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辐射诱变冰糖橙果实提早着色性状的遗传变异,ZD1839试剂果实着色与糖酸内在品质表现,以及辐射诱变冰糖橙是否为早熟突变体,以突变体与对照冰糖橙为材料,对比分析春梢长度、春梢叶片、花器官、果实大小、果皮颜色转变、主要物候期等性状和特性的变化,应用分子标记鉴定遗传变异,比较两者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的变化以及蔗糖和柠檬酸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冰糖橙相比,突变体春梢显著变短,成熟时果实较大,果皮和果肉提前15 d转色成橙黄色和橙色,主要物候期提早2~5 d,插入或缺失(InDel)标记和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引物扩增都存在差异Population-based genetic testing条带,突变体发生了遗传改变。早熟突变体果实外观颜色与内在品质在花后190 d同步达到正常成熟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及固酸比分别为14.53°Brix、0.46%和31.59,表现为低酸、降酸早、固酸比值高,比对照提早15 d成熟。蔗糖和柠檬酸的合成、降解、转运相关基因Enasidenib分子式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早熟突变体蔗糖合成多、转运早,柠檬酸合成少、降解快、贮运少,与果实品质表现低酸、降酸早、固酸比高基本吻合。综上,辐射诱变突变体发生了植物性状、生物特性、DNA的遗传改变,果实降酸早、含酸低、固酸比高,11月上旬着色成熟。研究结果为该突变体的进一步选育和登记早熟冰糖橙新品种奠定了基础。