阴道杆菌数量,杀菌同时加快修复损伤阴道粘膜,从而改善RVVC患者阴道微生态。4.固气利湿汤联合外洗方、克霉唑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之法可缩短患者外阴瘙痒、尿痛等不适症状时间。
加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加速高频重复经颅磁刺Tofacitinib体内实验剂量激(accelerated 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aHF-rTMS)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57例伴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标准组(30例)和加速组(27例)。标准组给予标准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14 d,加速组给予aHF-rTMS治疗7 d。分别在治疗前(T1)以及治疗后第1周(T2)、第2周(T3)、第4周(T4)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24,HAMD-24)、此网站自杀意念量表(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SSI)、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分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severity of illness scale,CGI-SI)评定。结果:2组T1期HAMD、SSI、CGI-SI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期比较,2组在T4期的HAMD、SSI及CGI-SI分数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与标准组同期比较,加速组SSI总分在T2时下降更为显著(t=-5.542,P<0.05);2组在T4期HAMD、SSI及CGI-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期时,加速组显效率为77.8%,高于标准组的5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 HF-rTMS治疗可以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自杀意念,其在治疗4周内的疗效及安全性等同于标准rTMS治疗,而且a HF-rTMS治疗在快速bacteriophage genetics降低患者的自杀意念上更有优势。
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影响因素,针对性采取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8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危险行为分为有危险组和无危险组,收Tamoxifen抑制剂集病人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82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40例病人有危险行为,42例病人无危险行为;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教育水平、精神病家族史、幻觉妄想、服药情况、情绪高涨与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教育水平(初中及以下)、精神病家族史(阳性)、有幻觉妄想、不规律服药、有情绪高涨症状均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危SAG抑制剂险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危险行为发生风险medial sphenoid wing meningiomas较高,与年龄、教育水平、精神病家族史、幻觉妄想、服药情况、情绪高涨均相关,临床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腺病毒55型感染致急性结膜炎病例的病原学鉴定及全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了解2021年上海市BPhysiology based biokinetic model亚属人腺病毒分离株的基BMN 673浓度因特征。【方法】对1例腺病毒55型感染导致的急性结膜炎病例进行病原体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主要抗原蛋白六邻体(Hexon)、五邻体(Penton)、纤维突蛋白(Fiber)基因及全基因组序列的进化特征。【结果】该病毒株属于B亚属B2亚组,Hexon基因Alisertib供应商与HAdV-11进化关系相近,而Fiber和Penton基因则与HAdV-14进化关系更为接近。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该病毒与近期国内外流行的HAdV-55病毒株同源性均超过99.90%,与广东株73-GD_CHN_2016核苷酸相似度最高,在E1B、L4、E3和L5基因区存在氨基酸变异。【结论】上海株(MH2021001)为腺病毒B亚属55型,该病毒基因组未发生多基因片段重组,与国内流行病毒株相比存在部分氨基酸变异,其生物学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新型α-氨基硫色满酮膦酸酯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炎活性评价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新型α-氨基硫色满酮膦酸酯衍生物,并进行体外抗炎活性研究。方法 以含有不同取代基molecular and immunological techniques的selleck抑制剂苯硫酚和3-氯丙酸为起始原料,经取代、Friedel-Crafts酰基化环合、Claisen缩合、Kabachnik-Fields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并分别采用MTT法和Griess法测定细胞毒性及体外抗炎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7个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HR-ESI-MS确证。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安全性较好。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炎症因子一氧化氮的释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b、4e~4g的抗炎活性远高于阳性对照吲哚美辛。通过机制学研究发现化合物4f可以抑制iNOS和COX-2炎性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抗ATM/ATR抑制剂炎活性。