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JAK抑制剂I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共同收治的102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接受血管内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药物安全性、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S100 β及血小板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4.51%、60.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SAG浓度组NIHSS评分、mRS评分、血清S100 β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最大聚集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BDNF、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任何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复发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biodeteriogenic activity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辅助血管内介入术治疗AIS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对血小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血小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确诊的120例EMS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new anti-infectious agents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基础疗法,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痛经症状积分、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血小板活化因子(CD62P、CD41)。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证、次证及总分均降低,联合组(8.63±2.20分、4.66±0.86分、13.29±2.50分)低于对照组(9.71±2.45分、5.42±1.34分、15.13±2.84分);血清CA125、VEGF、Ang-2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41.77±7.40 U/ml、154.3±17.5 ng/ml、43.96±6.57 ng/ml)低于对照组(45.84±7.95 U/ml、168.7±19.2 ng/ml、48.81±8.32 ng/ml);CD62P、CD41均降低,且联PUN30119生产商合组(11.62±3.54、42.75±7.04)%低于对照组(13.84±3.81、4Navitoclax试剂6.33±7.71)%;痛经VAS评分均降低,且联合组(3.85±0.92分)低于对照组(4.62±1.17分)(均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辅助治疗EMS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及血管形成速度。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CRRT治疗中不同抗凝剂对HMGB1的影响

【目的】对比分析局部枸橼酸钠抗凝和普通肝素全身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等炎症因子的清除作用,为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方向。【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就诊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60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需行CRRT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常规CRRT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全身化抗凝bioinspired reaction,实验组采用4%枸橼酸钠局部抗凝,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器官功能指标、炎症指标、预后评分、以及存活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两组患者CRRT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HMGB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表达水平。【结果】1.人口信息学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身高、体重、BMI等一般资料,发现两组各项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2.生命体征(HR,BP,Rf,P/F):两组患者在上机前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上机后6h、24h、48h及72h的心率和呼吸频率相较于上机前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ABT-199小鼠),氧合指数相较于上机前均显著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体温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变化(P>0.05);3.器官功能指标(肝、肾功能、血乳酸):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肝功能指标,发现两组患者上机后6h、24h、48h及72h的ALT和AST水平相较于上机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对比不同时间的ALT和AST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肾功能指标,发现两组患者在上机前的BUN和Scr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上机后6h、24h、48h及72h的BUN和Scr水平相较于上机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各时间点的BUN和Scr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乳酸水平,发现两组患者上机后6h、24h、48h及72h的乳酸水平相较于上机前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在上机前和上机后不同时间的乳酸水平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4.炎症指标:两组患者上机后6h的白细胞水平相较于上机前显著升高(P<0.05),从上机后24h开始逐渐下降,上机后72h与上机前相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上机后6h、24h、48h及72h的白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上机后6h、24h、48h及72h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相较于上机前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5.炎症因子HMGB1和肾损伤标志物NGAL表达:两组患者上机前的HMGB1和NGAL表达水平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上机后6h、24h、48h及72h的HMGB1和NGAL表达水平相较于上机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6.炎症因子清除率:实验组上机后6h、24h、48h及72h的NLR、HMGB1和PCT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7.预后评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Ⅱ和SOFA评分相较于上机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8.存活率:实验组的存活率为83.33%,略高于对照组的76.67%,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CRRT治疗中,枸橼酸局部抗凝较肝素全身抗凝时,枸橼酸抗凝可selleck INCB28060显著缓解患者炎症表现,减慢心率、呼吸频率,提升氧合指数,改善白细胞、PCT、CRP等炎症指标,降低患者炎症因子HMGB1及肾损伤标记物NGAL的表达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对CRRT治疗中抗凝方案的选择有一定指导意义。

