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根碱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Canagliflozin血根碱是白屈菜、博落回、两面针、血水草等罂粟科和芸香科植物的主要生物碱成分之一,具有抗病毒、抗菌、抗肿瘤、抗肝纤维化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细胞模型探究血根碱诱导肝细胞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人肝癌细胞(HepG2 cells)暴露于血根碱(1.25~10μmol.L-1)中24 hCell-based bioassay后,检测血根碱造成的细胞毒性,主要包括细胞活性、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并使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来探究氧化应激在血根碱导致的肝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机制。CCK8结果表明血根碱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染色)结果显示血根碱处理后,细胞凋亡率上升,细胞核皱缩、染色体聚集等现象显著增加。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证实,血根碱可上调Bax/Bcl-2的比率,上调cleaved-PARP1蛋白表达AMPK抑制剂,下调Nrf2、HO-1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发生凋亡。DCFH-DA染色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等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血根碱可以诱导细胞产生ROS,同时降低SOD、CAT、GSH水平;罗丹明-123染色及ATP检测结果发现血根碱可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并进一步影响ATP的合成。抗氧化剂NAC处理后,降低了血根碱诱导的ROS含量升高,并抑制了血根碱诱导的细胞凋亡。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血根碱通过促进胞内ROS产生诱导细胞氧化应激,从而导致线粒体膜电位异常,激活细胞凋亡途径,最终导致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