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量肝素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后是否使用低分子量Panobinostat体内实验剂量肝素将患者分为肝素组(n=45)和对照组(n=53)。比较两组患者的胆囊疾病分布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D-二聚体水平复查结果、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胆囊疾病分布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期间,肝素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明显出血的现象。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腹腔镜下胆囊Elexacaftor分子式切除术后患者DVT形成的风险。

四种免疫佐剂对豚鼠气单胞菌AC-CY株灭活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近年来,由豚鼠气单胞菌侵染水生动物的报道逐渐增多,给水产养殖带来了严重威胁。由于当今对该细菌引发疾病的治疗仍处于使用化学药物的阶段,而大量使用不同抗生素则导致病原菌严重耐药,进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疫苗的使用则不仅能有效预防疾病,且可以缓解上述问题。如果佐剂与灭活疫苗联用,则能够事半功倍的发挥疫苗效力,更好的抵御病原菌的侵袭。鉴于尚未出现豚鼠气单胞菌佐剂灭活苗的报道,本研究将已鉴定的豚鼠气单胞菌AC-CY株制备成灭活疫苗,并选用氢氧化铝凝胶、葡聚糖、黄芪和蜂胶作为疫苗佐剂,分别与灭活疫苗配伍免疫鲫鱼,在根据全面考虑佐剂来源、使用成本、运用方式和途径、安全性等诸多情况下,筛选出更适宜于大量生产的豚鼠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佐剂。本研究探讨将四种不同免疫佐剂与灭活疫苗配伍,对鲫鱼血清生化指标、血清抗体效价、白细胞吞噬活性、组织免疫相关细胞因子表达量等免疫指标的影响。将各佐剂与灭活疫苗按照1:1的比例配伍制成佐剂灭活苗,同时设立一个空白对照组和一个无佐剂灭活苗实验组。在饲喂的第medication-related hospitalisation1d和第14d进行腹腔免疫注射,于首次免疫前0d,免疫后第7d、14d、21d、28d和35d随机挑选不同鲫鱼进行血液和组织器官的采集用于免疫相关指标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各免疫组鲫鱼血清中ACP、AKP、C3、C4、CAT、Ig M、LZM、SOD表达量相较对照组均有显著(p<0.01)提升,黄芪多糖组、铝胶组、葡聚糖组和蜂胶组鲫鱼血清中各生化指标表达量显著(p<0.05)高于疫苗组;经白细胞吞噬实验进一步证实各免疫组均可增强白细胞吞噬活性;血清抗体效价AMG510配制中,各免疫组的血清抗体效价结果均高于对照组,佐剂组结果高于疫苗组;检测肝脏、脾脏、肾脏和肠道组织中的IL-10、IL-1β、IFN-γ及TNF-α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证实加入佐剂能促进体内炎症反应。免疫保护实验中,攻毒后7d对照组鲫鱼全部死亡,黄芪多糖组鲫鱼的存活率最高为84%,葡聚糖组、蜂胶组、铝胶组鲫鱼存活率分别为72%、80%、68%,疫苗组鲫鱼存活率最低为60%,各免疫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豚鼠气单胞菌的感染,且佐剂组要更优于疫苗组;细菌载量检测中各免疫组均能有效抑制豚鼠气单胞菌在鲫鱼体内增值并可以降低系统性器官中的细菌载量。最终结果表明鲫鱼接种灭活疫苗能使鱼体产生免疫保护力,铝胶、葡聚糖、黄芪多糖、蜂胶作为佐剂均能提高鲫鱼的免疫能力和对豚鼠气单胞菌AC-CY株的抗感染能力,黄芪多糖Roxadustat抑制剂组与蜂胶组鲫鱼的整体免疫能力最强,其次为葡聚糖组,铝胶组在各项结果中略低于前者。综上,筛选出更适宜于大量生产的豚鼠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佐剂,可更有效的预防豚鼠气单胞菌感染,为豚鼠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佐剂的应用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持及参考。

铁代谢在脓毒症心肌损害中的机制研究

脓毒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1900万人罹患脓毒症,住院死亡率约为26%,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近十年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脓毒症仍然是全球面临的巨大健康挑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脓毒症诱发心肌损伤的患者更容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也更为不良。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脓毒症诱发心功能障碍的患者约占脓毒症总人数的40%-50%,其病死率可达70%。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和干预脓毒症心肌损害有助于降低脓毒症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在正常生理过程中,铁是一种广泛参与代谢和生物功能的活性成分,对许多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尽管铁的吸收、运输和储存受到人体的严格调控,但在脓毒症时可能发生代谢紊乱,且高水平的铁可导致宿主体内氧化应激增加,从而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害,因此明确脓毒症中铁代谢的改变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讨铁、脓毒症和心肌病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采用了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策略。