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的经济持续向好、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以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较前明显提高,现已成为内分泌科及甲状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少数甲状腺结节患者在发现时或者随后被诊断为甲状腺癌,甲状腺癌进展速度相对较慢,且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因肿瘤的局部侵犯甚至发生远处转移而导致不良结局,因此,早期发现并明确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显得尤为重要。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目前已成为术前诊断甲状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由于医师水平等存在差异,有时细胞学病理不能做出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明确患者结节的性质,经常需结合分子学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主要因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闻名,也参与控制中间代谢、组织修复及某些疾病的发生,既往研究表明其与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本研究以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分类为分组依据,将不同分组的患者血清IGF-1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并分别与健康对照组人员血清IGF-1水平进行比较,了解IGF-1水平与不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分类间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目的:分析血清IGF-1水平与不同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病理分类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诊断为有行甲状腺结节穿刺指征的甲状腺结节患者(>18岁)44例,其中病理分类为Ⅱ~Ⅲ类的患者为结节A组(本研究所纳入患者中尚无病理分类为Ⅰ类且尚未进行重复穿刺的患者),共24例,病理分类为Ⅳ~Ⅵ类的患者为结节B组,共20例。选取同期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4例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甲状腺结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并依据收集的健康对照组人员LXH254采购的上述资料与甲状腺结节组患者匹配结果,将健康对照组分为对照A组、对照B组。收集甲状腺结节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PG)、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肌酐(Creatinine,CR)、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Anti-Tg)、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y,Anti-TPO)。收集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FPG、ALT、AST、CR。采用同一试剂盒及方法测量血清IGF-1水平,即收集健康对照组及甲状腺结节组患者晨起空腹8小时静脉血2ml,保存于-80℃冰箱,待研究结束后统一送检。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分组间血清IGF-1差异,指标间相关性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AUC),以分析血清IGF-1对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1.44例有行甲状腺穿刺指征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病例组,其中男性13例,女性31例,年龄19~72岁,平均(50.98±12.05)岁。健康对照组共44例Ethnomedicinal uses,男女性人数分别与甲状腺结节组一致,年龄范围为20~72岁,平均(50.89±11.95)岁。对比两组数据可发现,两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一般资料及血清IGF-1、FPG、ALT、AST、Cr等化验指标无明显差异,其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节A组共24例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53.92±12.24)岁,对照A组为24例健康体检者,男女人数与结节组相同,平均年龄(53.71±12.22)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及生化资料可见,结节A组FPG高于对照A组,血清IGF-1、ALT、AST、Cr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结节B组共20例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7.45±11.10)岁,对照B组人数、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与结节组相匹配,其中平均年龄(47.50±10.96)岁,体重(63.35±8.52)kg,身高为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为163.00(162.00,168.75)cm。经分析,对照B组血清IGF-1水平为(137.34±29.14)ng/ml,结节B组血清IGF-1水平为(160.12±38.24)ng/ml,显著高于对照B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FPG、ALT、AST、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比分析结节A组与结节B组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计数资料的比较应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为c~2=1.925,P=0.165,故两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见,结节A组与结节B组年龄、身高、体重、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化验结果可见,结节A组与结节B组FT3、FT4、Etoposide纯度TSH、Anti-TPO、Anti-Tg、Tg、FPG、ALT、AST、C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血清IGF-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血清IGF-1水平与各指标相关性,通过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GF-1与性别、身高、体重、FPG、FT3、FT4、Anti-TPO、Tg不存在线性关系(P>0.05),与年龄、BMI呈负相关(P<0.05),与TSH、Anti-Tg(P<0.05)呈正相关。6.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IGF-1的ROC曲线的AUC为0.681(95%置信区间为0.521~0.842),计算约登指数,血清IGF-1的最佳临界值为137.435ng/ml,敏感度为80.0%,特异性为54.2%。结论:1.病理分类为Ⅳ~Ⅵ类的患者血清IGF-1水平较病理分类为Ⅱ~Ⅲ类的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IGF-1水平显著升高。2.血清IGF-1水平与年龄、BMI呈负相关,与TSH、Anti-Tg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