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以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P8)及其同源抗快速老化小鼠(Senescence-accelerated resistant mouse/1,SAMR1)为研究对象,观察井穴放血对海马中鸢尾素(FNDC5/Irisin)的影响,探讨放血是否可以对AD起到治疗作用,海马区鸢尾素(FNDC5/Irisin)是否是放血治疗AD的机制之一,以及海马中升高的鸢尾素可能来源。方法:实验一放血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行为学影响的研究。本部分实验旨在构建十二井穴放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实验效应平台,明确放血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P8)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选取16只SAMP8HDAC抑制剂鼠和9只SAMR1鼠,将SAMP8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和放血组;对照组为SAMR1鼠,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不束缚固定,不进行井穴放血干预);模型组每日于井穴处进行假针刺(不破皮、不出血);放血组于每日上午在双侧前肢趾端的十二井穴进行点刺放血,一日一侧,1次/日,共两周。治疗结束第二天,开始旷场实验及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观察井穴放血干预对小鼠行为学指标的影响。实验二放血对快速老化痴呆小鼠海马内鸢尾素表达影响的研究。将16只SAMP8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8只)和放血组(8只);对照组为SAMR1鼠(9只)。治疗、干预方法同实验一,干预两周后进行行为学测试,于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小鼠海马组织,并进行心脏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鸢尾素含量;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鸢尾素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小鼠海马组织鸢尾素m RNA的表达情况。实验三快速老化痴呆小鼠海马中升高鸢尾素来源的研究。将12只SAMP8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放血组,每组6只,SAMR1鼠为对照组,干预方法同实验一。干预两周结束后取肌肉、脂肪组织。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肌肉、脂肪组织中鸢尾素的表达情况;采用RT-PCR检测小鼠肌肉、脂肪组织鸢尾素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一成功构建了十二井穴放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实验效应平台。旷场实验(1)总路程比较:对照组的总路程高于模型组,P=0.06;放血组与模型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央活动路程: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中央活动路程少于对照组SAG临床试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血组与模型组比较,放血组的中央活动路程多于模型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央活动时间:模型组的中央活动时间少于其他两组,但三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1)定位航行实验: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延长,在第5天两组组间出现显著差异(P<0.001);与模型组相比,放血组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2)空间探索: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模型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放血组穿越平台次数增多,两组存在差异(P<0.05)。实验二ELISA检测小鼠血清鸢尾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鸢尾素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放血组血清鸢尾素水平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鸢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组织内鸢尾素/tubulin值降低,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放血组海马组织内鸢尾素/tubulin值升高,其中放血组与模型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T-PCR测定小鼠海马组织鸢尾素基因的表达水平:三组间海马鸢尾素基因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三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肌肉、脂肪组织鸢尾水平:三组在肌肉、脂肪鸢尾素蛋DNA Purification白质表达上无差异(P>0.05);RT-PCR测定小鼠肌肉、脂肪组织鸢尾素基因的表达水平:三组在肌肉、脂肪鸢尾素m RNA表达上无差异(P>0.05)。结论:1.放血有改善快速老化痴呆小鼠(SAMP8)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等痴呆行为的作用。2.放血治疗可以提高小鼠血清鸢尾素含量,提升海马中鸢尾素蛋白的表达,提示放血后海马中鸢尾素的增加来源于外周血。3来源于外周血使海马中升高的鸢尾素可能由肌肉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