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在小鼠脓毒症模型中进行了高铁和低铁饮食的实验,检测了循环中铁参数、炎症指标以及心肌组织铁死亡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铁对脓毒症和心脏功能的影响。同时,我们使用脓毒症心肌细胞损伤模型来探究脓毒症心肌损伤发生的机制。由于肠道及肠道微生物在铁吸收、代谢及脓毒症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我们进一步在临床上评估了脓毒症心肌病患者铁参数变化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期望为脓毒症心肌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我们的研究成果有望揭示铁代谢与脓毒症心肌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深入理解脓毒症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我们可能发现与脓毒症心肌病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第1章铁与脓毒症心肌病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及铁对脓毒症心肌病的影响目的:铁稳态对于正常的心脏功能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铁失衡是许多心血管疾病亚型的共同特征。为进一步探索铁代谢与脓毒症及脓毒症心功能障碍中潜在的机制。我们首先基于最新的铁参数,脓毒症,心肌病全基因关联分析数据库,使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他们之间潜在因果关系。随后本研究使用脂多糖(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模型,探讨铁对脓毒症小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1、进行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研究,探寻铁相关参数(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转铁蛋白、转铁蛋白受体1)、脓毒症和心肌病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2、选取约8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分为四组进行研究:空白对照(CON)组、脂多糖(LPS)组、LPS+高铁饮食组和LPS+低铁饮食组。3、记录小鼠死亡率,并利用小动物高频超声检测仪评估小鼠心脏功能的变化。4、使用相关试剂盒评估心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变化。5、最后,应用RT-q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评估心脏相关基因或蛋白分子的变化。结果:1、孟德尔随机化表明遗传变异预测较高的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与FDR矫正后任何心肌病、肥厚性、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有关。转铁蛋白还显示FDR矫正后肥厚性、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的风险降低,其他两组经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反向分析中,铁参数不受心肌病的影响。2、动物模型观察LPS或生理盐水干预后1天、2天、7天、14天小鼠的死亡率,发现在7天内死亡率变化最大;LPS联合高铁饮食干预组死亡率最高,基本发生在1-7天内。低铁饮食联合组能增加小鼠的存活率。3、炎症水平的变化如IL-1β、IL-6、TNF-α的水平在LPS组及LPS联合高铁饮食组都明显增加,且联合组的表现更为明显,IL-10的水平在LPS联合高铁饮食组显著下降,这些都表明高铁饮食能显著增加小鼠体循环的炎症水平,并且低铁饮食联合组能有效的降低体循环的炎症状态。4、小鼠模型心脏超声结果显示:LPS组中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及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均值分别为31.53%、16.34%,显著低于CON组(P<0.001),提示脓毒症诱导了心脏功能障碍;而应用高铁饮食干预后后,该数值进一步降低为21.31%、11.68%(P<0.05);在低铁饮食组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的损失有所减轻,达到60.29%、31.54%。此外,高铁饮食联合LPS的干预会损害舒张功能,如等容舒张时间(isovolumic relaxation time)、E/A 比值,而低铁饮食能减缓LPS诱导的舒获悉更多张功能的损伤。5、促纤维化的相关mRNA进行RT-qPCR,LPS组心脏组织中COL Ⅰ、COL Ⅲ、TGFβ、SMAα、水平显著高于CON组以及低铁饮食联合组,这种表现在高铁饮食联合组表现的更为明显。在14天的小鼠超声中,联合高铁组的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的仍然存在显著性的下降,而等容舒张时间、E/A比值未见明显差异。6、动物模型心脏组织铁死亡相关特征性指标(PTGS2、GPX4),相比对照组,LPS组心肌组织的铁死亡相关蛋白PTGS2表达增加、GPX4表达下降,而高铁饮食联合组的干预同样也增加了 PTGS2的表达、降低了 GPX4的表达,低铁饮食组此表现较轻。对心肌组织氧化还原相关指标GSH,MDA,GPX活性进行检测,LPS的干预降低GSH的含量,联合高铁饮食进一步降低了 GSH的含量,而低铁饮食组GSH的下降较LPS组减轻。这一现象也能在MDA、GPX的检测中观察到。结论: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提示提高铁的水平能增加人的脓毒症及心肌病的风险。