生姜、干姜、炮姜对胃寒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研究

目的 研究生姜、干姜、炮姜对胃寒证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探讨温热药性本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0℃冰水灌胃+10℃泡浴+0.3 mol·L~(-1)冰氢氧化钠刺激)和生姜、干姜、炮姜3个给药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灌胃给予8.1 g·kg~(-1)生姜、干姜、炮姜),连续给药7 d。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琥珀酸脱氢酶(SDH)、谷氨酸脱氢酶(GDH)等能量代谢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促甲状腺激素(TSH)指标。结果 正常组、模型组和干姜、炮姜给药组的Na~+-K~+-ATP酶含量分别为(0.36±0.06)、(0.29±0.02)、(0.35±0.03)和(0.38±0.09) U·mgprot~(-1),Ca~(2+)-Mg~(2+)-ATP酶含量分别为(1.07±0.32)、(0.41±0.24)、(0.94±0.27)和(0.87±0.15)U·mgprot~(-1),GDH含量分别为(5.12±0.80)、(3.07±0.92)、(4.37±1.12)和(4.56±1.38)U·mgprot~(-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MRTX849化学结构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姜、炮姜给药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正常组、模型组和生姜、干姜、炮姜给药组的SDH含量分别为(59.69±5.12)、(15.59±7.95)、(24.02±6.74)、(34.08±13.8hepatic diseases1)和(51.44±11.42)U·mgprot~(-1),DβH含量分别为(61.96±2.87)、(36.47±1.18)、(45.75±3.07)、(48.38±3.07)和(57.83±1.44)pg·mL~(-1),ACTH含量为(23.51±2.07)、(68.48±5.06)、(61.19±2.54)、(44.51±5.42)和(39.88±5.42)ng·L~(-1),TSH分别为(12.69±1.02)、(5.40±0.40)、(6.90±1.10)、(7.84±1.10)和(11.21±0.51)mU·L~(-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生姜、干姜、炮姜给药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Bafilomycin A1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生姜、干姜、炮姜均可改善寒证模型大鼠的能量代谢,炮姜的改善效果最为显著,温热效应最强,干姜次之,生姜较弱。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调控SIRT1/mTOR信号通路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衰老

目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药物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化疗药物存在耐药和不良反应等难题,而供体难寻、患者年龄以及手术风险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实际应用,这些问题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生活质量和经济造成负担,因此,寻找低毒高效,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是近年来的关注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药用历史悠久,在古时多用于活血散瘀、癥瘕积聚、创面修复等;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学者们对美洲大蠊的药用价值研究越来越深入,美洲大蠊提取物已被开发为药物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康复新液、肝龙胶囊、心脉隆注射液。近年来,许多研究发现美洲大蠊提取物通过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逆转多药耐药、调控信号通路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功效,目前美洲大蠊PLX4032 NMR提取物对消化Berzosertib分子量系统肿瘤和呼吸系统肿瘤相关研究较多,对血液系统肿瘤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将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作用于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探讨其通过SIRT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li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m 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信号通路诱导K562细胞衰老的作用,为天然药物调控白血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将K562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K562细胞,实验组为经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作用的K562细胞。将不同浓度(5μg/m L、10μg/m L、20μg/m L、40μg/m L、80μg/m L、160μg/m L)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作用于K562细胞,分别培养24 h,48 h,72 h,通过CCK-8实验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K562细胞的吸光度,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筛选出最适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通过集落形成实验检测CII-3对K562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II-3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SA-β-gal染色实验检测CII-3对K562细胞衰老染色阳性率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I-3对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II-3对K562细胞端粒酶逆转录酶h TERT、SIRT1、TSC2和m TOR m RNA表达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CII-3对K562细胞p-p53、SIRT1、p-TSC2和p-m TOR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美洲大蠊提取物CII-3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当CII-3作用浓度为80μg/m L,作用时间为72 h时,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最高,故选择此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后续实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集落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阻滞在G_0/G_1期的细胞增多,以上结果表明CII-3作用后,Bioassay-guided isolationK562细胞增殖能力下降;SA-β-gal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细胞衰老染色加深,实验组染色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实验组h TERT m RNA表达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实验组K562细胞p-p5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K562细胞SIRT1和TSC2 m RNA表达下调,m TOR m RNA表达上调;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IRT1和p-TSC2蛋白表达下调,p-m TOR蛋白表达上调。结论: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诱导K562细胞衰老,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通过调控SIRT1/m TOR信号通路诱导K562细胞衰老。

