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早期血常规炎症指标及康复的影响比较

目的gingival microbiome 评价不同麻醉方法对剖宫产产妇术后炎症标志物及康复的影响,为剖宫产手术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急诊剖宫产产妇1 759例,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G组,200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1 559例),按纳入排除标准及倾向性评分法1∶1匹配后比较2种麻醉方法对患者术后白细胞(WBC)、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MLR)及康复的影响。结果 E组患者术后WBC、NLR及MLR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G组患者术后WBC、PLR、NLR及MLR较术前均明显升高(P<0.05)。与E组相比,G组手术前后PLR差值[16.78(0.16,29.36)vs.-2.20(-21.69,15.17)]升高(P<0.05)。与E组比较,G组患者麻醉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6(3,12)min vs.43(32,54)min]和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3(2,7)min vs.7(6,12)min]均缩短(P<0.05),术后肠道通气时间[44(39,46)h vs.39(36,43)h]延长(P<0.05)。切皮前5 min和切皮时E组的MAP和MRTX1133HR均明显低于G组(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Enasidenib作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可能更利于产妇康复,全身麻醉适合需紧急娩出胎儿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