动物模型发现脓毒症小鼠的心功能受损,铁的增加会进一步损伤脓毒症小鼠的心功能。其影响心功能的机制可能是铁稳态失调加重LPS诱导的氧化还原能力的失衡,进一步诱导心肌细胞的铁死亡。第2章铁代谢紊乱及铁死亡与脂多糖诱导脓毒症心肌细胞损害机制的探索目的:心肌细胞富含线粒体,然而目前线粒体中铁代谢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影响并不清楚。线粒体铁稳态是维持心肌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在脓毒症的动物模型中,铁代谢紊乱会导致心肌细胞功能障碍及铁死亡。考虑到线粒体中铁代谢的重要性,我们在脓毒症的细胞模型上探索胞质和线粒体铁代谢变化及诱导铁死亡的机制。方法:1、使用一系列脂多糖(LPS)浓度梯度(0-20 μg/ml)处理HL-1心肌细胞24小时。2、通过检测铁死亡相关标志物PTGS2和GPX4,以及应用铁死亡特异性抑制剂Ferrostatin-1进行评估心肌细胞铁死亡的情况。3、使用免疫荧光JC-1、Liperfluo和DCFH-DA探针评估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脂质过氧化和活性氧的变化情况。4、使用FerroOrange和Mito-FerroGreen探针评估胞质和线粒体内亚铁离子的变化情况。5、通过检测BECN1、LC3BⅡ和LC3BⅠ蛋白评估心肌细胞自噬的变化情况。6、评估影响心肌细胞铁代谢的关键蛋白FTH1、FTMT和MFRN1的变化情况。7、为了探讨氧化应激在铁死亡中的作用机制,我们使用去铁胺(DFO)、N-乙酰半胱氨Fer-1抑制剂酸(NAC)和Mito-TEMPO(一种线粒体抗氧化剂)进行了处理。8、通过检测核受体辅激活因子4(NCOA4)以及应用泛素化抑制剂MG132,我们评估了线粒体铁蛋白的降解方式。9、最后,我们使用慢病毒过表达心肌细胞线粒体铁蛋白,并使用线粒体自噬激活剂CCCP评估了线粒体铁蛋白对线粒体自噬的影响。结果:在该研究中,用LPS建立了一种脓毒症心肌损伤模型,并观察了 LPS对心肌细胞的影响。LPS干预后,PTGS2mRNA表达逐渐增加,GPX4表达逐渐降低,提示心肌细胞可能发生铁死亡。铁死亡抑制剂能够逆转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的下降。进一步观察发现,LPS也影响了心肌细胞的铁代谢,使得胞质和线粒体的铁离子水平增加。过表达FTMT(线粒体铁蛋白)能够降低亚铁离子水平并部分逆转心肌细胞的死亡。此外,LPS还能激活心肌细胞的自噬,自噬参与了心肌细胞内铁代谢途径。NALPA genetic variantsC能降低心肌细胞的自噬水平,与TEMPO一样能增加心肌细胞的存活率,而DFO的干预未能降低自噬的水平。联合使用NAC、TEMPO和单独抑制自噬的心肌细胞存活率相比,也未见显著性的改善。进一步的实验发现,FTMT的降低是通过NCOA4介导的自噬性降解而不是泛素化介导的蛋白降解。此外,LPS能增加线粒体铁转运蛋白的表达,这些表明LPS参与了心肌细胞线粒体的铁运输和铁储存。PINK1及Parkin的表达增加,说明线粒体自噬发生激活。而FTMT过表达能降低PINK1、Parkin的表达,表明FTMT能抑制自噬。线粒体自噬的激活剂CCCP增加了心肌细胞的铁死亡标志物的表达及降低了心肌细胞活力,表明FTMT也能通过作用线粒体的自噬影响心肌细胞的铁死亡。结论:LPS可诱导心肌细胞内铁的运输和储存过程紊乱,同时影响线粒体铁代谢,导致心肌细胞铁代谢紊乱及铁死亡。抑制线粒体铁代谢紊乱可部分逆转LPS诱导的心肌细胞铁代谢紊乱及铁死亡。第3章铁代谢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及脓毒症心肌病的关系目的:肠道是铁吸收和代谢的最重要的场所,目前已证实微生物群在脓毒症中的作用,但鲜有研究报道肠道微生物群和铁代谢在脓毒症心肌病中的变化和作用。该部分研究旨在探索肠道微生物群及铁代谢在脓毒症心肌病的变化和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研究,选取了 2022年2月至2022年9月期间收治于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症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在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时采集血液和粪便样本。血液样本用于检测铁代谢水平,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以评估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入选的患者在72小时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脓毒症心肌病组和非脓毒症心肌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等基本信息。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铁代谢水平、28天病死率、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强度等。结果:研究期间入组患者共有48例,其中脓毒症心肌病组有23例,非脓毒症心肌病组有25例。患者的基线特征比较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年龄、SOFA评分、APACHEII评分、肌钙蛋白 Ⅰ(cardiac TroponinI,cTnⅠ)、B 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乳酸(Lactate,Lac)水平等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脓毒症心肌病组均高于非脓毒症心肌病组。对两组患者铁代谢水平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入组第1天和第3天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脓毒症心肌病组的SF水平均高于非脓毒症心肌病组。