本研究可为抗炎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深圳地区犬、猫真菌性皮肤病流行病发生、诊断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犬、猫的真菌性皮肤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系统出现病理性的问题,从而影响患病动物生活质量以及外观形象;临床真菌性皮肤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皮肤癣菌属和马拉色菌属的真菌,且均属于人畜共患病原。真菌在环境中分布极其广泛,属于机会致病菌,即在机体出现问题时才可能感染。真菌性皮肤病属于自限性皮肤病,大多数情况下即使不采取治疗措施也会在一段时间后自愈,同时鲜有致死报道,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原传播,以及满足主人对动物的外观需求。故研究和统计临床目前对于治疗犬、猫真菌性皮肤病的具体措施和方案,以期有助于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治疗思路,缩短治疗时间,同时对预防人畜共患病提供积极帮助。为顺利完成犬、猫皮肤病临床调查,选择在深圳三家位于不同区域的连锁医院进行调查,用以统计病例。调查时间选择2021年9月到2023年9月内就诊的犬、猫真菌性皮肤病病例,共计犬138例,猫458例,占总皮肤病病例数量约29%。更多根据调查结果,犬、猫真菌性皮肤病一年内均会发生,夏季和秋季易发(4~10月),分别占比为犬约占85%,猫约占80%。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幼年(1岁以下)和青年动物(1~3岁),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猫48.9%,犬58.7%,其他年龄段及老年动物发病率逐渐降低。绝大多数呈现多病灶发病,分散在全身(33%),头部(猫14.7%)、四肢(猫13.1%,犬23.9%)、背部(猫17.9%)为常见高发部位。在性别方面,猫差异较为显著,雄性猫患病占比为59%,但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品种与饲主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只代表区域性特点。在病原分析方面,目前临床诊疗对于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方式也多种多样,交叉使用有助于快速锁定病原,缩短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的时间。根据临床用药统计发现,在治疗真菌性皮肤病时,医生更愿意使用混合治疗的方案,使用比例达到53.2%。在药物敏感性测试中,观测目前宠物临床常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三种药物,分别为酮康唑、伊曲康唑和特比奈芬;结果显示三种药物在浓度1.0 mg/ml的情况下对于真菌的biotin protein ligase抑制效果差距不大,但在使用剂量方面则需要注意对于动物的肝毒性和肾毒性等副作用,特别是酮康唑,已被禁止猫口服使用。通过调查2021年9月到2023年9月内的犬、猫真菌性皮肤病病例,犬138例,猫458例,选取具有代表性且较为特殊的1个病例进行分析。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的治疗真菌性皮肤GSI-IX病的药物较为固定,一般情况下进行局部治疗会选择特比奈芬喷剂或药膏对患处进行治疗,再通过抗真菌药浴进行辅助治疗;全身治疗时则一般选择伊曲康唑口服溶液治疗,通过特比奈芬喷剂和药浴辅助治疗。在进行治疗时,都会对动物进行营养补充,提高动物免疫力,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除药物治疗之外,也对其他可能影响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因素进行一定讨论,主要以个体防治和环境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对于个体而言,皮肤营养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免疫力尚不健全幼龄动物,帮助其快速建立有效的皮肤屏障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定期的毛发和皮肤护理也非常重要,既可以防止疾病,也可以使动物更加美观;而对于已经患病的个体,采取局部或全身剃毛会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治疗时间,但要注意动物的应激反应。对于环境防治,主要是注意日常的打扫和消毒,因为很多情况下动物感染是由人造成的,所以预防交叉感染也很能重要;不同的环境最好选择合适的消毒剂,要做到不伤害人和动物也不损坏环境;当有患病动物时,环境清理需要严格进行,患病动物最好限制活动,以防止扩大传染区域,造成更大污染。本研究探明了深圳部分地区犬、猫真菌性皮肤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究了对深圳部分地区尤其是犬、猫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思路,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并为真菌性皮肤病的预防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解决深圳部分地区关于人畜共患皮肤病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
连接蛋白43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目的 探究连接蛋白43(Connexins43,Cx43)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ox-LDL(100μg/mL,24 h)构建RAW264.7自噬及泡沫化模型。实验分为Control组、ox-LDL组、ox-LDL+Gap26组、ox-LDL+Gap19组。qINCB28060抑制剂RT-PCR检测各组Cx43、自噬蛋白Beclin-1及LC3B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x43、Beclin-1及LC3B蛋白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Cx43、Beclin-1及LC3B在RAW264.7细胞上的定位和表达。结果 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ox-LDL干预RAW264.7细胞24 h后,ox-LDL组细胞浆内出现红染脂滴,即细胞发生泡沫化。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ox-LDL干预RAW264.7细胞24 h后,ox-LDL组细胞中Cx43的表达水平升高。此外,Western blot、qRT-PCR及免疫荧光结果表明,ox-LDL干预RAW264.7细胞24 h后,与Control组相比,ox-LAMG510DL组细胞的Beclin-1、LC3B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circadian biology低;与ox-LDL组相比,ox-LDL+Gap26组及ox-LDL+Gap19组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 阻断Cx43能促进ox-LDL诱导RAW264.7细胞自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