基于韭UPLC-HESI-MS/MS法的菜坪2号烟叶代谢特征分析

【目的】探究毕节市烟草公司选育的地方烤烟品种韭菜坪2号与对照品种云烟87在毕节地区种植的代谢差异,为后续揭示韭菜坪2号烟叶香型风格特征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同时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对照材料,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毕节市赫章县3个烟叶产区(达依、可乐、铁匠)的云烟87与韭菜坪2号新鲜烟叶进行代谢组分析。【结果】在烟叶样本中共检测到1880个离子峰,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烟叶产区的韭菜坪2号与云烟87均具有显GDC-0068核磁著的代谢差异。以差异倍数大于2,t检验的P<0.05为标准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各产区差异离子数量排序为达依>可乐>铁匠。同时鉴定到46个离子峰在3个产区的韭菜坪2号中积累量升高,49个离子峰在3个产区的韭菜坪2号中积累量降低。进一步在韭菜坪2号积累量升高的离子中鉴定到1种类黄酮代谢物M_9637[木犀草素7-(6’-丙二酰糖苷)]。对2个烟叶品种进行酚酸、类黄酮的广泛靶向代谢分析发现,两种类黄酮物质(异属李素和槲皮素)在韭菜坪2号中具有积累量升高的趋势。对降烟碱与尼古丁的分析发现,两种代谢物在韭菜坪2号中均表现出积累量降低的趋势。【结论】对毕节市赫章县3个烟叶Hepatoprotective activities产区的韭菜坪2号和云烟87新鲜烟叶代谢组比较分析表明,韭菜坪2号烟叶中类黄酮代谢水平高于云烟87,烟碱类物质代谢水平低于云烟87。上述两类物质的积累差异可能是韭菜坪2号烟叶PR-171体外香型风格特征形成的基础。

铁死亡相关蛋白FTL和FTH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与铁死亡关系密切。铁死亡主要机制是活性氧的过度累积,破坏细胞膜,引起的细胞死亡。铁蛋白通过调节铁代谢参与铁死亡过程。本研究主要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式检测铁蛋白的2个亚基:铁蛋白轻链(FTL)、铁蛋白重链(FTH1)在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旨在探讨卵巢癌中铁死亡机制,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阐明铁蛋白重链(FTH1)、铁蛋白轻链(FTL)在正常卵巢、良性卵巢肿瘤、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1、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IHC)检测32例上皮性卵巢癌、11例良性卵巢肿瘤、2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FTH1和FTL蛋白的表达情况。2、图像处理:FTL与FTH1均在细胞质表达较多,当细胞质被染色为黄色、棕黄色或棕色为FTL、FTH1表达阳性。将制作完成的免疫组化切片置于显微镜下阅片处理,选取染色结果良好的视野进行拍照,每张切片在不同视野下拍3张及以上,并将拍好的图片上传至计算机系统进行保存。图像分析:利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 J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FTL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image J软件会自动计算出每张图片的平均光密度值(Mean Optical Density,MOD),将之前拍摄所得的同一切片不同视野的图片经Image J处理得到的MOD取平均值,为此切片的MOD。3、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24.0,用夏皮洛-威尔克方法检测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的方式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并用平均值±标准差方式表示结果;用秩和检验的方式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并用中位数、百分位数等表示结果。对于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逊(Pearson)或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果1、各组中FTL蛋白表达情况上皮性卵巢癌组、良性卵巢肿瘤组、正常卵巢组FTL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的中位数分别是:0.4273,0.1626,0.2400。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FTL表达高于良性卵巢肿瘤selleck BI 10773组,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中FTL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两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良性卵巢肿瘤组与正常卵巢组之间FTL的表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相较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上皮性卵巢癌中FTL的表达明显升高。2、上皮性卵巢癌中FTL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上皮性卵巢癌中FTL的表达与其FIGO分期(I-II期,III-IV期)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FTL的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25无相关性,皮尔逊相关性为0.215,P>0.05。上皮性卵巢PLX4032 NMR癌中FTL的表达与肿瘤标志物HE4、患者的年龄,P53之间无相关性,斯皮尔曼Rho相关系数分别为0.076,0.021,0.181,P>0.05。3、各组中FTH1蛋白表达情况上皮性卵巢癌组、良性卵巢肿瘤组、正常卵巢组FTH1的平均光密度值的中位数分别是:0.5096,0.505,0.4360。上皮性卵巢癌组与良性卵巢肿瘤组之间FTH1的表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中FTH1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良性卵巢肿瘤组与正常卵巢组之间FTH1的表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相较于正常卵巢,上皮性卵巢癌中FTH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4、上皮性卵巢癌中FTH1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上皮性卵巢癌中FTH1的表达与其FIGO分期(I-II期,III-IV期)以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FTH1的表达与肿瘤标志物CA125无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143,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FTH1的表达与肿瘤标志物HE4、患者的年龄,P53之间无相关性,斯皮尔曼Rho相关系数分别为:0.193,0.029,-0.211,P>0.05。5、正常卵巢组织中FTL和FTH1的表达正常卵巢组织中FTL和FTH1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63,P<0.05。且FTH1表达水placental pathology平明显高于FTL,P<0.01。FTH1-FTL与FTH1/FTL所得的MOD的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0.1479,0.1884)(1.7475,1.7609)6、上皮性卵巢癌中FTL和FTH1的表达上皮性卵巢癌中FTL和FTH1的表达无相关性,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160,P>0.05。但就样本总体而言FTH1表达水平高于FTL,P<0.05。