其他铁代谢水平包括第1、3、7天的血清铁(serum iron,SI)、转铁蛋白(serum transferring,TRF)、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AT)、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评估两组患者与时间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Alpha多样性,发现脓毒症心肌病组第7天的Simpson指数较第1天下降,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肠道微生物群Beta多样性进行分析,PCoA分析提示存在显著差异(P<0.01)。我们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分类水平上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在门水平上,脓毒症心肌病组中放线菌(Actinobacteria)(P=0.018)和一种未知细菌(unidentified_Bacteria)的丰度(P=0.024)较低。科水平上,脓毒症心肌病组中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的丰度较低(P=0.023)。属水平上,枸橼酸杆菌属(Citrobacter)在脓毒症心肌病中更丰富(P=0.007)。物种层面上,诺德拟杆菌(Bacteroides_nordii)(P=0.037)和速生梭菌([Clostridium]_celerescens)(P=0.026)在脓毒症心肌病中更丰富。通过LEfSe分析,我们发现肠杆菌(Enterobacter)和夸氏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_quasipneumoniae)可能是脓毒症心肌病特定的肠道微生物(LDA评分=4.2747,P=0.003)。通过临床指标与肠道微生物群的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我们发现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_thetaiotaomicron)与BNP、SI、TSAT呈正相关(P<0.05)。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_fragilis)与 cTnⅠ、TRF、TIBC 呈负相关(P<0.05)。解糖胨普雷沃菌(Prevotella_disiens)和提蒙普雷沃菌(Prevotella_timonensis)与SF呈负相关(P<0.05)。本次研究的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28天病死率、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机械通气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 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使用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强度、入组24小时液体使用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铁蛋白可能对早期识别脓毒症心肌病有预测价值,同时肠杆菌科可能是脓毒症心肌病特定的肠道微生物群。此外,肠道微生物群多样性的改变影响铁代谢的变化,最终可能诱导脓毒症心肌病的发生,未来还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

基于磁共振多参数图像融合及DenseNet网络的脑胶质瘤IDH突变预测研究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DenseNet网络和多模态融合技术的预测模型,实现对胶质瘤患者术前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突变状态的高准确性预测。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连PF-03084014 NMR续收治的25hepatocyte transplantation6名(155名IDH野生型和101名IDH突变型)患者的术前多序列MRI扫描图像,在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增强T1WI序列上勾画MRTX1133价格肿瘤感兴趣区;通过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并融合了MRI多模态特征,定量比较了其与多模态特征简单拼接两种方法之间的模型性能差异。结果 多模态融合比各模态简单拼接具有更优越的预测性能,实现了训练集和测试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45~0.961]、0.904(95%CI:0.842~0.966)的良好鉴别性能;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1.3%、88.7%。敏感度分别达到了86.4%、90.5%;特异度分别达到了94.5%、87.5%,使用校准曲线进行模型一致性验证,模型校准曲线靠近对角线,反映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DeLong检验结果显示多模态融合方法和消融方法两种方法的模型性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优于后者。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DenseNet网络的MRI多模态融合模型通过整合肿瘤的多模态MRI图像信息,可以实现在术前对胶质瘤IDH基因状态的无创、低成本的预测。

甘草多糖对妊娠期暴露代森锰锌致子代小鼠肾脏损伤的缓解作用

