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6月~2021年3月在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且经肾脏组织病理活检(简称肾活检)确诊的IMN患者363例,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青年组(<40岁)69例、中年组(40岁≤年龄<60岁)195例及老年组(≥60岁)99例。收集所有患者初次肾活检时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民族、临床表现(浮肿、镜下血尿)、BMI、吸烟史、贫血情况、既往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浆膜腔积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情况]、实验室检查指Y-27632分子式标[空腹血糖(FPG)、WBC计数、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UA)、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免疫球蛋白(IgNaporafenib细胞培养)A、IgG、IgM、补体(C)3、C4、糖类抗原(CA)125、CA153、CA199、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及肾脏病理资料[肾活检细胞数、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肾小管急性亚急性损伤、肾小动脉血管壁增厚、肾脏M型PLA2R、IgA沉积、IgG沉积、IgM沉积、C3沉积、C1Q沉积、MN病理分期、肾脏M型PLA2R]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老年组血BUN、SCr、血清IgG、IgA、C4、CA199、eGFR<90ml·min~(-1)·(1.73 m~2)~(-1)、高血压病及贫血患者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Hb、eGFR、WBC计immunostimulant OK-432数、LDL-C、高TG血症及镜下血尿患者比例均低于其他两组;青年组高血压病患者比例、FPG水平均低于其他两组,LDL-C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中年组患者BMI高于青年组,镜下血尿患者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3组患者MN病理分期均以Ⅱ期、Ⅲ期为主;青年组肾活检细胞数、肾脏IgM沉积阳性患者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肾小动脉血管壁增厚患者比例均低于其他两组;老年组肾小球节段性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动脉血管壁增厚患者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IMN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表现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差异。老年组患者病情较重(肾功能较差、肾脏病理损伤较重),临床上应警惕老年IMN患者的肾功能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