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1)明确多巴胺D2(DRD2)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CU患者谵妄发生的相关性。(2)将多巴胺D2(DRD2)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因素加入前期已建立的ICU谵妄预测模型中,建立新的谵妄预测模型,提高ICU重症患者谵妄的早期识别率。(3)探究炎性理论学说在ICU患者谵妄发生过程中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设计为前瞻性、单中心、观察性研究。收集2021年1月-2022年5月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ICU住院的200例患者,纳入标准:≥18岁,性别不限;课题组前期建立的ICU谵妄发生预测方程值>0.5。排除标准:入院时已经出现谵妄;不能完成谵妄的评估;剔除标准:入住ICU时间小于24小时;患者依从性差等。通过单核酸多态性技术,测定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频率,并使用CAM-ICU评估量表及课题组前期建立的ICU谵妄预测模型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及发生谵妄的危险系数;最后进行统计分析:(1)明确多巴胺D2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ICU患者谵妄是否存在相关性;(2)根据课题组前期建立的ICU谵妄模型,收集患者年龄、痴呆病史、高血压病史、昏迷病史、APACHEⅡ评分、谵妄病史、急诊手术史、机械通气、多发性损伤、有ABT-263纯度无代谢性酸中毒、是否使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等的11个与谵妄发生相关的因素,结合rs6275和rs6277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将该因素加入ICU谵妄预测模型,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构建新模型。同时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模型的灵敏度及特异度;(3)根据上述同样的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收集2022年5月-2022年11月间的ICU住院患者100例,通过ELISA盒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三个炎性因子,以探究炎性理论学说在谵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1)经过严格的筛选标准,本研究共纳入ICU重症患者Puromycin细胞培养200例,男性患者127例(63.5%),女性患者73例(36.5%),患者平均年龄57.5±17.95岁,113例患者(56.5%)接受机械通气,其中,发生谵妄的患者有28例,谵妄发生率达到14%。(2)rs6275基因型在谵妄组与非谵妄组间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68);而rs6277基因型在两组间却有显著差异(P=0.019),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使用(OR=0.330,P=0.026)能够有效地预防ICU谵妄问题的出现,rs6277对应的(CC)基因型(OR=2.851,P=0.001)、机械通气(OR=8.647,95%CI 2.322~32.203,P=0.001)是ICU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将DRD2基因多态性纳入课题组前期构建的ICU谵妄预测模型,并构建新的ICU谵妄预测模型,其方程=1/[1+exp-(-5.083+0.013×年龄+0.031×APACHE II评分+1.959×机械通气+0.636×急诊手术+0.300×昏迷病史+0.108×多发性损伤+0.508×代谢性酸中毒+0.401×高血压病史+0.491×谵妄病史+0.697×痴呆病史-1.033×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使用+0.991×多巴胺D2受体基因多态性)],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3)1dysbiotic microbiota00例接受炎性因子检测的患者中男性、女性各占50%,平均年龄56.5±17.15岁,72例(72%)患者接受机械通气,通过评估发现谵妄的患者有13例,谵妄发生率达到13%。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两组间的白细胞介素-8(IL-8)(P=0.150)、白细胞介素-6(IL-6)(P=0.17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肿瘤坏死因子(TNF-α)(P=0.03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谵妄的发生与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TNF-α升高可能是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机械通气、DRD2基因多态性(rs6277 CC基因型)是ICU重症谵妄的危险因素,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可能会预防ICU重症患者谵妄的发生。(2)在“Lanzhou Model”谵妄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新增rs6277的(CC)基因型构建新的谵妄预测模型,预测能力较前提高;(3)外周血TNF-α的升高与重症患者谵妄的发生呈正相关,TNF-a>50.23mmol/L是重症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