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s,GP)是一种水溶性多糖,作为甘草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既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氧化应激造成的伤害,又价格低廉,适合用于动物临床药品上的开发和应用。代森锰锌(Mancozeb,MCZ)作为常用的杀ICI 46474研究购买菌剂,在农作物种植中被广泛使用,但其在土壤中残留时间持久,对人体和动物体具有致畸、致癌、影响胚胎着床的作用。在中医理论AG-221体外中,肾与生殖系统息息相关。为此,本试验探索甘草多糖对妊娠期暴露代森锰锌诱导21日龄和45日龄子代小鼠肾脏损伤的影响,为减少代森锰锌对动物的肾损伤提供帮助,也为中药甘草的护肾作用提供一定的科学解释。为了探讨甘草多糖对妊娠期暴露代森锰锌致仔鼠肾损伤的影响,试验选择SPF级7周龄未经产的雌性和雄性昆明小鼠,将小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合笼饲养,早上8点检查有无阴栓,将检出阴栓者换笼饲养并定为孕0天。将孕0天母鼠随机分成5个组,即:空白对照组、代森锰锌对照组、甘草多糖低剂量组、甘草多糖中剂量组、甘草多糖高剂量组,共5个组。空Genetic hybridization白对照组灌服0.1 mL生理盐水,代森锰锌组早上灌服150mg/kg的代森锰锌、晚上灌服0.1 mL生理盐水,甘草多糖低、中、高剂量组早上灌服150 mg/kg的代森锰锌、晚上分别灌服50、100、200mg/kg的甘草多糖。第一批仔鼠在21日龄时取材,第二批仔鼠至45日龄时取材,收集仔鼠血液和肾脏。然后分别计算肾脏指数;采用HE染色法检测肾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肌氨酸氧化酶法、脲酶法分别检测血清中肾损伤指标Cr、BUN含量;检测肾脏组织匀浆中抗氧化相关因子T-AOC、GSH-PX、MDA、SOD活性;ELISA法检测肾脏组织匀浆中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FSP1、TGF-β1水平;q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及氧化相关因子NOX4、NF-κB p65 mRNA 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代森锰锌组相比,甘草多糖能降低血清中Cr、BUN含量,降低肾组织中MDA、NOX4 mRNA、NF-κB p65 mRNA水平,升高肾组织中肾指数、T-AOC、SOD、GSH-PX、GPX4mRNA、GPX4 蛋白、FSP1 蛋白水平。其相关指标变化与甘草多糖的剂量并不完全从剂量依赖关系,多数呈非单调剂量-反应关系(NMDR),且甘草多糖各剂量组和代森锰锌组之间的变化趋势与代森锰锌和空白组之间的变化趋势呈相反趋势。综上表明,甘草多糖可以缓解妊娠期暴露代森锰锌诱导的21日龄断乳期和45日龄性成熟期仔鼠肾小球膨大和肾小管细胞脱落,提高仔鼠抗氧化能力和对铁死亡的耐受力,从而减轻肾损伤对机体带来的影响,其指标变化与甘草多糖的剂量并不完全呈剂量依赖性,多数呈非单调剂量关系。

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微环境调控滑膜成纤维细胞脂质氧化平衡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滑膜增生破坏骨和软骨组织,造成关节损伤、畸形甚至功能丧失,其中伴随一系列炎性因子释放。临床中可利用针对细胞因子TNF-α或IL-6的生物制剂缓解炎症。但是目前临床药物并不能完全治愈RA,亟需开发新的治疗手段。RA的临床治疗用药用于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柳氮磺胺吡啶、金诺芬可诱导铁死亡的发生。铁死亡是因代谢异常等生化过程引起的脂质过氧化物堆积造成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已有研究报道铁死亡参与多种疾病进展,通过针对铁死亡联合疗法是许多癌症的新兴治疗手段。铁死亡在调节炎症反应、信号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在RA中,活化的滑膜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炎性因子、促血管生成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分子增强血管生成和软骨降解促进RA疾病进展。靶向滑膜成纤维细胞治疗方法并不能永久抑制其活化,因此探寻RA新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RA滑膜微环境中呈高活性氧状态,滑膜成纤维细胞却可耐受氧化应激异常增殖,提示滑膜成纤维细胞在炎性环境中可抵抗氧化压力生存,我们推测干预其抵抗作用并选择性去除成纤维细胞或可成为成纤维细胞异常活化相关疾病的治疗新策略。研究目的1.明确RA患者增生滑膜微环境中存在脂质过氧化及铁过载;2.探究RA增生滑膜RASF不同亚群铁死亡应答差异,阐明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微环境调控RASF脂质氧化平衡的机制;3.分析阐明RASF亚群功能异质性,明确不同细胞类群间细胞互作及脂质氧化平衡调控RASF分子机制;4.探究针对RA疾病中RASF不同细胞亚群进行选择性去除的治疗可行性。研究方法1.收集高、中疾病活动程度的RA患者关节滑液,并统计其临床资料;通过检测铁死亡相关指标MDA,8-OHd G及铁载量,确定其在不同活动程度R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差异。同时搜集骨关节炎(OA)患者、RA患者的病理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OX-2、4HNE、ACSL4、FTH等铁死亡标志物,确定RA患者滑膜组织中铁死亡标志物水平。同时构建小鼠CIA模型,探究使用IWnt-C59配制KE/Lip-1增加/降低脂质氧化水平后对CIA小鼠疾病进展的影响,并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增生滑膜中细胞亚群变化。2.利用已有文献报道测序平台数据,分析小鼠关节炎模型滑膜组织成纤维细胞可分为2群:包括铁死亡敏感群和铁死亡抵抗群;确定铁死亡敏感群及抵抗群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并在RA患者组织样本及小鼠组织样本中进行初步验证,探究两类成纤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差异、细胞功能差异;并进一步根据前期探究结果,利用CIAwww.selleck.cn/products/MK-1775小鼠模型探究滑膜免疫微环境调控成纤维细胞铁死亡的具体机制。3.对RA患者滑膜组织进行单细胞测序,结合患者的疾病情况、血清细胞因子的表达,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分析铁死亡敏感群与抵抗群差异及细胞-细胞间相互作用,并在RA患者原代成纤维细胞中验证不同细胞因子刺激下铁死亡敏感性及具体机制。