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风六穴”联合脐灸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对比针刺“治风六穴”联合脐灸与口服西替利嗪片治疗风寒型慢性荨麻疹(C hronic Urticaria,CU)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以及对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 in E,IgE)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符合本课题研究标准的风寒型CU患者7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人。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脐灸治疗,针刺穴位取“治风六穴”,即:风府、风池、风门、风市、翳风、秉风。视患者胖瘦程度调节进针深度,进针后捻转至得气,留针30分钟后取针。针刺结束后在脐部选用雷火灸治疗10分钟,上述操作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每晚睡前1h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荨麻疹症状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评估表(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及血清总IgE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疗程结束4周后进行随访,记录两组复发情况,并进行比较。所有数据统计分析均用SPSS 26.0软件处理。结果:1.治疗前,两组荨麻疹症状评分、DLQI评分、总IgE检测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BMS-907351临床试验。2.荨麻疹症状评分:治疗结束后,与本组治疗前对比,两组均能降低荨麻疹症状评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降低瘙痒程度及风团数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改善风团大小、发作频率,减少风团持续时间及风团水肿程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效果相当,无明显差异(P>0.05)。3.DLQI评分:治疗4周后,与本组治疗前对比,两种疗法均能降低DLQ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在改善症状与感受、日常活动、休闲娱乐方面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4.总IgE检测指标:组内比较,两组均能降低血清总IgE水平(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降低血清总IgE水平的程度上与对照组相当(P>0.05)。5.随访:停止治疗4周后分别对两组愈显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25.00%,对照组复specialized lipid mediators发率为60.0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治风六穴”联合脐灸与口服西替利嗪均能降低患者荨麻疹症状评分、DLQI评分,但针刺“治风六穴”联合脐灸疗法在降低Tofacitinib研究购买评分幅度方面更为显著。2.两种治疗方法在降低血清总IgE水平方面,疗效相当。3.针刺“治风六穴”联合脐灸疗法治疗风寒型CU,在提高疗效和预防复发方面均优于西替利嗪口服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