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病原微生物直接感染而导致的心脏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炎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IE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与IE的高病死率密切相关。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是临床上诊断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血清学指Belnacasan标。但是,在越来越多的感染性疾病中,尤其是在IE患者中被检测到。目前关于IE患者伴AKI同时合并ANCA阳性的研究以病例报道的形式多见,缺少总结分析性研究。本研究旨在总结IE伴AKI患者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IE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及其与ANCA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1日至2022Recurrent hepatitis C年6月1日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并确诊为I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血液、尿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总结IE伴AK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IE患者发生AKI的危险因素。将进行了 ANCA检测的IE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患者ANCA阳性率的差异;按照ANCA阳性与阴性分组,比较两组患者肾脏受累情况,进而讨论IE患者ANCA与AKI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AKI组与非AKI组、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的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1.346例IE患者根据KDIGO指南制定的AKI标准,分为AKI组和非AKI组,组间各变量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AKI组患者年龄较大(P=0.029),并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P=0.037);与非AKI组相比,AKI组合并糖尿病(P=0.015)、高血压(P=0.014)的患者更多,死亡比例(P=0.031)更高;AKI组患者肌酐、尿素氮、尿酸、甘油三酯、尿红细胞及尿蛋白阳性率(P<0.001)更高,谷草转氨酶(P=0.04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2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3)更高;eGFR水平(P<0.001)、血红细胞计数(P=0.020)、血红蛋白(P=0.006)及血清白蛋白水平(P<0.001)更低。AKI组患者多瓣膜受累更为常见(P=0.004)。2.103例进行了 ANCA检查的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分析结果显示AKI组患者的ANCA阳性率更高(P=0.011),且以PR3-ANCA阳性为主(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男性、高血压、ANCA 阳性、低血白蛋白水平是IE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3.AKI组IE患者的生存时间较未发生AKI的I确认细节E患者更短(P<0.001)。结论1.IE合并AKI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更多,死亡比例更高;同时,患者尿红细胞及尿蛋白阳性率更高,肌酐、尿素氮、尿酸、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更高,而eGFR水平、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更低;多瓣膜病变多见。2.AKI与IE的高病死率密切相关,本研究显示男性、高血压、ANCA阳性、血白蛋白水平降低为IE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3.研究中ANCA阳性的IE患者均未达到AAV诊断标准,ANCA阳性可能参与肾损伤的发生。4.与未发生AKI的IE患者比较,合并AKI的IE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ANCA阳性对IE患者的生存时间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