滑膜成纤维细胞进行TNF-α刺激及RSL3、IKE、Ferrostatin-1、Adalimumab、PS1145等单独或联合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死亡比例;WB(western blot)检测COX-2、GPX4等蛋白水平,并检测细胞内GSH水平,RASF经短期TNF-α、Adalimumab刺激后Western blot检测p65、IκB、p-IκB等蛋白水平。4.针对RA传统治疗手段的局限性,CIA小鼠模型中对RASF不同细胞亚群进行选择性去除缓解RA症状及降低软骨破坏;检测DAS28关节评分、掌指关节肿胀厚度;micro-CT检测骨侵蚀情况,H&E染色检测组织形态、Toluidine Blue、Safranin O染色检测软骨侵蚀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铁死亡敏感群微纤丝关联蛋白4(Mfap4)、铁死亡抵抗群酸性分泌蛋白类似蛋白1(Sparcl1)表达水平;Iron Detection Kit检测组织中铁载量;试剂盒检测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免疫组化检测4HNE等脂质过氧化指标,PTGS2、GPX4等铁死亡标志物。研究结果1.利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及MDA试剂盒等方法检测RA患者滑膜增生组织脂质过氧化物4HNEFemale dromedary、DNA损伤标志物8-OHd G、膜脂质过氧化终产物MDA以及铁载量,发现同OA患者相比,RA患者滑膜组织8-OHd G和4HNE水平更高;但在高活动度与中活动度RA患者滑膜组织中并未有显著差异。高活动度RA患者关节滑液中MDA水平以及铁载量均高于中等活动度患者。除脂质过氧化物生成增加外,高活动度患者滑膜关节积液中铁载量明显高于中活动度患者。同时构建CIA小鼠模型,发现与对照相比CIA小鼠关节滑膜组织IHC染色8-OHd G和4HNE呈强阳性,铁死亡诱导剂处理后显著减少CIA小鼠滑膜处成纤维细胞数量。2.单细胞测序重分析可依照已报道铁死亡调控基因将其分为潜在敏感群和抵抗群,通过多重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出敏感群细胞表面标志物为Mfap4、抵抗群细胞表面标志物为Sparcl1;并且在RA组织及CIA小鼠组织中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关节软骨侵蚀部分Mfap4~+成纤维细胞较Sparcl1~+成纤维细胞数量更多,GSEA分析预测提示铁死亡敏感群差异基因表达显著富集于细胞外基质形成与重塑;铁死亡抵抗群差异基因表达显著富集于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并且铁死亡抵抗群主要富集于TNF-α/NF-κB信号通路。3.利用GSH试剂盒、铁载量检测试剂盒、Western Blot、细胞活力及细胞死亡等实验,发现TNF-α影响铁死亡cystine/cysteine/GSH/GPX4核心通路,其中TNF-α转录调控SLC7A11进而增加GSH水平从而抵抗铁死亡发生;进一步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TNF-α影响下游NF-κB p65,导致细胞活力升高、细胞死亡减少,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升高。4.构建CIA小鼠模型,设置TNF-α拮抗剂Etanercept处理组、铁死亡诱导剂IKE处理组、Etanercept联合IKE处理组,利用DAS28评分、测量爪垫肿胀厚度、组织化学染色、番红-固绿染色、多重免疫荧光染色等实验,确定各组发现Etanercept联合IKE处理组CIA小鼠DAS28评分降低,爪垫肿胀程度下降,关节炎症缓解,FAPα~+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下降;单独使用低剂量IKE或者Etanercept不能遏止关节炎症及骨和软骨破坏。研究结论1.在CIA小鼠关节炎模型中,高剂量铁死亡诱导剂IKE减少滑膜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量,并有效缓解RA进展。2.单细胞转录组分析发现,FAPα~+成纤维细胞包含两个具有显著铁死亡应答差异的亚群,TNF-α信号在铁死亡诱导抵抗的成纤维细胞亚群中显著激活。3.TNF-α通过激活NF-κB上调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CLM)和调节亚基(GCLC)的表达,促进细胞中谷胱甘肽(GSH)生物合成,保护成纤维细胞脂质过氧化压力逃逸,抵抗铁死亡。4.TNF拮抗剂Etanercept可显著增强低剂量IKE对于成纤维细胞的杀伤效果,并缓解关节炎症及软骨破坏,抑制RA进展。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镜像关系研究

研究目的:1.探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中医证候特点;2.探讨慢性萎缩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镜像关系,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及新的诊疗思路。研究方法:1.病例收集:设计观察表,进行病例收集。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门诊部符合纳入标准的2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收集患者症状、舌脉等证候表现以及胃镜检查报告、病理诊断报告;按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中医诊断及辨证。2.资料整理与统计:将收集的资料录入Excle归纳整理,使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胃镜像、胃黏膜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基本信息情况:240例CAG患者平均年龄为56.99±10.28岁,男女比例为1.31:1,均以55-66岁占比最多;240例CAG患者胃镜像共有18种,按频次排序前10种胃镜像是:黏膜花斑样充血127例(占比52.6%)、黏膜颗粒结节126例(占比52.5%)、黏膜肿胀123例(占比51.2%)、黏膜白相为主113例(47.1%)、黏膜平薄(血管显露)103例(42.9%)、胆汁反流101例(42.9%)、皱襞平细稀疏100例(41.7%)、皱襞肿胀粗大82例(34.2%)、胃液白浊黏稠77例(32.1%)selleck PF-6463922、黏膜红斑63例(26.3%)。