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健脾活血方联合针刺法方案在胃络瘀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3月收治CAG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健脾活血方联合针刺法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病理组织评分、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介素(IL)-1β]、胃蛋白酶(PG)Ⅰ、PGⅠ/PGⅡ、胃泌素-17(G-17)水平变化及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情况。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35%(41/4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07%(34/43),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中医证候主次证积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主次证积分及总分降低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胃黏膜萎缩、活动性、慢性炎症、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病理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黏膜萎缩、活动性、慢性炎症、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病理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Hp转阴MC3化学结构率明显提高(χ2=3.957,P=0.047)。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炎症指标NLR、IL-1β水平biological targets均明显较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炎Y-27632体内症指标NLR、IL-1β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PGⅠ、PGⅠ/PGⅡ水平则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GⅠ、PGⅠ/PGⅡ水平则明显较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G-1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同时间点G-17水平均较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17水平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脾活血方联合针刺法方案用于CAG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Hp转阴率,抑制机体炎症,调节PG、G-17水平,从而控制甚至逆转胃黏膜萎缩,降低其向胃癌进展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