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标准的构建

目的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标准》,以期解决目前我国标准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和护理管理中所存在的问Autoimmune haemolytic anaemia题,促进胸痛中心护理单元规范化建设,实现医院胸痛中心护理同质化管理,为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规范、全面的参考依据。方法1.文献回顾法:以系统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回selleck抑制剂顾,了解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研究现状。结合SMART原则,整理、分析和提取相关指标,初步构建《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标准》。2.质性访谈法: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拟定访谈提纲,采用目的抽样及滚雪球抽样法,在具有胸痛中心资质的医院选取不同岗位的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半结构selleckchem Adezmapimod式访谈,了解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的要点,提取与之相关的主题,对构建标准的指标条目池进行补充。3.小组会议法:组织专家小组会议,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表达方式进行筛选,讨论修订指标,将资料整理汇总后形成《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标准》初稿。4.专家咨询法:选择符合纳排标准的25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根据咨询结果对各指标条目进行修订。5.层次分析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终确定《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标准》终稿。结果1.通过文献回顾,从52篇相关文献中提取指标内容,初步构建的《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标准》框架,包括5项总则,5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98项三级指标。2.通过对19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提炼出“护理人员组织建设”“胸痛中心环境建设”“仪器及药品配置”“胸痛培训与考核”“管理制度与规范”相关指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新增三级指标12项,修改补充三级指标14项。3.经过专家小组会议讨论修订后,形成《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标准》初稿,包括5项总则,5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112项三级指标。4.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6.2%、100%;两轮函询分别有19名(76%)、11名(44%)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两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922、0.906。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系数(W)分别为0.184、0.214(P<0.001);第一轮总则、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122、0.133、0.186、0.176(P<0.05);第二轮总则、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240、0.280、0.247、0.211(P<0.001);全部指标的重要性均数(?)>4,变异系数(CV)<0.25。5.层次分析法结果显示,一级指标权重为组织建设(0.2308)、环境设置(0.0769)、仪器及药品配置(0.2308)、培训与考核(0.2308)、管理与规范(0.2308),二级指标的权重范围0.0110~0.1385,三级指标的权重范围0.0006~0.0692,最终确立《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标准》终稿。结论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访谈、专家小组会议、德尔菲专家函询及层次分析多种方法,构建了涵盖人员、环境、设备、培训、管理多个方面的《胸痛中心护理单元建设与管理标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函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较高,函询意见一致性、协调程度较好,因此本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未来可对此标准进一步开展临床实践验证,根据具体实施效果的反馈,不断调整完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