2.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点为:肝胃郁热证(21.7%)>脾虚poorly absorbed antibiotics湿热证(21.3%)>脾胃虚弱(寒)证(20%)>肝胃气滞证(15.4%)>胃阴不足证(13.8%)>脾虚瘀阻证(7.9%)。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寒)证患者的年龄较脾虚湿热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镜像关系:(1)与胃黏膜糜烂形态关系:胃阴不足证以胃黏膜凹陷糜烂多见,与肝胃郁热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热证以胃黏膜隆起糜烂多见,与脾胃虚弱(寒)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胃黏膜皱襞形态关系:脾虚湿热证、肝胃郁热证以胃黏膜皱襞肿胀粗大多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寒)证以胃黏膜皱襞平细稀疏多见,肝胃郁热证分别与脾虚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寒)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热证与其他5组证候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胃黏膜色泽关系:脾虚湿热证、肝胃郁热证以胃黏膜花斑样充血多见,肝胃气滞证、脾胃虚弱证(寒)证以胃黏膜白相多见,脾虚湿热证、肝胃郁热证分别与脾胃虚弱(寒)证、肝胃气滞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胃液形色关系:肝胃郁热证以胃液深黄黏稠多见Colforsin采购,与其他5组证候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气滞证以胃液淡黄稀薄多见,与脾虚湿热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热证以胃液白浊黏稠多见,与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寒)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寒)证以胃液白透稀少多见,分别与肝胃郁热证、脾虚湿热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其他胃镜像关系:脾虚瘀阻证以胃黏膜陈旧性出血迹多见,与其他证候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热证以胃黏膜红斑多见,与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郁热证以胃黏膜颗粒结节多见,与肝胃气滞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湿热证以为胃黏膜肿胀多见,与其他5组证候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郁热证以胃黏膜肿胀多见,与脾胃虚弱(寒)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瘀阻证以胃黏膜平薄(血管显露)多见,与肝胃郁热证、脾虚湿热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寒)证以胃黏膜平薄(血管显露)为主,与肝胃郁热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Hp关系:脾虚湿热证Hp阳性率较其他5组证候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黏膜病理组织关系:(1)与胃黏膜萎缩程度关系:脾虚瘀阻证胃黏膜萎缩程度较重,与肝胃气滞证、脾虚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肠化程度关系:脾虚瘀阻证胃黏膜肠化程度较重,与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虚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阴不足证肠化程度较重,与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虚湿热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活动性炎症程度关系:脾虚湿热证活动性炎症程度较重,与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寒)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慢性炎症程度关系:脾虚湿热证慢性炎症程度较重,与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寒)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胃黏膜病理组织淋巴滤泡增生关系:脾虚湿热证淋巴滤泡增生较明显,与肝胃郁热证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6个证型,其分布特点为:肝胃郁热证>脾虚湿热证>脾胃虚弱(寒)证>肝胃气滞证>胃阴不足证>脾虚瘀阻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胃镜像关系:胃黏膜皱襞肿胀粗大、黏膜花斑样充血,若伴胃液深黄黏稠、黏膜颗粒结节考虑肝胃郁热证,若伴黏膜隆起糜烂、胃液白浊黏稠、黏膜红斑、黏膜肿胀考虑脾虚湿热证;胃黏膜皱襞平细稀疏、黏膜平薄(血管显露)、胃液白透稀少,若伴胃黏膜白相考虑脾胃虚弱(寒)证,若伴胃黏膜凹陷糜烂考虑胃阴不足证;胃黏膜白相伴胃液淡黄稀薄考虑肝胃气滞证;胃黏膜陈旧性出血迹伴黏膜平薄(血管显露)考虑脾虚瘀阻证。3.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与Hp感染密切相关。4.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与病理组织学关系:肝胃郁热证胃黏膜肠化程度及活动性炎症程度较轻;脾虚湿热证胃黏膜萎缩程度及肠化程度、活动性炎症程度及慢性炎症程度较重,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脾胃虚弱(寒)证胃黏膜萎缩程度、肠化程度、活动性炎症程度及慢性炎症程度较轻;肝胃气滞证胃黏膜萎缩程度、胃黏膜肠化程度及活动性炎症程度较轻;胃阴不足证胃黏膜肠化程度较重、活动性炎症程度及慢性炎症程度较轻;脾虚瘀阻证胃黏膜萎缩程度及肠化程度较重。