FTH1-FTL与FTH1/FTL所得的MOD的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0.0901,0.1110)(1.4525,1.2916)结论1、铁死亡相关蛋白-铁蛋白的亚基FTL和FTH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均高表达,提示FTL和FTH1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2、卵巢细胞癌变的过程中FTL和FTH1之间失去相关性,且FTH1与FTL比值降低,进一步提示了FTL和FTH1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3、FTL和FTH1可能是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标志物及PD-L1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分析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血清肿瘤标志物、PD-L1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来预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选择优势人群,针对性的进行EGFR基因检测,为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肺术后证实为肺腺NSC 127716供应商癌患者的资料,根据临床病理亚型分为贴壁占优势亚型组、腺泡占优势亚型组、实性占优势亚型组、乳头状占优势亚型组、微乳头占优势亚型组,根据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区间分组,根据PD-L1是否表达分为PD-L1阳性组、PD-L1阴性组,根据有无EGFR基因突变分为突变型、野生型,探讨肺腺癌临床病理亚型、血清肿瘤标志物、PD-L1表达与其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第19、21外显子的EGFR基因总突变率为87.7%,epigenetic effects占比最高,而第18、20外显子的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1%、7.7%,占比较低。无吸烟史、女性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有吸烟史、男性患者,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年龄与EGFR基因突变无相关性(P>0.05)。贴壁占优势亚型、腺泡占优势亚型和乳头状占优势亚型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可能性较高,其EGFR突变率分别为62.3%、66.0%和62.5%,而实性占优势亚型和微乳头占优势亚型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可能性较低。CEA<4ng/ml组、4ng/ml≤CEA≤8ng/ml组及CEA>8ng/ml组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2.0%、75.0%和90.0%,且三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A19-9<15u/ml组、15u/ml≤CA19-9≤30u/ml组和CA19-9>30u/ml组中EGFR基因突变率分别为54.5%、63.2%和66.7%,且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基因突变在PD-L1阳性组的突变率(40.0%)低于在阴性组的突变率(61.4%),PD-L1表达中EGFR野生型占比(60.0%)高于EGFR突变型(40.0%),EGFR突变与PD-L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EGFR基因以单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s抑制剂基因单位点突变为主,其中19Del突变和21L858R点突变最常见;女性、无吸烟史的肺腺癌患者更易发生EGFR基因突变;肺腺癌临床病理亚型与EGFR基因突变之间存在相关性,即贴壁占优势亚型、腺泡占优势亚型和乳头状占优势亚型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更高;EGFR基因突变随着CEA浓度梯度的升高而升高;EGFR突变与PD-L1表达呈负相关,即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更易发生EGFR突变。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150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输血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AM-2282采购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分析不同年龄、性别、selleck HPLC家庭月收入患者的HAMA评分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查影响焦虑情绪的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HAMA评分平均(16.98±3.92)分,检出焦虑92例,检出率61.33%;不同年龄、家庭月收入、心理弹性水平、疾病良恶性以及是否初次输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史的患者HAM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居住地、文化水平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心理弹性水平、疾病良恶性、是否初次输血、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史是血液病患者输血前Selenocysteine biosynthesis焦虑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焦虑情绪较为普遍,受到经济水平、心理弹性等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以降低输血前焦虑情绪。

前列桂芍颗粒对丙酸睾酮诱导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的影响

探讨前列桂芍颗粒对丙酸睾酮诱导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模型的影响。选择SPF级健康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80~300 g。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前列桂芍颗粒高剂量组、前列桂芍颗粒中剂量组、前列桂芍颗粒低剂量组和阳性对Nirogacestat供应商照组,每组10只。灌胃给药4周后,取血,制备血清,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完整摘取大鼠前列腺组织,测湿重,计算前列腺指数(PI);将前列腺组织进行固定、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前列桂芍颗粒高剂量组的血清睾酮显著降低(P<0.001),雌二醇含量明显降低(P<0.01);前列桂芍颗粒中剂量组的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前列桂芍颗粒高剂量组的前列腺组织湿重明显降低(P<0.01),PI略降低(P<0.05);前列桂芍颗粒低剂量组的前列腺组织湿重有所降低(P<0.05获悉更多);阳性对照组的PI略降低(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前列桂芍颗粒properties of biological processes高剂量组效果较好,可以明显缓解前列腺间质水肿和充血,减轻前列腺间质炎细胞浸润状况,减少前列腺炎的发生。前列桂芍颗粒对丙酸睾酮诱导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大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调节机体的性激素水平变化,值得进一步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