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障碍疾病,其致病原因复杂且康复率较低。目前,抑郁症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患者主观报告及医生诊断结果,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和高漏诊、误诊率。本研究使用脑电图(EEG)技术测量脑电生理指标,旨在寻找更精确的抑郁症检测和诊断生物标志物,并探究抑郁症脑功能结构变化和发病机制。方法:在某综合性三甲医院招募了79名经过DSM-5确诊且未购买BYL719服药的抑郁症患者以及来自社区的54名健康对照组被试。采用Neuroscan公司的64导脑电检测仪收集两组被试的6分钟静息态脑电数据,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计算了δ(1-3Hz)、θ(4-7Hz)、α(8-13Hz)、β(14-30Hz)四个频段的绝对功率值,以及左右脑半球的不对称性指数,并对比了两组间的差异。此外,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情感强度量表分别对被试的抑郁水平、焦虑水平以及情感强度进行数据采集,并使用相关分析探究生理指标与量表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抑郁组被试在δ、θ、α和β四个频段上的绝对功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其中δ、θ和α频段上的差异在前额叶、中央区、顶叶及枕叶区均有体现,而β频段的差异仅集中在中线区附近的额叶、中央区及顶叶区。(3)两组均未发现额叶α的左右半球不对称,但发现了两组被试均存在δ波在额区的右侧不对称及颞区的左侧不对称。(4)两组被试在抑郁及特质焦虑量表得分上有显著差异(t=-14.05, p <0.001; t=-3.593, p <0.001)。(5)四个频段的功率值与两组被试的抑郁Mutation-specific pathology水平之间均不PF-03084014临床试验存在显著相关。α与θ功率值与抑郁被试的特质焦虑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1, p <0.01; r=0.29, p<0.05),而对照组被试中未发现显著相关结果。结论:脑电功率值差异有望成为可靠的抑郁症识别生物标志物,但额区的半球不对称性在抑郁症诊断中的潜在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