汉黄芩素调节SIRT1/Nrf2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铁死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汉黄芩素(Wog)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大鼠铁死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EM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CT组)、EM模型组(EM组)、Wog低剂量组(Wog L组)、Wog高剂量BMS-354825研究购买组(Wog H组)、Wog+沉默调节蛋白1(SIRT1)抑制剂(EX527)组。给药4周后,检测异位genetic approaches病灶体积,ELISA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白介素-1β(IL-1β)、IL-6的含量,HE染色观察异位内膜组织病理损伤,普鲁士蓝染色检测铁离子聚集情况,铁离子比色法检测Fe~(2+)浓度,WesLXH254核磁tern blot检测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铁蛋白轻链(FT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T组相比,EM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腺体较少,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铁离子沉积,异位病灶体积、E2、P、IL-1β、IL-6、Fe~(2+)水平升高,SIRT1、Nrf2、GPX4、FTL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与EM组相比,Wog L、Wog H组异位内膜组织腺体增加,离子沉积少见,异位病灶体积、E2、P、IL-1β、IL-6、Fe~(2+)水平降低,SIRT1、Nrf2、GPX4、FTL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og H组相比,Wog+EX527组大鼠异位内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铁离子沉积增加,异位病灶体积、E2、P、IL-1β、IL-6、Fe~(2+)水平升高,SIRT1、Nrf2、GPX4、FTL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 Wog可能通过激活SIRT1/Nrf2信号通路抑制EM大鼠铁死亡。

响应面法优化魔芋葡甘聚糖的纯化工艺

魔芋粉中脂肪、蛋白质等限制魔芋葡甘聚糖的应用,因此对魔芋粉进行纯化处理得到纯度更高的魔芋葡甘聚糖应用于食品、药品等产业。本研究采用乙醇作为溶剂,对利用超声波辅助纯化魔芋粉的工艺进行优化。经过单因素试验分析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温度5个相关因素的显著性,选择料液比、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为较显著的因子进行分析。而后通过响应面拟合模型对各相关因素进行优化,最终确定在料液比1:102 (g/mL)、乙醇浓度73%、超声时间55 min、超声Hedgehog/Smoothened抑制剂功率175 W、超声温度50 ℃条件下,魔芋葡甘聚糖含量为88.1%,与预测值相近,纯化工艺切实可行。利用NSC 119875 NMR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测定优化前后样品结构,未发现明显差异electron mediators。经该工艺纯化后的魔芋粉中魔芋葡甘聚糖含量明显高于未纯化魔芋粉,且结构受影响较小,本文旨在为魔芋葡甘聚糖的高效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镉诱导大鼠肝细胞BRL-3A铁死亡及其作用机制

用4μmol/L氯化镉处理大鼠肝脏细胞BRL-3A 12,24,36 h后,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细胞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中氧化还原相关指标丙二醛(MDAM-2282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selleck激酶抑制剂(GSSG)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中porous media亚铁离子(Fe~(2+))的含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镉(Cd)处理后,BRL-3A细胞活力下降,LDH水平显著升高;ROS、MDA、GSH、GSSG和Fe~(2+)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FTH1、TfR1、HO-1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GPX4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SLC7A11蛋白水平变化不显著,细胞线粒体萎缩变小、嵴减少或消失。结果表明,Cd处理可致BRL-3A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物和Fe~(2+)的蓄积,GPX4水平下降,从而介导细胞发生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